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EPD教育项目教育教学案例选评(中学分册)/可持续发展教育丛书
定价:34.00元
作者:王桂英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5041297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6年来,在国家课程改革文件和中国EPD教育工作委员会主持编写的《中国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章程(试用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掼(试用)》指导下,全国广大EPD教育项目学校教师发扬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进育人模式创新,取得了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本书辑录的是部分EPD教育项目学校教师在2001——2003年间撰写的教学与专题教育活动案例。于各位读者从中得到有益启示,我们请EPD教育专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评价。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国EPD教育教学案例基本特征评析
部分 教学案例
1.语文·“克隆羊”引起的风波
2.数学·数学与实践——盒子问题
3.英语·SAVING THE EARTH
4.化学·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5.化学·硫的氢化物与氧化物
6.地理·中国的青藏地区
7.地理·黄河
8.地理·沙尘暴
9.地理·节水与洁水
10.地理·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1.地理·环境问题的思考
12.地理·水资源的利用
13.生物·生态系统
14.生物·环境保护
15.生物·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16.生物·居室、学校和社区环境
17.政治·环境保护及法律法规
18.校本课程·环境激素危害及解决
19.校本课程·室内环境调查
20.校本课程·噪声
21.校本课程·大气与环境
第二部分 活动案例
1.主题教育活动·节约能源
2.主题教育活动·垃圾渗沥液调查活动
3.主题教育活动·“废物”的呼唤——记“探讨废电池的再利用”
4.主题教育活动·建绿色环保先锋队 创环境优美的特色校园
5.主题教育活动·饮水思源——“引万入良”工程探源
6.主题教育活动·营造绿色校园环境
7.主题教育活动·模拟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8.主题教育活动·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和利用——食用菌的载培
9.主题教育活动·生活在草桥,了解草桥,了解EPD,进入你的角色
10.综合实践活动·绿色家居——家装材料调查
11.综合实践活动·居民小区狗粪污染状况调查
12.综合实践活动·生物学科(初中)“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的研究”
13.综合实践活动·北京人口流动和外来人口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4.综合实践活动·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
15.综合实践活动·食品包装现状的调查
16.综合实践活动·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四学科麜鹿苑综合实践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实用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绝对是教育领域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注意到,书中对案例的剖析非常透彻,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发生了什么”,更深入挖掘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改进”。这种深度剖析,使得案例不再是孤立的故事,而成为了可供解构和模仿的教学模型。特别是那些关于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和进行差异化教学的篇章,我做了大量的笔记,感觉像是上了一堂高密度的实战工作坊。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师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它让我看到了同行的优秀实践,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差距所在。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每当遇到教学上的瓶颈时,翻开它总能找到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灵感,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持续进步的内驱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性强到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地把各种经验堆砌在一起,而是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层层递进的知识框架。从宏观的理念阐述,到中观的课程设计原则,再到微观的具体课堂操作技巧,每一步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总是先从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现象入手,慢慢引出深层的理论支撑,让人感觉这个知识体系是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生硬地灌输。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因为你总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整个学习路径的哪个位置,下一步该掌握什么。对于我这种喜欢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的结构简直就是福音,它让原本可能显得零散的教育案例,被赋予了统一的、可操作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色彩搭配很有格调,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感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摸起来粗糙的纸张,而是带有微微的韧性和细腻感,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字体选择,那种宋体和黑体的混排,既保证了阅读的清晰度,又在视觉上做到了张弛有度。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是用心设计的,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让眼睛在长时间阅读后不会感到疲劳。整个实体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精品。而且,书脊的处理也很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会散架,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把书放在手边随时查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总而言之,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的外部呈现就已经成功地在我心中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初步印象,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其内在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贴近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方式来展开论述。作者似乎很懂得我们平日里在课堂上面临的那些真实困境和挑战,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充满了烟火气的、可以马上应用到实践中的“干货”。比如,有些章节在分析某个教学难点时,会穿插一些非常生动的案例描述,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娓娓道来,那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油然而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并没有让文字变得晦涩难懂,它能让一个刚接触这个领域的教师快速进入状态,也能让资深的教育者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这种平衡感把握得极佳,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许多章节,并且读完后还能留下深刻的思考余韵。
评分这本书对于培养我的创新思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我原以为这类案例选评集更多是提供“标准答案”或者“成功范例”,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真正的价值在于激发了对现有模式的反思。书中展示的许多案例,虽然各具特色,但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教育实践是动态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最佳方案。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背景教师的处理方式,我开始学会从多个维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它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展示“别人是怎样做的,取得了什么效果”,促使我主动去思考“在我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这种引导式启发,比直接给出结论要深刻得多,它激活了我内在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迭代的动力,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经验,更是在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