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天生就不一样!雄性激素让男孩容易成为淘气包、捣蛋鬼、好动分子,而雌性激素使得女孩温柔、有很强的同情心、会体谅和关心他人……作为家长,到底该怎么养育才能
培养出阳光、快乐、富有爱心且才华横溢的男子汉呢?又如何培养出独立、坚强、优雅的女孩呢?
本书就是针对男孩和女孩的先天不同,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归纳、总结了家长培养男孩和女孩的传统观念与盲点,并提供具体且全方位的建议与做法。相信按照书中的建议去做,定能
培养出家长自己心目中的好男儿和好女儿。
导读篇 家有儿女——相同的成长,不同的轨迹
第一章 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染色体设计的性别差异 / 003
睾丸激素催生的调皮男孩 / 007
雌性激素催生的甜美女孩 / 010
正面管教:让孩子远离娘娘腔与假小子 / 013
第二章 走出无差别教养的误区
不可忽视的中性化危机 / 018
时时把控孩子的性取向 / 022
男孩女孩的差异化教育 / 025
正面管教:找到合适的教养方式 / 028
上篇 女孩养气质
第三章 有气质的女孩zui高贵
找准女孩的教育点 / 035
利用现有资源对女孩因势利导 / 038
培养女孩灵魂上的富足感 / 042
公主气质是富养出来的 / 045
养育女孩:从细节开始,教会女儿学会感恩 / 048
第四章 气质高贵的女孩别有韵味
气质优雅源于对生命的化妆 / 052
帮助女孩树立良好形象意识 / 055
心灵美是永不褪色的外衣 / 059
给女孩讲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 062
养育女孩:拓宽女儿的内心世界 / 066
第五章 自信自主的女孩笑傲一生
教会女孩树立强大的自信 / 070
让女孩坚信自己的独一无二 / 074
告诉女孩,别做没出息的哭巴精 / 077
让女孩做个娇而不弱的公主 / 081
养育女孩:一定要让女孩知道的几件事 / 084
第六章 好性格让女孩受益终生
告诉女孩不要随意发脾气 / 088
将女孩的任性培养成耐性 / 091
害羞的女孩也会大方起来 / 098
养育女孩:不要忽视对女孩的性教育 / 101
第七章 打造多才多艺的全能型女孩
爱学的女孩拥有优质人生 / 105
在熏染中让女孩爱上读书 / 108
带女孩走进艺术的殿堂 / 111
有才华的女孩更高贵 / 115
养育女孩:兴趣是导师,鼓励是力量 / 118
下篇 男孩养志气
第八章 饱经挫折的男孩更有出息
溺爱出的男孩不会有发展 / 123
经历艰辛的男孩更有前途 / 126
吃过苦的男孩才会承担责任 / 130
苦难zui能磨炼男孩的意志 / 133
养育男孩:让男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 136
第九章 “穷”养的男孩更知奋进
教会男孩自力更生的能力 / 140
父母不要成为男孩的取款机 / 144
让男孩通晓适者生存的法则 / 147
对男孩要严而有格,宽而有度 / 150
养育男孩:培养积极乐观的男孩 / 153
第十章 乐观的男孩才能自立于世
培养做事有主见的男孩 / 157
让男孩觉得自己被重视 / 161
不容忽视的忧郁男孩 / 164
培养富有幽默感的男孩 / 168
养育男孩:正确引导男孩的暴力倾向 / 171
第十一章 美德是男孩的二重身份
教男孩谨记百善孝为先 / 175
给男孩竖起忠诚的旗帜 / 178
宽容的男孩能成大器 / 182
让男孩懂得尊重的意义 / 186
养育男孩:教会男孩明辨是非 / 189
第十二章 成就男孩一生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男孩成功的阶梯 / 193
好习惯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 197
及早发现男孩的“坏苗头” / 200
帮助男孩戒除对网游的沉迷 / 203
养育男孩:21天习惯养成法 / 207
男孩女孩的差异化教育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家长都希望他们会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与此同时,还希望女孩更加温柔富有同情心,希望男孩能更加坚定、果断。家长们都抱有这样的愿想,差异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不能为这些品质打好基础,当他们在成人之后很可能就负担不了家庭和社会的角色。比如,男孩在小的时候如果没有经受过锻炼,成家之后就干不了zui起码的家务活,把家庭的责任推卸开。同理,女孩如果过于独立自主,缺少温和、耐心和宽容,将来便不可能照料好家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是为他们的一生着想,为他们做长远的规划,这样他们才能赢得一生的幸福。
著名思想家卢梭说:
既不能说一种性别完全不同于另一种性别,又不能说两种性别完全一样,也不能说某种品质隶属于某种性别,男性和女性具有这些品质的程度应有所不同,因此培养男孩和女孩的目标、方法和途径应有所不同。
男孩女孩的发育很早就表现出生理上的差异,体能也不一样。男孩一天的能量总消耗略高于女孩,他们通常会跑得比较快,臂力也比较好。而女孩的平衡感比较好。男孩的游戏通常比女孩的游戏更紧张激烈,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女孩则主要是玩和生活有关的比较平静的游戏,比如过家家等。
如果问一个女孩将来想做什么,女孩会说想当医生、老师、芭蕾舞演员,而男孩的回答则是宇航员、飞行员、科学家、警察等。孩子所倾向的职业与他们的性别有很大的关系。
在成人看来,女孩对成年人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男孩则有很大的攻击性和独立性。虽然孩子将来的发展与先天因素有很大关系,但是教育却起着决定的作用。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对待男孩女孩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实际上不是的。
男孩与女孩这些天生的差异促使家长不得不去思考:怎样促进不同孩子的心理发展。当男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父母习惯于和孩子进行交流,而女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父母则给予更多的安慰。在家庭中,女孩似乎总会比男孩得到更多的温暖、关怀和鼓励,受到表扬的时候也比较多,而男孩受到惩罚的时候相对更多。可见,在对待男孩与女孩的教育问题上,还是需要遵从他们的性别特点,找到zui适合的教育方式:
方式一:父母分别做男孩女孩不同的偶像
通常来讲,女孩性格的形成受母亲的影响是zui大的,男孩性格的形成受父亲的影响是zui大的。
有的妈妈喜欢乱发脾气,经常对家人大喊大叫,给家庭制造一种不祥和的气氛。而有的妈妈对待家庭成员都很亲热,对丈夫很尊重,并且尽力教育孩子,让家庭有凝聚力。两个不同的妈妈肯定会培养出两个不同的女儿,第一个妈妈培养出来的女儿肯定不能把家庭照顾得细致周到,而第二个妈妈培养出的女儿在将来一定是个好妈妈,她会把一种宽大友爱的气氛带到自己的家庭中。
同样的道理,如果作为父亲总是逃避对家庭的责任,对待家人粗暴且漫不经心,那男孩在将来长大之后也会具有这些特点,不能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如果父亲在家中能够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耳濡目染下的男孩在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当然,母亲对儿子的影响,父亲对女儿的影响也同样重要。母亲那种鲜明的女性气质同样有助于男性气质的影响,父亲的那种男性气质则有助于女儿表现出女性气质。因此,双亲对子女的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
方式二:分配给男孩女孩不同的家务劳动
父母在给孩子安排家务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性别。对于男孩,可以让他做一点力气活,女孩则可以帮助妈妈摆摆餐具,洗洗毛巾。
妈妈可以带上女儿让她一起来做饭,还可以教她学一点纺织、刺绣方面的知识,教她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并尽可能地把美带到家庭生活中来。在与女孩的劳动过程中,妈妈要鼓励女孩爱护小动物和植物,教给女儿用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而对于男孩,家长可以让他到黑灯的房间去取眼镜,让他帮妈妈背书包,帮爸爸修理椅子等等这样的活动。家长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他是未来的男子汉,是家庭的支柱,所以对他不要娇惯,要给他展示意志和勇气的机会。
这本书的思考深度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育儿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性发展”的社会观察报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化差异和时代变迁时的平衡感,她既尊重传统中美好的传承,又坚决地批判了那些阻碍个体自由发展的糟粕。在讲述如何引导男孩培养“志气”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允许失败、鼓励探索的安全网,让“志气”不是建立在恐惧被评判的基础上的虚张声势,而是源于内心确定感的自然流露。而关于女孩的“气质”,作者的描述极富画面感,她强调的“气质”是一种内在的光芒,是通过艺术熏陶、深度阅读和高质量陪伴来滋养的,而非通过外部的规训或攀比来塑造的。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它不会给你即时的答案,而是会给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引导你从根本上反思自己是如何被社会化的,以及我们希望下一代如何超越我们既有的局限。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所有父母,尤其是希望培养出内心强大、人格完整的孩子的家庭,反复研读的佳作。
评分老实说,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些老生常谈的育儿建议,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对“迷障”的精准识别和拆解。这些迷障,就是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质疑过的那些性别定势,它们像一层薄雾,蒙蔽了我们对孩子潜能的识别。作者在论述“养志气”时,尤其深刻地剖析了现代社会对男性“成功”的单一化定义,并呼吁父母要帮助男孩建立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将“志”拓展到对家庭、对社区的贡献上,而非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就。对于“养气质”的部分,我感触更深,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现代的女性力量观,这种力量不是对抗男性,而是通过深度连接、强大的共情能力和内心的坚韧来影响和塑造世界。全书充满了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它鼓励我们做更智慧的父母,而不是更焦虑的父母,这对于长期处于高压教育环境下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剂清凉的定心丸。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为巧妙,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深度对话。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克制,没有将任何一方塑造成绝对的对立面,而是倡导一种更为平衡、更具人性光辉的教育哲学。书中对于“无差别教养”的探讨,揭示了许多父母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反而可能陷入了另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势。例如,它引导我们去思考,真正的平等不是抹杀差异,而是尊重并滋养每一种独特的天赋。对于如何引导男孩建立真正的“志气”,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场景分析,让我明白,强迫他们表现出某种“男子气概”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志气是在他感到安全和被接纳的环境中自然生长的。而关于女孩的“气质”,作者强调了培养其内在力量和自信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在的温柔和顺从上。这种对内在驱动力的挖掘,让我对未来的家庭教育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感觉自己终于拿到了一个更贴合时代精神的育儿“说明书”。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完全没有阅读障碍,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没有堆砌复杂的教育学术语,而是用充满人情味的笔触,剖析了当代父母在性别教育上的集体焦虑。我最受触动的是其中关于“榜样力量”的论述,作者指出,父母自身的行为模式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书中通过对比那些过度强调传统性别角色的家庭和那些倡导多元化发展的家庭,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自我认同的深远影响。比如,它提醒我们,在赞美孩子的成就时,措辞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是赞美他“像个小男子汉一样勇敢”,还是赞美他“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韧性”?这些细微之处,正是塑造未来一代心智模式的关键。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治病去根”,它不是提供临时的“补丁”,而是帮助我们重塑整个教育的底层操作系统,让孩子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呼吸和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洞察力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陈词滥调的育儿指南,而是深入挖掘了性别角色对孩子成长的潜在影响。读完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在不经意间,是如何用那些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来限制孩子的想象空间的。比如,当提到男孩的“志气”时,作者并非简单地强调野心和成功,而是将其与责任感、正直以及对社会的服务精神联系起来,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对儿子的期望,不再仅仅关注他的成绩或体育表现,而是更注重他内在品格的培养。同样,书中对“女孩气质”的解读也打破了许多刻板印象,它强调的是情感的丰富性、共情能力以及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智慧,这些“气质”恰恰是未来社会所稀缺的宝贵资源。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的案例既贴近生活又富有启发性,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感叹。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一本会让人时常翻阅、不断反思的行动指南,让人踏上了一条更具意识的、有意识的育儿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