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

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常青,孟珊,严小丽 编
图书标签:
  • 孕期保健
  • 产后恢复
  • 孕妇营养
  • 胎儿发育
  • 孕期常见问题
  • 母婴健康
  • 备孕
  • 孕期心理
  • 产科
  • 育儿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5928
商品编码:170549832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名医世纪传媒: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由妇产科专家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以问答形式较详细地介绍了孕产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名医世纪传媒: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共7章,按备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期、母乳喂养和宝宝养育分类编排,每章设若干问题,并逐一予以解答;所提的问题涉及孕产期的方方面面,具体详尽,解答条理清晰。
《名医世纪传媒: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内容丰富,是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妻、准备生育的准妈妈、已经怀孕的妇女、刚刚生育出院的母亲的孕产知识大全。 目 录 第1章 备孕期(孕前6个月至孕前3个月)
1.准备怀孕,男女双方应从何时开始进行保健?该做些什么检查?什么季节怀孕*优生?
2.什么是孕前优生检查中的Torch?IgM弱阳性,怎么办?
3.单位体检已行胸透检查,要等多长时间才可以妊娠呢?
4.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都有哪些途径?肝功能检查不正常,能否妊娠?孕期该如何随访?
5.乙肝孕妇行剖宫产分娩可以减少乙肝母婴传播吗?
6.丈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会传染给胎儿吗?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吗?
7.乳腺纤维瘤不足1cm,听说妊娠后纤维瘤会随着乳房增大而变大,在备孕期如何处理呢?
8.查体发现子宫肌瘤,是否能妊娠?
9.官颈糜烂是否影响妊娠或顺产?会癌变吗?孕期有何注意事项?
10.体检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孕早期是否会引起流产?孕期有何注意事项?
11.*近经常感到下腹、腰酸痛,B超检查发现盆腔少量积液,是盆腔炎吗?对妊娠有影响吗?
12.孕前需要做甲状腺疾病筛查吗?
13.孕前体重偏瘦或肥胖,需要在备孕期调整体重吗?
14.备孕期需要注意哪些营养素补充?备孕前夫妻双方需要都做准备吗?
15.孕前须补充叶酸吗?何时开始?剂量多大?是否可以用复合维生素片取代单服叶酸?男方也需要补充吗?
16.停用避孕药后何时能妊娠?妊娠早期服用了避孕药如何处理?
17.宫内节育器取出后何时可以妊娠?带环受孕小孩能要吗?
18.既往有自然流产史,孕前检查特殊事项有哪些?

第2章 孕早期(孕1周至孕12周)
19.停经后何时该到医院检查?
20.孕早期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21.孕早期注意事项有哪些?
22.末次月经如何核定?如何推算预产期?月经不准怎么办?
23.早孕做超声检查有必要吗?对胎儿有影响吗?什么时候检查*好?
24.什么时候需要到产科建围产保健手册?怎样建册?不同医院围产保健手册是否可以通用?
25.检查发现孕妇为稀有血型(Rh阴性),孕期如何监测?
……

第3章 孕中期(孕12周至孕28周)
第4章 孕晚期(孕28周至孕42周)
第5章 产后期(产后42天内)
第6章 母乳喂养
第7章 宝宝养育

附录A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简介
附录B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
附录C 一类疫苗公示(2016)

免费在线读 《名医世纪传媒: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
14.备孕期需要注意哪些营养素补充?备孕前夫妻双方需要都做准备吗?
备孕期需要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合理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孕前充足的铁和碘储备有利于成功怀孕,育龄女性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人群,怀孕前如果缺铁可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体重及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因此,备孕女性应经常摄入含铁丰富、利用率高的动物性食物,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者应纠正贫血后再怀孕,动物血、肝脏及红肉中铁含量及吸收率较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为避免孕期碘缺乏对胎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不良影响,备孕女性除选用碘盐外,还应每周摄入1次含碘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叶酸缺乏可影响胚胎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神经管畸形及流产风险,备孕女性应从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0.4mg叶酸,并持续至整个孕期。
为保证妊娠、提高生育质量、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夫妻双方都应该合理营养,做好身体和心理等孕前准备。①怀孕前6个月夫妻双方戒烟、戒酒,并远离吸烟环境,避免烟草及酒精对胚胎的危害;②夫妻双方要遵循平衡膳食原则,摄人充分营养素和能量,纠正可能的营养缺乏和不良饮食习惯;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和炎症;④有条件时进行全身健康体检,积极治疗相关炎症疾病(如牙周病),避免带病怀孕;⑤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⑥规律生活,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愉悦心情,准备孕育新生命。
15.孕前须补充叶酸吗?何时开始?剂量多大?是否可以用复合维生素片取代单服叶酸?男方也需要补充吗?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全过程,叶酸缺乏除可以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外,还可使胎儿眼、口唇、腭、胃肠道、心血管、肾、骨骼等器官畸形率增加。一般情况下,建议孕妇从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强调妊娠前就开始服用的目的是为使女性体内叶酸维持在一定水平,有效预防部分胎儿畸形。据研究,女性在服用叶酸后要经过4周时间,体内叶酸缺乏状态才能得以纠正。在孕早期胎儿神经管形成的敏感期中,有足够的叶酸才能满足神经系统发育的需要。叶酸在绿叶蔬菜、水果及动物肝脏中储存丰富,由于绿色菜叶里富含的叶酸不稳定,遇光、遇热容易失去活性,除了生吃,一般炒、做汤都会导致叶酸大量损失,所以单纯从食物中获取叶酸无法满足人体需要,女性孕前除多吃绿叶蔬菜、水果外,建议每日另外补充叶酸0.4~0.8mg,目的是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我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建议育龄女性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0.4mg,并持续至整个孕期。服用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以全面均衡补充妊娠需求的多种维生素,有利于胎儿健康发育。目前市面上复合维生素含有多种孕妇和胎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铁、锌、钙等。孕期如果缺乏各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孕妇健康、胎儿发育,尤其是早期妊娠缺乏叶酸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畸形发生,因此,主张妊娠期前3个月开始补充。多种维生素片有叶酸成分,可以取代单服叶酸。
……

《科学备孕与新生儿护理实操指南》 一本为新手父母精心打造的全方位准备手册 在生命的奇妙旅程中,从决定拥有一个宝宝到迎接新生命降临,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期待、喜悦,同时也伴随着无数的疑问和挑战。本书《科学备孕与新生儿护理实操指南》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渴望成为父母的个体以及初为人父人母的家庭提供一个全面、实用、且经过科学验证的指导框架。我们深知,信息过载往往让人无所适从,因此,本书摒弃了冗长理论的堆砌,聚焦于最核心、最实用的操作知识和决策支持,确保您能够以最从容、最自信的心态迎接宝宝的到来。 全书结构清晰,分为三大核心板块:“科学规划与高效备孕”、“孕育过程中的身心调适与风险预判”,以及“宝宝出生后的科学护理与早期发展”。 --- 第一部分:科学规划与高效备孕 本部分是构建健康下一代的第一块基石。我们不谈玄学,只讲循证医学和生活方式的优化。 第一章:健康基础与孕前优化 个体健康档案的建立: 详细指导如何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包括遗传病筛查、传染病排查、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血糖控制)的基线评估。我们提供了一份可供医生参考的标准化检查清单模板。 营养素的“预储备”策略: 深入解析叶酸、维生素D、铁、碘等关键营养素在孕前三个月至关重要的储备意义。内容涵盖了最佳的膳食来源、推荐的补充剂量以及避免过量摄入的风险提示。 生活习惯的“无缝切换”: 探讨咖啡因、酒精、吸烟对卵子和精子质量的具体影响机制,并提供循序渐进的戒除方案。同时,指导如何优化睡眠周期,以配合激素水平的自然波动。 男性因素的考量: 首次系统性地将男性健康纳入备孕核心。内容包括精液分析的解读、睾丸健康自检、高温环境对精子活力的影响,以及提升精子质量的运动与营养干预措施。 第二章:精准排卵监测与受孕时机把握 基础体温(BBT)的精确记录与分析: 教授如何克服初期的记录误差,识别典型的双相体温曲线,并结合其他辅助手段进行交叉验证。 排卵试纸(LH试纸)的黄金使用法则: 不仅教授如何看懂试纸颜色深浅,更重要的是讲解峰值出现到排卵所需的时间窗口,以及如何避免因水分摄入过多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宫颈粘液的“五色图谱”: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描述从月经后到排卵期的粘液形态变化(如干、粘稠、蛋清状),帮助读者直观判断受孕的最佳时机。 高龄备孕的策略调整: 针对35岁以上人群,提供更积极的医疗干预时间表,包括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指标(如AMH的解读),以及如何平衡自然受孕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初步探讨。 --- 第二部分:孕育过程中的身心调适与风险预判 本部分聚焦于怀孕中期的管理,从生理变化到心理适应,力求全面覆盖。 第三章:孕期营养的动态调整 三段式热量需求模型: 摒弃“一人吃两人补”的旧观念,详细阐述孕早期、中、晚期各自所需额外热量和宏量营养素的精确配比。 特殊矿物质的深度解析: 重点阐述孕期对钙质吸收障碍的应对,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通过饮食和补充剂满足铁、锌的需求,预防孕中晚期的贫血和腿部痉挛。 食物安全红线: 详尽列出孕期绝对禁食的食物清单(如特定鱼类、未加工奶制品、特定草药),并提供替代的高营养、安全食材方案。 第四章:孕期常见不适的非药物干预 孕吐的“五分钟速效”缓解法: 针对不同程度的孕吐,提供如穴位按压、特定气味嗅吸、餐后活动调整等即时有效的方法。 下肢水肿与静脉曲张管理: 介绍科学的抬高体位、使用医用级压力袜的选择标准,以及温和的淋巴引流手法教学。 睡眠障碍与焦虑的应对: 提供孕妇专用冥想引导音频脚本示例,以及如何安全调整睡姿以减轻膈肌压力的实用技巧。 第五章:安全监测与“警报信号”识别 胎动计数法的标准化操作: 教授准确的胎动记录方法(如“四分法”),以及在不同孕周下胎动规律的正常范围参考值。 产检报告的“非专业人员”解读手册: 逐一解析唐氏筛查、NT值、胎盘成熟度等关键指标的含义,帮助准父母理解医生决策背后的逻辑。 识别“必须立即就医”的信号: 详细区分普通宫缩与先兆临产、轻微腹痛与先兆流产,提供清晰的判断流程图,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延误。 --- 第三部分:宝宝出生后的科学护理与早期发展 本部分是新手父母最关心的实战环节,涵盖从医院到家的过渡期。 第六章:新生儿的即时照护与环境准备 “黄疸”的家庭观察与应对: 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体征,指导如何通过光照、喂养频率辅助退黄,并明确告知何时必须返回医院。 科学喂养的黄金法则: 深入探讨母乳喂养的“按需喂养”理念,提供初生后数小时内乳汁分泌刺激的技巧;对于配方奶喂养,提供冲泡、消毒的标准化流程,确保营养与卫生。 脐带护理的无菌操作: 清晰的步骤图解,讲解如何保持脐带残端干燥,避免感染。 睡眠安全“零容忍”清单: 详述国际儿科学会推荐的SIDS(婴儿猝死综合征)预防措施,包括床垫硬度、被褥使用、侧卧与仰卧的安全性对比。 第七章:宝宝的早期发育里程碑与亲子互动 生长曲线的追踪与解读: 不仅关注体重,更侧重于头围和身长的增长速度,帮助家长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生长标准。 “听、看、摸”:新生儿感官刺激指南: 推荐适合0-3个月婴儿的黑白卡、声光玩具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安全抚触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第一次看医生:儿保接种计划详解: 提供国家推荐疫苗接种计划的时间表,并解析常见疫苗的反应处理方法,帮助家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本书承诺内容严谨、操作性强,是您从“准父母”蜕变为“科学育儿高手”的必备工具书。它将陪伴您度过整个孕育周期,确保每一个决策都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这本《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的感受,那就是“全面且贴心”。它的覆盖面简直令人惊叹,从备孕阶段的身体调理,到孕期二十多个星期的营养迭代,再到产后恶露的观察、乳腺炎的初步处理,乃至重返职场的心理调适,几乎没有遗漏。我个人特别关注产后恢复的部分,因为大家通常都把注意力放在宝宝身上,而忽略了妈妈的恢复。这本书却详尽地列出了盆底肌修复的几个阶段性练习,甚至连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自测方法和初步干预措施都有涉及,这对于追求高质量产后生活的女性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把书里的内容和我的产检报告进行交叉对比,每一次对比都让我更加理解医生叮嘱的意义。它的知识点组织得非常有条理,即便是第一次做母亲的人,也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当前阶段需要关注的内容,不会被后续章节的信息所干扰。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随着孕周变化的“活的”工具书。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心安理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孕期能不能吃这个、那个会不会影响宝宝发育的流言蜚语太多了,搞得人神经紧绷。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定海神针”。它用非常清晰的逻辑结构,批驳了许多流传已久的孕期误区,让我终于可以放下对很多“禁忌”的过度恐惧。比如,关于孕期同房的安全界限、孕期是否可以染发烫发、食用特定种类的海鲜是否会重金属超标等,这本书都给出了基于现代医学证据的明确解答,让我能够更有底气地享受孕期生活,而不是活在各种“万一”的阴影里。这种从焦虑到释然的转变,其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定价。它教会我的不是盲目服从,而是如何在科学指导下做出最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决策。对于那些习惯于自己做功课、求证信息的现代女性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起点和终点。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孕产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的“心灵鸡汤”或者晦涩难懂的教科书节选,但这一本《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就像是一个行走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洞察了女性需求的医疗专家团队的结晶。我最欣赏它对“疑难杂症”的拆解力度。我记得我怀孕中期有一次肚子持续隐隐作痛,去医院检查也没发现大问题,当时心里七上八下的。回家后我翻阅了这本书,书里专门辟出了一块详细讨论了各种非病理性的腹痛原因和应对措施,比如假性宫缩的识别和缓解方法,这让我瞬间就放下了心,也更清晰地知道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哪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改善。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知识储备,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不再是抱着“万一出事怎么办”的恐慌心理去度过每一天。而且,它对“二胎”妈妈可能会遇到的新情况也有所侧重,这点很加分,说明编者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而不是照搬陈旧的经验。如果你是那种追求效率、想要快速获取精准信息的务实型准妈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首选。

评分

这本《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真是让我这个准妈妈受益匪浅,感觉像是拥有了一位全天候的私人健康顾问。从我刚知道怀孕那会儿的迷茫和焦虑,到如今即将卸货的兴奋与紧张,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我孕期每一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我特别欣赏它的“问答”形式,这种设置非常贴合我们普通人的思维习惯——不是那种生硬的医学术语堆砌,而是直击痛点、用大白话解答疑惑。比如,我初期对孕早期反应的应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孕期运动,乃至于更深入的营养补充剂量和B超检查的解读,书里都有详尽而又接地气的指导。它不是那种只说“要补钙”的书,而是会具体告诉你“为什么补、补多少、什么时候补效果最好”,甚至连不同品牌的钙片在吸收率上的细微差别都有所提及。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觉得作者不仅是专家,更是一位有经验的母亲。尤其是关于孕期情绪管理的那几章,我深有体会,有时候只是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情绪低落,书里提供的那些放松技巧和家属沟通建议,帮我平稳度过了好几个“情绪低谷期”。阅读过程非常流畅,排版也很舒服,即便是晚上睡前翻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孕育之旅的女性朋友们,这绝对是一笔超值的投资。

评分

作为一名医学背景的家属,我本来对市面上大多数孕产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深度不够。然而,当我开始系统地浏览《孕产期保健200问(第2版)》时,我发现它在保证科普性的同时,并没有牺牲掉医学的严谨性。它在讨论某些药物使用、产前筛查技术的局限性时,所引用的数据和标准都相当专业,但解读方式却足够平易近人。比如,它对无创DNA检测(NIPT)的原理、准确率和局限性进行了非常中肯的分析,没有过度夸大其功效,也没有片面地渲染风险,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非常值得信赖。我尤其喜欢它在“分娩准备”这一部分的处理,它不仅仅告诉我们要准备待产包里的东西,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分娩方式的风险收益比,甚至提到了产后即刻的皮肤接触(Kangaroo Care)对新生儿体温调节的重要性。这种细节上的把控,体现了编者团队深厚的专业底蕴。它不只是给孕妇看的,更是给所有参与孕产过程的家庭成员提供的一本高质量参考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