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青少年特点,对学习琵琶演奏入门所需掌握的知识,作了全面而科学的论述,并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每种演奏技巧作了详尽而易懂的讲解,同时还辅以大量进阶进序、适合青少年弹奏的练习曲和乐曲,这些练习曲和乐曲多为青少年所熟悉的歌曲、乐曲改编而成,使练习不至枯燥,提高学习的兴趣。书后所附的独奏曲具有一定难度,是希望学习者在掌握了基本弹奏技巧后能进行演奏。书中另有琵琶曲编排,组合技巧和和声伴奏法,是以往琵琶演奏法书中所没有的,在学习琵琶演奏外能较全面地掌握音乐知识。
第一节 乐器概述
第二节 乐器构造及各部位名称图
第三节 演奏姿势
第四节 定弦和常用调
第五节 把位
第六节 左右手指法的基本结构
一、左手指法的基本结构
二、右手手法的基本结构
例1 空弦练习
例2 第一把位指型练习(一)
例3 第一把位指型练习(二)
例4 第一把位指型练习(三)
例5 第一把位分指练习
例6 第一把位过弦练习
例7 第一把位活指练习(一)
例8 第一把位活指练习(二)
例9 第一把位活指练习(三)
例10 第一把位活指过弦练习
例11 分指轮练习(一)
例12 分指轮练习(二)
例13 分指轮练习(三)
第七节 左右手指法技巧介绍与练习
一、右手手法技巧介绍与练习
(一)弹挑型技巧与练习
例14 弹、弹挑组合练习
例15 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
例16 法国民歌《冬去春来》
例17 比肖普《可爱的家》
例18 C调活指练习
例19 日本歌曲《四季歌》
例20 乔治·卡拉克拉依奇《山啊,你披着绿装》
例21 贝多芬《欢乐颂》
例22 彝族民歌《快乐的口罗嗦、阿细跳月》
例23 舒伯特《摇篮曲》
例24 西孔达《多纳、多纳》
例25 第二把位活指练习(一)
例26 第二把位活指练习(二)
例27 第二把位活指练习(三)
例28 第二把位活指练习(四)
例29 第二把位活指练习(五)
例30 第二把位活指练习(六)
例31 第一、二把位音阶换把练习(一)
例32 第一、二把位音阶换把练习(二)
例33 茅沅《新春乐》
例34 新疆民歌《手挽手》
例35 贝利《在很久以前》
例36 山田耕笮《红蜻蜓》
例37 第一、二把位综合练习(一)
例38 第一、二把位综合练习(二)
例39 第一、二把位综合练习(三)
例40 第三把位练习(一)
例41 第三把位练习(二)
例42 第三把位练习(三)
例43 第三把位练习(四)
例44 第三把位练习(五)
例45 第三把位练习(六)
例46 D调音阶练习(一)
例47 D调音阶练习(二)
例48 D调音阶练习(三)
例49 D调音阶练习(四)
例50 D调音阶练习(五)
例51 D调音阶练习(六)
例52 D调音阶练习(七)
例53 换把练习
例54 巴赫《小步舞曲》
(二)轮指型技巧与练习
例55 冼星海《黄河船夫曲》
例56 任光《渔光曲》
例57 泷廉太郎《荒城之月》
例58 全轮、半轮音阶练习
例59 汤尼《小城故事》
例60 澳大利亚民歌《羊毛剪子咔嚓响》
例61 C调音阶练习(一)
例62 C调音阶练习(二)
例63 G调音阶练习(一)
例64 G调音阶练习(二)
例65 米山正夫《森林水车》
例66 曾寻《春光舞》
例67 过弦练习(一)
例68 过弦练习(二)
例69 严老烈《旱天雷》
(三)组合型技巧与练习
例70 贝多芬《欢乐颂》
例71 福建民歌《采茶灯》
例72 古曲《满江红》
例73 内蒙古民歌《森吉德马》
例74 朝鲜民歌《桔梗谣》
例75 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丫头们的舞蹈音乐》
例76 罗宗贤、时乐濛《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例77 奥德维《送别》
例78 德沃夏克《念故乡》
例79 日本民歌《樱花》
例80 A调音阶练习
例81 德国歌曲《两颗小星星》
例82 任光《彩云追月》
例83 法国歌曲《国民革命歌》
例84 刘明源《喜洋洋》
例85 沪剧曲调《紫竹调》
例86 弹挑轮练习
例87 江苏民歌《茉莉花》
例88 雷振邦《马兰花开》
例89 跳把练习(一)
例90 跳把练习(二)
二、左手指法技巧介绍与练习
例91 揉弦练习
例92 罗杰斯《薄雪花》
例93 刘雪庵《长城谣》
例94 墨西哥电影歌曲《叶塞尼亚主题》
例95 美国歌曲《真诚的爱》
例96 移指换把练习(一)
例97 移指换把练习(二)
例98 移指换把练习(三)
例99 移指过弦练习(一)
例100 移指过弦练习(二)
例101 移指过弦练习(三)
例102 菲律宾民歌《种稻》
例103 菲律宾歌曲《田野之歌》
例104 叙利亚民歌《你呀!你呀!》
例105 推、挽音练习
例106 周大风《采茶舞曲》
例107 唐壁光《浏阳河》
例108 快速跳把练习
例109 罗杰斯《孤独的牧羊人》
例110 贺绿汀《春天里》
例111 绰、注音练习
例112 叶佳修《外婆的澎湖湾》
例113 古曲《梅花三弄》
例114 印度尼西亚歌曲《宝贝》
三、非乐音类指法技巧介绍与练习
例115 京剧曲牌《夜深沉》
例116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例117 贺绿汀《游击队歌》
例118 新疆民歌《马车夫之歌》
例119 邱鹤俦《娱乐升平》
第八节 怎样编排与组合技巧
例120 龙飞《太湖美》
例121 分解和弦练习(一)
例122 分解和弦练习(二)
例123 快速练习(一)
例124 快速练习(二)
例125 快速练习(三)
例126 快速练习(四)
例127 快速练习(五)
例128 快速练习(六)
例129 快速练习(七)
例130 何占豪、陈钢《梁山伯与祝英台》
例131 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刀舞》
例132 广东乐曲《绣红鞋》
例133 海尼斯《红翼鸟》
例134 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曲《打虎上山》
第九节 怎样进行和声伴奏
例135 玛休斯《当孩子出生的时候》
例136 彼尔彭特《铃儿响叮当》
例137 比克肖《妈妈》
例138 柯蒂斯《重归苏莲托》
例139 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例140 舒曼《梦幻曲》
例141 卢冠廷《再回首》
第十节 乐曲八首
(一)寿亭侯
(二)阳春白雪
(三)三六
(四)顽童
(五)倒垂帘
(六)送我一枝玫瑰花
(七)海滨之歌
(八)苗家欢歌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弹奏技巧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深入了解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导览手册。作者在讲解具体技法时,总是不经意地穿插介绍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不同流派的风格差异。比如在讲到“扫、轮、推、拉”这些基本功时,它会提到这些技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演变和被重视的,这让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曲目风格赏析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十面埋伏》的紧张激烈和《月儿高》的清幽宁静,这种文字描述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听觉想象力。虽然我弹奏得还很初级,但光是阅读这些赏析,就已经让我对琵琶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DVD中的示范演奏不仅仅是慢速分解,更包含了对乐曲意境的完整表达,这对我树立一个清晰的、高质量的演奏目标至关重要。它教会了我,学乐器,不只是会“弹”,更要懂得“听”和“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音乐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乐器充满好奇,特别是那音色如泣如诉的琵琶,但苦于找不到一个既系统又易懂的入门指南。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吸引住了。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乐理知识,而是循序渐进地讲解了琵琶的基本构造、持抱姿势,甚至连如何正确地坐姿都有图文并茂的说明,这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指法口诀的描述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抓住了演奏中手型和力度的精髓。DVD的配套简直是点睛之笔,光看文字描述的“轮指”如何快速均匀地扫过琴弦,脑子里总是一团浆糊,但跟着视频,看着老师的手指动作慢放和特写,那种拨弦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瞬间就清晰明了。跟着DVD反复练习了几天,感觉自己的手指不再像以前那样僵硬不协调,至少能发出听起来像“音乐”的声音了,而不是噪音。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从最基础的指法到简单的练习曲目,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让人很有信心继续学下去。
评分我是一个对视觉呈现要求很高的学习者,市面上很多教材的图示模糊不清,或者排版过于拥挤,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但《青少年学琵琶》在装帧设计上简直是业界良心。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印刷色彩饱满,尤其是乐谱部分的字体和五线谱/工尺谱的对照清晰可见,完全没有反光的问题。更值得称赞的是,针对初学者最容易出错的持琴姿势和左右手造型,书里用了大量的高清、多角度的实物照片,甚至连手掌肌肉的受力点都有标注。这种细致入微的图解,比任何抽象的文字描述都来得直观有效。DVD的制作水准同样高,画面的清晰度极佳,几乎可以看清老师指尖触弦的每一个微小动作。而且,DVD的音质处理得非常专业,能清晰分辨出不同指法在音色上细微的差异,这对于培养初学者的“黄金耳朵”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套教材在视觉上传达信息的方式,做到了极致的友好和专业。
评分坦白说,我尝试过几本其他出版社的琵琶教材,但它们要么太偏向于成人专业院校的教材,难度陡增,要么就是内容过于简单,很快就学完了,缺乏后续的进阶指导。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对“青少年”这个特定群体的深刻理解。它的练习曲目难度递进设计得非常科学,从最简单的指法组合练习,到模仿自然声音(如流水、鸟鸣)的小品,再到一些带有叙事性的练习曲,环环相扣,每学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我又进步了”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关键。另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学习小窍门和常见错误分析,比如“如何避免轮指时声音忽快忽慢”、“如何解决推音时手指打滑”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中找不到的“实战经验分享”。DVD中针对这些难点的专项训练模块,更是直接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技术瓶颈。它提供了一条扎实、平稳、可持续的学习路径。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陪伴感”。很多学习资料,学到一半就会束之高阁,但这一本,我经常会翻阅,即使不练习,也会看看里面的插图和文字。其中有一部分章节专门讨论了如何进行自我纠错和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的建议,这对于自学者或者刚开始上课的青少年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建设和方法论指导。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做”,更教你“怎么思考”一个音乐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养。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某位琵琶大家的学琴经历,读来让人心生温暖和共鸣,明白了学习传统艺术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对美的执着追求。配套的DVD中,偶尔还会穿插一些幕后花絮,比如乐器维护的小知识,如何保养琴弦,这些细节体现了编者对使用者全方位需求的关怀。这本书用一种近乎朋友的姿态陪伴我走过最初的迷茫期,让我对未来学习琵琶的道路充满了积极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