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健教育文选( 上下册)(全两册)
定价:96.00元
作者:徐长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5041320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1.3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文选是从张健同志1949以来发表的专著、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和部分内部讲话稿中精选出来的,内容包括建国以来教育发展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范围涉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工人教育、农村教育、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改革、孔子研究、电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诸多方面,对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上、下两册,主要介绍了东北社会教育概况、当前工人教育的三个问题、改进中的北京市九区中心小学、为什么小学要实行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如何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等内容。
目录
1949年
东北社会教育概况
当前工人教育的三个问题
1950年
改进中的北京市九区中心小学
1951年
关于初等教育方面如何进行抗美援朝的时事教育的问题
教师必须培养儿童自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要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1952年
为什么小学要实行五年一贯制
略谈关于改革学制的三个问题
小学教育如何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
1953年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教育工作者应大力为国家培养工业建设人才
要大力做好高中毕业生的补课、总复习和升学思想指导工作
1954年
为什么要选派机关在职干部报考高等学校
贯彻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方针
1955年
为完成高等教育培养干部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高等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略谈高等学校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成就和问题
关于贯彻“保证质量、照顾数量”的招生工作方针时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
1956年
谈谈我对个性全面发展教育争论的看法
1957年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越办越好了
1979年
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
教育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十点建议
论教育与人口、人手和人才的关系
1980年
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认真研究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
教育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维护安定团结稳定教学秩序
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民主化过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会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办教育
……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6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附录 张健教育论著总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密度非常高,需要静下心来细品。徐长发先生的文字功底扎实,逻辑推进严密,尤其是在对教育哲学基础的梳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例如,他对杜威实用主义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教育转型中的交汇与冲突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论述。他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和历史溯源,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让人对教育的“为什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套文选绝非那种泛泛而谈的“教育畅销书”,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背景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但对于那些致力于教育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学者而言,这套书提供的参照系和批判性视角,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为当前国内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注入了一股清醒而有力的思辨之风,值得被纳入核心参考书目之中。
评分这本《张健教育文选》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长期关注教育改革和理论深耕的同行们来说,简直是一份及时的精神食粮。我最近读到其中关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的探讨,深感作者的洞察力非凡。他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困境,比如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张力,以及如何设计出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评价机制。书中引用的案例多来自一线的具体实践,这使得理论不再是高悬于空的学说,而是可以触摸、可以验证的经验结晶。记得有一篇文章专门讲了“体验式学习”在不同学科中的适用性,作者巧妙地结合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提出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框架。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让人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理论的深度,又能清晰地看到前行的路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诊断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审慎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教育蓝图,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反复研读和实践检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因为它好像是在邀请你进行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在阅读其中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和社区参与的部分时,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对理想学校的憧憬与描绘。这种穿越时空的反思,让我开始审视今天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教育”是否真的抛弃了某些宝贵的本土经验。书中对地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激活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教育的发展必须植根于本土的土壤,避免盲目地“西化”或“现代化”。这种对地方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尊重,在当下追求标准化、规模化的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可贵。我感觉作者的视角非常宏大,他总能将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提升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的高度去考量,让人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日常工作的意义。
评分坦率地说,当我翻开《张健教育文选》时,我期待的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文集,但阅读过程却是一次不断被挑战和拓展思维边界的旅程。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具体化操作。作者对传统教育中“成人之美”的再诠释,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落脚于具体的德育方法和人际关系处理上。他笔下的教育者形象,是既有坚定的信念,又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家。这种务实又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的文字风格,让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找到了一片精神的绿洲。这套书读完后,它不会像速食读物那样很快被遗忘,而是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许多细微的印记,时不时地帮你校准一下自己教育实践的航向。它是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并在不同人生阶段读出不同体会的经典之作。
评分读完《张健教育文选》的这两册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温度”和“厚重感”。这不像许多当代教育著作那样追求快速、新潮的理论包装,而是沉淀着作者多年来在教育现场摸爬滚打的心得与反思。特别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那部分内容,写得极其真诚。作者没有回避教师职业倦怠、资源不均等尖锐问题,反而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考察。他反复强调,教育的本质回归到人与人的互相滋养,技术和工具的进步永远无法取代人师的价值。书中的许多段落,我甚至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在办公室里默默踱步思考。这是一种带着历史的重量感和对下一代深切关怀的文字。它不像教科书那样要求你记住知识点,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你迷茫时,用他走过的路,为你照亮前方的小径。对于那些在教育路上感到孤单或困惑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重新找回最初投身教育事业时的那份神圣感和使命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