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畅销法国日本 适合入门及玩家《我的咖啡生活提案》 港台原版 繁体

现货正版 畅销法国日本 适合入门及玩家《我的咖啡生活提案》 港台原版 繁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咖啡
  • 生活
  • 提案
  • 入门
  • 玩家
  • 法国
  • 日本
  • 港台原版
  • 繁体
  • 畅销书
  • 现货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拓特出版社
ISBN:9789863428367
商品编码:28205132657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我的咖啡生活提案

  • 作者: , 
  • 原文作者:
  • 译者:
  • 绘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06/02
  • 语言:繁体中文
  • 定价:480
  • ISBN:9789863428367
  • 丛书系列:
  • 规格:平装 / 192页 / 18.5 x 24 cm / 普通级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湾
  •  
  • 内容简介

    献给新手的专业咖啡书
    学会冲咖啡之前,先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咖啡

    除了水之外,咖啡是全世界多人喝的饮料。
    现代人几乎每天都要喝好几杯咖啡,当你喝下口咖啡时,
    有记得感受一下它的香气吗?或只是机械式地想要解咖啡的「瘾」?
    你有想过,怎样才算是一杯「好」咖啡吗?
    对咖啡有一点了解,但又好像不是太懂……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书中先带你认识自己喝咖啡的习惯,
    再了解咖啡豆的品种产地、烘焙研磨及冲泡方式对咖啡风味的影响。
    若能学会欣赏咖啡的酸甜苦韵,以后喝咖啡就能尝试调和式咖啡之外的更多选择了!

    【看看这些问题,试试自己对咖啡认识多少】
    [咖啡文化]
    -Espresso是义大利人发明的吗?
    -美式咖啡的由来跟美国大兵有关?
    -在欧洲点浓缩咖啡,为什么店家会附一杯水?
    [咖啡烘焙]
    -咖啡包装上的日期,是烘焙还是采收日期?
    -咖啡豆的颜色越深,代表烘焙时间越久?
    -咖啡豆烘焙越久,香气越丰富浓郁?
    [咖啡冲泡]
    -用矿泉水冲泡咖啡比较好喝?
    -浓缩咖啡的咖啡因比一般咖啡更多?
    -不论哪一种咖啡,豆子一定磨得越细越好?
    [咖啡种植]
    -咖啡豆是咖啡树的果实、果肉还是种籽?
    -「蓝山」是咖啡豆的品种吗?
    -咖啡和葡萄酒一样「越陈越香」吗?

    【咖啡生活提案】

    提案1:你是哪一种咖啡客?

    浓缩咖啡:快速喝下美味的一小口,适合纯正的咖啡爱好者。
    双倍浓缩咖啡:适合了解状况的工作狂,既然喝一杯不够,不如双倍一次解决。
    拿铁:优柔寡断者的完美选择,因为绝对不会出错。
    摩卡:适合不太喜欢咖啡味道的人,算是个时髦又有创意的解决方式。
    卡布奇诺:温和的口味适合美食享乐者,不过要小心奶泡胡子。
    玛奇朵:温和的口感,适合所有不喜欢奶泡胡子的人。
    冰咖啡:打破传统,适合爱用吸管又爱喝咖啡的人。
    美式咖啡:谁说黑咖啡平淡无味?黑咖啡是生命里简单的快乐。
    法布奇诺(星冰乐):对喜欢冰淇淋更甚咖啡的人来说,是一种绝对的幸福感。

    提案2:认识十大咖啡豆生产国
    巴西:以微酸甘醇、带坚果调性的香气著名,这也是巴西咖啡经常被用来与其他咖啡豆混搭的原因。
    第二越南
    第三哥伦比亚:温顺醇厚、酸度中等。
    第四印尼:苏门答腊的咖啡豆有木质香而且酸度低,苏拉威西岛的咖啡有草本香、微酸、层次丰富,爪哇咖啡带有大地气息。
    第五衣索比亚:经水洗法处理的咖啡豆有花香味,经日晒法处理的咖啡豆则有热带水果味、草莓味。
    第六印度:长期受海风吹拂的季风咖啡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酸度低,是世界知名的精品咖啡。
    第七宏都拉斯:带有复杂的花香和生动的酸味。
    第八墨西哥:带有柔和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口感意外地圆润。
    第九乌干达
    第十萨尔瓦多: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咖啡带有新鲜的酸度,口感绵密。

    提案3:读懂咖啡包装上的标示
    密封包装:可重复使用的密封条
    特殊通气孔:让豆子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排出,同时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氧化
    履历:出产地区、农场、生产者资讯……
    生产国:清楚标示生产国家及采收日期
    烘焙日期:咖啡重视新鲜度,从烘焙完成5天后适合温和冲泡法,等待2至3周后市和浓缩冲泡
    保存期限:如同上述,咖啡还是趁新鲜喝,可以品尝到更完整的风味……
    冲泡建议:根据不同的产地风土、豆子品种、烘焙方式,告诉你这款豆子是适合强劲的浓缩咖啡,或是其他较温和的冲泡方式
    重量:法国包装咖啡的标准重量为250公克,通常也会有300公克、500公克和1公斤的包装
    附加讯息:咖啡豆生长的海拔高度、干燥过程……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陈春龙 Chung-Leng Tran


    从专业摄影师转行做咖啡师,2012年赢得法国咖啡冲煮大赛(France Brewers Cup)冠军。他每天早上一定要来一杯手冲咖啡(衣索比亚或肯亚),吃过午饭后还要喝杯espresso。
     
    赛巴斯汀?拉辛努 Sébastien Racineux

    身兼工程师与咖啡培训教师,2011年成立Espressologie?网站,2012年通过Tournoi Coutume咖啡评测,并于2012及2014年赢得法国咖啡冲煮大赛(France Brewers Cup)亚军。他则是习惯早上喝一杯衣索比亚咖啡。
     
    2015年,陈春龙和赛巴斯汀邀请朋友史蒂芬(Stéphane Cataldi)和大卫(David Lahoz),在巴黎开了一间咖啡专卖店「六角咖啡」(Hexagone Café),提供好喝的咖啡和自己烘的咖啡豆,也是与咖啡爱好者交流的基地。
     
    绘者简介

    亚尼斯?瓦卢西克斯 Yannis Varoutsikos


    法国新生代插画家及平面设计师,画风自由多元,受到年轻人喜爱。出版作品有《我的葡萄酒生活提案》。

    译者简介

    林琬淳


    台湾台中人,毕业于中央大学法文系,热爱文学与电影,从小就为语言和文化深深着迷,尝试过各种行业但后还是回到语言相关工作,非常入世的Geek女文青。 目前为专职翻译,定居南法普罗旺斯。

    目录

    7 咖啡大小事
    8 你是哪一种咖啡客?
    10 哪种人喝哪一种咖啡?
    12 世界各国的人怎么喝咖啡?
    14 喝咖啡何处去?
    16 咖啡文化、贸易及各行各业
    20 咖啡字汇
    22 咖啡之恶
     
    25 冲一杯好咖啡
    26 自己研磨咖啡粉
    31 如何保养磨豆机
    32 平淡却重要的水
    34 该用什么水泡咖啡?
    36 选择咖啡杯
    38 关于浓缩咖啡
    50 选择适合自己的咖啡机
    52 如何保养咖啡机?
    56 向咖啡师学冲咖啡
    60 量身订做一杯浓缩咖啡(行家篇)
    64 图解浓缩咖啡
    66 为什么泡出来的咖啡会不好喝?
    68 牛奶、咖啡和拉花艺术
    73 卡布奇诺家族
    76 关于手冲滤泡式咖啡
    78 手冲咖啡需要哪些工具?
    104 量身订做一杯手冲咖啡
    106 关于冰咖啡
     
    111 烘出咖啡的精随

    112 咖啡豆的烘焙原则
    114 咖啡豆的烘焙阶段
    116 咖啡豆的烘焙风格
    118综合咖啡或单品咖啡?
    119 「混」出自己的风格
    120 如何读懂咖啡的包装标示
    122 在家如何保存咖啡
    126 咖啡风味轮
    128 低咖啡因咖啡
     
    131 咖啡从哪里来的?

    132 咖啡树的生命周期与栽种大小事
    138 咖啡品种
    140 采收季节与新鲜咖啡豆
    142 传统与复合式的咖啡处理法
    146 咖啡豆的筛选与分类
    148 全球咖啡生产地图
     
    179 附录
    180 咖啡相关资讯及喝咖啡好去处
    182 咖啡馆常见小糕点
    184 索引

 


《手冲咖啡的艺术:从豆子到杯中的完美之旅》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探索手冲咖啡世界的权威指南,旨在为所有咖啡爱好者——无论你是刚刚接触咖啡的初学者,还是渴望精进技艺的资深玩家——提供一条清晰、详尽的实践路径。我们相信,每一杯令人赞叹的手冲咖啡,都是风土、生豆处理、烘焙工艺与冲煮技巧之间精妙平衡的体现。本书将带你深入了解咖啡从种植园到杯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让你真正掌握冲煮的艺术。 第一章:咖啡豆的奥秘——理解风土与品种 本章是理解高品质咖啡的基础。我们将详细剖析“风土”(Terroir)对咖啡风味的影响,如同葡萄酒的产区一样,海拔、土壤、气候如何塑造出埃塞俄比亚的柑橘花香、肯尼亚的黑醋栗酸质,以及哥伦比亚的坚果焦糖调性。 品种的基因图谱: 我们将区分阿拉比卡(Arabica)和罗布斯塔(Robusta)的根本差异,并深入探讨阿拉比卡家族内部的复杂分支,如瑰夏(Geisha)、波旁(Bourbon)、铁皮卡(Typica)等。每种品种的独特风味特征、生长习性以及对冲煮的适应性将被一一解析。 处理法的化学反应: 咖啡豆的风味绝大部分是在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将系统介绍日晒(Natural)、水洗(Washed)和蜜处理(Honey)三大主流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及其对最终风味带来的显著影响。蜜处理中的不同颜色(黄蜜、红蜜、黑蜜)如何对应不同的甜度和醇厚度,也将进行实验性对比。 生豆的评估与选择: 学习如何通过感官(目视、嗅闻)初步判断生豆的质量等级、新鲜度和处理瑕疵。对于追求极致风味的读者,本章还将探讨“稀有批次”和“实验性处理法”(如厌氧发酵、二氧化碳浸渍)的品鉴要点。 第二章:烘焙的科学与哲学——风味释放的临界点 烘焙是将生豆中潜在风味完全释放的关键步骤。本书将以清晰的图表和详实的描述,揭示烘焙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变化。 烘焙曲线的解析: 深入讲解烘焙的三个主要阶段:干燥期、梅拉德反应期和焦糖化期。如何通过控制升温速率(ROR)来避免“闷烘”或“烤焦”,是本章的重点。 烘焙度的量化与主观感受: 介绍SCAA色度计(Agtron Number)的基本原理,并将其与日常感官描述(浅烘、中烘、深烘)对应起来。浅烘的酸质保留、中烘的均衡发展,以及深烘的醇厚与苦感之间的微妙平衡,如何通过烘焙时间长度和最高温度来精确控制。 烘焙程度对冲煮参数的影响: 烘焙度越深,豆子的密度越低、多孔性越高,吸水性越强。这将直接影响研磨度、水温的选择和萃取时间。例如,深烘豆通常需要略低的水温和更快的流速以避免过度萃取产生的焦糊味。 第三章:研磨的精度——萃取效率的基石 研磨是手冲咖啡中最常被低估,却是影响萃取成功率最重要的环节。粗细不均的研磨是导致“酸涩”或“寡淡”的罪魁祸首。 磨豆机的选择与维护: 对比刀盘式(Blade Grinder)和锥刀式(Burr Grinder)的优劣。重点推荐高品质的锥刀磨豆机,并解释其“平行度”和“一致性”对风味的重要性。定期清洁与校准磨豆机的重要性不亚于选择优质的咖啡豆。 研磨度的科学校准: 如何根据不同的冲煮器具(V60、Kalita Wave、Chemex)以及咖啡豆的处理特性,调整研磨度。我们将提供一套基于“萃取时间”和“TDS(总溶解固含量)”的实用校准表格,让你告别凭感觉操作。 不均匀研磨的危害: 详细解释粗颗粒(Under-extraction)和细粉(Over-extraction)如何共同作用,导致最终风味变得复杂而令人不悦——酸涩与苦涩的混合体。 第四章:水——被遗忘的萃取溶剂 水占一杯咖啡的98%以上,其化学成分对最终风味的影响至关重要。 水质的理想标准: 讲解TDS(总溶解固含量)、硬度(总硬度与碳酸硬度)和pH值对咖啡萃取的影响。理想的软硬度范围是多少?过软水或过硬水会带来怎样的味觉后果? 矿物质的协同作用: 镁离子和钙离子在萃取咖啡有机酸和风味物质中的作用。本书推荐几种家庭自制或市售的“咖啡专用矿物质包”的使用方法,帮助读者在纯净水基础上构建理想的萃取环境。 水温的精确控制: 水温如何影响萃取速率。不同烘焙度、不同冲煮器具对水温的“偏好”设定。例如,浅烘豆通常需要更高水温以有效萃取其内部的复杂酸质。 第五章:手冲器具的精微之道 本章将聚焦于主流手冲器具的设计哲学及其对水流和粉床的影响。 锥形滤杯(如V60): 强调其中心孔洞和螺旋肋壁如何引导水流,以及其对萃取速度的敏感性。针对V60,我们将深入解析“三孔流速控制法”。 平底滤杯(如Kalita Wave): 分析其底部平坦和三孔设计如何创造更均匀的萃取环境,以及它如何降低对冲煮者技巧的依赖性。 储水式滤杯(如Chemex): 重点讲解其厚重的滤纸如何过滤掉大部分油脂和细粉,从而带来极致干净、明亮的口感,以及如何应对其较慢的流速。 滤纸的选择与预润: 针对不同材质(原生纸、漂白纸、竹浆纸)的滤纸,探讨其对风味“干净度”和“残留物”的影响,以及充分预润以去除纸味的重要性。 第六章:冲煮技法的深度实践——从注水到时间控制 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冲煮流程,适用于任何器具和豆种。 粉水比的黄金法则与变通: 确立1:15至1:17的基础粉水比,并提供在高海拔、低海拔地区进行调整的指导。 闷蒸(Bloom)的科学: 解释闷蒸不仅是排出二氧化碳,更是为后续萃取建立稳定、均匀的粉床的关键步骤。如何根据烘焙度和新鲜度确定最佳的闷蒸水量和时间。 注水的手法与节奏: 详细解析“绕圈注水”的几种主要技术——稳定中心注水、螺旋外扩注水,以及针对特定器具(如Chemex)的垂直注水法。重点在于控制水流的粗细、稳定性和对粉层表面的扰动程度。 分段萃取与总萃取时间: 建立多段式注水模型(例如三段式或四段式),并明确每一段注水的目的。如何通过调整注水速度来微调萃取曲线,最终将总萃取时间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2:30至3:30)。 第七章:品鉴与故障排除——从“好”到“完美”的跨越 掌握冲煮技巧后,如何准确描述和改进风味是进阶的关键。 SCA风味轮的应用: 学习如何使用专业的风味轮词汇来精准描述咖啡的酸、甜、苦、醇厚度、余韵等感官维度,避免使用“好喝”这类模糊词汇。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 建立一个“问题-原因-解决”的决策树。例如: 味道尖酸、空洞: 可能是萃取不足,需要更细的研磨或更高的水温。 味道干涩、焦苦: 可能是过度萃取,需要更粗的研磨或更低的水温。 风味沉闷、缺乏层次: 可能是闷蒸不足或水质过硬,需要调整。 日常维护与保存: 确保你的咖啡豆从购买到冲煮过程中风味保持最佳状态的储存方法(避光、密封、低温),以及如何清洁你的昂贵器具以避免油垢残留影响下一杯的风味。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严谨、可重复验证的手冲咖啡技术体系,让你能够自信地驾驭从生豆选择到最终冲煮的每一个变量,最终冲煮出最能体现咖啡豆独特个性的那一杯“完美手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简直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侧重于咖啡的历史背景或者单纯的品鉴理论,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在器具选择和操作技巧上的讲解详尽到近乎偏执。从法压壶到意式机,从手冲V60到虹吸壶,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家庭和小型专业场合会用到的设备,并且针对每种器具的优缺点、最适合的豆子类型以及常见错误进行了细致的排雷指导。我按照书中提到的清洗和校准步骤尝试了一下我的旧磨豆机,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总觉得冲出来的味道有点“闷”,对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研磨度和粉水接触时间后,风味层次感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渴望突破瓶颈的玩家来说,这种由内而外的系统性指导,是迈向更高阶的绝佳阶梯。

评分

最让我感到温暖和鼓舞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咖啡技艺探讨。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将咖啡融入日常生活的提案,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心情选择冲泡方式,如何搭配不同的点心来达到最佳的味觉平衡,甚至是如何利用咖啡渣进行二次利用的小窍门。这些内容让我明白,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关乎如何放慢脚步,如何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件小事。这种“提案”式的结尾,没有给出绝对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发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咖啡生活”,这种开放性和启发性,让这本书的价值得以延续,它提供的不是知识的终点,而是探索的起点。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可以说是现代极简主义与功能性美学的完美结合。它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过于花哨的插图,而是采用了大量留白和清晰的图表来组织信息。每一章节的逻辑结构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信息的密度很高,但阅读起来却毫不费力,这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对读者体验的尊重。特别是那些流程图和参数对照表,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当我遇到萃取不均或者味道失衡的问题时,不再需要翻阅厚厚几页文字去寻找线索,只需一眼就能定位到可能出问题的环节,然后迅速找到解决方案。这种高效的信息传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也使得这本书在厨房操作台边随时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来查阅,而不是仅仅束之高阁的理论读物。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每翻过一页,我的思绪就被带到了另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角落。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感,更像是老朋友之间分享自己多年来探索咖啡世界的私密手记。他非常擅长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萃取原理,比如将水粉比例比作音乐的调性,将研磨粗细比作画笔的笔触,一下子就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象化、可感可触。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不同产区豆子风味侧写的描述,文字极具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都能感受到埃塞俄比亚日晒豆的热烈阳光和哥伦比亚水洗豆的清新酸感。这种深入骨髓的代入感,是很多市面上泛泛而谈的入门指南所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将“品味”二字融入文字的肌理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尤其是那个烫金的标题字体,在光线下微微闪烁,透露出一种低调的质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批量生产的快餐读物。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没有那种廉价的漂白感,而是带着一种温暖的米黄色调,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光是抚摸着这本书的边缘,就仿佛已经能闻到咖啡豆烘焙后的那种迷人香气,这种仪式感,对于一个咖啡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可挑剔的开场白。我喜欢那种实体书带来的踏实感,尤其是像这种图文并茂、信息量扎实的书籍,比起电子版更能让人沉浸其中,随时可以翻到某一页,用铅笔做下标记,那种触手可及的知识和灵感,是屏幕无法替代的。从第一印象来说,它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