强势谈判心理学

强势谈判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建国 著
图书标签:
  • 谈判技巧
  • 心理学
  • 影响力
  • 沟通
  • 说服力
  • 职场
  • 人际关系
  • 商业
  • 自我提升
  • 高效沟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072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378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人人都是谈判官】

在生活的战场之上,人人都是谈判官,我们互相交涉,彼此猜疑,而赢家只有一个。你可以不够强大,但是你不可缺少——有准备、有手段、有技巧的强者气场。

★【心理学博士解密谈判制胜之道,谈判就是要赢!】

谈判是一场心理战。谈判桌上,我们想要赢,就必须懂得如何读心与攻心。心理学博士解密谈判要害:引诱,钳制,击倒谈判对手。攻心战术,让对方心理失守,全然臣服!

★【强势谈判,就是要出其不意一招致胜】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每一小节都有应对不同主题的谈判攻略与生动的故事案例,能够给你以直接清晰的指导,让你直接上手,学以致用。《强势谈判心理学》助你快速提升强者气场,掌握谈判取胜的关键,让你成为谈判之王!

★【强势谈判能力,决定你成功的高度】

掌握强势谈判心理技巧你将获得:永远的主场、领导权、话语权、专业的心态、强者的气场。


内容简介

商场之战风云变幻、职场竞争暗潮汹涌,谈判胜败往往在顷刻之间。强势谈判,是一种精英人士必备的高级语言模式。《强势谈判心理学》一书由心理学博士为你传授提升说服、沟通、倾听、行动能力的心理技巧。不再退让、不再妥协,强势谈判的核心是让你快速领悟谈判致胜的关键和奥秘。

《强势谈判心理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每一节都有谈判攻略与生动的故事案例,能够给你以直接清晰的指导。仔细阅读本书,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强势谈判心理学》助你提升强者气场,让你成为谈判之王!


作者简介

朱建国

朱建国,心理学博士,国内知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企业文化建设专家,曾为国内多家大型企业提供强势谈判心理培训。


目录

目录

第一章?人心真的难测吗?

透过肢体语言看穿他人隐蔽情绪 002

最有效的沟通是倾听 006

面无表情就是毫无感情吗? 010

当你和对方目光相对时 014

第二章?99%的谈判是在开口前完成的

领域感:选择熟悉的环境更具心理优势 020

谈判时坐在什么位置上 024

首因效应: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028

积极营造谈判氛围的艺术 032

破冰期,要尽量拉近距离 036

第三章?气质类型反映对手谈判特点

气质不同,思维方式必然不同 042

多血质的谈判对手 046

胆汁质的谈判对手 050

黏液质的谈判对手 054

抑郁质的谈判对手 058


第四章?让他人聆听你,传递给他的讯息

不要暴露需求感 064

编造的信息也有惊人的力量 068

如何声东击西,掩盖真实意图 072

信息交流的迷阵 076

金蝉脱壳:危急时刻迷惑对方 080

第五章?看见自己,影响别人

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 084

信任为王 089

如何真诚的打动人 092

赞美对方,让对方心生愉悦 096

亲切的话语,拉近彼此距离 100

感情投资是有用的 104

想让别人敞开心扉,你首先要吐露心声 109

制造认同感 113

以情动人 118

第六章?五种让别人喜欢你的方法

谈判不是单纯的对抗 124

如何让人感觉到被尊重 127

抓住稍纵即逝的同情 131

低姿态地倾听 135

投其所好,有策略地迎合 138

软磨硬泡 142

用谈判方式教育孩子更有效 146

巧用权威效应 150



第七章?强者气场助你获得真正想要的东西

展现威慑力,镇住对手 156

文件战术 160

操控话语主导权 164

红白脸策略 168

处于劣势时要镇定自若 173

遇强则强,可软化对方态度 177

拒绝的艺术 181

第八章?弯腰是为了更好地挺起

利益交换可促成双赢 186

妥协式心理战 191

别怕主动承认错误 195

有条件的让步型策略 199

夫妻分歧的解决,也需要谈判 203

及时道歉,解决矛盾 207

说话要留有余地 210

话中带话可表达言外之意 215

何时说话要留有余地 219

委婉说服的法则 223

第九章?一击即中,攻击对方软肋的谈判技巧

反向思维很重要 228

抓住对方的逆反心理 232

有区别的对待 237

分化策略


241

第十章?一开口,世界就安静地聆听

愉快的氛围 246

提问可以得到更多 250

讨价还价的小常识 254

丑话推销术 258

沟通的心灵需要沉默 262

太阳与北风的寓言 267

自信不需要根据 272

说话也可以吊足胃口 277

如何利用认知的惰性 282

机智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情境 286

一些通用的语言禁忌 291

第十一章?搞定你想要搞定的人和事

征服面试官 296

如果你想加薪 300

不要被心胸狭窄者激怒 304

怎样与你不喜欢的人走向和谐 308



精彩书摘

展现威慑力,镇住对手

要有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的信念!

要有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的意志!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外表上看起来很有威慑力的人,会不自觉地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相反,面对总是笑嘻嘻的人,会觉得对方很容易亲近,甚至还有可能觉得对方好欺负。

这种情况放在谈判场上也是一样。有威慑力的谈判者使整个谈判场上的气氛都趋于紧张,他们不苟言笑,表情慑人,只在关键时刻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表现让谈判对手备感压力,在讨价还价中,不自觉地就不敢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过于强硬。实际上,这样的谈判者在谈判开始时就因为自己给人的外在表现而占得了先机,赢得了心理优势,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自然会占据有利的形势。有些人天生就有一股内在的威慑力,他们不需要伪装,能够不怒自威,威慑住他人。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想要在谈判场上表现出这样的威慑力,如果不是天性使然,还是需要靠一定的伪装的。

小林是张先生的助理,刚刚上岗没有几天,对工作还不是十分了解。张先生是一个十分随和的人,平时脸上经常挂着笑,在吩咐小林干工作时也总是语气温和,从来不会对下属颐指气使。小林觉得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脾气的领导,真是非常幸运。

这天,张先生要代表公司参加一场谈判,小林作为助理也一同前往。去谈判场地的路上,张先生与平常的表现并没有什么两样,还不时地与小林开几句玩笑。

但是当他们进入谈判场地后,小林惊讶地发现,张先生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瞬间收敛起自己笑容满面的脸庞,换上了一副冷冰冰的严肃表情。当谈判对手也进入场地后,张先生依然是一副威严的模样,并没有与对方过分的寒暄,点到即止后,就进入到了正式的谈判中。面对突然变了样子的张先生,小林心里十分担心,他害怕张先生这样的表现,会惹得对手不高兴。因此,小林一直注意观察着对手的反应。出乎他意料的是,谈判对手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在谈判中表现得愈加恭敬。一直到谈判进入到最后阶段,张先生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态度,到了最后关键时刻,小林甚至能感觉到张先生比谈判开始时表现的还要冰冷严肃,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慑人魄力。最终,对手在激烈的讨价还价过程中还是败下阵来,做出了让步,张先生代表公司赢得了谈判。

谈判结束了,对方公司代表离开了谈判场地,小林也收拾着东西准备随同张先生离开。这时,他发现,在谈判过程中始终表情严肃的张先生此时舒展开了眉头,又恢复了他平日里的样子,向小林展开笑颜。小林十分好奇,向张先生打听他为什么要在谈判中表现得那么严肃。经过张先生一番解释,小林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在谈判开始前,张先生早已知道对方在此次谈判中并不占有优势,在讨价还价中不具备太强的实力。因此,张先生在谈判中的表现,就是为了用自己强硬的态度,逼迫对方让步,让自己赢得谈判。

张先生在谈判中的表现,就是利用了威慑力的作用,用自己的外在表现来镇住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原本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但是为了谈判需要,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外在表现。可见,为了达到在谈判中威慑对方的目的,对自己进行一定的伪装是十分有必要的。一般来说,这种伪装可以通过严肃的面部表情和强势的语言来实现。

表情严肃的人往往会让人产生不易亲近的感觉,使人退避三舍,而表情温和的人更容易被接近,这就是表情传达出的力量。大部分人都喜欢经常把笑容挂在嘴边的人,但是在谈判场上,满面笑容并不一定有利于你的谈判。在上面的例子中,张先生在谈判前就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底牌,因此在谈判展开的过程中,他的主要目的就是逼迫对方及早亮出底牌。严肃的态度,具有威慑力的表情就是他为了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所采取的手段。在工作场合,我们会看到领导经常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不会随意露出笑容,这是因为这样的表情会有一种威慑力,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行使权力。在谈判场上,我们同样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用严肃的表情来达到威慑人心的目的。

此外,在谈判中运用强势的语言也能够给对手带来心理压力。强势的语言能展现出说话者镇定的心绪、坚定的态度以及强硬的立场。谈判对手通过对方的语言,可以感觉到对方传达出的巨大力量,迫于内心的心理压力而最终向对方妥协。在谈判过程中,想让语言彰显出一种强势的力量,可以在两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方面,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要尽量说短句,表达出完整清楚的意思即可,冗长啰唆的话语只会让人感觉到厌烦而觉得你没有魄力,大大削弱你想传达出的强势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在说话时尽量使用强势的语调、毋庸置疑的语气,让对方感受到你咄咄逼人的力量。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服从于你。

文件战术

没有永远都管用的战术,只有永远都能随机应变的谈判者。

谈判桌上的文件,看似只是谈判者为了谈判所准备的文件资料,但是如果这些资料的数量看起来很多时,往往会让谈判对手感觉到心理压力,这就是文件战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当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如果他的手边放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我们会对他所说的观点更加信服。这是人的一种惯性心理,看到讲话的人手边有资料时,就会想当然的认为对方是在参考这些资料后得出的观点,资料越多,就说明讲话的人准备越充分,听者也就越容易被说服。这种情况放在谈判桌上,当谈判者带着大批文件资料出现在谈判场地时,谈判对手会觉得对方为这场谈判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心理上首先就会感到有压力,在谈判中对方发表观点时,也会因为对方准备资料的充足而不敢随意反驳,最终在谈判中陷入被动。

老李是公司的董事,最近一段时间,他的工作一直都比较忙。这天,公司要召开董事会议,老李从百忙中抽身赶去参加。由于手头的一些工作还没有忙完,老李让秘书准备了厚厚的一叠资料,打算在董事会议结束后再找个地方仔细浏览。

由于路上堵车,老李到得有些晚。他推开会议室的门,其他董事都已经入座。老李拿着厚厚一叠资料向座位走去,将资料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坐了下来。这时,他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面前的文件资料上,让他觉得有些奇怪,但又想不出所以然。会议开始了,针对议题,各位董事们都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甚至发生了争论。这期间,老李一直没有发言。他对于此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并没有做相关的准备,因此他觉得自己还是先听听别人的意见为好,自己什么情况都不了解,随便发表观点只会惹人笑话。因此,老李始终沉默着,倾听别人的发言。

会议进行到后期,各位董事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现场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僵持。这时,董事长微笑着向老李说:“李总,我们想听听您的观点。”现场董事的目光都转向老李。老李一时有些心虚,毕竟他一点儿准备工作都没做,谈不上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因此,他把刚才听过的其他人的发言中自己认为比较好的部分,拿出来整合了一下,当作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他本以为自己这些临时拼凑出的言论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没想到,在他发完言后,董事长还有各位董事却一致表示认同,觉得他言之有理。最终,董事们以他的观点为基础,又做了一番细致的讨论后,达成了一致,结束了会议。

离开会议室,老李心底里还是有些疑惑,自己的观点明明很一般,为什么大家会如此认同呢?他找到了董事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想法。董事长听了他的话,不解地说:“你的观点很好啊。而且,你做了那么充分的准备工作,大家当然会认为你的意见更客观。”

“我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工作啊。老实说,我在来到会议室以前,连讨论的议题是什么都还不清楚呢。”老李解释道。

“那你手边那叠厚厚的资料是什么?”

“只是我手头一些工作的资料,因为时间来不及,我只能先拿到会议室来了。”

老李向董事长解释清楚了自己所谓的“意见”只是临时拼凑他人的观点得来,董事长在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不禁觉得哭笑不得。他告诉老李,现场的董事们,正是因为他手头的那一堆“假”资料,才如此信服于他,即使他提出的观点实际上很一般,有了“假”资料的支持,也会让人觉得是真知灼见。

文件战术之所以能够发挥力量,就在于它利用了人的心理特点。董事们在看到老李拿到会议室的资料时,即使老李没有说明资料的用途,董事们也会想当然的把这些资料与这次的会议联系起来。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件战术所发挥的巨大力量。原本只是平凡无奇的观点,只是因为在讲话者的身边放着一堆资料,讲话者所说的意见立即价值倍增。可见,在谈判中利用人们的心理特点实施文件战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应用文件战术时,也有一些不得不注意的地方。首先,谈判者带至现场的文件资料,应该是真实的与谈判相关的资料。如果像上述例子中的老李一样,拿了一堆与谈判毫不相关的资料来到现场,虽然也能够在最开始的时候给对方带来心理压力,但是一旦被发现,会让对手对你完全丧失信任,得不偿失。因此,在谈判场上,绝不能为了一时的便利而用假资料来蒙混过关,这样会招致难以挽回的后果。

其次,文件战术使用的时间是在谈判一开始。也就是说,当谈判者进入到谈判场地时,就要将随身携带的文件资料放在桌子上让对方注意到。如果在谈判中期或是后期突然把一大堆的文件资料拿出来,对方不仅不会觉得你准备充分,反而会以为你是在谈判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急需查阅资料来解决,这样反而会让对方占据了心理优势。

最后,要清楚不是所有的谈判场合都适合于利用这种战术。当谈判者是在自己的场地内与对方进行谈判时,这样的策略显然会加大对方的心理压力。但是,如果谈判是在对方的场地内进行时,这样的战术就不再适合谈判者使用。因为当谈判者携带大量的资料前往时,对手会疑心谈判者大费周章搬来一大堆资料的用意,甚至会识破这一行为背后的文件战术。所以,在具体的谈判场合,对文件战术的应用一定要灵活,不能认为只要是谈判这种战术就能派上用场。要知道,在谈判桌前,没有永远都管用的战术,只有永远都能随机应变的谈判者。


前言/序言

谈判是什么?是不是只有商业谈判、法律争讨或者政治磋商之类比较正式的才算谈判呢?其实不然,谈判的范围远不止这些。

在工作和生活中,凡是与人协商、争论,以求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都可称作谈判。比如,与同事协商如何完成工作,与家人商讨买什么样的电器,跟商场售货员讨价还价……参与双方都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都希望对方听从自己的意见,但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双方必须通过商谈解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整个意见达成的过程,都是谈判。

谈判如此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作用也就不言自明。我们需要通过谈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个人或者团体遇到的难题,需要通过谈判来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因此,必须懂得谈判的策略,让自己在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

那么,谈判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掌握谈判的技巧呢?表面上看,谈判是双方的语言交锋,要想赢得胜利,就需要锻炼口才。事实上,语言交锋只是谈判的表面形式,谈判的本质在于心理较量。

语言只是交流的媒介,内心的想法才是交流的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影响对方的心理,不仅让对方口服,更要让对方心服,即所谓“攻心”。如果你抓住了对方的心理,一句话就有可能打动他;如果抓不住,即使你长篇大论,对方也会不以为意。所以,想要懂得谈判的策略,首先要懂得心理策略。

“攻心”的起点,是了解对方。正所谓有的放矢,了解了对方的性格,明白了对方的需求,知晓了对方的底牌,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迎合其性格,满足其需求,应对其底牌。据此,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谈判策略。

除了洞察对方心理,制定相应策略之外,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普遍适用的心理学知识,根据这些心理学知识,用或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影响对方、控制对方,最终成为谈判的赢家。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希望能够给读者以清晰有效的指导。仔细阅读本书,也许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洞察人心:解锁深度沟通的艺术》 内容简介: 在这本《洞察人心:解锁深度沟通的艺术》中,我们将踏上一段探寻人类内心深处奥秘的旅程。本书并非仅止于技巧的罗列,而是旨在构建一套深刻理解他人、进而实现有效沟通的系统性思维框架。我们将拨开语言表象的迷雾,触及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真实意图、情感需求与潜在动机,最终引导读者掌握一套能够触动人心、建立深度联结的沟通艺术。 第一章:理解“沟通”的本质:超越言语的界限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沟通似乎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是口头或书面的表达。然而,本书将挑战这一狭隘的定义。我们将深入探讨沟通的真正本质,它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信息、情感、意图、动机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重元素的交织。 信息的维度: 我们将区分显性信息(字面意思)与隐性信息(言外之意、非语言信号)。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破解沟通密码的第一步。我们将学习如何敏锐地捕捉那些未被言说却至关重要的信息,例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速语调的变化,以及沉默所蕴含的深意。 情感的共振: 沟通不仅仅是理性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共鸣。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以及如何在沟通中恰当地回应和引导情感。这包括学习同理心,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处境,以及如何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关怀与理解,从而在情感层面建立信任。 意图的探寻: 每个人在沟通中都有其隐藏的意图,或追求目标,或表达立场,或寻求支持。我们将学习识别这些意图,并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沟通的走向。这意味着要超越表面上的对话,去探究对方“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动机的驱动: 行为背后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动机,无论是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还是自我实现。了解这些动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对方的行为,找到切入点,并以更符合对方心理需求的方式进行沟通。 文化与情境的塑造: 沟通并非真空存在,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之中。我们将考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沟通风格,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工作场合、家庭关系、社交活动)如何调整沟通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章:解码非语言信号:沉默的语言与身体的低语 人类的交流,很大一部分并非依赖于我们所说的每一个字,而是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非语言信号来传达。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些“沉默的语言”,揭示它们在我们沟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肢体语言的密码: 我们将学习解读姿势、手势、站姿、坐姿等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例如,开放的姿势是否代表坦诚?交叉的双手是否意味着防御?耸肩又代表了什么?我们将区分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并学习如何使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语言信息保持一致,增强沟通的说服力。 面部表情的奥秘: 面部表情是情感最直接的载体。我们将学习识别微表情,即使是转瞬即逝的面部变化,也可能泄露真实的情绪。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观察眉毛、眼睛、嘴唇等部位的细微变化,来洞察对方的喜怒哀乐。 眼神交流的力量: 眼神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我们将探讨眼神接触的频率、时长和方向所传达的意义。例如,持续的眼神接触可能表示专注和自信,而回避眼神则可能意味着不确定或欺骗。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眼神交流,以建立连接、表达尊重或传递权威。 语速、语调与节奏: 声音的物理属性同样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我们将分析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起伏、音量的强弱以及说话的节奏,如何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自信程度以及对所谈论话题的重视程度。 空间距离的暗示: 人们在互动时所保持的物理距离,即“个人空间”,也具有重要的心理含义。我们将探讨不同文化中对个人空间的理解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与他人的距离来建立亲密感或保持专业界限。 第三章:同理心与积极倾听:建立深度联结的基石 沟通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真正理解和回应对方。同理心和积极倾听是构建这种深度联结的两大支柱。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和运用这两项关键技能。 同理心的实践: 同理心并非仅仅是“感同身受”,而是一种主动理解他人观点、感受和动机的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提问、复述、总结等方式,来确认自己是否准确地理解了对方。我们将探讨如何区分同理心与同情心,以及如何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去理解对方的世界。 积极倾听的艺术: 积极倾听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方的讲话中,不仅听其言,更要察其意。我们将学习如何排除干扰,关注对方的语言和非语言信号,不打断,不评判,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我们将探讨积极倾听的层次,从基本的听懂,到理解情感,再到洞察潜在需求。 提问的智慧: 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对话、深入了解对方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区分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恰当的提问技巧,来鼓励对方分享更多信息,激发思考,并引导对话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反馈的艺术: 建设性的反馈能够帮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个人成长。我们将学习如何提供真诚、具体、有建设性的反馈,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接受他人的反馈,将其视为改进的机会。 建立信任的桥梁: 当我们展现出同理心和积极倾听的态度时,就是在为建立信任搭建坚实的桥梁。信任是深度沟通的基础,它能够消除隔阂,促进合作,并使关系更加牢固。 第四章:理解他人思维模式:认知偏差与心理模型 人类的思考方式并非总是理性且一致的。本章将深入探讨影响我们思维的认知偏差,以及人们如何构建自己的心理模型,并学习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内部运作机制。 常见的认知偏差: 我们将剖析诸如确认偏差、锚定效应、损失厌恶、从众效应等常见的认知偏差,理解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以及如何影响他人。了解这些偏差,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落入思维陷阱,并更客观地理解他人的行为。 心理模型的建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源于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文化观念等。我们将探讨这些“心理模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和对问题的反应。理解对方的心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沟通的共同语言,或者理解为何会产生分歧。 动机与需求的洞察: 在理解他人时,深入挖掘其潜在的动机和需求至关重要。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巧妙的提问,去识别对方最核心的驱动力,是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还是自我实现。当沟通能够触及这些深层需求时,其影响力将是巨大的。 信念与价值观的解读:beliefs and values(信念与价值观)是塑造一个人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交流,去感知对方的信念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其立场和决策。 文化与背景的影响: 我们将再次强调文化与背景对个体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了解对方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阶层、职业背景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思维方式,避免误判。 第五章:有效表达与影响:策略与技巧 在充分理解了沟通的本质、非语言信号、同理心以及他人思维模式之后,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将这些洞察转化为有效的表达和积极的影响。 清晰而有力的叙事: 学习如何组织语言,用清晰、简洁、引人入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将探讨故事的力量,如何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听众,传递信息,并触动情感。 说服力的构建: 我们将学习构建逻辑严谨的论证,运用证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如何运用情感连接和价值共鸣来增强说服力。 应对异议与挑战: 在沟通中,异议和挑战在所难免。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持冷静,理解异议背后的原因,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回应,寻求共识,而非制造冲突。 提问与引导的艺术: 再次强调提问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引导对话、引导对方思考,甚至引导对方做出积极选择的重要工具。 非语言表达的运用: 如何在表达观点时,有意识地运用自信的姿态、真诚的眼神和恰当的手势,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构建共同愿景: 学习如何通过沟通,将自己的目标与对方的利益相结合,从而构建出双方都能认同的共同愿景,为达成合作或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结语:沟通的无限可能 《洞察人心:解锁深度沟通的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认识到,沟通并非仅仅是交流信息,而是一门深刻理解人性、建立真诚连接、并最终实现共赢的艺术。通过掌握本书所阐述的理念和技巧,你将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无论是在个人关系、职业发展还是社会互动中,都能开辟出更广阔的道路。这是一场持续的学习与实践,每一次深刻的洞察,每一次真诚的连接,都将为你的人生增添更丰富的色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书籍抱持着一种怀疑态度,觉得很多都是故作高深。但这本书成功地把我拉了回来,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构建法”。它没有把谈判看作是一次性的较量,而是分解成准备阶段、开局阶段、僵持阶段和收尾阶段,并且针对每一个阶段给出了不同的心理准备和工具包。尤其是在“僵持阶段”的处理上,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退出机制预设”,即提前规划好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如何体面地提出一个“冷却期”或引入新的第三方元素来打破平衡。这套系统化的流程,极大地缓解了我过去面对僵局时的焦虑感。它让我从被动的“见招拆招”,转变为主动的“流程掌控者”。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凭感觉在谈判,而是按照一个科学的脚本在执行,信心倍增。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心理学”这三个字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像一本武功秘籍一样,直接告诉我制胜的法宝。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深邃的哲学著作,探讨的是人性的幽微之处。其中关于“锚定效应”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没有简单地说“先出高价”,而是详细拆解了为什么大脑会对第一个接收到的数字产生不可抗拒的偏爱,以及如何利用这个机制来构建对自己有利的谈判区间。我曾经在一次薪资谈判中吃了大亏,就是因为我先亮了底牌。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是中了对方的圈套。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谈判桌上比的不是谁声音大,而是谁更能掌控信息的初始设置。而且,作者非常细致地提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调整锚定策略,这对于经常需要跨国合作的我来说,价值无法估量。这种兼具理论深度和实操广度的内容,实在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非语言沟通的解读部分。我一直以为只要言辞犀利就足够了,但这本书告诉我,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的时长、甚至呼吸的频率,都在无声地传递着力量和弱点。书中详细列举了几十种常见的非语言信号,比如“不自觉地触摸颈部”可能代表自我安抚和紧张,“双臂交叉”可能并非防御而是深度思考,这些细微的观察点,让我瞬间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谈判桌上的“读唇语专家”。我尝试着在下一次会议上,有意识地去捕捉对方的这些微表情,我发现我能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那些隐藏在漂亮说辞背后的犹豫和妥协,都无所遁形。这部分内容的详实程度,远超我阅读过的任何一本沟通技巧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让我醍醐灌顶,尤其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那几章。我一直以为谈判高手都是那种天生“面瘫脸”,喜怒不形于色,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深入剖析了如何在保持冷静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对方的情绪波动来为自己争取利益。我记得书里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关于一个销售人员如何通过共情对方的“焦虑点”,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产品有多好,最终促成了一笔大单。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势不是压倒对方,而是理解并引导对方的内心世界。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开始在日常的小事上进行实践,比如和供应商沟通时,不再急于反驳,而是先倾听他们的“难处”,然后提出我的方案,效果竟然出奇地好。这种从“对抗式”到“引导式”的思维转变,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说,绝对是里程碑式的收获。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贴合实际场景,没有太多空泛的理论,全是能立即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干货”。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双赢”定义的重新阐释。很多人理解的双赢,无非是双方各退一步,皆大欢喜。但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观点:真正的强势谈判者,是能够重新定义“价值”的人。它强调,谈判的本质不是对现有资源的分割,而是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方案来扩大蛋糕的整体规模。书中分析了好几个“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案例,比如将时间价值和资源置换结合起来,让原本看似不可能达成一致的双方,找到了新的交集点。这要求谈判者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极强的想象力和对双方底线的深刻理解。它让我彻底明白了,最厉害的谈判,不是赢了对方,而是让对方心悦诚服地认为,与你合作比不合作更有利。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巧指导。

评分

很实用,继续学习中

评分

比鸡汤文有用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不好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感觉东西都很基础了,讲的也很笼统。虽然点比较多,但每个点也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常识

评分

好用,好用,好用,好用,好用

评分

就斤斤计较斤斤计较

评分

评分

不错,符合心理预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