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 杨国军著

《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 杨国军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国军著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膳食
  • 儿童营养
  • 0-6岁
  • 母乳喂养
  • 辅食添加
  • 食谱
  • 营养指导
  • 健康饮食
  • 杨国军
  • 膳食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3819
商品编码:2925955002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

定价:35.00元

售价:22.8元,便宜12.2元,折扣65

作者:杨国军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27138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为了帮助人们更科学合理地安排0~6岁儿童的膳食,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避免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的危害,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膳食营养现状,对儿童的合理膳食提出科学建议,是一本专门为儿童制订的健康营养指导书。

内容提要


孩子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其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疾病抵抗力,而且还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尤其是发生慢性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的远期影响。本书按照婴儿、幼儿、学龄前的膳食指南需要细化年龄分组,帮助家长及托管机构更好地安排儿童的日常膳食,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目的。

目录


章 0 ~ 6 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002

0 ~ 6 个月婴儿身长体重标准 / 003

0 ~ 6 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010

0 ~ 6 个月婴儿的消化功能 / 013

0 ~ 6 个月婴儿的排泄功能 / 015

0 ~ 6 个月婴儿的智力发育 / 018

02 营养需求 / 020

母乳喂养新生儿应按需喂养 / 020

用称量体重的方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 023

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按体重给予配方奶粉 / 024

03 膳食指南 / 026

纯母乳喂养是好的喂养方式 / 026

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好 / 028

母乳喂养婴儿要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 031

人工喂养要选择合适的配方食品 / 033

04 喂养宜忌 / 035

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6 个月 / 035

婴儿不宜喝鲜牛奶 / 036

纯母乳喂养婴儿无须再喂水 / 038

哺乳期妈妈饮食三大忌 / 039

人工喂养婴儿两顿奶之间要补充水 / 040

通过计算奶粉的热量和测量体重来防止婴儿肥胖 / 041

推荐食谱 / 043

第二章 6 ~ 12 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048

6 ~ 12 个月婴儿身长体重标准 / 048

6 ~ 12 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051

6 ~ 12 个月婴儿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 052

6 ~ 12 个月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 / 053

02 营养需求 / 054

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增加辅食 / 054

适当尝试半固体食物 / 055

每天大约需要10 毫克的铁 / 056

03 膳食指南 / 058

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 / 058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 059

尝试食物多样化 / 061

从6 个月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 / 062

7 ~ 9 个月可添加半固体食物 / 063

10 ~ 12 个月可进食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 063

膳食应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 / 064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 064

04 喂养宜忌 / 065

避免饮食单一化 / 065

辅食不宜过硬 / 066

不要强迫婴儿进食 / 066

每日饮奶不应少于600 毫升 / 066

1 岁以内婴儿忌用蜂蜜做辅食 / 067

婴儿辅食也要粗细搭配 / 068

婴儿不宜喝冷饮 / 068

防止婴儿营养不良 / 069

注意婴儿补钙误区 / 071

防止婴儿食物过敏 / 072

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如何喂养 / 073

如何喂养缺钙的婴儿 / 075

婴儿腹泻时如何喂食 / 076

婴儿食欲不佳怎么办 / 077

推荐食谱 / 080

第三章 1 ~ 3 岁幼儿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100

1 ~ 3 岁幼儿身高体重标准 / 101

1 ~ 3 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104

1 ~ 3 岁幼儿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 107

1 ~ 3 岁幼儿的大脑和智力发育 / 108

02 营养需求 / 110

1 ~ 3 岁幼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 110

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 / 113

适当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 114

多吃含钙食物 / 114

03 膳食指南 / 116

从母乳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多种多样的食物 / 116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 117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 117

在良好的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 118

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或过胖 / 118

每天足量饮水,少喝饮料 / 119

04 喂养宜忌 / 120

1 ~ 3 岁幼儿一日三餐安排 / 120

防止食物过敏 / 121

给幼儿吃水果要适度 / 122

饮食不宜太过精细 / 122

防止幼儿营养过剩 / 123

不要用乳饮料代替奶制品 / 124

改正幼儿不吃蔬菜的习惯 / 125

纠正幼儿偏食的习惯 / 125

提高幼儿吃饭兴趣 / 126

不要给幼儿滥用营养素 / 127

幼儿安全饮食须知 / 128

1 ~ 3 岁幼儿膳食制作要点 / 129

不宜多食巧克力 / 131

远离含铅食物的危害 / 132

罐头食品不宜多吃 / 133

少吃笋类食品 / 133

推荐食谱 / 135

第四章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喂养指南

01 体格监测 / 144

3 ~ 6 岁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标准 / 144

3 ~ 6 岁学龄前儿童生长特点 / 147

3 ~ 6 岁学龄前儿童消化和排泄功能 / 149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大脑和智力发育 / 149

02 营养需求 / 151

有助儿童长高的食物 / 151

有效判断儿童是否营养缺乏的4 种方法 / 153

保证足够的铁和碘的摄入 / 154

每天至少保证摄入200 克蔬菜 / 155

03 膳食指南 / 157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157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158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 159

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 160

膳食应清淡少盐 / 160

正确选择零食 / 161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体重正常增长 / 162

注意饮食卫生 / 163

04 喂养宜忌 / 164

防止儿童挑食或偏食 / 164

养成吃早餐的习惯 / 165

不宜用水果代替蔬菜 / 166

防止儿童过多吃糖 / 167

让孩子吃点儿粗粮 / 168

饮食中要预防儿童铅中毒 / 169

儿童运动后的营养安排 / 170

不宜吃烧烤类食物 / 170

推荐食谱 / 172

附录

附录1 0 ~ 6 岁儿童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参考表 / 177

附录2 0 ~ 6 岁宝宝体重与身高计算公式 / 178

附录3 0 ~ 3 岁中国正常儿童体重发育标准 / 179

附录4 0 ~ 3 岁中国正常儿童头围发育标准 / 181

附表

表1 谷类、杂豆类、薯类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计) / 183

表2 蔬菜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4

表3 水果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6

表4 肉类、蛋类和鱼类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计) / 187

表5 大豆制品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计) / 188

表6 奶类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9

表7 坚果主要营养素含量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 189

作者介绍


杨国军,国家高级营养师,山东妇幼委员会委员,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中国营养学会成员,全国妇联“种子工程”母婴营养顾问,卫生部“NDP营养与疾病预防”讲师。

前言

儿童期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儿童近期的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疾病抵抗力,而且还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尤其是发生慢性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的远期影响。为了帮助人们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儿童个体和群体膳食,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避免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必要制订一份儿童的膳食指南,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膳食营养现

状,对儿童的合理膳食提出科学建议。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在生长发育、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方面变化快速,也就是说在儿童出生后的每一个阶段,即从新生儿时期过渡到婴儿期、幼儿期,再到学龄前期,其发育状况日新月异,各期都有明显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尤其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同。刚刚出生的婴儿,日常食物以母乳为主,无论从消化系统的发育,还是从消化酶的成熟情况来看,刚刚出生的婴儿都无法接受乳类以外的其他食物,如谷类、肉类等,只能以乳类食物作为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定义,已由“母乳喂养4个月或4~6个月后逐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修改为“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逐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从幼儿期至学龄前期,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增强,随着体格和心理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也更加全面,此时应以除乳类外的其他食物作为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另外,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儿童所面临的突出营养问题也有很大区别。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分别为14.3%、7.8%和2.5%,以6个月以内婴儿*,1~2岁组幼儿高,并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0~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和2.0%,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此外,4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71.6%,6个月时仍然在吃母乳的婴儿比例为84.3%,1岁以后为42.6%,2岁时为19.2%。目前,过早添加辅食与添加不及时两种不合理情况同时存在。另外,5岁以内儿童出现贫血仍是一个突出的营养问题,患病率高达18.8%;3~7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明显高于学龄组儿童。

因此,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需要细化年龄分组,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看护人和托幼机构膳食管理人员对膳食营养知识的需求,更好地安排儿童的日常膳食,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目的。

文摘


序言



《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 是一部由杨国军倾力打造的、面向广大家长和育儿工作者的权威性参考书。本书的核心旨在于科学、系统地指导0至6岁中国儿童的合理膳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营养基础。本书内容详实,涵盖了从新生儿到大龄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食物选择、喂养方法以及常见喂养问题的应对策略,旨在帮助家长们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促进儿童体格和智力均衡发展。 一、 科学循证,权威指导: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国内在儿童营养学、儿科学、妇幼保健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基于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儿童的实际生长发育特点和膳食习惯,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膳食指南。书中引用的数据和建议均有扎实的科学依据,避免了泛泛而谈或经验主义的误导,力求为读者提供最严谨、最可靠的营养指导。作者杨国军作为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二、 全面覆盖,分段指导: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系统性和分段性。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以及营养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本书根据这一特点,将0~6岁的儿童膳食指南划分为若干个细致的年龄段,并针对每个年龄段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0-6个月:纯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科学选择与实践 纯母乳喂养: 详述母乳喂养的优势,包括母乳的营养成分、免疫因子等。指导初产妇如何建立和维持成功的母乳喂养,包括产后泌乳的促进、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频率和时长等。强调了母乳喂养对婴儿免疫力、消化吸收以及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配方奶喂养: 对于无法纯母乳喂养的家庭,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类婴儿配方奶的种类、选择标准以及冲调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婴儿的月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配方奶,以及冲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卫生细节和比例准确性。此外,还涵盖了混合喂养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维生素D补充: 强调了0-6个月婴儿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补充剂量和方法,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6-12个月:辅食添加的黄金时期 辅食添加的时机与原则: 详细讲解了何时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通常是6个月左右),以及添加辅食应遵循的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 初期辅食的种类与制作: 重点介绍了适合6个月婴儿的初期辅食,如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等。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方法和食材选择建议,强调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制作过程的卫生。 营养素的补充: 随着母乳或配方奶量的相对减少,此阶段需要通过辅食补充铁、锌等关键营养素,本书对此提供了具体的食物来源和建议。 过敏性食物的添加: 科学指导家长如何安全地引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花生等,并强调了观察婴儿反应的重要性。 1-3岁:迈向多样化膳食的关键期 食物多样化: 详细指导家长如何为1-3岁的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畜鱼蛋奶类、豆类坚果类等,确保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餐次安排与进食量: 给出1-3岁幼儿每日的合理餐次安排(如三餐两点或三餐一点),以及不同食物类别的建议摄入量,帮助家长量化每日膳食。 烹饪方式与调味: 强调少油、少盐、少糖的烹饪原则,避免使用刺激性调味品,以保护幼儿娇嫩的消化系统。 自主进食的培养: 鼓励幼儿自主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3-6岁:巩固健康饮食,促进全面发展 均衡营养的持续保证: 3-6岁是儿童体格和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本书继续强调均衡膳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如何根据儿童的活动量和生长发育情况调整膳食结构。 正餐与加餐的合理搭配: 详细介绍3-6岁儿童的正餐和加餐的构成,以及如何选择营养丰富且有助于学习和活动的零食。 饮食与社会性发展: 探讨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如幼儿园)的饮食适应,以及如何通过家庭饮食教育培养儿童健康的食物观和社交能力。 特定营养素的关注: 关注钙、铁、锌、维生素等对儿童骨骼、免疫力、认知能力至关重要的营养素,提供详细的食物选择建议。 三、 聚焦热点,解决痛点: 本书不仅关注日常的膳食安排,更深入地探讨了0~6岁儿童喂养过程中家长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容易遇到的痛点。 喂养误区解析: 针对家长在喂养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区,如“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补钙才能长高”、“多吃肉才壮”等,本书进行了科学的辨析和纠正,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 常见喂养问题的应对: 详细分析了儿童厌食、偏食、挑食、便秘、腹泻、肥胖、睡眠障碍等常见喂养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和家庭干预方法。例如,针对厌食,会从心理、生理、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并提供具体的“诱食”技巧;针对便秘,则会从膳食纤维、水分摄入、运动等方面给出建议。 特殊喂养情况指导: 针对早产儿、过敏体质儿童、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儿童等特殊情况,本书也提供了一些初步的、基础性的膳食建议,并强调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食品安全与营养: 关注婴幼儿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指导家长如何选择安全、放心的食材和婴幼儿食品,并强调避免不适宜儿童的食品。 四、 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为了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初为人父母的年轻家长,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本书在语言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图表和案例分析,形象地展示了食物的形态、烹饪过程、儿童进食的场景等,使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便于读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例如,关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餐盘比例图、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对比表、不同月龄的辅食制作步骤图解等,都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五、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本书并非仅仅关注“吃什么”,更着眼于“如何吃”以及“为什么这样吃”,从而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强调: 规律作息: 鼓励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食欲都有积极影响。 适量运动: 强调运动的重要性,适量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食欲,帮助消耗能量,维持健康的体重。 积极心理: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避免在进餐时施加压力,从而培养儿童对食物的积极情感。 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儿童的膳食管理中,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份来自专家对祖国下一代的深切关怀。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系统的内容、贴近实践的指导,为中国0~6岁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每一个关心孩子成长的家庭必备的育儿宝典。通过阅读本书,家长们将能够更自信、更科学地为孩子提供营养支持,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在逻辑结构上的组织,展现出了一种超越一般育儿指南的系统性思维。它不是简单地将营养知识打散后堆砌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以“成长阶段”为核心的时间轴框架。从出生后最初的生理需求,到断奶期的适应性调整,再到学龄前营养的巩固与拓展,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知识侧重点和健康目标。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什么,而不至于在浩瀚的营养知识中迷失方向。尤其是在处理“过敏原引入”这个敏感话题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极为审慎和科学,它提供的是一个基于证据的、循序渐进的尝试路线图,而非武断的禁忌列表。这种严谨又不失灵活度的结构,给予了家长们极大的信心去科学地应对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添加鸡蛋,第一次尝试坚果泥,等等。这种结构性的完整性,让这本书具备了长期参考的价值,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速食”读物。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作者在数据和信息引用的严谨性上,做得非常出色,这是判断一本育儿科普读物专业度的重要标尺。在涉及关键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推荐量时,书中总能看到清晰的标注,表明其数据来源是基于最新的权威研究或指南,这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的公信力。它没有陷入盲目跟风某些网红饮食法的误区,而是坚守循证医学的原则,提供的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安全可靠的建议。这种对科学严谨性的坚持,让我在面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育儿信息噪音时,有了一个坚实的“定海神针”。它教给我的不只是“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思考”——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根据自己宝宝的个体差异进行微调。这种赋能式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有判断力的决策者。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食谱集合,它更像是一套培养科学育儿思维的入门课程。

评分

如果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衡量,这本书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育儿厨房的圣经”。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包容性。它提供的食谱建议绝非那种高不可攀、食材稀有昂贵的版本,相反,大量的食谱都立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获取和烹饪的食材,真正做到了“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每一个食谱后面都详细列出了精确的营养成分估算,这对于需要精细化管理宝宝摄入量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别提那些针对特殊情况的应急方案——比如宝宝突然生病食欲不振时该如何调整膳食结构,或者夏季如何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等。这些“预案”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实际育儿场景的深刻洞察力。我试着按照书中的“一周辅食计划表”操作了两周,惊喜地发现,原本总为搭配烦恼的我,现在做饭变得有条不紊,而且宝宝的进食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这套系统化的方案,极大地解放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让我能更专注于陪伴孩子本身。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那种深入浅出、仿佛是邻家经验妈妈在娓娓道来的叙事口吻。它避开了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我是一个对营养学知之甚少的普通家长,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时而用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生理学的原理,让我瞬间茅塞顿开。比如,它在阐述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时,没有直接堆砌微生物的学名,而是将肠道比喻成一个“花园”,不同的益生菌是“勤劳的园丁”,而有害菌则是“杂草”,这个形象的比喻立刻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让人能更深刻地理解“维护微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此外,作者在论述某个营养素的重要性时,常常会穿插一些非常真实的临床案例或者常见的育儿误区分析,这使得理论知识立刻落地生根,变得有血有肉,而非空中楼阁。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参考书,而是一位智慧的育儿导师在陪伴我度过宝宝成长的关键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种沉稳而又不失活泼的色彩搭配所吸引。封面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有权威感又不至于显得刻板说教,这对于一本面向家庭读者的科普读物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全书的版式布局极为科学合理,图文并茂的排版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复杂的营养学概念常常通过一目了然的图表或流程图呈现出来,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比如,在介绍不同月龄宝宝辅食添加的过渡期时,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时间轴对比图,清晰地标示出不同阶段需要引入的食物种类和性状变化,这种可视化处理,比起纯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此外,书中的章节标题设计也颇具匠心,既能概括内容要点,又富有引导性,让人忍不住想一页一页地翻下去,探索下一个知识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质量的认真态度,使得阅读体验从始至终都保持在一种愉悦而高效的状态中,绝对是一本让人愿意珍藏并时常翻阅的“悦读”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