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就是找对方法
作 者: 张超 著作 定 价: 35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1-01 页 数: 236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302338338“花2个小时读完这本书,你就能轻松提高至少20分!”
北师大实验中学一线名师张超开讲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不是只有孩子才需要学习!
找对学习方法,轻松拿下高考
直通清华北大
 ......;
“我年轻时*想遇到的好老师!”
——某网友
“超哥的讲课风格幽默风趣,生动,好玩儿,轻松零压力……超哥的书也是如此,有生之年能碰到你,何其有幸!我们永远爱您!”
——超哥的学生
●XX部分 学习动力 ●01 / 第1章 你在为谁学习 ● 镜头一:周平的学习故事 / 4 ● 镜头二:“我”的学习故事 / 5 ● 镜头三:钱学森的学习故事 / 6 ● 找到你的学习动力 / 6 ● 激发学习的欲望 / 8 ● 梦想自我激励法 / 10 ● 超哥说: ● 把学习本身看做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学习的过程看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样的学习动机实际而又令人敬佩,也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在学海畅游,不断提升。 ●第二部分 学习心态 ●15 / 第2章 发现学习的快乐 ● 镜头四:学习的烦恼 / 16 ● 兴趣是X好的老师 / 16 ● 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 / 17 ●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 18 ● 同伴学习――?同龄榜样,你追我赶 / 20 ● 会休息不用多休息 / 27 ● 坚持体育锻炼 / 30 ● 学会进行心态的微调 / 31 ●......内容简介
《学习就是找对方法》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较为系统地给出了一些有关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
1种高效的同伴学习实施方法;
2类学习动机的经典分析;
3步预习法的具体实施建议;
4种有益的具体阅读方法指导;
5个使你超水平发挥的答题技巧展示;
6招让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
《学习就是找对方法》作者张超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炼多年育人生涯中的教学精华,经过数百位学生的成功验证,学习方法贴近现实,简明易懂,让你看过就能用,细细品味更有收获。
张超
张超
管理学博士、北师大实验中学生物教师、兼职心理教师、**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担任高三班主任多年,以学生为本,用自己激情、幽默、严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所得,所带班级的学生每年都有多位被清华、北大等重点名校录取。
一个“仰视”学生的人民教师,一个对教育倾心的传道者。两瓶可乐,几包零食,坐在路边给学生答疑解惑的“逍遥派”老师;每天看到太阳升起都会欢呼雀跃的“乐天派”老师;号召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热血派”老师。被学生们切地称为“知心超哥”。
从年级162名到第52名
兴之所至,现将我*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来做一次总结。
进入高一学年第二学期,由于各方的激励和学习方法的调整,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由高一学年**学期的全年级162名进步到了第二学期的52名,而在此过程中,自己还担任着本班学习委员一职,为本班的班级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许多同学有这样的困惑,当初所有人的起跑线都一样,为什么到*后每个人的位置却是各不相同?为什么一些学生比其他人进步快?
其实,进步是需要努力的。而努力则需要正确的方向与方法。同样.学习必须讲究正确的方法。而改进学习方......
对我这样一个资深“拖延症患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为我安装了一套强大的“执行力补丁”。我常常是计划做得很满,但真正坐下来开始时,总是被那些看似更简单、更有即时满足感的事情分神。这本书专门用了一部分篇幅来解决“如何启动”和“如何维持专注”的问题,而且给出的方案是系统性的,而不是简单地喊“专注!”。它详细介绍了“最小可行动单元”的设定技巧,如何将一个庞大的学习任务分解到第一个五分钟就可以轻松开始的程度,这个技巧对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书中关于环境设置的讨论也极其到位,它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内部注意力的巨大影响,并给出了一系列针对家庭和办公室环境的微调建议,比如光线、噪音的控制,以及数字干扰的屏蔽策略。我根据书中的建议,重新配置了我的书桌区域,并严格执行了“深度工作时段”的隔离措施,效果超乎想象地显著。过去需要三天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可以在一天半内高质量完成。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填平,让学习效率的提升不再是玄学,而是可以通过精确的工程学方法实现的具体目标。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深度,确实体现了其背后的学术背景和出版机构的严谨态度。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纸张的触感、排版的清晰度,都让人感到舒适,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阅读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的逻辑推演非常扎实。它不像很多畅销书那样,仅仅是引用了一些时髦的词汇来包装陈旧的观点,而是基于扎实的认知科学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可信赖的学习方法论。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挫折”和“失败”的方式。他没有美化学习的艰辛,而是坦诚地指出,高效学习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认知不适感,并提供了一套积极应对这种不适感的心理调适策略。这让我在遇到学习瓶颈时,不会轻易归咎于自己“不够聪明”,而是能够将问题归因于“方法需要调整”。这种将失败视为数据点的思维模式,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以一个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心态去面对所有需要学习和成长的领域。
评分我很少对一本书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当涉及到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时。市面上太多教育类书籍,要么是专家高谈阔论,脱离实际操作,要么就是流水账式的经验分享,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这两方面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学”,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学才有效”。书中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是简单地增加课外活动,而是强调培养学习者面对未知问题的内在驱动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中的地位的强调。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提问、质疑和比较不同视角来深化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接受书本上的定论。这对于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我记得有一段论述,将学习比喻为“搭建结构”,而不是“堆砌砖块”,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让我反思了过去几年自己积累的知识碎片,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尝试用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孤立的知识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学习和教育的全新范式,它鼓励读者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评分这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知识海洋里迷航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针。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效率总是不尽如人意,看了不少所谓的“成功学”,但大多空泛无物,读完后第二天就忘了怎么用。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不谈虚的口号,而是深入剖析了我们大脑处理信息和构建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作者似乎对人类的学习机制有着深刻的洞察,书中提出的每一个方法,比如如何构建知识地图、如何进行深度复述、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学习材料的拆解策略,都配有清晰的案例和可操作的步骤。我尝试了书里关于“主动回忆”的那一章,不再是简单地重读笔记,而是强迫自己在合上书本后,像给别人讲课一样把核心概念复述出来,这个过程异常痛苦,但效果立竿见影。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关于如何对抗遗忘曲线的章节,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间隔重复计划表,我将它应用到我的工作技能提升上,一周下来,感觉对新知识的掌握度比过去一个月都要扎实得多。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原理,转化成了日常可用的工具箱,让“学习”这件事从一种煎熬变成了可以被精妙掌控的技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首要感受是极大的振奋,因为我找到了一个可以持续优化的系统。过去我的学习路径非常混乱,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天用A方法,明天用B方法,效果全看运气。这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从基础的心态建设,到具体的执行技巧,再到长期的知识维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它没有陷入追求“速成”的陷阱,而是脚踏实地地教导读者如何建立持久的学习惯性。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元认知”的阐述,即对自身思考过程的思考。作者提供的自我监控和评估的工具和问卷,非常实用。我开始定期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我是否真的理解了?我是否陷入了“流畅性错觉”(以为自己会了,其实只是眼熟)?这种内省的习惯,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自身学习盲点的察觉速度。同时,书中对不同学科学习特点的区分也做得很到位,比如逻辑性强的数学和需要大量联想的文科,其最优化的记忆和理解策略是不同的。这体现了作者的经验之老到,绝不是一套适用于所有情况的万金油公式,而是提供了“定制化”的基础框架。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级的“学习操作系统”的使用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