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50年经验的老师傅,介绍了将近100道传统点心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按照不同的种类,共分成六个章节,包括第一章糕饼、第二章松糕、第三章酥饼、第四章茶点、第五章咸点以及第六章其他,唤起读者对传统美食的怀旧之情,以及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
吕鸿禹(著)
出生于台湾台南市麻豆镇,读初中时就已经开始在糕饼店当学徒,曾开设过面包店和早餐店。拥有50多年的点心制作经验,记录下许多传统点心的食谱,按照配方亲手制作,并用照片记录下整个制作过程,致力于传统美味的传承。
目录
contents
004 烘焙笔记
第一章 糕饼
008 凤梨客气
010 古早味鸡蛋糕
012 芝麻喜饼
014 象鼻子糕
016 海味月饼
018 金沙月饼
020 山东大饼
022 冰皮月饼
第二章 松糕
024 传统绿豆糕
026 奶酪咸糕
028 原味甜糕
030 核桃贵片糕
032 长年糕
034 茯苓糕
036 钵仔糕
第三章 酥饼
038 姜酥饼
040 干贝饼
042 芝麻一口酥
044 香妃酥
046 杏仁酥饼
048 继光饼
050 豆渣饼
052 香椿小饼
054 竹堑饼
056 黄油酥饼
058 红豆小饼
060 脆皮泡芙
062 状元饼
064 凤梨酥
第四章 茶点
066 地瓜糖
068 芝麻瓦饼
070 地瓜枣
072 麻团
074 江米条
076 芋枣
078 小馒头
080 蒜头薄饼
082 耳朵饼
084 椰子船
086 炸米花
087 小麻球
088 米干糖
090 黄豆软糖
092 麻粩米粩
094 黑糖米香糖
096 黄金御果子
098 马拉糕
100 萨其马
102 发糕
第五章 咸点
104 海米碗糕
106 炸咸芋丸
108 八宝丸
110 端午粽
112 咸酥饺
114 麻豆碗粿
第六章 其他
116 平安龟
118 传统年糕
120 红豆年糕
122 甜甜圈
124 小窝头
125 苹果面包
126 魔芳
128 自制绿豆粉
130 自制绿豆馅
132 杏仁茶
134 羊羹
135 面茶
136 麻糬
138 圆仔红龟
140 春卷皮
143 粉粿
烘焙笔记
Baking notes
老师傅的叮咛
自从出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后,很多添加剂都已经见不到了,或是换了名称。因此我在书中对一些改了名称的原料及添加剂做了详细的记录,以方便读者查询及使用。此外,我也会跟大家分享一些制作糕点时的小技巧。
制作糕饼常用的粉末
白雪粉
即“进口土豆淀粉”,其色泽洁白,如同玻璃纸般光滑。有极强的粘附性,常用于制作烘焙食品,能够保持食物中的水分。
泡打粉
是一种复合膨松剂,由苏打粉添加酸性材料,并以玉米粉作为填充剂制成的白色粉末,常用于糕饼的制作。泡打粉分为两种,一种只有在接触液体时才会膨胀;另一种在接触液体时膨胀一次,遇热时再膨胀一次。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后,人们才开始重视使用“无铝泡打粉”。自制无铝泡打粉,是将小苏打粉、玉米淀粉、塔塔粉各按1/3的比例混合而成。
Tips
自制无铝泡打粉是一次性的,所以混合后要赶快烘烤,防止其失去活性。
小苏打粉
又叫“碳酸氢钠”,是一种天然的白色粉末,色泽亮白、粉质粗干,有糖粉一样的湿细感。溶于水时为弱碱性,会产生泡沫。也是制作糕饼时常用的添加原料。
玉米淀粉
色泽亮白,与土豆淀粉一样是勾芡的主要原料。玉米淀粉又分为两种,白色为玉米淀粉,可制作布丁、卡仕达馅,或是用来勾芡等;黄色为玉米面粉,可制作酥饼、小馒头、玉米片等。
塔塔粉
白色粉末,是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成分较为天然,常用于制作蛋白霜及打发蛋白。
凤片粉与糕仔粉
这两种粉类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凤片粉可拿来做糕仔,而糕仔粉也可用来做凤片糕。如果两者都买不到,也可自己制作,将糯米粉蒸熟后趁热过筛(冷却后会结块变硬不好过筛),放凉即可。
碱粉
碱粉、碱油现已改名为“无水碳酸钠”,其色泽灰白、粉质粗松,呈海边细沙般的颗粒状。
臭粉
有一股很刺鼻的气味。其色泽亮白、粉质疏松,摸起来如同精制盐般的颗粒状。
烧明矾
性寒、味酸涩,具有解毒、杀虫、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也是制作油条的主要食品添加剂。
麦芽糖
市售的麦芽糖都含有玉米淀粉或土豆淀粉,这种麦芽糖无法制作麦芽多、糖少的食品,因为成分不够无法成形;只能用于制作麦芽少、糖多的食品(如花生糖、萨其马等),而且要将糖温提高3℃才可制作。
自制洗手粉
这是一种由小苏打、碱粉、烧明矾各按1/3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环保清洁剂。不仅可以用来洗手,对于清洗油污也非常有效;连难清洗的烧煳黑垢也可以处理干净(水烧开后放入些许洗手粉浸泡1小时,视烧煳程度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此外,可以在厨房操作台或厨具的油垢处,先喷点水再撒些许洗手粉,以干洗的方式涂抹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不油腻。
小苏打粉
又叫“碳酸氢钠”,是一种天然的白色粉末,色泽亮白、粉质粗干,有糖粉一样的湿细感。溶于水时为弱碱性,会产生泡沫。也是制作糕饼时常用的添加原料。
玉米淀粉
色泽亮白,与土豆淀粉一样是勾芡的主要原料。玉米淀粉又分为两种,白色为玉米淀粉,可制作布丁、卡仕达馅,或是用来勾芡等;黄色为玉米面粉,可制作酥饼、小馒头、玉米片等。
塔塔粉
白色粉末,是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成分较为天然,常用于制作蛋白霜及打发蛋白。
凤片粉与糕仔粉
这两种粉类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凤片粉可拿来做糕仔,而糕仔粉也可用来做凤片糕。如果两者都买不到,也可自己制作,将糯米粉蒸熟后趁热过筛(冷却后会结块变硬不好过筛),放凉即可。
碱粉
碱粉、碱油现已改名为“无水碳酸钠”,其色泽灰白、粉质粗松,呈海边细沙般的颗粒状。
臭粉
有一股很刺鼻的气味。其色泽亮白、粉质疏松,摸起来如同精制盐般的颗粒状。
烧明矾
性寒、味酸涩,具有解毒、杀虫、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也是制作油条的主要食品添加剂。
麦芽糖
市售的麦芽糖都含有玉米淀粉或土豆淀粉,这种麦芽糖无法制作麦芽多、糖少的食品,因为成分不够无法成形;只能用于制作麦芽少、糖多的食品(如花生糖、萨其马等),而且要将糖温提高3℃才可制作。
Tips
避免蚂蚁爬进糖清仔与糕仔糖的方法:
只要在煮好的糖清仔与糕仔糖锅底下垫一张餐巾纸,就可以防止蚂蚁进入。
深入浅出的教学,让点心制作不再是难事。 我一直认为,传统点心的制作是需要天赋和经验的,自己动手估计只会是一团糟。但是,《跟老师傅做传统点心》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讲解方式太有条理了,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手残党”量身定做的。作者的叙述非常细腻,从最基础的工具准备,到各种食材的特性,再到每一个操作手法,都讲解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技巧,比如如何掌握火候,如何控制面团的湿度,书中都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详尽的图示,让我一看就懂。我之前尝试过其他点心制作书,但常常因为一些模糊的描述而感到困惑,最终不了了之。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导你,让你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提供了多种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比如面团太湿了怎么办,点心烤糊了怎么办,这些预设的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制作失败的风险,让我更有信心去尝试。我按照书中的步骤,成功地做出了几款层次分明、口感绝佳的月饼,连我那些挑剔的家人都赞不绝口。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易懂性,绝对是我近期购书的惊喜之作。
评分初次接触点心制作,这套书简直是我的启蒙导师! 说实话,我之前对制作传统点心完全是门外汉,觉得那些复杂的步骤、精细的技巧遥不可及。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了这本《跟老师傅做传统点心》,没想到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的装帧就很雅致,拿在手里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匠心。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每一个点心都像是艺术品,让人垂涎欲滴。更重要的是,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清晰易懂,即便是零基础的我,也能一步步跟着做。老师傅的语言朴实而充满智慧,没有那些花哨的术语,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得明明白白。比如,在讲到如何和面时,他会告诉你用手指沾一点水,然后感受面团的软硬程度,这种细节的处理,是很多教程里看不到的。还有那些关于食材选择的小贴士,比如如何挑选新鲜的莲子,如何区分不同的糯米粉,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尝试做了几款书里介绍的简单点心,从发酵到烘烤,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点心,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喻。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制作点心,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传承的温度,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书里更多的美味秘籍,相信我很快也能成为小有名气的点心师!
评分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底蕴,尽显中国点心的独特魅力。 第一次翻阅《跟老师傅做传统点心》,就被书中展现出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点心文化的百科全书。老师傅的讲解,不仅仅是停留在“怎么做”,更是深入到“为什么这么做”。他对每一个点心的由来、演变、地域特色都有着详尽的阐述,让我对这些看似简单的点心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他会介绍不同地区制作的年糕在形状、口感上的细微差别,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习俗。这种将制作技艺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书中的点心种类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宫廷御点到民间小吃的各种类型,无论是节庆时令的点心,还是日常的下午茶点心,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而且,每一款点心的制作步骤都经过反复推敲和优化,力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厨房的便利性相结合,让读者能够在家中也能做出媲美专业的点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例如对食材的产地、品质的讲究,以及对制作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的指导,都体现了老师傅对点心制作的严谨态度。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接受了一次高水平的点心技艺培训,让我对中国传统点心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欣赏。
评分从零开始的烘焙梦想,这本书是我的最佳伴侣。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隐藏的烘焙梦想,但苦于没有门路,常常望而却步。直到我发现了《跟老师傅做传统点心》这本书,我的烘焙之路才真正有了起点。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传统点心制作的复杂过程,变得异常亲切和容易上手。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而耐心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厨房。书中提供的每一个配方,都经过了反复的测试和调整,确保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复刻。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不仅仅讲解了制作方法,还分享了很多关于制作过程中的小窍门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判断酵母的活性,如何让面团充分延展,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决定点心成败的关键。而且,书中还附带了很多高清的步骤图,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操作的细节,让我完全不用担心会走错路。我按照书里的指示,第一次就成功地做出了松软香甜的豆沙包,那种喜悦感无与伦比。这本书就像是我的烘焙向导,它不仅教会了我制作点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制作点心的热情,让我对自己的厨艺充满了信心。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里其他的点心了,相信有了这本书的陪伴,我的烘焙梦想一定会越来越近。
评分唤醒味蕾的怀旧之旅,每一个点心都是一段故事。 最近总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那些外婆亲手做的点心,虽然简单,却有着最淳朴的香甜。拿到《跟老师傅做传统点心》这本书,仿佛一瞬间就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书里的每一款点心,都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味蕾记忆。从那晶莹剔透的桂花糕,到香气四溢的芝麻球,再到口感软糯的绿豆糕,每一个名字都充满了画面感。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列出食材和步骤,更像是串联起了一段段关于食物的旧时光。老师傅在介绍每款点心时,都会融入一些关于其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的介绍,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学习制作,更是在品味一种文化。比如,当他讲到制作八宝饭时,会细致地解释每一种食材的寓意,这让我觉得,吃点心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仪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书中的图片也拍得非常到位,色彩饱满,光影柔和,将点心本身的美感和浓厚的复古韵味完美结合。我尝试做了几款,不仅味道让家人赞不绝口,更是引发了大家关于儿时点心的集体回忆。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带我重温那些温暖的瞬间,也让我对传统点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