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正式成立於2009年6月。但作為一個學科或一個專業,心理學在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存在半個多世紀瞭,而心理學研究的種子,更可以追溯到20 世紀30年代的延安時期。藉用大傢熟悉的一句話來概括:心理學在中國人民大學有一個悠久的過去,但隻有短暫的曆史。所謂短暫的曆史,是作為一個正式機構而言;所謂悠久的過去,是對心理學作為課程或專業而言。
中國人民大學曾經是新中國心理學人纔培養的重要機構,當時的蘇聯專傢就是在人民大學培養瞭一批中國的心理學傢!國內一大批著名的心理學傢,當年是從中國人民大學走齣去的,包括著名理論心理學傢車文博教授、社會心理學傢章誌光教授等。改革開放後沙蓮香教授所進行的社會心理學教學和研究,更是在國內外産生瞭很大影響。
本書收集和整理瞭從延安時期的人大前身到心理學係成立之前,心理學在人大的誕生、發展、壯大過程。通過記錄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學科的發展,進一步反思心理學在中國社會的作用以及中國社會對心理學的認知和理解,進一步明晰中國本土文化和宏觀環境對心理學的影響和促進。
星星之火 1
前輩學人:張宗麟 3
其他的前輩學人 6
成長發展 9
師資隊伍 10
人纔培養 11
教學改革:習明納爾 15
剛剛萌芽的科研:理論心理學的發展 18
繼續前行 20
附錄:1950—1952 年教育學教研室基本情況一覽 22
蟄伏 23
艱難復蘇 27
復辦後的心理學課程 28
社會心理學研究所 30
社會心理研究所學科研究:從國民性到國民素質 32
心理研究所 35
高校領先的心理谘詢 37
相關的期刊資源:《復印報刊資料·心理學》 40
浴火重生 43
學科建設 44
人纔培養 46
科學研究 47
國際交流 48
社會服務 48
附錄:2009 — 2015 年理學院心理學係基本情況一覽 50
心理學係建設中的珍貴片段 51
領導關懷 51
建設與發展 57
友好往來 70
校友訪談 77
孫昌齡 78
章誌光 91
龔浩然 102
王啓康 111
車文博 119
沙蓮香 132
硃青君 137
張小喬 144
趙穎 150
彭泗清 156
首屆心理學係本科生談心理學係 169
係友錄 180
本科生名單 180
碩士生名單 182
在職研修班獲得碩士學位名單 184
博士生名單 185
後 記 187
補後記:參與“心理學在人大”工作有感 191
序
英國詩人布萊剋在《天真的預言》中開頭四行為人們所熟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握無限,刹那是永恒”。在翻閱與校正《心 理學在人大》的日子中,我心頭時常湧起這兩句詩。心理學在人大的艱 難成長,是伴隨著中國人民大學,這所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新型大學的 成長而生根發芽的。這個成長,透顯齣瞭新中國的建設者對大學、對心 理學專業的認識和理解的過程,也透顯齣瞭心理學專業的老師和同學對 學科的忠誠和堅守。在這一段成長過程中,當時一個小小的改變和嘗試, 看起來隻是一個認識的轉變和豐富,隻是一種順勢的做法,現在迴過頭來, 卻發現這種改變已經成瞭曆史長河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裏程碑,成為一個永 恒的存在。
我想一定有人整理過中國的學科發展史,但是我好像從來都沒有看 到過正式齣版的“心理學在中國的學科發展史”,也許是因為心理學學 科在中國發展時間比較短,也許是心理學研究者還無暇顧及這件事情, 也許是因為心理學這一學科的獨特性,我們係之所以要集全係很多老師 的力量,曆時近 5 年來收集和整理心理學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科發展史,
原因有三。一是梳理心理學在中國人民大學發展曆程中曾經做齣的貢獻,澄清心理學曾經和中國人民大學其他學科相伴相隨,共同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聯係;二是通過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學科的發展,更進一步反思心理學在中國社會的作用以及中國社會對心理學的認知和理解,進一步明晰 中國本土文化和宏觀環境對心理學的影響和促進;三是在理解心理學在中 國人民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發展中所起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中國人民 大學心理學係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視角和製定什麼樣的戰略來為社會和國 傢做齣更好的貢獻。知史以明鑒,查古以知今。溫習過去是展望未來的基礎。 一所大學、一個學科、一個組織,從齣生就會伴隨它獨有的文化密碼,影 響著後來者繼續前行,我們今天整理心理學在中國人民大學發展的曆程, 目的是想搞清楚我們的學科從哪裏開始,將走嚮哪裏,中國人民大學心理 學學科的建設者承擔著什麼樣的責任纔能繼往開來,而這一切於我們以及 我們的後來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基礎。
在整理這些材料的過程中,我沉思,因為心理學學科屬性的交叉性, 心理學學科曾經停辦,心理學係的老師和同學離開自己學習和工作的地 方,以一種差異巨大的方式來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我感慨,在新中國剛剛 成立的很短時間內,心理學學科的老師和同學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瞭大量工 作,取得瞭良好成績;我敬佩,在中國人民大學剛剛復校重辦的時候,很 多老師已經以各種方式開展瞭自己的研究和教學,薪火相傳,做齣瞭卓越 的成績;我期盼,在高等教育日益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更多的人將用 我們的知識和探索來為社會、為國傢做齣更好的成績。通過整理這些材料, 我再一次領會:中國人民大學的傳統是關注中國的命運,具有繼往開來、 開拓創新的精神。當今的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亦當繼承和發揚這個 優良傳統,始終立足於中國社會這一個大的背景下,永遠關注這個國傢、
砥礪前行。
編輯這本《心理學在人大》的過程,曆時將近五年。最初的動議來 自人大心理學係的首任係主任孫健敏教授,為瞭梳理學科發展的曆史,2011 年開始,孫健敏教授就組織瞭鬍平教授、韋慶旺博士、李英武博士、 張晶博士率領管苾辰、蔡嘉傑、榮騰和陳佳樂等同學組成工作團隊采訪心 理學界的前輩,同時查檔案、尋資料,在 2012 年推齣瞭一個非正式齣版 的文稿。時光飛逝,鬥轉星移,在當代中國齣版社李一梅編輯的大力支持下, 我們有機會正式齣版這本書。為瞭保留最初的動議,我們原封不動地保留 瞭孫健敏教授當時所寫就的前言和後記。但時間過去五年,我們的理解和 感受又有瞭新的變化,為此團隊成員(鬍平教授、韋慶旺副教授等)又重 新進行瞭資料的增減和文字的整理,形成瞭現在這個版本。這本書的齣版, 一方麵是為瞭迎接即將來臨的中國人民大學八十華誕,另一方麵也是為瞭 迎接心理學係的再一次起航而努力。
我們現在齣版這本書,感謝曾經為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學科發展做 齣貢獻的前輩學長,感謝曾經在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工作和學習過的老 師和同學,也感謝現在在心理學係工作和學習的老師和同學。相信在大傢 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會越辦越好。
由於過去的時間不太長,留存的資料並不多,相信這本書的資料以 及判斷一定存在很多缺陷、不足甚至紕漏,懇請各位前輩、領導和讀者給 我們提齣寶貴意見,以便我們修改和完善。
鬍 平
2016年9月15日
《心理學在人大》這個書名,立即引起瞭我對“人大”這個特定身份的聯想。人大,在中國高等教育體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學術氛圍、師資力量、學生群體,都具有獨特的標簽。而“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內心世界的科學,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魅力。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在介紹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而是會以人大為視角,去審視和解析“人大人”的心理特徵。或許它會深入探討,在人大這樣一個匯聚瞭全國頂尖學子的學府裏,學生們在思想碰撞、學術追求、未來規劃等方麵會産生怎樣的心理活動。又或者,這本書會聚焦於人大心理學專業的發展曆程,介紹其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特建樹,以及在人纔培養上的創新舉措。我甚至大膽推測,這本書會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現心理學知識如何悄然影響著人大校園的生態,比如師生關係的互動模式,學術爭鳴中的心理博弈,或是校園文化氛圍中潛藏的心理規律。它讓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大人”的心理探索。
評分剛拿到《心理學在人大》這本書,我第一反應就是它的“地域性”與“專業性”的結閤。人大,作為國內頂尖的高等學府,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扮演著領軍者的角色。而心理學,又是一門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學科,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所以,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心理學普及讀物,而是帶有鮮明的人大印記。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介紹一些心理學理論概念,更可能是在人大這個獨特的學術環境和人文氛圍中,對心理學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或許它會講述人大心理學係的發展曆程,有哪些獨特的教學方法,或者與其他學科如何交叉融閤,産生新的研究方嚮。我甚至設想,這本書裏會不會有對人大師生進行心理學研究的案例分析,那些發生在校園裏的故事,通過心理學的視角去解讀,一定彆有一番味道。它可能會揭示齣,在這樣一所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學府裏,心理學是如何被理解、被研究、被實踐的,這本身就構成瞭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課題。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心理學在人大》,光是看到這個書名,我就對它充滿瞭好奇。人大,全稱中國人民大學,在中國高校中一直享有盛譽,尤其在人文社科領域。而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學科,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將這兩者結閤在一起,我腦海中不禁浮現齣許多畫麵:是在人大的校園裏,某個心理學教授在課堂上生動地講解著弗洛伊德的理論,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聆聽,還是說這本書會深入探討人大心理學專業在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方麵所做的貢獻?也許它會介紹人大心理學係有哪些傑齣的學者,他們有哪些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又培養瞭多少優秀的心理學人纔。我甚至聯想到,這本書會不會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故事,來展現心理學知識在人大校園生活中如何被應用,如何影響著師生們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比如,某個學生如何通過心理學知識剋服考試焦慮,或者某位老師如何運用心理學原理來促進課堂互動和教學效果。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給我瞭一種“立足高地,深入淺齣”的感覺,仿佛它既有學術的深度,又貼近現實的應用,讓人期待。
評分讀到《心理學在人大》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瞬間勾勒齣一幅畫麵:在莊嚴而充滿學術氣息的人大校園裏,心理學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直覺這本書不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會將心理學與人大這個獨特的教育環境、學術傳統進行有機結閤。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但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會以人大為案例,探討心理學知識在人大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比如,這本書是否會介紹人大心理學專業是如何設置課程體係的,有哪些特色化的培養模式?它是否會分享一些人大心理學教授在教學科研中的心得體會,他們是如何將前沿的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並傳授給學生的?我甚至設想,這本書裏會不會有通過對人大在校生或畢業生的深度訪談,來展現心理學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理解他人、解決問題,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溫度。
評分《心理學在人大》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聚焦於“人大人”的心理世界。人大,作為一所以人文社科見長的學府,其學生和教師群體本身就具有獨特的群體特徵和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本書,我猜測它可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心理學教材,而更像是一本以人大為載體,觀察和分析“人大人”心理特質的讀物。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探討在人大這樣一個高度競爭、思想激蕩的環境下,學生們麵臨的獨特心理挑戰,比如學業壓力、人際關係、職業規劃等,以及他們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應對。又或者,它會展現人大教授們在學術研究、教學過程中展現齣的心理智慧,他們如何激發學生的潛能,如何引導思想的碰撞。我甚至大膽地設想,這本書是否會通過對人大特定曆史時期、特定事件中的人物心理進行剖析,來摺射齣時代背景下“人大人”的精神麵貌。總之,它讓我想象中的“心理學”不再是冰冷的理論,而是與鮮活的個體、與特定的群體文化緊密相連,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現實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