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精心策划的一部重大主题出版物。按照按编年体方式排序,分为以下9卷:第1卷(1927—1937),第2卷(1931—1945), 第3卷(1946—1949),第4卷(1950—1959),第5卷(1960—1966),第6卷(1966—1978),第7卷(1979—1990),第8卷(1991—2000),第9卷(2001—2017),并配套有音像光盘。本套书特别邀请了当下军队文艺创作的高级专家(作曲家、理论家、音乐评论家等)团队参与编撰。本套书真实记录了我军90年来音乐艺术创作的历史,梳理了军队歌曲的脉络。尤其是第8和第9卷,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传播渠道的变化,大部分优秀歌曲没有机会发表和传唱,本套书的出版为正能量作品提供了传播的平台。必将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导?言
赵大鸣
1966年至1978年,其中大部分时间,中国社会处在“文革”时期。本卷收录这一时期的军歌作品,主要依据如下几个原则:部队文艺团体和艺术家的创作者身份;表现军人思想意志和战斗生活的题材内容;在当时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军歌经典作品;最能体现当时军歌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创作状况和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曲目。在具体选择过程中,这些标准和原则又互为辅助、相互制约。在歌曲的内容特色、音乐风格、体裁形式、写作技巧,以及传播方式上,尽可能客观记录当时历史背景下军歌的实际情况,也是本卷在录入歌曲时所悉心考虑的因素。
尽管有上述基本原则,在具体收录过程中,依然难免有参差疏漏、不甚周全的缺憾。由于特殊历史时期在具体文艺现象认识上的局限和感受上的差异,客观上也会影响曲目的选择。对此,只能留与时间去判断和弥补。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歌曲的传播和留存方式与今天大不相同。电视尚未普及,更没有家用录音机、光碟以及网络等现代物质媒介手段,甚至在一段时间里,纸质的文艺刊物也处在停顿状态。在普通人群中,收音机和公共场所的广播,是歌曲最基本的传播形式。从更深层的历史因素看,到20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社会距离大规模战争状态的结束也不过十几个年头。整个国家依然处于从战时状态逐步走向常态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各领域,依然程度不同地带有“军事化”“集体化”特征。机关、学校、工厂乃至乡村,集体活动形式的开会、学习、生产乃至日常的生活方式,普遍而常见,因而在这一历史时期,集体活动就成为歌曲传播与留存的重要社会生态基础。这种情形对歌曲创作的影响在于,不仅应该好听,而且应该好记、好唱,并且要大家一齐唱,这四大特点的同时存在,正是军歌的天然优势。加之当时社会浓重的军人崇拜风尚,这就让全社会对军歌的热爱和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的部队歌曲同时又以“群众歌曲”的形式传唱于整个社会,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歌曲的功能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层结构中,是这一时期军歌的历史特征。这与后来的八九十年代,军歌以流行音乐的方式加入社会娱乐化传播并不相同。趋向同一的“集体性”与大众娱乐时代的“流行性”有幽微而深刻的差别,反映出不同历史环境中,社会观念意识与个人情感方式的变迁。
这一历史时期与军歌有关的另一个现象,是遍及全军乃至全国的、各种层次与规模的文艺演出队及文工团的舞台演出活动。特别是在部队中,除了专业文工团之外,不同建制下(军、师、乃至团一级部队)的文艺演出队十分普遍。创作表演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各种层次的文艺晚会,促进了军歌表演形式的多样化。除了队列歌曲外,独唱、合唱、对唱,以及与戏剧和舞蹈等艺术手段相结合的表演唱,丰富了军旅歌曲的体裁形式。这也是自红军时代起,军队文艺始终保有的一贯传统在当时的延续和发展。创作的题材内容也广泛涉及部队生活与军人情感的各个方面。除了直接宣示思想概念、口号条令的歌曲之外,描述部队战斗训练、日常生活、干群关系、战友情谊,以及军政、军民关系的歌曲批量出现。到70年代初,部队专业文工团逐步恢复,同时,许多词曲作家个人的创作履历与经验水平也进入了成熟阶段。虽然歌曲创作仍旧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但许多军歌作品依然表现出了作者自身的音乐造诣和文学水平,保持了一贯的军旅艺术特色和部队生活气息。
70年代初期,重新改编革命历史歌曲,也是当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比如改编的“陕北民歌五首”中,《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等歌曲,在延安红色根据地时期已经出现,而在70年代初期的改编过程中,又再次为人们所熟悉。对于这些改编的历史歌曲,本卷根据“军歌”大的概念范畴,也给予了选择性收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里,军歌的历史始终存在着不断改编过往已有歌曲,逐渐变化发展,直至最后成形的情形。许多后人所熟悉的军歌,最终定型的版本与最初的词曲内容有很大区别。本卷收录的作品也有类似情况。有些歌曲前卷可能已经出现,而在本卷涉及的历史时期里又有较大变化或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这是军歌历史的实际状况,也是歌曲产生、传播与演变的规律特性所致。到70年代初期,一度完全中断的电影故事片的拍摄开始恢复,军事题材亦是当时电影的热门题材。这些故事影片中的插曲,有不少为广大观众耳熟能详,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本卷也择其精华,给予收录。
这一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创作进入高峰阶段。歌曲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开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后期,作品的数量和作曲家的参与程度达至高潮,直至70年代的中前期。由于题材本身在当时无可置辩的特殊地位,也由于毛泽东诗词的艺术境界、古典格律诗歌在结构上提供的巨大空间,许多作曲家倾力投入其中,尽可能展现歌曲音乐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技法。这就使毛泽东诗词歌曲,在当时成为最具“艺术歌曲”价值的特殊领域。同一首诗词常为不同作曲家反复谱写,风格迥异,又各有所成。由此而成为当时歌曲创作的一大“景观”。毛泽东诗词大量作于战争年代,其中多有军事题材的内容描写。为之谱曲的作曲家,也大都有过战争经历或军人的身份。惟此,本卷特设一个章节,集中收录毛泽东诗词歌曲。有些曲目的写作时间、作曲家身份虽与本卷总则有所出入,但考虑特定内容的收录效果,也一并纳入本卷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所致,本卷收录的歌曲,有些并不易简单确定其“正式出版”的时间或方式,甚至一些歌曲会出现重大社会影响在先而正式出版滞后的状况,因此,本卷的编排体例与严格按编年体进行的其他各卷有所区别,采取了大致的时间顺序,结合题材内容与体裁形式进行的综合编排方式。此处,也请有心对史实资料钩沉考辨的朋友,予以充分理解。
同其他更复杂的艺术形式相比,歌曲艺术因其相对单纯的产生与传播方式,与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更为直接、更加迅捷的反映关系,因此,对一个特殊时期的军歌的整理概括,不可能完全脱离当时历史环境的诸多因素而凭空进行。本卷收录这一时期的军歌,尽力以客观的态度面对史实资料,因为客观地了解历史现象,也是深刻认识历史本质的必要前提。特定时代造就特定的艺术现象,而艺术的现象又折射历史时代运行的本质规律。这其中所蕴含的是一个更加深入的课题,其文艺学和艺术史学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
本卷的辑录过程,得到诸多前辈专家的指导,提供了珍贵史料线索。在此表示真挚感谢!
2016年岁末
总?序?
张千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音乐出版社隆重出版《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意义十分重大。
嘹亮的军歌伴随了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的征程岁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不仅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且成为我军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军队的历史也是人民军队的音乐发展史。这套丛书共收录1600余首歌曲,具有历史跨度长、史料收集广、涉及作品多等特点。其中,有许多耳熟能详、常唤起我们美好记忆的“好”歌,也有一些因年代久远我们甚至不曾听过的“老”歌,还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因距离我们太近以至于还来不及用时间这把尺子准确衡量的“新”歌。我相信,这些与我军90年光荣历史同行的“嘹亮军歌”,不但具有欣赏层面的艺术价值,也同样具有历史层面的文献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丛书体现了我们编委会经过慎重研究后共同认知的三个理念:
1.以9卷成集,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并谨此纪念。本套丛书分卷情况如下:第1卷(1927—1937),第2卷(1931—1945),第3卷(1946—1949),第4卷(1950—1959),第5卷(1960—1966),第6卷(1966—1978),第7卷(1979—1990),第8卷(1991—2000),第9卷(2001—2017)。各卷时间段的划分充分考虑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力求使读者切实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我们这个国家之命运的必然关联。
2.本套丛书中收录的作品涵盖了建军90年来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和非军队音乐家创作的优秀军事题材作品,以及体现我军不同时期各大建制单位特征的优秀作品,力图使读者能够透过这些歌曲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和从兵马到兵车,从摩托化到机械化再到数字化、网络信息化等不同时代的大变革、大发展,我们尽可能为读者展开一幅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画卷。
3.本套丛书中收录的作品覆盖了队列歌曲、独唱歌曲、重唱歌曲、小合唱、表演唱、大合唱、组歌、交响合唱、歌剧和舞剧选曲、影视歌曲等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和包括战功赫赫的将帅、革命烈士、著名军队和地方的艺术家,以及各军兵种、各大军(战)区的专业和业余作者等在内的诸多创作人员,立体而又鲜活地展现了我军从红军时期以填词为主的非专业性创作,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专业创演队伍的逐渐形成、作品质量的日趋成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队文艺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
军事题材的音乐创作在整个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本套丛书无论是在记录还是传承、传播等方面,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工程,能在当代中国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对中国音乐界的重大贡献。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它的局限性,好在局限性也是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感谢所有编委和参加编辑工作的同志们。我们大家共同圆了一个梦,倾注了一份情感,表达了一种心愿。总之,我们做了件想做而且值得做的事。
2017年5月25日
这本《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第6卷)》简直是军歌爱好者的福音!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封面设计就很有气势,既庄重又不失活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澎湃力量。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旋律,那些曾经在广播里、在集会上、在无数次队列训练中激荡在耳畔的歌声,此刻以文字的形式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还能听到那铿锵有力的伴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首歌曲的背景介绍,那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曲作者信息,更深入地讲述了歌曲的创作故事、诞生的年代以及它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读到某首脍炙人口的战歌时,书里详细描绘了当时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怀揣着怎样的信念和热情谱写出这动人的旋律,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对这首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本书不仅仅是歌词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革命历史的音乐画卷,每一首都承载着一段鲜活的记忆,唤醒着内心深处对祖国和军队的崇敬之情。即使我不是专业的音乐人,但光是阅读这些歌词,脑海中就会自动浮现出壮阔的画面,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或是看到部队建设日新月异的景象。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优秀军歌,展现了人民军队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伟大历程。
评分在翻阅《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第6卷)》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召唤。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歌词集,它更像是一部浓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年奋斗史的音乐史诗。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首歌曲的深入剖析,那些关于歌曲创作的背景、灵感来源,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引发的共鸣,都通过作者细致的笔触得以呈现。这让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歌词,更是在重温那些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那一代代军人的血性与担当。每一首军歌,都像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荣光。我发现,书中的歌曲并非只是风格单一的赞歌,而是涵盖了从激情澎湃的战斗号角到慷慨激昂的时代强音,再到深情款款的战友情谊,种类繁多,情感丰富。这种多样性,恰恰反映了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挑战与发展。对于我这样一个热衷于历史和音乐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宝藏,它用最直接、最动人的方式,让我体会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精神。
评分当我收到《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第6卷)》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本歌曲集,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厚礼,蕴含着人民军队九十年来的光辉岁月与奋斗足迹。书中的每一首歌曲,都仿佛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歌曲背后故事的挖掘,那些关于战争年代的艰辛与英勇,和平建设时期的豪情与壮志,都通过这些朴实而充满力量的歌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例如,在阅读某首经典歌曲时,我了解到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的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传唱它,这些细节的补充,让原本熟悉的旋律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讲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赏心悦目,仿佛是精心打造的艺术品。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军事历史和军旅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回味的平台。它不仅仅是歌词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那种永不磨灭的英雄气概。
评分拿到《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第6卷)》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峥嵘岁月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一个字句都带着历史的温度和军人的豪情。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设计都相当用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歌词,更包含了许多关于歌曲创作背景、历史意义的详尽阐述。读到某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时,书中的解读让我对它们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仿佛能看到当时战士们高唱军歌,克服万难的场景。那些歌词,简洁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国家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胜利的信念。书中的歌曲风格多样,既有激励人心的战歌,也有抒发情怀的抒情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那些旋律似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致,作为一本纪念性的作品,它显得尤为珍贵。我深信,对于任何一位热爱中国军队、关注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次深刻而动人的阅读体验。
评分坦白说,当初选择《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第6卷)》这本书,是被它那个宏大的主题所吸引。想着能在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时刻,深入了解一下军队的歌曲文化,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拿到书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内容之丰富,编排之用心,都让人印象深刻。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每一首歌曲的解读,那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说明,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厚重感。作者似乎花了很多精力去搜集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挖掘歌曲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记忆和情感。比如,读到某首熟悉的军歌,书里却详细介绍了它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支柱。这种解读方式,让冰冷的歌词瞬间拥有了温度和生命力。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一些与歌曲相关的历史照片,这无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的窗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让我欣赏到了优秀的军歌,更让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