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怀孕百科 | ||
| 定价 | 39.90 | |
| 出版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李京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57809645 | |
| 重量 | 638 | |
小生命悄悄的到来
孕1周 准备怀孕 / 12
受孕小知识 / 12
确定排卵日 / 14
准妈妈要做哪些检查 / 15
准爸爸要做哪些检查 / 16
孕2周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 17
胎儿和准妈妈的变化 / 17
科普一下基因和遗传知识 / 18
提高受孕的诀窍 / 19
孕3周 受精卵正在分裂 / 20
胎儿和准妈妈的变化 / 20
这些怀孕征兆不要忽视 / 21
如何检测怀孕 / 22
继续补充叶酸 / 23
用药要慎之又慎 / 23
在不知怀孕的情况下,做了这些怎么办 / 24
孕3周的营养跟踪 / 25
孕4周 胎儿经由绒毛组织吸收养分 / 27
胎儿和准妈妈的变化 / 27
为胎儿大脑发育营造有利环境 / 28
怎样推算预产期 / 28
防辐射服面料的选择及洗涤保养 / 29
遇到这些早孕反应怎么办 / 30
理性面对阴道流血 / 31
孕早期是孕期zui不适的时期 / 31
孕4周的营养跟踪 / 32
准妈妈每日热量需求 / 33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柔和的米白色调配上温馨的插图,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会很实用、很贴心。我原本对怀孕这件事心里还是有点七上八下的,毕竟是头一遭,很多事情都拿不准。我尤其关注的是孕早期的一些身体变化和注意事项,比如什么时候需要开始调整作息,饮食上有没有什么禁忌,毕竟“病从口入”这句话在特殊时期更是要警惕。这本书的排版很清晰,章节划分也很有逻辑性,不像有些百科全书那样堆砌知识点,而是更侧重于实操和心理建设。我希望能从中找到那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而不是冰冷的医学术语,这样读起来会更安心。比如,对于情绪管理,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建议准爸爸如何参与进来,共同面对孕期的焦虑和期待的。如果能有专门介绍如何与伴侣进行有效沟通的章节,那就太棒了。总而言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全面、温暖的指引,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而不是被各种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搞得人心惶惶。
评分这本书的“受孕小知识”和“确定排卵日”这两个主题,对我来说是备孕阶段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好孕”。我希望看到的内容是科学且精准的,最好能结合现代的监测技术,比如基础体温法、排卵试纸、甚至是通过APP记录的工具如何交叉验证,从而最大化受孕几率。我尤其想知道,除了生理周期计算之外,生活习惯(比如压力、咖啡因摄入)对排卵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优化受孕窗口。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最佳性生活时机”的解读,而不是泛泛而谈,例如,如何判断精子和卵子的存活时间,以及在什么时间段内同房的成功率最高,那简直太实用了。我希望它能解答那些关于“为什么我们努力了很久却没有成功”的疑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执行的备孕方案,而不是让人在迷茫中浪费时间。
评分关于“用药要慎之又慎”这一块,我觉得是所有准父母最关心的核心安全问题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非常权威、易懂的药物安全指南,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什么不能吃”。我期待的是,它能深入讲解药物如何通过胎盘屏障、不同孕周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差异,以及在不得不使用药物时,如何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到最安全的替代方案。例如,如果孕早期只是普通的感冒,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安全的食疗或者物理疗法作为首选建议?另外,针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患者(比如轻微的甲状腺问题或者贫血),书中是否给出了在备孕和孕期调整药物剂量的详细指导?我非常看重的是那种能在紧急情况下,让人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判断的“应急手册”功能。如果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红灯区”药物清单,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药物需要绝对避免,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的时候其实对“准爸爸要做哪些检查”这个点期望值是比较高的,毕竟现在的育儿观念越来越强调“共同责任制”,很多家庭都希望爸爸能全程参与到孕育过程中来。我希望能看到非常具体、详细的检查项目清单,不仅仅是体检,还包括心理评估或者一些基础的健康知识普及,比如了解精子活力、遗传病筛查的意义等等。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关于如何陪伴妻子度过孕期各项检查的实用技巧,那就更完美了,比如在B超检查时,父亲应该如何表达支持,如何解读报告中的专业词汇,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的关怀。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一些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能,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如何记录妻子的身体变化、如何帮忙预约和跟进后续的检查流程。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初次为人父的男性来说,很多时候“想帮忙”但“不知从何下手”是最大的困扰。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详尽程度,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希望能看到超越一般科普读物的深度和针对性。
评分孕产期间的“饮食”无疑是贯穿始终的大工程。我购买这类书籍,就是希望能获得一份科学的、个性化的营养地图。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平衡”——既要保证胎儿的营养需求,又不能让妈妈体重增长失控。我期待书中能详细区分不同阶段(孕早期、中期、晚期)的营养侧重点,比如孕早期容易孕吐时如何保证热量摄入,孕中期如何科学补铁和钙,以及孕晚期如何准备迎接分娩所需的能量储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到“一餐”的食谱建议,而不是仅仅罗列营养素。比如,如何将那些不爱吃的健康食物(如深绿色蔬菜)巧妙地融入日常三餐中?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比如“一人吃两人补”这种陈旧观念,书中是否有明确的纠正和科学的解释?这本书如果能在“孕期馋嘴”和“健康克制”之间找到一个令人舒适的平衡点,那就称得上是一本难得的营养指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