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茨维格:生平与思想

罗森茨维格:生平与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纳胡姆·格拉策 著,孙增霖 译
图书标签:
  • 罗森茨维格
  • 犹太哲学
  • 存在主义
  • 现象学
  • 宗教哲学
  • 法兰克福学派
  • 德国思想史
  • 哲学史
  • 伦理学
  • 对话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86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9730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2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哲学、犹太思想的研究者、爱好者
  罗森茨威格是完全可以和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齐名的二十世纪大思想家,他的人生比维特根斯坦更离奇,他的重要性还尚未被广泛认知,但就像孤寂的卡夫卡注定会迎来他的时代一样,属于罗森茨维格的时代也必定会来临。
  他在短暂的人生中虽然留下的著作不多,迈出的每一步思想的脚步却都是深思熟虑。从他在战壕里用明信片写作《救赎之星》,到翻译犹大·哈列维诗作,再到病中与马丁·布伯合作翻译《圣经》,他的人生轨迹就是思想的实现,知与行的合一更是在他命定的疾病中达到完美的统一:长达八年的瘫痪,既是祝福也是考验,既是赞美也是反讽;他在此过程中保持了幽默、品位、挑剔、严苛,和对死亡边缘之生活的敞开状态。这一切都在格拉策这本忠实的记录中得到了保存。
  本书是子午线译丛的一种,也是这套书中有分量的著作之一,同已出的《潜能》一样值得研读收藏,也同《潜能》一样以精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内容简介

  罗森茨维格的一生便是一场巨大的精神探索,他深刻的哲学思想与犹太学研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本书编者纳胡姆?格拉策曾师从罗森茨维格,见证了这位大师生命中的许多珍贵时刻,对罗森茨维格也有着独特深入的理解。格拉策秉持弟子的谦卑与传记作者的客观公允,以聪明、适当的方式完成了这部解读罗森茨维格的引导性著作,那就是以罗森茨维格自己的著述来构筑他的生平历程和思想脉络。通过精心的编辑,格拉策在第一编用罗森茨维格的日记、书信、谈话记录来勾勒其人,在第二编通过其著作选编来呈现其思,两个部分互为佐证,将罗森茨维格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圣徒式犹太天才,以大限度的真实呈现出来。
  这是罗森茨维格研究和二十世纪犹太哲学研究的一部不可取代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纳胡姆·格拉策(Nahum N. Glatzer,1903—1990),布兰迪斯大学犹太史教授,波士顿
  大学犹太学教授。他早年即进入罗森茨维格的学术圈,是自由犹太学社的成员,也是深受罗森茨维格欣赏和信赖的追随者与研究者。著有《约伯的向度》《在时间与永恒中:犹太读本》,编有《犹太传统:古今犹太著作选》,译有马丁·布伯的《回应的方式》、罗森茨维格的《理解疾病与健康》等。

  孙增霖,山东济南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现为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犹太哲学、犹太教的译介、研究工作。译有《救赎之星》《理性宗教》《以色列的先知及其历史地位》,合译有《批判的意义》。



精彩书评

  罗森茨维格的故事,就是重新发现犹太教的故事。
  ——纳胡姆·格拉策
  
  此书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杰夫·普特博
  
  虽然并未声称发现了真理,《救赎之星》提供了一种和谐的方法,询问了关于起源、宗教与历史传统的问题,以及犹太与非犹太传统彼此之间的影响。因此,它关乎的是当代的普遍性话题。
  ——《宗教研究评论》

目录

引言
第一编 生平
第一章 一个学习医学、历史和哲学的学生 1904-1912
第二章 教堂与会堂之间 1913-1914
第三章 战壕中的犹太思想家 1914-1919
第四章 法兰克福的圣人 1919-1922
第五章 瘫痪。同死神的斗争 1922-1925
第六章 最后的岁月 1925-1929
第二编 思想
第一章 新思维:哲学与宗教
1.个人观点
2.旧哲学和新哲学
3.新思维
4.哲学与神学之间
5.有信仰的科学
6.生与死
第二章 犹太学习和生活的复兴
1.论做一个犹太人
2.论犹太学习
3.教育和律法
4.神与人
5.布道犹太教
第三章 论《圣经》及其语言
1.信仰的语言
2.翻译的作用
3.中世纪诗歌的风格
4.古典和现代希伯来文
5.论《圣经》的意义
第四章 神与人
1.上帝之爱
2.今日之万神殿(Pantheon)
3.远和近
4.名字
5.论上帝的诱惑
6.启示的内容
7.论赎罪日
8.论奇迹
9.自由
第五章 犹太民族
1.活的历史
2.永恒的民族
3.犹太年
4.流放和拣选
5.世界万民及其国家
6.历史与上帝之国
7.教堂和会堂
8.犹太人与基督徒
9.爱你的敌人
10.“幸存”
第六章 锡安与以色列的幸存者
1.真正的和虚假的弥赛亚
2.牺牲的祈祷
3.犹太复国主义
4.诗人的回答
5.以色列的幸存者
附录
致谢
年表
人物列表
著作列表
引用说明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罗森茨维格:生平与思想》 引言 这是一部关于弗朗茨·罗森茨维格(Franz Rosenzweig)的传记与思想研究著作,旨在深入探讨这位二十世纪犹太思想家,在其短暂而辉煌的生命历程中,如何以其独特的哲学洞见,深刻地影响了神学、存在主义以及犹太思想的现代化进程。本书并非仅是对罗森茨维格一生事迹的简单罗列,而是着力于梳理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揭示其核心概念的生成机制,并考察其思想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部分:生平轨迹与时代背景 第一章:青年时代的启蒙与彷徨 罗森茨维格出生于一个深受德国文化影响的犹太家庭,成长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柏林。他的早期生活,深刻地烙印着德国犹太人在启蒙运动之后所经历的复杂处境——一方面是融入德国主流社会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犹太身份认同的探索。本章将追溯罗森茨维格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他早期在哲学、历史等领域所展现出的才华。我们将重点关注他如何在接受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同时,开始质疑理性主义的普遍性,并显露出对个体经验与历史特殊性的关注。 第二章:一次“犹太”的觉醒 罗森茨维格的思想转折点,通常被归因于他青年时期的一次“犹太”的觉醒。这一章将详细阐述导致他深刻反思自身身份的事件与经历。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宗教回归,而是一种对被压抑、被遮蔽的犹太文化与精神传统的重新发现。我们将探讨他所接触到的犹太复兴主义思潮、东欧犹太人的生活现实,以及他对传统犹太教文本的重新阅读,这些都共同塑造了他对犹太教的全新理解——一种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和僵化宗教教条的,活生生的、面向未来的犹太精神。 第三章:战争的洗礼与存在的沉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罗森茨维格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毅然报名参军,并在东线战场上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本章将描绘他在战争中的体验,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加剧了他对生命脆弱性、死亡逼近性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渺小感的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让他对启蒙运动以来对理性的过度自信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转而将关注点投向了人类存在的真实困境,以及在绝望中寻求意义的可能。 第四章:学术生涯的勃兴与早逝 退役后,罗森茨维格全身心地投入到哲学研究与教学中。他曾短暂地在柏林大学任教,并积极参与到犹太教育与社区活动中。本章将介绍他在此期间的学术探索,特别是他与马丁·布伯(Martin Buber)等思想家的交往,以及他们共同致力于犹太思想的复兴。尽管生命短暂,仅活到四十多岁,但他在最后十年里,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哲学著作,奠定了他作为二十世纪重要思想家的地位。 第二部分:核心思想的解构与阐释 第五章:从“我”到“你”的转向:经验哲学的新维度 罗森茨维格哲学的核心,在于他对“我”与“你”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本书将详细阐释他如何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哲学传统,提出“我”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通过与“你”——他人、上帝、世界——的互动而得以构成。他强调,真正的经验并非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冷漠观察,而是来自于与他者的积极对话与连接。这种“我-你”关系,构成了理解个体存在、群体生活乃至神人关系的全新视角。 第六章:历史的意义与救赎的张力 面对历史的动荡与人类的苦难,罗森茨维格对历史的理解,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哲学。他认为历史并非一条单线式的进步路线,而是充满了偶然性、破碎性与危机。然而,他并非陷入虚无主义,而是强调在历史的破碎之中,仍然存在着救赎的可能性。这种救赎,并非来自历史自身的规律,而是来自于个体在面对历史危机时,所做出的自由选择与对意义的坚持。本章将深入分析他对历史的辩证理解,以及其中蕴含的救赎主义的张力。 第七章:犹太教的“活”与“新”:在现代性中再思考 罗森茨维格对犹太教的阐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将犹太教视为一种“活的”传统,一种能够不断自我更新、面向未来的生命形式。他批判了将犹太教简化为一种民族主义或是一种过时的宗教仪式。相反,他认为犹太教的精髓在于其对“永恒”的承诺,在于其教导个体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找到通往真理与意义的道路。本章将重点探讨他对犹太教核心概念的创新解读,例如“选民”、“律法”以及“弥赛亚”的现代意义。 第八章:语言、启示与创造的奇迹 语言在罗森茨维格的哲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人类认识世界、与上帝建立联系的桥梁。他将语言视为一种“启示”,一种连接有限者与无限者的奇迹。本章将剖析他对语言的独特理解,特别是他如何将语言的创造性与人性的主体性联系起来,并探讨他对于“爱”与“创造”在语言中的体现的论述。 第九章:死亡的超越与新生的希望 死亡的逼近,贯穿了罗森茨维格一生的思考。他并非回避死亡,而是将其视为个体存在的重要维度。他认为,正是对死亡的认知,才使得生命显得尤为宝贵,并促使个体去追寻永恒的意义。本章将深入探讨他对死亡的哲学反思,以及他如何在这种反思中,找到通往“新生”的希望。这种新生,并非是对死亡的逃避,而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肯定与对未来的不懈追求。 第三部分:思想的传承与当代回响 第十章:与他者对话:布伯、莱维纳斯与后世影响 罗森茨维格的思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特别是马丁·布伯,以及后来的埃马纽埃尔·莱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等,形成了深刻的对话。本章将梳理他与这些思想家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分析他对后世哲学,特别是存在主义、现象学以及犹太哲学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考察他的思想如何在不同学术流派中被接受、被转化,并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第十一章:在现代困境中的回响 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例如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技术进步带来的伦理困境,以及个体存在的普遍焦虑。本章将探讨罗森茨维格的哲学,如何在当下的语境中,为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些困境提供深刻的启示。他的“我-你”关系理论,对于重建人际信任、弥合社会裂痕具有重要意义。他对历史与救赎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在动荡的世界中寻找希望与方向。他对犹太教的现代阐释,也为不同文化与宗教背景下的对话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结论 本书通过对弗朗茨·罗森茨维格生平的细致勾勒,对其核心思想的深入剖析,以及对其思想在当代回响的审视,力图呈现一个完整而立体的罗森茨维格形象。他的思想,既是对人类普遍存在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犹太精神独特价值的创新阐释。他的哲学,以其独特的洞见和不懈的追问,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意义、拥抱他者,并以负责任的态度,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作者的简介,例如其研究方向、学术背景等,以增加本书的可信度与专业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于罗森茨维格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作者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哲学偶像,而是将其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探索的鲜活个体。那些关于友谊、关于病痛、关于他在魏玛共和国动荡时期的政治立场与内心抉择的描述,都处理得极其克制而真挚。这种兼具史学家严谨和传记作家洞察力的笔法,使得罗森茨维格的“思想实践”与他的“生命体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我尤其在意作者如何处理他与主要思想家群体之间的微妙关系,那种既是继承者又是挑战者的复杂张力,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完后,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一个哲学家生平的了解,更像是一次对“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保持思想的完整性”的深度学习。

评分

这本关于罗森茨维格的传记,读起来简直像是在翻阅一部充满智慧与激情的思想史画卷。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编年体叙事,而是巧妙地将罗森茨维格的生平脉络与他那些极具颠覆性的哲学观点交织在一起。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启示”概念的深度挖掘,那不仅仅是神学上的探讨,更像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种精准诊断。每当读到他如何从现象学的土壤中培育出自己的独特体系时,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思想的张力,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尤其是在论及罗森茨维格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时,文字的力度和逻辑的严密性让人拍案叫绝。那是一种既植根于犹太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声音,清晰、有力,毫不含糊。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让你在跟随罗森茨维格的脚步穿越时代洪流的同时,也深刻反思自身的信仰与存在。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有些担心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毕竟罗森茨维格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层不易穿透的哲学光环。然而,这部传记的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叙事天赋,他成功地将复杂的思想转化为清晰、富有画面感的文字。这种“可读性”的提升,绝非牺牲了思想的深度换来的。相反,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背景铺陈和人物侧写,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思想巨匠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一步步构建起他那独树一帜的哲学大厦。特别是关于“存在”与“语言”之间关系的阐述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高高的瞭望台上,俯瞰着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变迁,而罗森茨维格的思想,正如同划破长空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晦暗的路径。阅读过程中,我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标记和批注,这几乎是我近年来阅读所有非虚构作品中最“高产”的一次,足见其文字对思维的激发作用。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不仅仅是献给专业哲学研究者的,它对于任何关心人类精神命运、渴望超越肤浅理解的读者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作者并没有回避罗森茨维格思想中那些看似矛盾的面向,比如他对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处理,他如何在坚持信仰的同时批判僵化的教条。这种毫不回避的复杂性,恰恰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承认了思想的辩证性和生命本身的不可简化性。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句子难懂,而是因为某个观点击中了我的内心深处,引发了长时间的沉思。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思想不是一座封闭的花园,而是一场永不停止的、与世界进行坦诚对话的旅程。这是一部需要慢读、细品的厚重之作。

评分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为考究,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在论述关键哲学概念时,又迅速切换到精准、锐利的新潮语态,这种风格上的张弛有度,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节奏感。它仿佛是在用一种精美的老式留声机播放着最前卫的爵士乐,冲突却又和谐。作者对于罗森茨维格对“真理”的独特理解,即真理的发生性而非本质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这对我理解当代语境下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值得称赞,它不像许多同类传记那样将理论置于冰冷的理论框架中,而是将其熔铸于具体的对话、书信乃至日常的学术争论之中,让理论仿佛活了起来,具有了呼吸和脉搏。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评分

非常好的书,罗森茨维格是犹太圣贤,他的历史地位与海德格尔类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