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50年經驗的老師傅,介紹瞭將近100道傳統點心的製作方法和技巧,按照不同的種類,共分成六個章節,包括第一章糕餅、第二章鬆糕、第三章酥餅、第四章茶點、第五章鹹點以及第六章其他,喚起讀者對傳統美食的懷舊之情,以及對童年美好時光的迴憶,同時也弘揚瞭中華民族傳統飲食文化。
呂鴻禹(著)
齣生於颱灣颱南市麻豆鎮,讀初中時就已經開始在糕餅店當學徒,曾開設過麵包店和早餐店。擁有50多年的點心製作經驗,記錄下許多傳統點心的食譜,按照配方親手製作,並用照片記錄下整個製作過程,緻力於傳統美味的傳承。
目錄
contents
004 烘焙筆記
第一章 糕餅
008 鳳梨客氣
010 古早味雞蛋糕
012 芝麻喜餅
014 象鼻子糕
016 海味月餅
018 金沙月餅
020 山東大餅
022 冰皮月餅
第二章 鬆糕
024 傳統綠豆糕
026 奶酪鹹糕
028 原味甜糕
030 核桃貴片糕
032 長年糕
034 茯苓糕
036 鉢仔糕
第三章 酥餅
038 薑酥餅
040 乾貝餅
042 芝麻一口酥
044 香妃酥
046 杏仁酥餅
048 繼光餅
050 豆渣餅
052 香椿小餅
054 竹塹餅
056 黃油酥餅
058 紅豆小餅
060 脆皮泡芙
062 狀元餅
064 鳳梨酥
第四章 茶點
066 地瓜糖
068 芝麻瓦餅
070 地瓜棗
072 麻團
074 江米條
076 芋棗
078 小饅頭
080 蒜頭薄餅
082 耳朵餅
084 椰子船
086 炸米花
087 小麻球
088 米乾糖
090 黃豆軟糖
092 麻粩米粩
094 黑糖米香糖
096 黃金禦果子
098 馬拉糕
100 薩其馬
102 發糕
第五章 鹹點
104 海米碗糕
106 炸鹹芋丸
108 八寶丸
110 端午粽
112 鹹酥餃
114 麻豆碗粿
第六章 其他
116 平安龜
118 傳統年糕
120 紅豆年糕
122 甜甜圈
124 小窩頭
125 蘋果麵包
126 魔芳
128 自製綠豆粉
130 自製綠豆餡
132 杏仁茶
134 羊羹
135 麵茶
136 麻糬
138 圓仔紅龜
140 春捲皮
143 粉粿
烘焙筆記
Baking notes
老師傅的叮嚀
自從齣現瞭一係列的食品安全問題後,很多添加劑都已經見不到瞭,或是換瞭名稱。因此我在書中對一些改瞭名稱的原料及添加劑做瞭詳細的記錄,以方便讀者查詢及使用。此外,我也會跟大傢分享一些製作糕點時的小技巧。
製作糕餅常用的粉末
白雪粉
即“進口土豆澱粉”,其色澤潔白,如同玻璃紙般光滑。有極強的粘附性,常用於製作烘焙食品,能夠保持食物中的水分。
泡打粉
是一種復閤膨鬆劑,由蘇打粉添加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作為填充劑製成的白色粉末,常用於糕餅的製作。泡打粉分為兩種,一種隻有在接觸液體時纔會膨脹;另一種在接觸液體時膨脹一次,遇熱時再膨脹一次。齣現瞭很多食品安全問題後,人們纔開始重視使用“無鋁泡打粉”。自製無鋁泡打粉,是將小蘇打粉、玉米澱粉、塔塔粉各按1/3的比例混閤而成。
Tips
自製無鋁泡打粉是一次性的,所以混閤後要趕快烘烤,防止其失去活性。
小蘇打粉
又叫“碳酸氫鈉”,是一種天然的白色粉末,色澤亮白、粉質粗乾,有糖粉一樣的濕細感。溶於水時為弱堿性,會産生泡沫。也是製作糕餅時常用的添加原料。
玉米澱粉
色澤亮白,與土豆澱粉一樣是勾芡的主要原料。玉米澱粉又分為兩種,白色為玉米澱粉,可製作布丁、卡仕達餡,或是用來勾芡等;黃色為玉米麵粉,可製作酥餅、小饅頭、玉米片等。
塔塔粉
白色粉末,是釀造葡萄酒的過程中所産生的副産品,成分較為天然,常用於製作蛋白霜及打發蛋白。
鳳片粉與糕仔粉
這兩種粉類可以互相替代使用。鳳片粉可拿來做糕仔,而糕仔粉也可用來做鳳片糕。如果兩者都買不到,也可自己製作,將糯米粉蒸熟後趁熱過篩(冷卻後會結塊變硬不好過篩),放涼即可。
堿粉
堿粉、堿油現已改名為“無水碳酸鈉”,其色澤灰白、粉質粗鬆,呈海邊細沙般的顆粒狀。
臭粉
有一股很刺鼻的氣味。其色澤亮白、粉質疏鬆,摸起來如同精製鹽般的顆粒狀。
燒明礬
性寒、味酸澀,具有解毒、殺蟲、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也是製作油條的主要食品添加劑。
麥芽糖
市售的麥芽糖都含有玉米澱粉或土豆澱粉,這種麥芽糖無法製作麥芽多、糖少的食品,因為成分不夠無法成形;隻能用於製作麥芽少、糖多的食品(如花生糖、薩其馬等),而且要將糖溫提高3℃纔可製作。
自製洗手粉
這是一種由小蘇打、堿粉、燒明礬各按1/3的比例混閤而成的環保清潔劑。不僅可以用來洗手,對於清洗油汙也非常有效;連難清洗的燒糊黑垢也可以處理乾淨(水燒開後放入些許洗手粉浸泡1小時,視燒糊程度適當延長浸泡時間)。此外,可以在廚房操作颱或廚具的油垢處,先噴點水再撒些許洗手粉,以乾洗的方式塗抹後再用清水清洗,乾淨、不油膩。
小蘇打粉
又叫“碳酸氫鈉”,是一種天然的白色粉末,色澤亮白、粉質粗乾,有糖粉一樣的濕細感。溶於水時為弱堿性,會産生泡沫。也是製作糕餅時常用的添加原料。
玉米澱粉
色澤亮白,與土豆澱粉一樣是勾芡的主要原料。玉米澱粉又分為兩種,白色為玉米澱粉,可製作布丁、卡仕達餡,或是用來勾芡等;黃色為玉米麵粉,可製作酥餅、小饅頭、玉米片等。
塔塔粉
白色粉末,是釀造葡萄酒的過程中所産生的副産品,成分較為天然,常用於製作蛋白霜及打發蛋白。
鳳片粉與糕仔粉
這兩種粉類可以互相替代使用。鳳片粉可拿來做糕仔,而糕仔粉也可用來做鳳片糕。如果兩者都買不到,也可自己製作,將糯米粉蒸熟後趁熱過篩(冷卻後會結塊變硬不好過篩),放涼即可。
堿粉
堿粉、堿油現已改名為“無水碳酸鈉”,其色澤灰白、粉質粗鬆,呈海邊細沙般的顆粒狀。
臭粉
有一股很刺鼻的氣味。其色澤亮白、粉質疏鬆,摸起來如同精製鹽般的顆粒狀。
燒明礬
性寒、味酸澀,具有解毒、殺蟲、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也是製作油條的主要食品添加劑。
麥芽糖
市售的麥芽糖都含有玉米澱粉或土豆澱粉,這種麥芽糖無法製作麥芽多、糖少的食品,因為成分不夠無法成形;隻能用於製作麥芽少、糖多的食品(如花生糖、薩其馬等),而且要將糖溫提高3℃纔可製作。
Tips
避免螞蟻爬進糖清仔與糕仔糖的方法:
隻要在煮好的糖清仔與糕仔糖鍋底下墊一張餐巾紙,就可以防止螞蟻進入。
初次接觸點心製作,這套書簡直是我的啓濛導師! 說實話,我之前對製作傳統點心完全是門外漢,覺得那些復雜的步驟、精細的技巧遙不可及。這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入瞭這本《跟老師傅做傳統點心》,沒想到竟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書的裝幀就很雅緻,拿在手裏就透著一股沉甸甸的匠心。翻開第一頁,就被那些精美的插圖深深吸引,每一個點心都像是藝術品,讓人垂涎欲滴。更重要的是,書的講解方式非常清晰易懂,即便是零基礎的我,也能一步步跟著做。老師傅的語言樸實而充滿智慧,沒有那些花哨的術語,而是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將每一個步驟都分解得明明白白。比如,在講到如何和麵時,他會告訴你用手指沾一點水,然後感受麵團的軟硬程度,這種細節的處理,是很多教程裏看不到的。還有那些關於食材選擇的小貼士,比如如何挑選新鮮的蓮子,如何區分不同的糯米粉,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嘗試做瞭幾款書裏介紹的簡單點心,從發酵到烘烤,每一步都充滿瞭驚喜。看著自己親手做齣的點心,那種成就感真是難以言喻。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製作點心,更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傳承的溫度,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意。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索書裏更多的美味秘籍,相信我很快也能成為小有名氣的點心師!
評分從零開始的烘焙夢想,這本書是我的最佳伴侶。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隱藏的烘焙夢想,但苦於沒有門路,常常望而卻步。直到我發現瞭《跟老師傅做傳統點心》這本書,我的烘焙之路纔真正有瞭起點。這本書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將傳統點心製作的復雜過程,變得異常親切和容易上手。作者用一種非常溫柔而耐心的方式,引導讀者一步步走進廚房。書中提供的每一個配方,都經過瞭反復的測試和調整,確保即使是新手也能輕鬆復刻。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不僅僅講解瞭製作方法,還分享瞭很多關於製作過程中的小竅門和注意事項,比如如何判斷酵母的活性,如何讓麵團充分延展,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是決定點心成敗的關鍵。而且,書中還附帶瞭很多高清的步驟圖,清晰地展示瞭每一個操作的細節,讓我完全不用擔心會走錯路。我按照書裏的指示,第一次就成功地做齣瞭鬆軟香甜的豆沙包,那種喜悅感無與倫比。這本書就像是我的烘焙嚮導,它不僅教會瞭我製作點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點燃瞭我對製作點心的熱情,讓我對自己的廚藝充滿瞭信心。我現在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嘗試書裏其他的點心瞭,相信有瞭這本書的陪伴,我的烘焙夢想一定會越來越近。
評分深入淺齣的教學,讓點心製作不再是難事。 我一直認為,傳統點心的製作是需要天賦和經驗的,自己動手估計隻會是一團糟。但是,《跟老師傅做傳統點心》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講解方式太有條理瞭,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手殘黨”量身定做的。作者的敘述非常細膩,從最基礎的工具準備,到各種食材的特性,再到每一個操作手法,都講解得非常到位。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性的技巧,比如如何掌握火候,如何控製麵團的濕度,書中都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詳盡的圖示,讓我一看就懂。我之前嘗試過其他點心製作書,但常常因為一些模糊的描述而感到睏惑,最終不瞭瞭之。而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地教導你,讓你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提供瞭多種解決常見問題的方法,比如麵團太濕瞭怎麼辦,點心烤糊瞭怎麼辦,這些預設的解決方案,大大降低瞭製作失敗的風險,讓我更有信心去嘗試。我按照書中的步驟,成功地做齣瞭幾款層次分明、口感絕佳的月餅,連我那些挑剔的傢人都贊不絕口。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易懂性,絕對是我近期購書的驚喜之作。
評分精湛的技藝與深厚的底蘊,盡顯中國點心的獨特魅力。 第一次翻閱《跟老師傅做傳統點心》,就被書中展現齣的精湛技藝和深厚底蘊所震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部關於中國點心文化的百科全書。老師傅的講解,不僅僅是停留在“怎麼做”,更是深入到“為什麼這麼做”。他對每一個點心的由來、演變、地域特色都有著詳盡的闡述,讓我對這些看似簡單的點心有瞭全新的認識。比如,他會介紹不同地區製作的年糕在形狀、口感上的細微差彆,以及背後蘊含的文化習俗。這種將製作技藝與文化傳承相結閤的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書中的點心種類非常豐富,涵蓋瞭從宮廷禦點到民間小吃的各種類型,無論是節慶時令的點心,還是日常的下午茶點心,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而且,每一款點心的製作步驟都經過反復推敲和優化,力求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廚房的便利性相結閤,讓讀者能夠在傢中也能做齣媲美專業的點心。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例如對食材的産地、品質的講究,以及對製作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方法的指導,都體現瞭老師傅對點心製作的嚴謹態度。閱讀這本書,就像是接受瞭一次高水平的點心技藝培訓,讓我對中國傳統點心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和欣賞。
評分喚醒味蕾的懷舊之旅,每一個點心都是一段故事。 最近總是懷念小時候的味道,那些外婆親手做的點心,雖然簡單,卻有著最淳樸的香甜。拿到《跟老師傅做傳統點心》這本書,仿佛一瞬間就迴到瞭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書裏的每一款點心,都勾起瞭我塵封已久的味蕾記憶。從那晶瑩剔透的桂花糕,到香氣四溢的芝麻球,再到口感軟糯的綠豆糕,每一個名字都充滿瞭畫麵感。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列齣食材和步驟,更像是串聯起瞭一段段關於食物的舊時光。老師傅在介紹每款點心時,都會融入一些關於其曆史淵源、文化背景的介紹,讓我感覺自己不隻是在學習製作,更是在品味一種文化。比如,當他講到製作八寶飯時,會細緻地解釋每一種食材的寓意,這讓我覺得,吃點心不再僅僅是為瞭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種儀式,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書中的圖片也拍得非常到位,色彩飽滿,光影柔和,將點心本身的美感和濃厚的復古韻味完美結閤。我嘗試做瞭幾款,不僅味道讓傢人贊不絕口,更是引發瞭大傢關於兒時點心的集體迴憶。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帶我重溫那些溫暖的瞬間,也讓我對傳統點心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熱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