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小学教育 |
| 定价 | 26.00 |
| ISBN | 9787565107122 |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陈鹤琴 |
| 编号 | 1200245116 |
| 出版日期 | 2012-04-01 |
| 印刷日期 | 2012-04-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183.00千字 |
| 页数 | 241 |
| 总序/001 导读/001 校歌/001 D1一部分小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个理想的小学校/003 欧洲各国小学教育新趋势/010 参观德可乐利学校报告/017 '小学教师'发刊词/023 怎样做一个理想的教师/025 教育工作者的修养/030 …… |
| 普通成人 |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看似比较“老派”的教育思想著作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过往的理论会不会显得有些过时或脱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展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力与普适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许多困扰我已久的教学难题,在作者的思辨中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尤其是书中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精妙剖析,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尊重,让人不禁感叹教育的艺术性所在。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真”——教育不应是雕刻,而应是培育;不应是灌输,而应是点燃。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逻辑清晰,即便是复杂的概念,也被阐述得如同溪水般潺潺易懂,可见作者在梳理复杂思绪方面的非凡能力。
评分这本教育理论的汇编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的知识宝库,里面的每篇文章都像是一块打磨得恰到好处的砖石,共同构筑了一个宏伟的教育思想殿堂。我尤其欣赏它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那种不急不躁,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学术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它不是那种照本宣科、堆砌术语的教材,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亲切地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他毕生的教育心得与体悟。书中对“人”的关注,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强调了个体生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如何激发和保护。读罢,我感觉自己的教育观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刷新,不再局限于既有的框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真正地“因材施教”,如何去理解每一个孩子心中那团独一无二的火苗。这种对教育哲学的重新审视,对于任何身处教育一线或者对教育抱有深切关怀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必要的精神洗礼。
评分这部作品的排版和装帧都透着一种沉稳大气之感,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其内容所蕴含的深厚人文关怀。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与“学”的层面,更深入探讨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和胸怀。作者的文字中流淌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以及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深深敬意。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它教会我,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需要远见,更需要一颗赤子之心的事业。书中关于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构建家校合作的讨论,也极其现实和到位,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策略,帮助一线教师处理复杂的外部关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常读常新的经典读物,它滋养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教育者的灵魂。
评分当我合上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密密麻麻的理论模型,而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场景的剪影。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仿佛能让人亲临课堂,感受到那种充满活力和探索精神的学习氛围。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实桥梁。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具体的操作建议,展示了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中的有效策略。这对于我们这些每天要面对具体学生和具体问题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极具操作价值的指导手册。它教会我的不是“该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带着爱与智慧去做”。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机械性的规章制度来得更有力量,也更持久。
评分这本书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方法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责任感的教育者的指南。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环境创设和主动学习的论述。它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个体成长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醒我们要像园丁一样,精心布置培养皿,而非仅仅是播撒种子。书中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好奇心,如何让学习过程本身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阅读的过程是沉浸式的,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教学行为,并立刻在下一堂课中尝试运用新的视角和方法。这种即时的反馈和迭代,让学习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而变成了一种持续的、富有生命力的实践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