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5383
运动营养实践指南+运动饮食手册:无需长跑与节食的科学健身指南 2本
9787115442833定价:58元 9787115422767定价:49元
目录
作者........................................... 5
第1章 运动营养学历史:从早期到未来................ 7
本特·萨尔丁和阿斯克·约肯德鲁普
第2章 运动员饮食的组成.......................12
利兹·布罗德和格雷格·考克斯
第3章 赛前饮食..............................17
阿斯克·约肯德鲁普
第4章 比赛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时间、种类和摄入量.......23
阿斯克·约肯德鲁普
第5章 水合作用:创新之处............................29
阿斯克·约肯德鲁普
第6章 脂肪燃烧:方式和原因..........................35
阿斯克·约肯德鲁普
第7章 康复营养学...................................44
路易斯·布尔克
第8章 营养、睡眠和恢复............................. 49
修纳·L. 哈尔森
第9章 锻炼肌肉.....................................55
斯图尔特·菲利普斯和马克·塔诺波斯基
第10章 在低糖原水平下训练,在高糖原水平下比赛.........59
基斯·巴尔
第11章 通过控制蛋白质摄入来优化训练适应力............ 64
凯文·蒂普顿
第12章 替代燃料....................................72
阿斯克·约肯德鲁普
第13章 膳食补充剂.................................78
汉斯·布劳恩
第14章 与膳食补充剂使用相关的风险..................84
罗纳德·莫恩
、、、、、、
简介
食物基础知识
1降低胰岛素,从碳水化合物下手
2碳水化合物初级知识,以及为什么可以少吃蔬菜
3如何使自己不再每天饥肠辘辘
4轻松节食
5节制食量并非万全之策
6不要搞估食物多样性的益处
7增加脂肪、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后,食量将变小
8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的危险
9过多蛋白质使你发胖,而不是让你变强壮
10从脂肪中获取主要卡路里
11如何吃三明治
12停止你那“清淡版相扑摔跤手”增重计划
134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
14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什么食物金字塔或其他数据表格
15一天中重要的一餐——跳过它
。。。。。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撰写时非常注意细节的打磨,特别是对于普通健身爱好者可能会遇到的“灰色地带”提供了详尽的解答。举个例子,关于“训练前后的营养窗口期”,这本书没有给出僵硬的时间表,而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强度和个人消化速度,提供了灵活的建议,比如“如果你的训练在午餐后两小时进行,那么一份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加少量蛋白质就足够了,不必强求在30分钟内摄入XX克乳清蛋白”。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极大地降低了我的执行门槛。此外,书中对市面上常见的一些运动补剂进行了非常客观的评测,它不像商业广告那样盲目推崇某一种产品,而是清晰地指出哪些成分(比如肌酸、咖啡因)有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持其效果,哪些则更多是营销噱头。通过这本书,我成功地淘汰了几个对我来说性价比不高的补剂,把预算集中在了真正有用的地方,这从经济角度来看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印刷质量非常扎实,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这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有了初步的信心。内页的纸张选得很好,触感光滑且厚实,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刺眼。我特别喜欢它在图表设计上的用心,那些复杂的营养数据和训练原理被巧妙地转化成了清晰易懂的视觉信息,即便是初次接触运动营养学的人也能快速抓住重点。比如,关于宏量营养素的分配图解,比我以前看的任何教科书都要直观得多,它没有过多地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直接告诉你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权衡蛋白质、碳水和脂肪的比例,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平衡工作和健身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随书附带的那个小册子,内容编排得极其紧凑,更像是“即时查阅卡”,里面囊括了不同运动阶段的补剂选择建议和简单的食谱模板,非常适合放在健身包里备用。总的来说,从书籍本身的硬件配置到内容的呈现方式,都体现出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播的严谨态度,让人感觉物超所值,绝对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快餐读物。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关于运动饮食的书,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大量的生物化学公式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走极端路线,鼓吹某种单一的、不切实际的饮食法,比如极低碳水或者长时间禁食。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务实到近乎“反主流”的科学态度。它没有鼓吹那种“非魔鬼训练不可,非完全戒糖不可”的极端口号,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可持续性”和“个体差异”。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对比了不同类型的耐力运动员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水分和电解质管理策略,这比泛泛而谈的“多喝水”要有价值得多。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心理因素的探讨,比如如何应对平台期带来的挫败感,以及如何将营养计划融入到日常社交生活中,这些都是那些只关注卡路里计算的书籍所缺失的维度。它真正做到了指导你如何把理论知识“落地生根”,而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在健身房里寸步不离盯着食物标签的“营养偏执狂”。这种平衡的视角,让健身不再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而更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自然延伸。
评分我是一个习惯用笔记和高亮来辅助阅读的人,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非常适合这种阅读习惯。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简短的“本章目标”,让你在开始前就知道要学到什么;而每当涉及到关键的概念时,文字旁边经常会出现一个小的“实践提示框”,用粗体字总结了可以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小技巧。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我不再需要回头反复查找某个关键点。特别是关于能量平衡和体重管理的章节,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计算模型,这个模型考虑了非运动性产热(NEAT)的影响,这比我之前使用的那些只考虑基础代谢和训练消耗的简单公式要精确得多。当我根据这个模型调整了日常的活动量估算后,我发现自己对体重的波动有了更科学的理解,不再为每天早上体重的微小变化而过度焦虑。这本书的结构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阶梯,每一步都让你对运动营养的理解更深一层,而且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没有那种跳跃感。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时,主要是冲着标题里“无需长跑与节食”这几个字去的,因为我确实对那种把人累垮的训练模式感到厌倦。这本书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它巧妙地将“运动营养”和“科学健身”的概念融合在了一起,真正阐释了“吃得聪明比跑得更久更重要”的理念。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吃什么,而是教你理解身体对不同燃料的需求,从而在享受美食和达成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书中提到了如何根据你当天的训练强度(比如是高强度间歇训练还是低强度有氧)来调整你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和摄入时机,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所有训练日都吃同样的食物。这种“个性化、情境化”的指导思路,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私人营养师对话,而不是在阅读一本冷冰冰的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解放了我们对“严格”的定义,让我们明白科学健身的终极目标是长期的健康与活力,而非短期的极端数字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