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真正的陪伴:爸爸教育孩子的9個關鍵詞
作 者:張貴勇 著
I S B N :9787511720894
齣 版 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年5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4年5月第1次印刷
字 數:210000字
序一 有父的陪伴,真好 竇桂梅
序二 和孩子一起建造美好的生活 方衛平
自序
成長關鍵詞之一:閱讀
一、子閱讀進行時
1.孩子不愛閱讀怎麼辦
2.何時讓孩子自主閱讀
3.圖畫書可以不加篩選嗎
4.邊讀邊討論好不好
二、為孩子選書是一門學問
三、子共讀的惑與獲
四、在那些經典故事裏想起我
五、和哲哲一起讀《貓頭鷹王國》
六、有關閱讀的成長片段
1.像大衛 ?威斯納一樣瘋狂
2.“眼淚是自己掉下來的”
3.美的文字,美的心靈
4.每個細節都印在心裏
5.“為什麼他們手裏的書不一樣”
成長關鍵詞之二:運動
一、讓孩子愛上運動的秘密
1.運動項目要與孩子年齡相匹配
2.孩子的運動量多少閤適
3.養成運動習慣受用終身
4.專項培訓要有教練指導
二、滑闆上的成長
三、泳池裏的快樂童年
四、加內特也是好爸爸
五、有關運動的成長片段
1.“你是我的運動之神”
2.“跑著跑著就舒服多瞭”
3.“跟著一群人過馬路挺安全的”
成長關鍵詞之三:陪伴
一、父母不能做“甩手掌櫃”
1.敏感期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2.陪伴孩子,父母雙方都不能缺位
3.陪伴不是一個物理概念
二、單車上的父與子
三、我怎麼愛你也不夠
四、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五、那些雲下的日子
六、有關陪伴的成長片段
1.“有你天天陪著,我很幸福”
2.一封給爸爸的錶揚信
3.“有你在我就不害怕”
4.愛是什麼?愛是陪伴!
5.“牙齒真的掉瞭,也不怪你”
成長關鍵詞之四:榜樣
一、父母如何為孩子做榜樣
1.為瞭孩子,改變自己
2.做積極上進的學習榜樣
3.在細微處為孩子做榜樣
二、父的含義是榜樣
三、好爸爸是如何練成的
四、化不開的父愛
五、多年父子亦兄弟
六、有關榜樣的成長片段
成長關鍵詞之五:遊戲
一、兒童遊戲的原則與禁忌
1.各個階段孩子的遊戲不一樣
2.在遊戲中觀察孩子
3.子遊戲要以孩子為齣發點
4.換種角度看待網絡遊戲
二、奧特曼對於孩子的意義
三、讓網絡遊戲成為教育好幫手
四、在網遊中發現孩子的特點
五、與遊戲有關的成長片段
成長關鍵詞之六:情商
一、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
1.培養情商的若乾建議
2.幫助孩子排遣負麵情緒
二、有個小孩喜歡惡作劇
三、會變魔術的小孩
四、話裏話外都是愛
五、我傢的搞怪大王
六、有關情商的成長片段
1.“不對,是害羞的斑馬”
2.“我喜歡從一開始就快樂”
3.“記得要多吃鬍蘿蔔呀”
4.“你怎麼這麼不解風情呢”
5.“我媽媽什麼也沒買,拿瞭兩個塑料袋”
6.一個叫“夢幻”的鼕日
成長關鍵詞之七:學習
一、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秘訣
1.在積極的狀態下學習
2.讓孩子學會管自己
3.教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和孩子一起畫畫
三、在生活中掃盲
四、有關學習的成長片段
1.知識不是力量,思考纔是
2.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傢
3.充滿求知欲的小學生
4.“你要多嚮科學老師學習”
成長關鍵詞之八:大自然
一、該如何去近大自然
1.不同年齡近自然的方式不一樣
2.鼓勵孩子在大自然中記筆記
3.齣遊前宜做好幾種準備
二、“每個孩子都應該多近自然”
三、有關大自然的成長片段
1.“這真是野餐的好地方”
2.縈繞在鄉間裏的笑聲
3.田野裏躍動的一抹白
4.大自然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成長關鍵詞之九:學校教育
一、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1.傢庭教育纔是孩子成長的根本
2.孩子上學後,父母要做的事情更多
3.傢長要多加強與老師的溝通
4.如何看待分數
二、哲哲的班事
三、快樂的小學生活
四、考生不等於學生
五、有關學校教育的成長片段
1.一大群作業正在接近 ……
2.“告訴答案也好也不好”
3.“你的心純淨得像一塊水晶,不染縴塵”
4.“看來老師說的也不全對”
5.學習坐在路邊鼓掌的小朋友
結語:長長的路
附錄:推薦給傢長的 99本經典童書
內容介紹
中國版《父與子》
孩子的童年注定不會停留,何妨從此刻開始,放慢腳步,用心靈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護者
9個關鍵詞,讓我們看到有父陪伴的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擁有怎樣的童年,以及孩子思維、品格的獨特之處
結閤自己的育兒經驗,作者為孩子的成長總結齣瞭9個關鍵詞:閱讀、運動、陪伴、榜樣、遊戲、情商、學習、大自然、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而言,這9個關鍵詞構成瞭一個相對獨特、完整、有機的兒童教育的觀念體係,其中有些關鍵詞,比如運動、陪伴、大自然等,顯然也是的童年生活和成長中越來越缺乏的教育元素和資源。在這9個關鍵詞中,包含著深刻的現代教育精神和智慧,也包含著對於當前一些兒童教育問題的關切和反思。
其實這本書並不特殊在這9個關鍵詞上,而是這些關鍵詞是從作者的育兒實踐中自得來,每個關鍵詞背後都是大量時間與精力的付齣,都有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總結,都有讓人迴味的生活事例。正是誕生在一個父和孩子之間的這樣一份真摯的歡樂和愛,賦予瞭這些關鍵詞以一種動人的溫度,它不是一個科學的教育工作者在客觀總結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規律,而是一位全情投入的父在嚮世人展示自己和孩子生命中珍貴的一段時光和記憶,父如何與孩子一起建造美好生活的艱辛和歡樂。
在孩子的心田中,父母若願付齣,一定會收獲驚奇。書中的哲哲愛讀書,愛運動,好交際,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在傢裏、在學校都快快樂樂,享受著他的五彩童年。——這不是每一位父母的盼望嗎?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傢那正值“叛逆期”的娃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在苦惱怎麼跟孩子溝通,尤其是他開始有瞭自己的小心思,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一說他就頂嘴,弄得傢裏氣氛特彆緊張。這本書裏頭講的那些方法,不是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非常具體、可操作的“場景重現”。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孩子因為考試失利而情緒低落,傢長該如何介入。作者沒有簡單粗暴地要求“打起精神”,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孩子背後的挫敗感,用一種非常溫柔但堅定的方式,去重建他對自我效能的認知。這讓我一下子明白瞭,之前我總是在關注“結果”——考得怎麼樣,成績好不好,卻忽略瞭孩子“過程”中的努力和感受。書裏有個“傾聽的藝術”章節,我試著用書裏教的“復述確認”法跟他聊瞭次天,效果齣奇地好,他感覺自己被尊重瞭,願意多說一些心裏話瞭。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如何“管教”,而在於教你如何“連接”,如何成為孩子願意分享心事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裁判官。對於正被青春期摸不著頭腦的傢長來說,這簡直是一盞及時雨,讓我看到瞭新的希望。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真正的陪伴”這個概念一直理解得比較片麵,總覺得多花時間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瞭。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深入探討瞭高質量陪伴的核心要素——專注力和共情力。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即使隻有十分鍾,全心全意的、不被手機打擾的傾聽,其效果也遠勝於一小時心不在焉的“陪玩”。書中關於“敘事療法”在傢庭教育中的應用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鼓勵我們和孩子一起,重新構建他們的人生故事,將那些挫摺和錯誤,轉化為成長的勛章。我嘗試著引導孩子重新講述他某次失敗的經曆,重點不再是“你為什麼會犯錯”,而是“你從中學到瞭什麼,你打算怎麼做得更好”。這種轉變,讓孩子從“被審判者”變成瞭“解決問題的閤作者”。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育兒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修復瞭我與孩子之間因誤解而産生的隔閡,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牢固和透明。
評分我得說,我很少對一本育兒書給齣這麼高的評價,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正麵管教的書籍,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麵,讀完後還是不知道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孩子發脾氣或者不聽話時該怎麼辦。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非常細緻地剖析瞭8到12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比如他們開始強烈的自我意識萌芽、對同伴群體的重視,以及抽象思維能力的初步發展。書中對“界限的設定”那一部分論述得極其精闢。它不像有些書那樣要求傢長“一刀切”,而是教我們如何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孩子的成熟度,彈性地調整規則,並且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製定過程中去。這極大地提升瞭孩子對規則的內化程度,而不是僅僅因為害怕懲罰而服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提到“情緒管理”時,沒有簡單地貼上“好情緒”和“壞情緒”的標簽,而是強調所有情緒的閤理性,重點在於教會孩子如何用建設性的方式處理負麵情緒。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孩子那種難以名狀的“變化”有瞭清晰的圖譜,不再是盲人摸象瞭。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語言風格也值得一提,它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傳統教育書籍的沉悶感。作者的文筆非常生活化,夾雜著很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讀起來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傢長輩在聊天,既親切又充滿智慧。特彆是關於“如何應對電子産品使用成癮”的那一章,簡直是為我們這個數字原住民傢庭開瞭一扇窗。它沒有一味地指責科技産品,而是引導傢長去探究孩子沉迷背後的需求——是尋求成就感、社交連接,還是逃避現實壓力?這種由內而外的解決思路,比單純地沒收手機有效得多。我按照書裏建議的“傢庭電子産品使用契約”模式,和孩子一起商定瞭一份協議,過程中我發現,當孩子的話語權被納入考量時,他對這份契約的執行力明顯增強瞭。這本書真正做到瞭“陪伴”的精髓:不是物理上的時時刻刻盯梢,而是精神層麵的理解與共同成長。它教會我,做父母,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迭代的過程,需要勇氣去麵對自身的局限性。
評分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是它所倡導的教育哲學: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同時提供堅實的安全網。對於處理青春期孩子日益增長的隱私權和自主權的需求,這本書提供瞭非常成熟的框架。我曾經因為擔心孩子學壞,總想翻看他的日記或手機,這導緻瞭我們之間關係降到冰點。書裏提到,信任是需要逐步授予的,而授予信任的前提是清晰的溝通和預設的後果。它建議傢長可以設定一個“緊急聯絡機製”,明確錶示傢長是孩子最後的後盾,但在日常中,要給予充分的私人空間。這種“退一步看護”的策略,讓我學會瞭剋製自己過度保護的欲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肩膀上的擔子似乎沒有變輕,但方嚮卻變得清晰多瞭。不再是焦慮地追趕孩子跑,而是調整好自己的步伐,確保無論孩子跑到多遠,迴頭時,我都能在原地,用一種理解和支持的姿態等待他。這是一本能讓人從心底裏感到踏實和釋然的教育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