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

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鳴春 等 著
圖書標籤:
  • 大學生心理健康
  • 民族團結
  • 心理輔導
  • 高校心理教育
  • 心理健康促進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 民族關係
  • 心理危機乾預
  • 大學生發展
  • 心理健康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391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9604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民族文化心理研究叢書/羅鳴春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4
字數:26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是一本民族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民族團結教育相結閤的自助手冊。《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從民族院校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實際需要齣發,以提升民族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為目標,選擇民族院校大學生在成長成纔過程中必然麵對的多元文化適應、自我意識、自我發展、情緒管理、人際關係、戀愛婚姻、挫摺應對、生涯規劃、職業發展、生命價值等60個主題,按大學的學年分為入學季、二年級、三年級、畢業季四個部分;在廣泛吸收國內外心理健康研究特彆是積極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大學生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對民族院校大學生關心的民族團結、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和詮釋。
  
  《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可作為大學生自助、助人及民族團結教育指導手冊,也適閤民族院校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谘詢、輔導及心理科研工作者,民族學、民族院校及相關管理部門人士參閱。

作者簡介

  羅嗚春,1965年9月齣生.彝族,雲南普洱人.西南大學國傢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博士,師從著名心理學傢黃希庭教授,研修人格與認知心理學。現為雲南民族大學教授、雲南民族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民族心理學方嚮研究生首席導師。主要兼職有中國心理學會民族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雲南民族大學支社副主委、雲南教育科學研究院民族心理發展與教育研究學術工作站首席專傢、雲南省高教工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傢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雲南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研究會副理事長.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邊疆少數民族心理和諧研究”(編號11BMZ004)雲南省教育廳民族心理發展與教育研究學術工作站項目、高水平民族大學建設項目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培育建設以及高水平民族大學教學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團隊建設。齣版學術專著《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理論與實證》,發錶相關研究50餘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或CSSCI論文20餘篇。榮獲雲南省師德標兵稱號(2015年)、雲南民族大學伍達觀奬教金教學科研傑齣奬、雲南民族大學科研先進個人稱號、雲南民族大學“十佳教師”稱號。

目錄

目錄
總序
自序
第1季 初來乍到的入學季 1
1-1 雲南民族大學 2
【民族團結之】中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傢 6
1-2 我國的少數民族高等教育 7
【民族團結之】《民族大團結》郵票 9
1-3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2
【民族團結之】漢族 14
1-4 大學生如何保持和維護心理健康 16
【民族團結之】濛古族 17
1-5 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19
【民族團結之】迴族 21
1-6 怎樣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3
【民族團結之】藏族 26
1-7 如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7
【民族團結之】維吾爾族 29
1-8 學會學習 31
【民族團結之】苗族 33
1-9 學會與多民族同學和諧相處 35
【民族團結之】彝族 37
1-10 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39
【民族團結之】壯族 42
1-11 管理自己的時間 43
【民族團結之】布依族 46
1-12 培養積極的心態 48
【民族團結之】朝鮮族 50
1-13 管理自己的情緒 52
【民族團結之】滿族 55
1-14 健康生活健康成長 57
【民族團結之】侗族 60
1-15 認識自己 61
【民族團結之】瑤族 62
1-16 悅納自我 64
【民族團結之】白族 66
第2季 漸入佳境的二年級 69
2-1 大二是確定發展方嚮的分水嶺 70
【民族團結之】土傢族 72
2-2 培養學習興趣 74
【民族團結之】哈尼族 75
2-3 學習的自主管理 77
【民族團結之】哈薩剋族 78
2-4 如何充分使用大學的學習資源 80
【民族團結之】傣族 81
2-5 如何兼顧學業和社會實踐活動 83
【民族團結之】黎族 83
2-6 如何學好專業課程 85
【民族團結之】傈僳族 88
2-7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90
【民族團結之】佤族 92
2-8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93
【民族團結之】佘族 94
2-9 怎樣改掉拖延的習慣 95
【民族團結之】高山族 96
2-10 怎樣避免無用、耗時的事情 97
【民族團結之】拉祜族 98
2-11 怎樣擺脫急躁 100
【民族團結之】水族 101
2-12 這樣處理憤怒 103
【民族團結之】東鄉族 104
2-13 如何提高情商 106
【民族團結之】納西族 107
2-14 學會樂觀 109
【民族團結之】景頗族 110
第3季 充實提高的三年級 113
3-1 夯實基礎 砥礪前行 114
【民族團結之】柯爾剋孜族 116
3-2 大學生的適應與發展 117
【民族團結之】土族 120
3-3 戀愛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 121
【民族團結之】達斡爾族 122
3-4 是愛情還是喜歡? 123
【民族團結之】仫佬族 124
3-5 培養愛的能力 125
【民族團結之】羌族 127
3-6 如何走齣失戀陰影 129
【民族團結之】布朗族 131
3-7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132
【民族團結之】撒拉族 134
3-8 如何成長為自己專業領域的行傢裏手 136
【民族團結之】毛南族 137
3-9 如何提高信息素養 139
【民族團結之】仡佬族 140
3-10 如何避免網絡成癮 141
【民族團結之】锡伯族 142
3-11 怎樣擺脫手機成癮 143
【民族團結之】阿昌族 145
3-12 自助與助人 146
【民族團結之】普米族 148
3-13 如何對待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150
【民族團結之】塔吉剋族 152
3-14 如何化解孤獨和失落 153
【民族團結之】怒族 154
3-15 心理危機預防與處理 155
【民族團結之】烏孜彆剋族 156
第4季 邁嚮未來的畢業季 159
4-1 大四 往左走還是往右走 160
【民族團結之】俄羅斯族 161
4-2 如何做好大四的時間管理 162
【民族團結之】鄂溫剋族 164
4-3 考研準備 166
【民族團結之】德昂族 169
4-4 就業準備 170
【民族團結之】保安族 173
4-5 創業準備 174
【民族團結之】裕固族 177
4-6 如何製作簡曆 178
【民族團結之】京族 180
4-7 如何準備麵試 181
【民族團結之】塔塔爾族 184
4-8 如何緩解就業焦慮和壓力 185
【民族團結之】獨龍族 187
4-9 如何應對成長道路上的挫摺 188
【民族團結之】鄂倫春族 190
4-10 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資本 192
【民族團結之】赫哲族 194
4-11 培養健全人格 195
【民族團結之】門巴族 196
4-12 學會有效溝通 198
【民族團結之】珞巴族 199
4-13 預防自殺 201
【民族團結之】基諾族 203
4-14 快樂是一種優質的競爭力 204
【民族團結之】民族團結 206
4-15 告彆母校 邁嚮未來 208
【民族團結之】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 210
附錄 民族教育、民族團結重要政策 213
附錄1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 214
附錄2 教育部等五部委關於印發《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乾人纔計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225
附錄3 教育部辦公廳 國傢民委辦公廳關於印發《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 232

精彩書摘

  《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
  經曆瞭高考的洗禮,學生來到瞭一片新的天地。大學的確是一片嶄新的天地,這裏的生活有著與高中時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彩,但這並不是事情的全部。這裏是知識的聖殿,卻非夢想的樂園;這裏機會與挑戰並存,這裏希望與睏難同在。擺在學生麵前的是如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這是走進大學校園要上好的“第一課”。
  所謂適應是一個源於生物學,心理學引用過來的概念,說的是個體對環境變化做齣的反應。皮亞傑認為,智慧的本質就是一種適應。適應是一種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個體在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中與環境保持平衡。如果個體與環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變行為來重建平衡。這種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環往返的過程,就是適應。這就告訴我們,生活就是適應,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人麵對每一個人生轉摺,麵對每一種新的生活,都會有一個適應期,來實現人與環境新的平衡。學生剛經過高考的搏擊進入瞭象牙塔——大學,正處於人生的轉摺期,齣現一些適應性問題,是生活之必然。換句話說,大學生此時齣現適應性問題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齣現適應性問題纔是不尋常的事。
  學生要學會從環境、生活、學習、心理等四個方麵適應大學生活。
  1.環境適應
  (1)適應新的校園環境。首先要盡快適應當地的天氣、飲食,熟悉校園各類教學設施的分布,瞭解校園文化,積極參與一些社團活動。
  (2)適應校園中的人際環境,主要是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對待同班同學做到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培養集體意識,切忌以自我為中心,必要時主動關心、幫助彆人;對待室友,要明白大傢來自天南海北,飲食、起居、習慣、信仰等這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麵對這些差異,並以積極的態度去適應它。因此,首先,承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價值體係,必須予以接受。其次,當彆人的生活方式有礙於自己的生活時,可以委婉地提齣意見,並適當地進行自我調整。
  (3)適應語言環境。學生在大學校園裏應盡量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普通話水平不高的學生,不要氣餒,不要羞於與同學交流,也不要隻與同鄉交流,我們應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多嚮同學請教,通過堅持不懈地練習,盡量、盡快掌握標準的發音。
  2.生活適應
  (1)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首先,應學會日常生活的打理,如洗衣服、疊被子、收拾衣物等。其次,製訂閤理的消費計劃。大學生此時對自己的生活開支已有較大的支配權,需要樹立理性的消費理念,製訂閤理的消費計劃,避免成為“月光族”。最後,根據自己的傢庭經濟情況和學習狀況來確定是否需要做傢教或兼職。對於傢庭經濟負擔較重、學業較輕鬆並希望盡快獨立的學生,可以在校內或學校附近找一份兼職,鍛煉自己,提前體驗校外生活。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上大學後,大學生會有大量的空閑時間,第一,要閤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每天做到按時上課,不遲到,不逃課,不要在網吧、酒吧、寢室等消磨大好時光。第二,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多參加一些文娛活動。第三,要保證閤理的營養供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校食堂飯菜很可能不如傢裏母親做的飯菜可口,但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保證每天充足的營養攝入。
  3.學習適應
  (1)適應校園的學習氣氛。大學裏麵的學習氣氛是外鬆內緊的。與中學相比,大學缺少監督你的老師,也沒有入給你製訂具體的學習目標,每個人都在獨立地麵對學業。因此,每個人都應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督促自己不斷進步。在大學裏,競爭是潛在的、全方位的,而且考試分數已不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標,我們應更關注自身綜閤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全麵提高。
  ……
《青春心語:校園生活心理調適與和諧共融指南》 第一部分:認識自我,撥開迷霧——大學生心理健康基礎 步入大學,意味著人生新篇章的開啓,也意味著個體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成長與挑戰。這是一個自我探索、價值構建的關鍵時期。許多同學在此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感到迷茫、焦慮,甚至齣現一些難以言說的睏惑。因此,理解並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特質,是健康成長、全麵發展的基石。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與規律: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變化仍在持續,並伴隨著更高層次的認知發展,如抽象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增強。這一階段,個體獨立性意識增強,開始在人際關係、學業選擇、未來規劃等方麵做齣更多自主決定。但同時,也可能因為經驗的不足、社會支持係統的變化(如離開傢庭,進入新的集體),而感到失落、不適應。本部分將深入剖析大學生在情緒、認知、意誌、人際等方麵的典型發展規律,幫助大傢清晰地認識自己在這一成長階段的普遍性特點,減少不必要的自我懷疑。 常見心理睏擾的識彆與理解:大學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的復雜性、經濟壓力、情感睏擾、生涯規劃的不確定性等,都可能成為心理壓力的來源。常見的心理睏擾,如輕度焦慮、抑鬱情緒、適應不良、人際衝突、學業倦怠、自我否定等,是許多同學都可能經曆的。識彆這些睏擾的早期信號,理解其産生的原因,是尋求幫助和有效應對的第一步。我們將詳細介紹各種常見心理睏擾的錶現形式、可能誘因,以及它們對個體學業、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影響。 心理健康的積極維度:心理健康並非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包括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有效的人際交往能力、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價值感,以及應對挫摺和壓力的韌性。本部分將引導讀者超越“不生病”的消極定義,關注心理健康的積極層麵,探討如何培養樂觀、自信、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以及如何發展強大的心理韌性,以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第二部分:駕馭情緒,管理壓力——大學生心理調適策略 情緒是人生的色彩,但如果色彩過於濃烈或暗淡,則會影響生活的品質。壓力如同生活中的催化劑,適度能激發潛能,過度則會摧毀身心。學會有效的情緒管理和壓力調適,是保障心理健康、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關鍵技能。 情緒的本質與功能:情緒是人類對內外環境刺激所産生的復雜生理和心理反應。它們不僅影響我們的行為,也影響我們的思考和判斷。理解不同情緒(如喜悅、憤怒、悲傷、恐懼、驚訝、厭惡等)的産生機製、生理錶現和心理意義,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接納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識彆與錶達:許多心理睏擾源於情緒的壓抑或不當錶達。本部分將教授大傢如何敏銳地識彆自己的情緒,包括覺察情緒的細微變化,以及理解情緒背後的真實需求。同時,也將探討健康的情緒錶達方式,如何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有效地溝通自己的感受。 壓力來源的分析與評估:大學生活中,學業、考試、競爭、人際關係、經濟狀況、未來發展等都是潛在的壓力源。準確識彆並評估自己的主要壓力源,是製定有效應對策略的前提。我們將提供一套係統的壓力來源分析方法,幫助讀者厘清壓力,找準問題的核心。 有效的壓力應對技巧:麵對壓力,消極逃避隻會讓問題惡化。本部分將介紹一係列科學有效的壓力應對方法,包括: 認知重評:學習改變對壓力的負麵看法,用更積極、現實的角度看待問題。 行為應對:例如,通過運動、聽音樂、冥想、正念練習、培養興趣愛好、閤理安排時間等方式,直接緩解壓力。 情緒釋放:通過傾訴、寫日記、藝術創作等方式,安全地錶達和釋放負麵情緒。 問題解決:針對可控的壓力源,學習係統性的問題解決技巧,化解睏難。 尋求支持:認識到尋求幫助並非軟弱,而是智慧的錶現,學習如何嚮他人、朋友、傢人、老師或專業人士求助。 應對負麵情緒的實用方法:我們將深入探討針對焦慮、抑鬱、憤怒、挫敗感等常見負麵情緒的實用調適方法,例如: 放鬆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法、深呼吸練習等。 認知行為療法(CBT)基礎技巧:識彆和挑戰非理性思維,用更積極的思維模式替代。 正念練習:通過覺察當下,減少對過去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擔憂。 積極心理學應用:培養感恩之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增強幸福感。 第三部分:融洽共處,構建和諧——大學生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 大學是一個多元化的群體,不同背景、不同觀念的人匯聚一堂。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體現。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與他人建立並維護健康的關係,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人際關係的類型與重要性:從室友、同學、老師到社團夥伴、戀人,人際關係貫穿大學生活的方方麵麵。理解不同類型人際關係的特點,以及它們對個體心理健康和社會成長的作用,有助於我們更重視和經營這些關係。 有效溝通的藝術:溝通是人際關係的基石。本部分將強調主動傾聽、清晰錶達、非暴力溝通、同理心等溝通技巧,幫助讀者避免誤解,減少衝突,建立更加深入和有意義的連接。 建立健康的人際界限: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設定並維護自己的界限至關重要。這包括學會拒絕不閤理的要求,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避免捲入不健康的關係模式。 應對人際衝突的策略:衝突在所難免,關鍵在於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我們將介紹分析衝突根源、選擇閤適的時機與方式解決衝突、尋求共贏等策略,將衝突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適應校園新環境與集體生活:離開熟悉的傢庭環境,來到一個全新的集體,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本部分將探討如何剋服集體生活帶來的不適,如何與室友建立和諧關係,如何融入班級、社團等集體,以及如何處理不同文化背景同學間的交往問題。 發展積極的社交技能:自信地參與社交活動,主動認識新朋友,在群體中發揮積極作用,這些都是重要的社交技能。我們將提供一些提升社交自信和技巧的建議。 健康情感關係的處理:大學時期,不少同學會經曆戀愛。本部分將探討如何建立和維係健康的戀愛關係,如何處理情感中的挑戰,以及如何理性麵對失戀等情感挫摺。 第四部分: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大學生學業與生涯發展心理 學業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而生涯規劃則是對未來的重要投資。將心理健康理念融入學業和生涯發展,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個人價值。 學業壓力的自我管理:如何平衡學習、社交與個人興趣?如何應對考試焦慮和學業挫敗?本部分將提供實用的時間管理、學習方法、考試策略以及應對學業挫敗的心理調適技巧。 提升學習動力與專注力:挖掘內在的學習興趣,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我們將分享激發學習動力和提高專注力的心理學方法。 自我效能感的培養: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任務並達成目標的能力,即自我效能感,是學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本部分將指導讀者如何通過設定小目標、積極自我肯定、從成功經驗中汲取力量來提升自我效能感。 生涯探索與規劃的心理準備:迷茫於未來方嚮是大學生的普遍睏擾。本部分將引導讀者進行自我認知(興趣、特長、價值觀),探索職業世界,理解不同專業與職業的關聯,並學習如何製定初步的生涯規劃。 應對求職壓力與職業適應:畢業臨近,求職將成為新的挑戰。我們將提供麵試技巧、簡曆製作的心理準備,以及如何應對求職過程中的挫敗,並為即將進入職場的學生提供適應新環境的心理建議。 終身學習與心理韌性: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終身學習能力和強大的心理韌性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重要保障。本部分將強調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適應變化、從逆境中恢復的心理素質。 結語: 《青春心語:校園生活心理調適與和諧共融指南》旨在為每一位大學生提供一份心靈地圖和行動指南。我們相信,通過對自我更深入的認識,對情緒更有效的管理,對人際關係更智慧的處理,以及對學業和生涯更積極的投入,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大學這片沃土上,收獲知識,成長為更健康、更成熟、更具幸福感的人。願這本書成為您大學旅途中,一份值得信賴的陪伴。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這個書名,在我看來,就蘊含著如此深遠的教育意義。我設想,這本書應該會以一種非常溫和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來促進心理福祉。這可能包括如何識彆和應對負麵情緒,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如何建立健康的應對機製來麵對學業和生活中的挑戰。而“民族團結”這個維度,則更讓我看到瞭這本書在培養公民素養方麵的價值。我猜測,書中會探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共鳴,鼓勵大學生超越狹隘的地域和文化視角,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不同的文化群體。它是否會講述一些關於民族融閤的動人故事,或者提供一些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具體建議,例如如何有效地進行跨文化溝通,如何化解因文化差異可能産生的誤解和衝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觸及靈魂的書籍,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激發大學生們內心的共鳴,讓他們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主動去擁抱多元,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

評分

說實話,在翻開《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之前,我並沒有預設太多關於這本書內容的具體畫麵,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書名的聯想和好奇。我比較看重書籍的實用性和啓發性,希望它能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從“心理健康促進”這個角度來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知識普及,而是能提供一些真正能夠落地的方法。比如,對於普遍存在的焦慮、抑鬱情緒,它會提供哪些具體的應對策略?是側重於認知行為療法的技巧,還是強調正念、冥想等放鬆練習?對於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和睏惑,書中是否會有關於溝通技巧、情緒管理、以及建立健康人際邊界的詳細指導?而“民族團結”這一部分,則更讓我感到新鮮。我猜想,這本書應該不是簡單地羅列民族知識,而是會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如何打破刻闆印象,消除偏見,建立平等尊重的態度。它是否會提供一些促進跨文化理解的案例分析,或者介紹一些成功的促進民族團結的實踐經驗?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能夠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環節,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以及如何為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多元的校園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

拿到這本《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大學時期一些難忘的片段。那時候,我們宿捨裏就來自不同的省份,雖然大傢相處得很融洽,但偶爾也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文化差異而産生一些小小的誤會,雖然不至於影響感情,但如果當時有這樣一本手冊,也許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彼此,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磕磕絆絆。心理健康方麵,我記得當時很多同學都承受著巨大的學業壓力,考試、論文、考研,仿佛一座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我當時也經曆過一段低迷的時期,不知道如何排解負麵情緒,隻能默默地承受。如果那時候有一本指導性的書籍,教我們如何識彆自己的情緒,如何進行有效的壓力管理,甚至是如何尋求專業的幫助,我想那會是對我們當時非常有價值的。這本書名巧妙地將“心理健康”和“民族團結”聯係起來,讓我思考,心理健康是否也與一個人的開放度和包容度有關?是否當一個人對不同的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接納時,他內心的衝突也會減少,從而更容易獲得心理上的平靜?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闡述這種聯係的,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方法,來幫助大學生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下,既保持內心的獨立與健康,又能積極地與他人建立連接,促進共同的和諧發展。

評分

當我看到《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這樣的書瞭”。在當今社會,信息爆炸,生活節奏加快,大學生麵臨的心理壓力是前所未有的。我一直關注心理健康領域,但很多書籍往往側重於個體的心理調適,而忽略瞭社會環境和群體互動的影響。這本書將“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這兩個重要議題結閤,讓我覺得非常前瞻和有價值。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心理健康與民族團結之間的內在聯係。是否會探討,一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會環境,本身就能成為心理健康的有力支撐?或者反過來,擁有健康心理狀態的個體,是否更能以開放和積極的態度去接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例如,在處理校園內的民族群體關係時,如何運用心理學原理來化解矛盾,增進理解。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操性的建議,幫助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何去欣賞和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從而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團結、充滿活力的校園氛圍。這本書名本身就透露齣一種積極嚮上、麵嚮未來的能量,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與民族團結手冊》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沉靜而充滿力量的感覺,淺藍色的背景搭配著祥和的祥雲圖案,既有治愈係的溫暖,又不失民族文化的底蘊。我一直對心理健康這個話題非常關注,尤其是在大學這個人生轉型的重要階段,學生們麵臨著學業、人際、未來的多重壓力,如何保持積極的心態,應對挑戰,是非常重要的課題。而“民族團結”這個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認為,一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互相理解和尊重。這本書將這兩個看似獨立的議題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我猜想,書中應該會探討如何在復雜的校園環境中,通過科學的心理調適方法,幫助大學生疏導壓力,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培養堅韌的心理素質。同時,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理解和欣賞不同民族文化,化解潛在的隔閡,構建和諧共處的校園氛圍的實踐性建議。比如,是否會介紹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技巧,或者講述一些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我甚至在想,書中會不會有一些互動環節,比如一些小測試或者案例分析,能夠讓讀者更深入地思考和參與進來。總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成為我大學生活中一本實用的指導手冊,幫助我更好地成長,也為營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友善的學習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