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裝3冊】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全新增訂第三版)

【套裝3冊】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全新增訂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親子教育
  • 兒童心理學
  • 傢庭教育
  • 敏感期
  • 愛與自由
  • 成長
  • 育兒
  • 兒童發展
  • 濛颱梭利
  • 教育方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書論圖騰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婦女齣版社
ISBN:9787512714823
商品編碼:29288184281
叢書名: 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

具體描述


商品參數



目錄

愛和自由

D一章 讓生命走嚮完整                                                                                  …001

我們期待,我們還沒有完整,因為這意味著我們還在發展D中。童年是1先這樣的,因為成長是童年的Z顯著特徵。

D二章 兒童帶著什麼來到這個SJ                                          …013

有多少人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來J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他將按照內在的成長規律成長?在一個年齡段,孩子J喜歡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會頑強抗爭。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D三章 兒童認識SJ的D一步                                                                  …017

“智力中沒有一樣東西Z初不是源自感覺。”一個孩子,一手拿著洗臉毛巾,一手拿著梳子,他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我們知道他在用嘴感覺軟和硬。遺憾的是,他的父母並不知道,沒有及時把“軟”和“硬”這兩個詞告訴孩子;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把毛巾和梳子拿開。

 

D四章 創造力來自哪裏                                                              …023

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個性等於創造力。人的培養過程應該是一個個性的培養過程。但我們往往把個性理解錯瞭,以為調皮搗蛋、鬍思亂想的人纔富有個性。其實,有個性的人對SJ的感受是D特的,思維狀態是D特的。秘密在於,每個生命生來J是D特的,隻是在成長過程中、在被教育的過程中,這些與生俱來的東西被泯滅瞭。

D五章 兒童必須自己感覺                                                          …027

火車要在軌道上行駛,這是的規則。孩子用玩具火車進行其他玩法的時候,爸爸會說:“不對,火車應該在軌道上走。”你瞭解兒童的內心嗎?這可能是一個與火車無關的探索,也可能是他在復習或延續他的昨天。

D六章 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                                                  …033

一個孩子4歲時父母離婚瞭,有的大人對孩子開玩笑:“叫爸爸,叫瞭J給你買好吃的!”剛開始孩子躲在媽媽身後,感到屈辱和憤怒。後來他習慣瞭,無論彆人怎樣哄騙,絕不開口說話。這一切在孩子心裏刻上瞭什麼印記我們無從知道,但是關於“爸爸”這一概念,他肯定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

D七章 為什麼兒童喜歡重復做一件事                                      …039

我們知道兒童喜歡重復做一件事,反復聽一個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煩。他從故事裏吸收的1先是邏輯,然後是情景,Z後是概念。一定要仔細為兒童選書,要讓他吸收好東西。

D八章 兒童心智發展的內在過程                                              …045

兒童自發的心智發展是連續不斷的,“並直接與兒童本身的心理潛力有關,而不直接與老師的工作有關”。強迫孩子畫畫、不斷教孩子畫畫,可能導緻這個孩子一輩子都不可能真正畫畫。不僅僅是天然的興趣被泯滅瞭,孩子這方麵的心智也被教的模式桎梏瞭。

D九章 感覺訓練——兒童智力發展的W一途徑                      …053

有的孩子還不會走路,上樓的時候大人J開始數“1、2、3”瞭,不會走路的孩子能理解“數”這個抽象的概念嗎?但如果在他數學敏感期到來的時候,讓他操作有關教具,經過多次重復,他會突然發現:這個教具是一個序列。認識事物的過程好比吃飯,經過消化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並自如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東西是智力。

D十章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的一切                      …061

很多保姆帶的孩子,父母在傢隻跟父母,父母一走隻跟保姆,這常給父母一種錯覺:保姆對我的孩子不錯,因為他不願意跟其他人。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在傢時保姆愛孩子並讓他為所欲為;父母不在時保姆便訓斥和嚇唬孩子。孩子整天在愛和不愛兩種環境中轉換,沒有安全感。得到愛的孩子,D立性強,思維開闊,自信,記憶力好,在陌生的環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為他有一個穩定的愛的環境。

D十一章 從愛走嚮D立                                                              …071

不D立便沒有力量承擔生活的重壓,否則J不會有那麼多人在30多歲J放棄瞭自己的理想!孩子不D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整天察言觀色、謹小慎微,在長久的壓抑下,孩子逐漸喪失瞭自我,成為一隻迷途的羔羊。

D十二章 “教”孩子可能J是奴役孩子                                       …077

一位美術老師發現孩子們把魚兒畫到瞭天上,J告訴孩子們:“畫畫先要畫一條地平綫。”我兒子在一個小時內畫瞭十幾張畫,每張畫上都有一條橫綫。一個小孩子理解什麼叫地平綫嗎?用自己的經驗逼孩子,用各種方法暗示孩子,J算說的都對,又能怎樣?兒童認識SJ的經驗不能替代。

D十三章 應該怎樣理解孩子                                                      …083

給孩子做肝功化驗,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這對一個對SJ一無所知的孩子來說太恐怖瞭!我們應該讓孩子在旁邊觀察,逐漸理解並適應這個環境,這需要耐心和時間。喜歡像木偶般聽話、任人擺布的孩子,這對來說FC省心。

D十四章 自由與紀律                                                                  …089

有瞭自由,孩子們J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J會反復做,J變得專注;在長久的專注中,他逐漸感知並把握瞭事物的規律;把握瞭事物的規律,他J願意遵守它,J有瞭自我控製力。什麼樣的紀律能超過這種紀律呢?

D十五章 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嚮理解的愛              …097

外公給外孫買瞭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外孫想拆掉小汽車探索車為什麼會走,但傢人覺得拆瞭可惜,J把車藏到大衣櫃1;CY =CY上。幾年後孩子長大瞭,傢人拿齣瞭車,但孩子早已不想玩瞭。傢人剝奪的不是車,而是孩子認識SJ的機會。

D十六章 發展心智與掌握知識                                                  …103

時間,對於生命頭6年的兒童來說如黃金般貴重。我知道很多傢長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內背會瞭幾十1甚至幾百1詩詞。傢長以為這是在開發智力。詩詞錶達的情境屬於的SJ,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這一點的人誰會逼孩子去背什麼詩呢?

 

D十七章 “愛和自由”的教育實踐                                               …107

一位朋友對我兒子說:“你從宇宙飛船掉齣來J會掉到宇宙裏去!” 我兒子想瞭想說:“我們現在J在宇宙裏!”的概念錯得太多瞭。兒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個客觀的SJ,這不來自誰的教育,這來自他的內心,來自他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

D十八章 因為有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誌而能夠順從      …123

班上來人聽課,老師希望孩子們錶現得好一點兒,孩子們能感覺到老師的心思。為瞭配閤老師,呂辭算題寫答案長達一個小時,老師知道孩子這樣做WQ是為瞭老師。孩子的順從幾乎是無限的,為你拿東西拿得手發麻,跟著走路腳都起瞭泡,他們是在愛中決定順從,在意誌中執行順從。

DSJ章 孩子達到順從的3個階段                                            …131

對於兒童來說,順從是一種榮耀,一種快樂。想一想愛情的麵紗尚未揭開時相互暗戀的愛人,她請他做點什麼時,他是何等的榮耀!順從的人J是自我實現的人。D兒童有時順從、有時不順從時,那是他還沒有具備順從的能力。一旦兒童具備瞭能力,他J可能聽從的指示去做事,以便在真實的生活中檢驗自己。Z後,兒童會渴望順從,因為他順從的是真理。

D二十章 兒童的YX品格如何形成                                          …141

很多追求真善美,但這過程很艱難,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自我掙紮中度過,一生成為生活的苦行者。但一名兒童如果在0~6歲形成瞭健全的品格,嚮善J成瞭他的自然內驅力,他一生J是為瞭不斷完善自己。

 

D二十一章 怎樣努力纔能為孩子創造好環境                          …149

“環境必須是有生命的,老師能夠追求自我成長……這個老師一成不變的話,她J不可能給兒童創造一個有生命的環境。”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父母。如果一個的生命狀態是僵化的、封閉的,那麼所營造齣的傢庭環境也必然是缺乏生命力的,這樣的環境將會製約孩子的成長。而如果的生命狀態是開放的、流動的,那將能夠感知到兒童生命的流動和成長,並協助兒童的成長。

D二十二章 關於“吃”的生理和心理問題                                   …157

吃是兒童早期建立心智的一個重大領域。吃能發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誌。比如說我們帶孩子去買東西,如果你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兒童的話,兒童會排除眾多誘人的食物而選擇他Z需要的,這是一種意誌力建立的過程。但事實上,很多父母是要乾涉孩子的。

D二十三章 孩子的問題齣在哪兒                                              …161

在一些傳統幼兒園裏,大部分時間兒童都不能自由活動,他必須很規矩地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講。這樣,兒童J失去瞭自由,失去瞭自我發展的機會。比如,一個孩子現在想去玩水,但是老師讓他必須畫畫,D願望和行動不能統一時,孩子J不可能專注在畫畫上,怎麼辦呢?他開始想象,用想象來彌補他不能得到的活動,他想象自己去玩水,或者編一個故事來安慰自己。長久下去,兒童的心力和活動J被分開瞭,“人被分裂瞭”。

D二十四章 濛氏教育思想適閤中國的孩子嗎                          …179

濛特梭利的方法、思想和理論因其科學性和普遍性而屬於GJ,屬於全SJ。科學是沒有國界的。隻要我們把焦點或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孩子那兒,實際上我們已經中國化、民族化瞭。

附 錄

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                                                                  …185

以愛的情感喚醒兒童成長的積J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的創造熱情和自我意識;以規則的內化形成兒童的社會秩序和內在智慧;以平等的關係引導未來社會的和諧和文明。

兒童成長中的自由                                                                          …203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你必須給他一樣東西,J是自由。隻有把自由給他,他纔能成為自己,否則的話他J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J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中W一能做的事情,J是成為你自己”。你要成為你自己,而你成為你自己W一的做法,J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捕捉兒童敏感期

001 再談敏感期 / 孫瑞雪

D一章 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一齣生,敏感期J開始啦

018 SJJ是味道

019 對接

021 寶貝,你的玩具呢

022 幼年如歌

敏感期,一個接一個地齣現

024 小狗下坡

024 求助

025 小哥哥,你彆走

026 拿掉剪刀

027 找椅凳

028 探索空間

028 插不上的圓柱

029 愛,妙不可言

030 徵求彆人的意見

031 繪畫與音樂

032 一個人的空間

遲到的敏感期,一個個補上來瞭

033 孩子憂鬱瞭

034 緹緹的手

035 遲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036 失去的敏感期如何恢復 / 孫瑞雪

037 緹緹的巨變

041 放肆的語言

042 天賦

伴隨母愛,兒童心智全麵發展

044 “媽媽,上主題課!”

045 西天

047 “不讓媽媽打電話”

048 塗畫的樂趣

049 語言的敏感期

050 隨便給

051 生活中的數學

D二章 0歲~2歲半

視覺  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054 小托蒂的悲劇

055 視覺的敏感期 / 孫瑞雪

口  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

       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

056 遲到的口腔敏感期

057 愛咬人的瑋瑋

058 口的敏感期 / 孫瑞雪

手  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認識SJ。

061 手的敏感期

063 三指抓

064 兒童在用手思考 / 孫瑞雪

走  從Z初的要拉著手跳,到D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樓梯,

       到專門愛走不平的地方。

066 坡上漫遊

067 走樓梯

068 走:換個角度看SJ

空間  喜歡探索空間,Z早錶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

         則喜歡爬高、鏇轉、扔東西等。

069 策策的故事

070 睏難

071 愛扔東西的楠楠

071 拋撒、搬運和壘高

072 空間、時間的敏感期 / 孫瑞雪

細小事物  對J小而精緻的東西感興趣。

080 緊握小木釘

081 對細小事物的敏感

081 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秩序  急切需要並保護一個JQ且有秩序的環境。

084 秩序

085 秩序是文明的基礎 / 孫瑞雪

模仿  Z早錶現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復進行;也模仿動作。

087 學舌

088 模仿的敏感期

089 模仿的敏感期 / 孫瑞雪

自我意識  錶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

091 自我意識敏感期

審美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

092 殘缺瞭的威化

093 審美建構道德 / 孫瑞雪

分享成長  有些文章沒有放入某個敏感期,放在這裏,以供分享。

094 沙和孩子們的成長 / 孫瑞雪

096 學會錶達愛意

098 寶寶學說話

099 酷愛高跟鞋的芊芊

D三章 2歲半~3歲

建立概念  兒童開始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102 汽車概念的建立

自我意識産生  私有意識産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

103 “我的”

104 “他打我瞭!”

105 自我的誕生 / 孫瑞雪

秩序  需要並保護一個JQ且有秩序的環境。

107 重新開門

108 車走瞭新路綫

108 掛毛巾

109 老師,我要歸位

110 一個環節都不能錯

分享成長

111 兒童天然要走嚮D立 / 孫瑞雪

112 我是孫悟空

113 “老師,我很棒”

114 三項式

115 “你不是好男人”

116 請爸爸工作

117 熟悉新環境

D四章 3歲~4歲

執拗  秩序敏感期後,兒童形成瞭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

          破壞瞭這一秩序,兒童J會哭鬧、焦慮,錶現齣不可逆性。

120 拿著影碟穿外套

122 “我J要掉在地上的那個”

122 “不!我J不!”

壘高  喜歡把物體壘高,然後推倒,再重壘,以此建立三維空間的感覺。

123 壘高

色彩  開始對色彩産生感覺和認識,並開始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顔色。

125 色彩敏感期

語言  開始對句子錶達的意思感興趣,並重復或模仿他人的話。

127 語言模仿

128 妙用成語

詛咒  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Z能錶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

         反應越強烈,兒童越喜歡說詛咒的話。

129 詛咒的敏感期

130 語言的敏感期 / 孫瑞雪

追求完美  從要求食物完整發展到瞭對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

                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齣差錯。

131 “我要把它扔到垃圾桶裏!”

132 追求完美

剪、貼、塗  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工具。

133 愛剪紙的樂樂

藏、占有欲  開始強烈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物品的

                    交換從此開始,拉開瞭人際關係的序幕。

135 占有的敏感期

邏輯思維  不斷追問“為什麼”,打破砂鍋問到底。

136 “為什麼”

繪畫  兒童與生俱來的錶達自我的語言方式。

137 繪畫——螺鏇狀敏感期

138 癡迷的繪畫敏感期

140 天纔的畫筆

延續秩序  從具體的生活秩序延伸到瞭心理秩序。

143  彆人的東西不能拿 / 孫瑞雪

人際關係  一對一地交換食物和玩具。

145 交換

147 社交

分享成長

149 觸摸肌膚

150 等待

150 逆反與等待

151 若即若離

152 “我的牙不是我的”

153 “老師,我幫你”

D五章 4歲~5歲

齣生  開始詢問自己從何處來,這是兒童安全感Z早的來源。

156 “我是從媽媽哪裏生齣來的”

157 “媽媽怎樣纔能生一個孩子”

157 生命的誕生 / 孫瑞雪

情感  不僅開始錶達感情,而且關注彆人是否愛他。對父母的情緒

          反應FC敏感。

159 愛我有多深

人際關係  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朋友

                並開始相互依戀。

160 人際關係的敏感期

161 人際關係的敏感期 / 孫瑞雪

婚姻  人際關係敏感期度過後纔真正展開。Z早要和父母結婚,

         之後會“愛上”一個夥伴。

164 結婚和愛

165 自己想明白瞭

167 婚姻的敏感期 / 孫瑞雪

審美  開始對自我和環境有審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對自己的衣著和

          服飾産生濃厚興趣。

169 追求完美的芊芊

170 愛美的鈺鈺

數學概念  對數名、數量、數字産生瞭興趣。隻有三位一體地掌握,

                纔算掌握瞭數的概念。

173 喬喬的發現

175 數錢數亂套瞭

身份確認  開始崇拜某一偶像,積纍未來時的人格特徵。

177 “我是霸王龍”

179 “超人”和我拍照 / 孫瑞雪

性彆  對性彆以及對自身身體的認識基本來自觀察,如同認識眼、

           鼻、口一樣,態度很客觀。

181 區分男人和女人

音樂  兒童生來具有音樂品質。

184 暖氣片D鋼琴

繪畫  兒童生來具有繪畫品質。

185 畫完瞭再睡

符號  孩子對識字、拼讀、認識符號等感興趣。

186 積纍

187 識字

189 拼讀的敏感期

190 不要讓孩子在不適閤的年齡認字 / 孫瑞雪

分享成長

191 誰的派多

192 專注

193 受傷的胳膊

194 孩子的心靈太細膩瞭

195 壓力和動力

196 到底是誰的

D六章 5歲~6歲

婚姻  5歲以後選擇夥伴的傾嚮性FC明顯。

198 討論和誰結婚

199 “我們結婚吧”

200 “我一直都愛著你”

201 幼兒的心思也能猜

書寫  對符號、書寫文字符號産生興趣。

202 書寫

數學邏輯  對數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産生興趣。

203 樂樂的數學感覺

204 幾百萬個天和零個天

205 難題

社會性興趣  開始積J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

                    共同建立規則,形成閤作意識。

208 兒童社會性發展二三事

動植物、實驗、收集  開始熱烈地吸收一切來自自然界的知識。

210 熱愛小動物

212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

延續交往  結束一對一的交往,進入三四人一組的交往。

214 交際的敏感期

分享成長

215 買房子

216 晶晶的二三事

217 說胖J哭

218 “我想媽媽”

220 大瞭也想讓抱

221 不一樣的生日感覺

222 跟空氣玩

D七章 6歲以上

224 小提琴演奏會

225 乾乾的WP超市

226 洗碗經濟學

227 理解

228 結婚

229 美麗的燕子

230 愛和不愛

231 發現

232 讓他玩

233 用瞭自己的方法

233 兩個月長一歲

235 討厭你

236 偷拿東西

237 開始發育瞭

238 結婚調查

239 快樂的孩子不生病

D八章 孩子應該怎樣學習

242 令人擔憂的現狀

243 如何學語文概念

245 理解力與寫作文

246 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251 我要感謝 / 孫瑞雪


完整的成長

開篇語                                                                                         001

D一章?什麼是完整的成長                                                      005

D二章?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009

D一節?什麼是主人                                                         010

D二節?喚醒身體                                                            010

D三節?身體的禁錮對兒童成長意味著什麼                        013

D四節?不同階段的身體發展特徵                                     020

D五節?隱藏在兒童身體裏的生命力                                  027

D三章?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033

D一節?兒童天然擁有情緒                                               034

恐?懼                                                              … 035

傷?心                                                              … 037

喜?悅                                                              … 039

憤?怒                                                              … 040

D二節?情緒共生                                                            042

D三節?兒童有認知情緒的內驅力                                     045

D四節?怎樣陪伴兒童情緒的成長                                     047

D五節?兒童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                                     053

D六節?伴隨情緒,兒童進入生命深處                               060

D七節?精神情緒                                                            062

D四章?兒童是自己感覺的主人                                              075

D一節?感覺是發現的智慧                                               076

D二節?感覺是兒童認知的基礎                                        077

D三節?感覺讓兒童發現自己的內在SJ                           086

D四節?感覺帶領兒童進入自己內在的精神SJ                  093

D五節?感覺是良知和善(道德)的來源                           099

D六節?對感覺的新認識                                                  102

D五章?兒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107

D一節?心理,擴展瞭兒童內在的空間                               108

D二節?曆經心理過程,外在的事件被接納                        112

D三節?曆經心理過程,外在的人和物被接納                     115

D四節?經曆不同的心理過程,得齣不同的認知結果           117

D五節?父母對兒童心理成長的影響                                  120

D六節?關係中,兒童心理的成長                                     125

D七節?心理成長的缺失,阻礙兒童認知的發展                  138

D八節?心理、意識和思維                                               143

D六章?兒童是自己認知的主人                                              147

D一節?從感覺上升到概念,J是智力                               148

D二節?興趣,是兒童認知的內驅力                                  152

D三節?環境的真實,是兒童認知的條件                           159

D四節?意誌力的産生和形成                                            161

D五節?認知,在真實的生活中發展                                  164

D六節?認知被局限在頭腦的係統中                                  173

D七節?認知和兒童內在生命的成長                                  179

D七章?兒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181

D一節?兒童是天生的“精神貴族”                                      182

D二節?兒童天然嚮往並敏感於精神                                  182

D三節?走齣精神,創造自我                                            191

D四節?與兒童共享精神生活                                            196

D五節?如何為兒童創造精神成長的環境                           199

D六節?在“愛和自由”中,兒童精神的成長                         205

D八章?精神胚胎的YL                                                          219

D一節?精神胚胎                                                            220

D二節?無與倫比的覺察                                                  223

D九章?自我創造的曆程                                                          225

D一節?自我的萌芽:“我的”便便是我的                             226

D二節?自我意識的萌芽:“我的”私有財産                         230

D三節?自我的誕生:“我的”想法是我的                             233

D四節?自我的力量                                                         237

D五節?自我的喪失                                                         243

D六節?自我的替代品——小我                                        246

D七節?一切創造始於兒童的自我創造                               247

D十章?完整的人                                                                      255

D一節?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256

D二節?完整的人                                                            259

D十一章?再談感覺                                                                  267

D十二章?不同角度的洞見                                                               

???????—兒童成長階段的幾個經典理論                           277

D一節?成長階段的發現                                              278

D二節?皮亞傑關於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闡述                 282

D三節?濛特梭利關於成長階段的劃分                          283

D四節?魯道夫·斯坦納關於生命成長階段的闡述            285

D五節?愛利剋·埃裏剋森關於生命成長階段的闡述         287

 

附錄:詞語釋義                                                                         295

後?記                                                                                        297





在綫試讀

愛和自由

D二章

兒童帶著什麼來到這個SJ

有多少人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來J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他將按照內在的成長規律成長?在一個年齡段,孩子J喜歡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會頑強抗爭。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們從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那一瞬間,他內在J有一樣東西,那東西將在兒童一齣生J指導兒童如何發展,指導兒童去抓什麼、摸什麼……濛特梭利把它稱為“精神胚胎”。這好像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兒童好像很弱小,其實他的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給他增加什麼新的內容,隻需要給他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有瞭10年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的經驗,我們越來越堅信這一點。接受這個觀念J像要發生一場內在的革命,因為我們一直相信兒童依靠來建構;接受這個觀念也意味著我們將無處發揮我們因自卑、受壓抑而産生的自大。人類的幼兒期FC漫長,大概沒有任何一種動物的幼兒期能有人類這麼長。說得短一點兒,可能是0~6歲;說得長一點兒,大概要到12歲。12歲還不能離開母,法律上認為孩子真正的年齡是18歲。這個期間,兒童處在一個很弱小的狀態,必須有來幫助他成長。幫助兒童成長不是說由來塑造兒童的精神。如果那樣,人類的整個水準都會下降。的問題是扮演瞭“上帝”——孩子的“上帝”。

兒童時期不需要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遵循這個發展規律,孩子J會發展得很完善。

濛特梭利幼兒院Z小的孩子是1歲半,我們用1歲半到6歲的孩子做試驗,把CY智力水平的教具給孩子,如果教師不強製,不給兒童壓力,兒童隻會按照他的內心需求走。比方說,他喜歡玩水和玩沙子,隻要把他帶齣去,多麼具有“吸引力”的體育器材和體育活動他都不參與,他隻玩沙子,臉上懵懵懂懂,對他怎麼說,孩子的臉上都是這種錶情。他知道他要乾什麼,如果阻止他,他會同抗爭。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這麼一個過程。在他兩歲多的時候,他爸爸買瞭兩個玉米,對他說:“你一個,你媽媽一個。”他走過來說:“這兩個玉米,爸爸說都給我吃。”我問他爸爸,他爸爸說:“不是的,是給你一個,給孩子一個。”我對孩子說:“爸爸說給你一個,給我一個,並不是說都給你吃。”我的意思是他撒瞭一個謊,他聽完這話後臉上絲毫沒有做錯事的錶情,站在那兒思考瞭1分鍾,一動不動,然後毫無錶情地走瞭。“怎麼會這樣?”我覺得真奇怪。但是,後來有YT,他對自己做錯事突然有瞭感覺,臉上錶現齣特彆尷尬和難為情的錶情,還不讓人說。這根本不是大人的說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經按照他內在的發展規律到瞭這一步。如果沒有按照這個規律讓兒童發展,而是強加於他,逼迫他做,孩子的發展J可能進入誤區,真正的道德感J無法建立瞭。

嬰幼兒早期的發展規律跟有些動物類似。比如蝴蝶,母蝶通常將卵産在樹杈中間,幼蝶剛齣生時必須吃特彆嫩的葉子,它怎麼去吃嫩葉子呢?因為幼蝶對光Z敏感,所以它一生下來J嚮著光綫Z亮的地方爬過去,那梢頭必定是Z嫩的葉子。但是D幼蝶開始強壯起來,能夠吃粗糙的葉子時,它對光的感覺JWQ消失瞭。這個過程遵循的是它內在的發展規律,沒有任何外力的控製。

 

人們從不會為一個孩子長不大而擔憂,但卻從不認為精神的種子曾在兒童內心存在過,從不認為兒童內在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它隻需要我們提供一個適閤發展的環境。在兒童的精神上,我們一直在充D一個角色——“造物主”。

 

讓我們看看兒童是如何同環境建立和諧的關係而發展自我的。比如語言,任何一個國度和民族的兒童,都能夠在這充滿聲音的SJ中聽到和學會人類的語言,並在頭3年中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語言,學會語言中的各個細節。這種發展,絕沒有人去專門給他上課。我們不難看齣,6歲前的兒童更喜歡看你做什麼而不是聽你說什麼。兒童的語言能力是他自己作用於環境的結果。所以心理學傢纔說,兒童3歲前掌握的東西,需要60年的努力纔能完成。我們為什麼不思考一下,這是怎麼迴事呢?人類已經發現瞭這個秘密——兒童是自我發展的。

我可以舉一個相反的例子。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生瞭個兒子,他準備把兒子培養成天纔。這個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已經學會幾國的語言,6歲考入中學,10歲上瞭哈佛大學,16歲攻讀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心理學傢讓他的孩子每一分鍾都在不斷地“吸收、吸收”。18歲時,孩子成為英國倫敦一傢商店的售貨員。可是他什麼都不乾,他拒絕任何“知識性的活動”,他覺得做一名售貨員特彆高興,“滿腹經綸”對他沒有用,事實上“知識”使他FC痛苦。我想如果人隻有一個大腦而沒有感官,讓大腦為這個SJ服務,使它成為工具,我們的痛苦可能會少很多,但我們還有感覺、心理、精神和心靈,我們必須尋找到我們自己纔不會痛苦。人的發展、人的精神必須從感覺中發展並由感覺伴隨著。

 

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

 

如果我們瞭解兒童成長的科學規律,讓兒童按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他一定會成為人纔。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一旦遭到破壞,他的整個發展都不會正常,包括智力。所以濛特梭利說:“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僕人而不是主人。”

但是JT,D我們把兒童的自我、知識各分一堆時,一切都被破壞瞭,我們再也找不到兒童內在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讓兒童獲得知識的想法桎梏瞭我們,並使我們産生瞭偏見,還有一大堆被稱為知識的垃圾,這些都破壞瞭一個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發展。隻有承認兒童有精神胚胎並相信他,人類成長的秘密纔會在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展現給我們。


捕捉兒童敏感期

D一章

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0~6歲,兒童J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發展自己的。這一章中我們摘選4個孩子在某個階段的成長過程,通過這些縱嚮的故事,您將對兒童敏感期有一個整體的瞭解。

 

D二至七章,按孩子年齡段編排,列舉每一年齡段兒童主要的敏感期。要說明的是,這樣的年齡段的劃分隻是一個大緻的劃分,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所以敏感期在齣現的時間上會有一些差彆,這是正常的。

 

一齣生,敏感期J開始啦

主人公:暢暢,0~4歲

 

SJJ是味道

暢暢是鼕天齣生的。齣生後四十幾天,孫(瑞雪)院長來看暢暢。觀察瞭一會兒,她說:“曉晶,你看暢暢在做什麼?”隻見他抬起手臂使勁往嘴邊送,一次,二次,三次,都沒成功,暢暢懊惱地“哼哼”著。

孫院長說:“他用手的敏感期來瞭。這種狀況應該稍稍支持一下孩子,否則他會有挫敗感。”暢暢努力瞭幾下後,我們幫他把手送到口裏,他立刻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真神奇!

孫院長說暢暢的衣袖過長,棉襖太厚重,手不容易夠到口。我們馬上給孩子換瞭衣服。幾天後,暢暢終於能順利地把手送到口裏瞭。

YT天過去,暢暢的活動能力越來越強,用口的機會也越來越多。100天的時候他開始頻繁吃手指,幾乎整天小手都在口裏。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時甚至把整個拳頭塞進口裏。

到會用手抓東西時,到手的東西必然要送到嘴裏進行“檢驗”,暢暢口的敏感期延續瞭很久,傢人、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看到他這樣都會忍不住製止,每逢這時他J痛苦得又哭又喊。幸運的是我明白這一切,我會在暢暢“工作”的時候勸說大傢不打擾他。

然後暢暢開始咬,見什麼咬什麼,把玩具咬得“嘎嘎”響。接著J是咀嚼、吞咽,再後來J開始吸飲料管,吃固體食物,還逐漸地學著發音。

有時我真擔心。比如他要嘗瓜子皮、栗子皮,咬筆帽,我總擔心他咽下去造成險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響他的學習過程,隻能在旁邊提心吊膽地看。但每一次他都會原封不動吐齣來。有一次他吃瞭一口帶皮的蘋果,居然把皮吐瞭齣來,把果肉吃瞭,真令人驚訝!

這一年裏,我對那句教育名言有瞭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來感知SJ的。

(李曉晶 暢暢媽媽)

孫瑞雪

嬰兒在喝過糖水後會拒絕喝白水。狗的嬰兒(狗崽)也是這樣。很顯然,嬰兒和小狗崽都會用口來品嘗味道。

但是,嬰兒用口來品嘗味道和用口來認識SJ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嬰兒用口認識自身之外的各種事物和SJ,也用口喚醒自己的身體,包括手和腳。

在Z早,口QFW地被使用和自我訓練,以便健全口的功能,口裏什麼都放,放到塞不下為止,再吐齣。不僅如此,同時口還肩負著發現這個SJ的工作,連“軟”與“硬”這樣抽象一點的概念,幼兒也都用口來認識。幼兒喜歡用口來分辨,打開每一個食品包,吃一口放下,再開另一包,再吃一口……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幾盒不同的巧剋力,幾種不同口味的果凍,都被孩子們打開瞭,吃一口這個,再吃一口那個。而的想法是:“吃完這一個,再吃那一個。”僅僅把它理解為吃,按計劃地吃,並關注節約。這是一個社會係統的價值觀念。孩子吃的目的是認識味道,瞭解外在,建構自我,這是一個生命係統的價值觀。D強製性地要求兒童節約時,兒童的生命的建構和內心的需求J會受損和不斷地掙紮。

通過口而健全口的機製,通過口來認識SJ,這個時期能持續到6歲以後,隻不過0~6歲,尤其0~2歲是嬰兒高度把注意力放在開發和使用口上。再大一些,滿足口的需求依然是一種心理的需求,常常錶現在玩瞭,還不能是一個完滿的結束,玩瞭,吃瞭,纔會畫一個完滿的句號。這個特點容易看到。隨著其他敏感期的到來,通過口認識SJ的方式J悄悄地退居二綫瞭。

對接

自暢暢齣生以來,我經常對身邊的人說:“這孩子太令我驚訝瞭!”真的,他的成長是如此迅速,發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瞭。

暢暢9個月的時候,有YT,在幼兒園工作的大姐來我傢陪他玩。過瞭一會兒,我突然意識到好一陣兒沒聽到兒子的聲音,奔過去一看,暢暢正練習蓋瓶蓋呢,大姐在旁邊扶著奶瓶。看上去他使瞭很大的勁兒纔拔起瓶蓋,又想努力蓋迴去,蓋偏瞭J重蓋,反反復復。我D時看瞭一下時間,這個過程居然持續瞭20分鍾!

從這天起,他開始喜歡蓋奶瓶蓋,還學會瞭把筆插進筆帽裏。D時正值夏天,各種各樣的飲料盒、吸管成瞭他Z鍾愛的玩具。有些飲料盒的吸管孔FC細小,他的小手怎麼也對不準那個小孔,插好幾次纔能成功一次,以至於一插進去他J要長長地呼一口氣,似乎剛纔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鞦節過後,傢裏有瞭一個圓形的月餅盒,暢暢又把那個月餅盒玩瞭半個月。接著他又開始玩鍋蓋。我給他一大一小兩個鍋蓋,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會兒把大蓋蓋上,一會兒把小蓋蓋上。但小蓋一蓋J掉進鍋裏,他伸手取齣來,很奇怪地看著。過一會兒看明白瞭,把小蓋扔到鍋裏,又把大蓋蓋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終拿著鍋蓋1;CY =CY部的那個圓疙瘩,絕不會拿著鍋蓋邊。

從蓋奶瓶到蓋鍋蓋大約持續瞭兩個多月。不久前,我給暢暢買瞭一小瓶AD鈣奶,暢暢居然把管扔掉,直接對口喝。迴想起那段把吸管D寶貝的時期,真是不可思議。

那個敏感期已經過去瞭。接下來暢暢會有什麼令人驚訝的進步呢?

(李曉晶 暢暢媽媽)

孫瑞雪

濛特梭利的“圓柱體插座”J是為兒童的“對接”遊戲設計的。在蓋、插、擰……這些基本動作的重復中,兒童在建構手的組裝能力,還在發展著Z早的空間感覺(後麵的章節會談到)。

在這裏,我要特彆解釋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濛特梭利看來,有兩樣東西和人的智慧緊密相關:口與手(在談語言敏感期時會詳細談口)。D一個兒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時,手J成瞭智慧的工具。

1先,人通過手來占有環境。嬰兒齣生時D一個能運動的器官J是口,嬰兒J用這個他僅能支配的器官喚醒瞭手——他不停地吃手,從而發現自己有手。可以想象,D嬰兒D一次將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時,肯定會有“開天闢地”般的驚喜。D幼兒D一次有意識地嚮外界物體伸齣他的手時,他對SJ的探索J開始瞭。

在真正使用手時,幼兒幾乎是見圓的J擰,見方的J按,見綫J拽,音響、電視機、洗衣機……都成為他探索的對象。隨著空間敏感期的到來,幼兒在使用手的同時,還在建立空間的概念:他喜歡把外麵的插進去,裏麵的抖齣來;將磁帶插入,關上;抽屜打開,拿齣……反復進行。

寶貝,你的玩具呢

暢暢3歲半瞭,越來越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覺時他會要求我講故事、讀書給他聽,現在,他要給我講他的朋友,講老師,講幼兒園。看著暢暢的笑臉,我感慨孩子的成長是如此之快。

YT,暢暢興高采烈地從幼兒園迴來,手裏拿著一張“WP”:“媽媽,看!WP。”我蹲下來接過那張WP,顯然是一張玩瞭很久的WP,不是暢暢的。“是誰的WP?”“我的好朋友和我換的,J是用那個金箍棒換的嘛!”暢暢大聲迴答,一副得意的模樣。這時我纔發現昨天小姑給他買的那根金箍棒沒帶迴來。

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們開始遇到一些煩惱。每天早晨上幼兒園,暢暢都要帶上好幾個玩具。晚上迴來時,有的玩具“失蹤”瞭,有的變“陌生”瞭,不用問,要麼送人瞭,要麼和好朋友交換瞭。

YT清晨,他決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帶到幼兒園。下午接他時,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迴來。果不其然,暢暢用它們換瞭一支破損的毛筆,還快樂地說:“媽媽,這是我好朋友換給我的,我好朋友說這個毛筆不但可以寫字、畫畫,還能玩沙子,看!”然後用那支毛筆J認真地刷刷腳趾縫裏的細沙:“媽媽看!它真好用。”我隻好點頭錶示贊同,但心裏有些不安,擔心他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吃虧。

YT下午去接暢暢,遠遠看見他正在和明明交談,神情FC認真。走近瞭,聽到明明問:“你同意瞭嗎?你說呀!”暢暢答:“同意,都說好瞭嘛!”看到我,暢暢說:“媽媽,我把我的槍和明明的碟交換。”明明問:“阿姨,你同意嗎?”“暢暢的玩具,他說瞭算呀。”說完我J後悔瞭。那把玩具槍是一個朋友專門在上海給暢暢買的,價格昂貴。我知道不可以乾涉孩子,但還是忍不住給他講瞭一些道理。聽瞭我的話,暢暢說他有個好主意,先互相交換兩天,然後再換迴來,我很高興。D二天晚上我提醒暢暢,他說:“媽媽,我J想把槍換給明明。”我又講瞭些道理,Z後說:“這些都是媽媽的意見,槍是你的,你自己做決定吧。”暢暢沉默瞭一會兒,懊惱地說:“媽媽,你煩人,你不給我自由。”我愕然。

D二天,暢暢把槍帶迴來瞭。接下來的幾天,他總會問傢裏的用品比如衣服架、電腦、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們去交換。我認真地告訴兒子:“寶貝,這個傢裏,你的玩具、書、衣服都是你自己的,電腦、電視等用品是屬於我們三個人共有的,你的東西由你支配,共有的東西我們共同支配。比如說你要把槍換給明明,媽媽應該尊重你的意見,由你來決定,以後媽媽會努力做到,好嗎?”我希望兒子能恢復他自由的心智。

一個晚上,傢人正在看武俠電視劇,暢暢突然說:“我的寶劍送給好朋友瞭,我沒有瞭,我想要迴來。”老公說:“兒子,說話要算數,送給彆人J不能再要迴來瞭,你說呢?”“那我想個好辦法,明天我給他拿個玩具把寶劍換迴來。”

我和老公相視而笑。(李曉晶 暢暢媽媽)

孫瑞雪

我們學校有個規則:孩子們遇到問題解決不瞭時,教師纔能齣麵。因為價值觀念的不同,常有傢長來學校講理。比如,一個孩子用一顆話梅換走瞭另外一個孩子的電子寵物;一個孩子用一顆掉瞭的牙換走瞭一輛遙控車。在看來交換的東西價額差距很大,常擔心自己孩子吃虧受騙。用社會係統的價值觀念來評判生命係統的價值取嚮,J展現齣瞭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在成長的生命階段,兒童需要的是交換背後的秘密和感覺。這是Z早兒童對物質SJ物與物交換的發現,這個階段,兒童還不能夠判斷齣此物與彼物之間的各種差彆,那是利益的關係。

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標準,孩子有孩子的取捨理由。孩子隻是在發現物與物原來可以交換,發現交換過來的物原來可以有其他的使用功能,這是透過交換獲得的喜悅。老師常要安撫傢長,要盡可能保護孩子之間的這種交易關係,直到他們的敏感期順利度過。實際上,青春期到來前,孩子已經創造和建構好瞭自己,開始用已經創造好的自己麵嚮社會,這時候自然J會領悟社會係統的規則瞭。

幼年如歌

暢暢J要4歲瞭。常有朋友對我說:“早著呢,慢慢熬吧。”可我從來沒有“熬”的感覺,懷著對孩子的愛、對生命的感激和對濛氏教育的崇拜,時間飛一樣過去瞭,暢暢在飛速成長。

在寬鬆的環境中,他的一些敏感期度過得很快,比如玩水、玩沙、語言、走路等。但也有幾個敏感期過得很費勁。

我傢住在3樓,每天迴傢都要經曆這樣一個程序:暢暢按亮每一盞樓層燈。我打開門,他再為我按亮傢裏的燈。有時忘瞭這個程序,暢暢會大哭,一定要我關瞭燈,等幾秒鍾,再由他重新按亮。喝牛奶更是如此:上床,脫衣服,坐進被子裏,拿過瓶裝牛奶,撕去外包裝,用瓶蓋紮一個小眼,用手把小眼摳成小洞,插入吸管,開始喝!每個步驟都不能變,不能漏,否則不僅僅是哭喊,還要重新拿一瓶奶。

YT中午,暢暢的爸爸FC纍,吃完飯躺下J睡瞭。過瞭一會兒,我和暢暢也準備睡。一上床暢暢J不高興起來,使勁拽爸爸的被子,用腳踢爸爸。我勸他,他不聽。我突然明白瞭:每天睡覺我在暢暢的右邊,爸爸在他的左邊,JT爸爸睡在右邊瞭,還蓋著我的被子。我叫醒老公,讓他睡迴原位,蓋上自己的被子。這下暢暢安靜瞭。

接著J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這段時間暢暢Z愛說的一句話是:“從頭來。”他喜歡看碟,影碟機一啓動,在座的誰都不能做彆的事,不能接電話,不能去衛生間,否則J要“從頭來”。有YT我一個人陪他,我們“從頭來”瞭12次!那一刻我真快要撐不住瞭,差點兒J要發火瞭。但我管住瞭自己。我知道,順利度過“完美的敏感期”對孩子之後的一生FC重要。

如今的暢暢有許多優點,心態FC好,安靜,順從,快樂,充滿愛。

(李曉晶 暢暢媽媽)

孫瑞雪

暢暢正處在秩序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程序和秩序給兒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亂,會給兒童帶來內在的J大混亂和不適。

對這時的幼兒來說,SJ是以不變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這種程序和秩序進入幼兒內心,成為幼兒Z初的內在邏輯。這J是兒童的思維,有時稱“直綫式思維”。後來,兒童的這種邏輯開始改變,邏輯核心被抽象齣來,不改變,在此基礎上,事物的形式可以變化,甚至韆變萬化。


 完整的成長

開篇語

 

嬰兒和根本不同的、也是高於的地方,J是嬰兒時刻在已經沒有感覺的事情中創造著自我。

 

 

這個8個月大的嬰兒,站在學步車裏,看著父從客廳的屋門進來又齣去……他安靜地觀察瞭一會兒,一動不動,錶情很專注,然後嘴巴不自覺地微微張開,像是深深地走進瞭自己的內部,像一颱計算機在沉靜地運行一樣。他沉浸在自己內在的SJ裏……然後,他警覺地盯著那扇門。

突然,父推開瞭門,嬰兒用Z快的速度,帶著他的學步車滑衝過去……父WQ明白他的動機,因此在進門的瞬間,門已經在身後嚴嚴實實地被關上瞭。

嬰兒又退迴到原處等待……

D父再開門齣去時,嬰兒再次滑衝過去。但是,D他滑到時,門正好又被關上瞭,父被關在瞭門外。嬰兒仿佛知道父還會再迴來,所以他嘗試瞭很多次,但都沒有成功。事實上,嬰兒無法齣去,因為父瞭解他要齣去的願望,但父不想讓他齣去。

父也隻是嬰兒看到的這SJ的一部分,對於嬰兒而言,父的意義似乎並不比門更多。

FC有趣的是,嬰兒在反復嘗試之後,放棄瞭這樣的做法。

嬰兒開始觀察屋門,再次進入自己的內在SJ,然後再走齣來。他發現門把手上拴著一條白色的布帶,於是開始嘗試用手抓住這條白色的布帶。他努力伸展身體和手臂,抓到瞭它。然後,他用力拉,可是學步車擋住瞭門,門無法打開。他開始用身體帶動學步車嚮靠近門把手的一邊滑動,門被拉開瞭一條縫。他繼續嚮一旁滑動,門也逐漸被開大、開大,可是手臂的長度又不夠瞭,手開始抓不住布帶瞭。突然,嬰兒鬆開瞭手,在鬆手的空D,學步車鏇轉著擋在瞭門和門框之間,然後學步車帶著嬰兒衝瞭齣去。嬰兒仰著頭咯咯地大笑起來,父在門那邊微笑……

屋門依然是原來的屋門,父依然是原來的父,SJ依然是原來的SJ,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但嬰兒已經變瞭。嬰兒的內在SJ已經改變,現在的SJ和剛纔的已經不同瞭。

嬰兒經曆瞭一個創造自我的曆程。

兒童總在繞過或躲過有意無意設置的障礙,一步步創造著自己,一步步完整著自己。

10個月前,這個嬰兒還是一個胚胎,身體還沒有WQ成形,作為嬰兒的他還不存在。嬰兒齣生時,身體剛剛形成,那時的他還從來沒有使用過手和腳。

現如今,他的意識已經不在手腳上瞭。他的意識穿過瞭屋門。隨後,他把意識轉嚮瞭屋門—那阻礙他的意識的東西,並將屋門上的布帶和屋門的開啓與自己即將齣現的能力聯係起來。

嬰兒和根本不同的、也是高於的地方,J是嬰兒時刻在已經沒有感覺的事情中創造著自我。

J像習慣瞭光綫的明暗,他們想象不到嬰兒看見明暗相間的光綫所産生的快樂。

我們相信這樣的成長過程,相信人的成長都將從身體開始,經曆情緒、感覺,上升到心理、認知,然後由精神升華—這是人內在的不同存在層麵。這些奇妙的內在部分將協助兒童自己創造齣一個D一無二的自我。

 

D一章

什麼是完整的成長

我們是由這些部分——結構組成:身體的、情緒的、感覺的、心理的、認知的、精神的。這是我們內在的環境,是我們的一個係統,但不是我們的核心,核心是我們的精神胚胎。兒童要依靠精神胚胎,並藉助這些結構,創造一個自我,所以完整的成長的核心點在精神胚胎和自我。

 

 

完整指兩部分,“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

“完整”不是“完善”,不是“完美”,“完美”指的是沒有缺陷。

你看到一把椅子瞭嗎?無論風格有多麼不同,無論你偏好哪一種,無論它是漂亮還是醜陋,豪華還是簡陋,它都是由四條腿、一個椅背和一個座椅組成的。這是一個結構,這個結構保證瞭它的完整性。它不能缺一條腿,缺失瞭,J不完整瞭。

人的身體也有其完整性,那是已經既定好的模式,肢體的完整,五官的完整,內在係統的完整,從這個物質化的身體來看,它也是靠一個結構來保證它的完整性的。不能缺失,缺失瞭也不完整。

我們知道,身體不是我們的全部,它隻是我們的一部分,是我們結構中的一個。這一部分是W一的以物質形態齣現的。作為人,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係統,或者說,我們是一個完整的結構,缺少任何一樣,都是不完整的。

我們是由這些部分—結構組成:身體的、情緒的、感覺的、心理的、認知的、精神的。這是我們內在的環境,是我們的一個係統,但不是我們的核心,核心是我們的精神胚胎。兒童要依靠精神胚胎,並藉助這些結構,創造一個自我,所以完整的成長的核心點在精神胚胎和自我。

 

圖示:完整的人雛形

這J好比人們說的曼陀羅模式,人的曼陀羅指的J是人的完整性。

這樣一個完整的人,需要一個漫長的完整成長的過程。雖然我們結構性的那一部分,也J是我們係統的部分,在早先的時候隻是一個雛形,在自我創造的曆程中,這些雛形會逐漸地發展起來,延伸開來,發展齣不同的層麵,即身體、情緒體、感覺體、心理體、認知體、精神體。

 

圖示:完整的成長

所有這些內在的環境,也J是係統性的部分,都是來支持我們的核心的。它們不能變成我們的主人,但它們可以在自我逐漸形成和逐漸發展的過程中,也發展齣自己的次D。

例如感覺,從Z初的五種感覺,發展得越來越精微,層次J齣現瞭。有的人由於感覺這部分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J會FC遲鈍,沒有感覺,或者叫感覺的原始化;有的人的感覺在成長的過程中,發展到瞭一個J高的層麵。例如畫傢莫奈,他對自傢門前池塘裏光和色彩變化的感覺,達到瞭J緻的狀態。YT24小時,幾乎每一個時刻,對光綫照射在池塘裏而産生的變化,他都有敏銳的感覺,能精準地捕捉到。長達20年的時間,他把那種色彩的微妙變化一張又一張描畫齣來,形成以睡蓮為主題的不同光和色的係列畫作。

再例如情緒,在完整成長的過程中,有的人在童年時期某一部分由於依然存在於那個原始狀態,沒有持續而有序地成長起來,所以情緒的狀態依然停留在Z原始的階段。這時候,這個人J很容易被情緒掌控。他不是情緒的主人,情緒反而是他的主人。但有的人,情緒的部分得到瞭FC完整的發展,發展到瞭一個比較精微的次D。所以,他可以FC好地錶達他的情緒,FC好地把他的自我和精神透過情緒彰顯齣來。例如音樂傢馬友友,有趣的是,他自己也說:“在分析音樂作品的時候,我使用我的頭腦,客觀地分析音樂的結構、章節以及章節所要錶達的內容。但在我演奏的時候,我使用的是我的情緒。”精神的張力是通過情緒來完成的,認知這一工具J被他放下瞭,他拿起瞭情緒,並且能夠使情緒彰顯到J緻,成為一種精神的情緒。

如果生命不能得到完整的成長,J會導緻每一個生命都處在不同的次元中。中間的差異之大,以至於有的人的SJ對另一些人來說,幾乎是一無所知的。他們共有的可能隻是一個物質的SJ和內在Z原始的那部分。

完整的人,是指一個人的精神胚胎(自我)在生命的中心,他和內在的環境—身體、情緒體、感覺體、心理體、認知體、精神體連接著,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成為一個流動的身心靈的復閤體。這樣一個人是豐滿的、立體的、多層麵的。

完整的成長,是指兒童依靠自己的精神胚胎,藉助於內在和外在的環境,受自己精神胚胎的YL,通過生命年齡的不同階段,創造齣一個完整的自我。自我意識是這一生命係統的中心。這個創造自我的曆程J是一個完整成長的過程。

 



 曼陀羅模式:在心理學中指“成形、變形、永恒的心靈的永恒創造”,即“人格的完整性”。

 



 



內容介紹

愛和自由

你以為你愛孩子,你想象你可以愛孩子,你認為這J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彆的。也許,你需要停下來看: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J意味著你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

愛J是愛,恐懼J是恐懼,焦慮J是焦慮,認為J是認為,一切如是。我們要學會從一切如是中將愛剝離齣來,你的孩子纔真正可以接收愛的禮物。

我們一生能夠給予孩子的,隻有一樣,那J是愛!


捕捉兒童敏感期

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為什麼愛吃手?為什麼總是抓住什麼都往嘴裏塞?他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裏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他為什麼總愛玩水,經常渾身上下都濕透瞭?為什麼總是把桶呀瓢押往頭上套?為什麼總是往桌子下衣櫃裏鑽?

你忽略瞭,因而忘記幫助瞭,或者製止瞭他的活動,你卻不知道破壞瞭他的什麼?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麵。

一把瞭解兒童心智成長的金鑰匙!


完整的成長:兒童生命的自我創造

這是《完整的成長》一書D三次再版。書中修訂瞭一些錯誤,加瞭一些注釋,旨在更好地為你們——愛的讀者服務。

書中告訴我們:人的成長從身體開始,經曆情緒、感覺上升到心理、認知,然後由精神升華——這是人內在的不同存在層麵。這些奇妙的內在部分將協助兒童自己創造齣一個D一無二的自我。而我們已經失去瞭或未曾珍惜創造完整自我的機會,我們眼生羨慕地看著兒童的成長,並由此反思自己。他們的成長令我們嘖嘖稱奇,也從中重獲完整成長的機會。

究竟兒童哪些行為是在進行自我創造,成J他自己,書中都有詳盡的錶述。

給自己一個機會,讓我們一起成長為完整的人。



作者介紹

孫瑞雪 

中國ZM教育傢、兒童心理學傢;

“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創始人;

“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教育思想創始人;

“兒童敏感期”理論創始人;

專著《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瞭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多次做客ZYDST《人物新周刊》《心理訪談》《半邊天》等欄目,講述“愛和自由”的教育;

2009年,被評選為“中國教育傑齣人物”;

2006年、2007年,ZYDST走進孫瑞雪教育機構幼兒園,連續拍攝16集《敏感期》專題片。

在孫瑞雪老師的帶領下,“愛和自由”教育團體深深根植於中國本土文化,以濛特梭利、盧梭、皮亞傑等人的經典教育學、現代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在20年高度專注的教育實踐和科學研究中,創造、建構、發展和完善瞭“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思想理論係統、教育教學係統,“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的教育思想係統,敏感期理論係統,以及“愛和自由”學校教育體製和教學管理係統。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兒童教育和傢庭關係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深入的理解和實用的指導,不包含您提到的具體書目內容: 點亮心燈,自在生長:理解孩子,擁抱親子新篇章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何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獨立自主的孩子,同時維係和諧美好的親子關係,成為無數父母心中的重要課題。本書係,匯集瞭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學以及親子溝通領域的精華,旨在為每一位渴望成為更優秀父母的您,提供一套係統而深入的指導。我們相信,真正的教育不是強加,而是引導;真正的愛,不是束縛,而是給予翅膀。 第一篇:洞察童心——理解孩子成長的內在驅動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宇宙,他們的行為背後隱藏著復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本篇將帶領您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探索他們成長的內在驅動力。 認識發展的關鍵裏程碑: 從嬰兒期的感官探索到學齡期的邏輯思維發展,我們將梳理兒童各個年齡段在認知、情感、社交和語言方麵的主要發展特徵。這並非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讓您能具體地觀察和理解自傢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獨特錶現。例如,當孩子開始對某些事物錶現齣異常的專注時,這是否意味著他在發展某種能力?當他們遇到挫摺時,又該如何引導他們建立 resilience(韌性)? 解碼行為背後的信號: 孩子的哭鬧、發脾氣、沉默寡言、甚至一些看似“不聽話”的行為,往往是他們錶達需求、試探邊界或處理內心衝突的信號。本篇將教會您如何像一位偵探一樣,去解讀這些行為背後的深層含義。我們將探討情緒發展的規律,幫助您區分孩子是單純的“鬧脾氣”還是真的遇到瞭睏難;我們將分析孩子在不同社會情境下的反應,理解他們為何會錶現齣害羞、攻擊性或依賴性。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許多傢長在育兒過程中,常常無意識地剝奪瞭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的機會。本篇將強調,尊重孩子的意願,提供適當的選擇,是培養他們自信心和責任感的基石。我們會討論如何循序漸進地放手,讓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嘗試,從穿衣、吃飯到參與傢庭事務,每一個小小的自主決定,都在為他們日後獨立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 學習不應僅僅是學校的功課,更應是貫穿於孩子整個生命過程的熱情。本篇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我們將分享大量實踐性的方法,例如如何通過遊戲化學習,讓知識變得有趣;如何鼓勵孩子提問,並耐心解答,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如何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學習的契機。 第二篇:愛的智慧——構建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它如同土壤,滋養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本篇將聚焦於如何用智慧的愛,為孩子構築一個堅實而溫暖的情感港灣。 溝通的藝術:傾聽與錶達的平衡: 良好的親子溝通是連接心靈的橋梁。本篇將教授您如何成為一個更積極的傾聽者,真正聽到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的感受,而不是簡單地評判或否定。同時,我們也會探討如何用清晰、溫和且尊重的方式錶達自己的想法和期望,避免衝突升級。我們會分析常見的溝通誤區,例如“說教式”溝通、打斷、威脅等,並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 建立信任與安全感: 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纔能在探索世界時感到安全。本篇將指導您如何通過言行一緻、信守承諾、提供穩定的情感支持來建立深厚的親子信任。我們將探討“依戀理論”的核心觀點,以及父母如何成為孩子可靠的安全基地,讓他們勇於冒險,並在必要時尋求依靠。 情緒的連接與引導: 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情緒發展。本篇將幫助您識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避免將負麵情緒帶入親子互動。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教會您如何陪伴孩子處理他們的負麵情緒,例如憤怒、悲傷、恐懼,讓他們學會識彆、錶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培養健康的情緒應對機製。 界限的設定與尊重: 愛不等於溺愛,明確的界限和規則是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和社會規範的關鍵。本篇將探討如何以尊重和引導的方式設定閤理的傢庭規則,並幫助孩子理解和遵守。我們將強調,界限的設定是為瞭保護和引導,而非限製自由,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和隱私。 高質量的陪伴: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高質量的陪伴比長時間的陪伴更為重要。本篇將分享如何通過專注的互動,如遊戲、閱讀、共同的活動等,來加深親子情感的連接,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和被愛。我們將強調,陪伴的真諦在於心與心的交流,而非僅僅身體上的共處。 第三篇:賦能成長——為孩子未來的人生奠定基石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能夠獨立、自信、有能力地麵對未來的挑戰。本篇將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您賦能孩子,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有意義地成長。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中充滿瞭各種各樣的問題,教會孩子如何獨立思考,分析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是他們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能力。本篇將提供一係列啓發性的方法,例如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小麻煩,引導他們進行頭腦風暴,培養批判性思維等。 塑造積極的自我認知: 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自信心和行為模式。本篇將指導您如何通過積極的鼓勵,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評價體係,避免過度依賴他人的評價。我們將探討如何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 培養責任感與擔當: 責任感是孩子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社會成員的基石。本篇將分享如何通過分配適當的傢務、鼓勵孩子承擔後果、參與社區服務等方式,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終身學習的種子: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習能力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本篇將強調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能夠終身受益。我們將分享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閱讀,如何鼓勵他們探索感興趣的領域,如何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信息篩選能力。 擁抱不確定性,麵對變化: 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教會孩子如何適應變化,勇敢麵對挑戰,將是他們寶貴的財富。本篇將探討如何通過分享人生經驗,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以及如何在挫摺中學習,來幫助他們建立堅韌的品格,從容麵對人生的起伏。 本書係,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場關於愛、理解和成長的深刻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內容,幫助您打開與孩子溝通的新視角,構建更堅固的情感紐帶,最終助力您的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快樂且有力量的個體,在屬於他們的人生舞颱上,自在而閃耀地生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探討瞭人際關係中一個極其微妙又普遍的議題——“愛與被愛”的邊界感。作者以一種近乎哲學思辨的口吻,剖析瞭我們如何在這個看似柔軟實則堅硬的議題上迷失方嚮。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過度依戀”與“健康獨立”之間張力的描繪。書中不是簡單地給齣“要愛不要控製”這樣的口號,而是深入挖掘瞭我們內心深處對安全感的渴求如何扭麯瞭我們錶達愛的方式。舉例來說,書中關於“愛的語言”的章節,讓我重新審視瞭過去那些自以為是的付齣,原來,我以為的關心,可能恰恰是對方渴望逃離的枷鎖。書中的案例分析細膩入微,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反而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輕語,引導你看到自己行為模式背後的深層動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卸下瞭一層厚厚的、由“應該如何愛”構成的鎧甲,開始學著以一種更真實、更尊重對方自主性的方式去與人相處。對於那些在親密關係中感到窒息或無力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極其寶貴的“鬆綁”視角,它教會我們,真正的愛,是給予對方自由選擇的勇氣,同時也給自己留齣呼吸的空間。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沉靜有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非常耐人尋味。

評分

如果說前幾本側重於心理和哲學的剖析,那麼這本書則更偏嚮於實踐層麵的“心法”。它深入挖掘瞭“完整的人格”是如何在生命曆程中,將“愛”、“自由”和“成長”這三大主題有機地編織在一起的。我最喜歡它關於“內在秩序”的描繪。作者指齣,外部環境的混亂往往是我們內心未被整理的投射。這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的“自檢工具”,引導我們去梳理那些潛意識中尚未解決的情結和衝突。它的語言風格充滿瞭內省的深度,讀起來需要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個轉摺。書中關於“接受不完美”的論述尤為觸動我。我們常常被教導要追求卓越,但作者提醒我們,那些我們試圖隱藏的、感到羞恥的“缺陷”,恰恰是通往真正連接和深層創新的入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整體觀”,將人生看作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結果論。它鼓勵我們擁抱復雜性,接受生命中必然存在的矛盾與張力,並從中提煉齣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的生命節奏。對於想要進行一次徹底的“內在重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地圖。

評分

這本書對“自我成長”的探討達到瞭一個非常深刻的層次,它不滿足於膚淺的“積極心理學”口號,而是直麵瞭成長過程中那些難以言喻的“斷裂點”和“身份危機”。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內在權威的確立”的論述所吸引。作者深刻剖析瞭社會化過程中,我們如何將判斷力外包給瞭外部標準——父母的期望、社會的標簽、同伴的眼光,從而構建瞭一個脆弱的、隨時可能崩塌的“假我”。書中提齣的“整閤”過程,要求我們勇敢地迴歸童年那些被壓抑的需求和感受,重新審視它們是否還符閤我們當下的生存狀態。這部分內容極具挑戰性,因為它要求讀者進行痛苦的自我審視,區分哪些是真正源於內心的聲音,哪些是曆史遺留的“噪音”。它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思辨性,像是在與一個非常聰明的讀者進行一場深度對話,鼓勵你提齣質疑,然後用更廣闊的視角去解答。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成熟”有瞭更務實的理解:成熟不是達到某個完美的終點,而是在不斷自我懷疑、自我重塑的循環中,找到一個更穩定、更誠實的支點。這本書對那些正處於人生轉型期、感到迷茫和失重感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評分

這是一本從教育哲學的高度切入,探討“自由與邊界”的典範之作。它探討的核心議題是:如何纔能在不犧牲個體自由的前提下,構建一個有序且富有彈性的社會或傢庭結構?作者沒有迴避自由帶來的潛在混亂,反而將其視為成長的必要代價。書中對“責任感”的界定非常精妙,它不是一種外加的約束,而是自由的內在伴隨物——你對你的自由行為負有完全的責任。這一點,在教育孩子做齣選擇時尤為關鍵。我欣賞作者對“權威的消解與重建”的論述。舊式的、基於等級的權威正在失效,而新的權威必須建立在理解、透明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書中引用的曆史案例和現代組織管理的對比,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是賦能,而不是控製。這本書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層層遞進,從宏觀的社會結構到微觀的親子互動,都提供瞭一套連貫的分析框架。它迫使我思考,我所追求的“愛”,究竟是希望對方依附於我,還是希望他們能帶著我給予的基石,去遠方獨自翱翔。這本書讀起來讓人感到振奮,因為它提供瞭一種充滿希望的可能性——即真正的秩序可以源於充分的自由。

評分

閱讀體驗極其震撼,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刻闆印象。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堆砌,而是像一部偵探小說,層層剝開兒童心智成長的秘密“窗口期”。我尤其關注的是關於“感覺統閤”的章節,作者用大量的實際觀察記錄,展示瞭孩子在某個特定“敏感期”內錶現齣的那種近乎偏執的專注和重復行為,以前我總認為是“壞習慣”或“淘氣”,現在纔明白,那是大腦在進行關鍵的硬件升級。書中對如何識彆這些窗口期的到來,以及傢長應采取的“順勢而為”而非“強行灌輸”的策略,描述得極其具體可行。例如,書中提到處理孩子對某一特定質地或聲音的執著時,提供替代性的安全滿足感比直接禁止更有效。這讓我在麵對日常育兒衝突時,不再是焦慮地“糾正”,而是轉變為一種“等待與準備”的心態。這本書的結構清晰,邏輯嚴密,但最打動我的是其中蘊含的對兒童主體性的無限尊重。它提醒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正在自我構建的宇宙,我們作為引導者,首要任務是保護他們探索的火花,而不是用成人的時間錶去限製他們的節奏。對於希望深入理解孩子行為邏輯的新手父母,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實戰指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