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媽媽是孩子好的啓濛老師
定價:29.90元
作者:郗紅喜
齣版社:新世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0441196
字數: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媽媽是孩子好的啓濛老師》書中的觀點和實踐都源於真實生活,作者記錄的生活點滴,融入大量教育理論和智慧。《媽媽是孩子好的啓濛老師》的價值不遜於學者的育兒專著。書中很多思想、觀點貼閤當今世界新的教育思想,值得學習;書中很多做法具有實踐指導意義;書中眾多感悟值得傢長朋友用心體會。
目錄
作者介紹
郗紅喜,曾多次受邀為親子類雜誌撰稿,發錶傢教文章135篇。教育孩子,她主張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盡情地玩、歡快地笑,和孩子同喜同憂。她邊教育.邊思考。她的“一恒媽媽”以一係列生動的事例與專業的思考為眾多父母提供瞭傢庭教育的範本。她認為父母是孩子好的啓濛老師。在育兒網這個交流平颱上,她與傢長朋友們交流傢庭教育話題,探討早期教育的方式方法,為他們提供各種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她幫助越來越多的父母掌握瞭的傢庭教育觀念,讓傢庭啓濛教育照亮瞭更多孩子的成長之路。
文摘
愛孩子,就要紿孩子自由孩子的世界中,房屋可以是圓形的,大海可以是粉紅色的,汽車是可以在天上飛的……成人的世界中,缺少的正是孩子的天真和幻想。我們可以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但我們不能打破他們世界中的規則。
——自題“孩子,快放下,那張卡片太髒瞭。”個孩子撿起瞭地上的一張奧特曼卡片,並樂此不疲地玩著。孩子的媽媽以“卡片髒”為理由,要求孩子扔瞭那張卡片。孩子不想扔。媽媽一把奪過瞭那張卡片,扔到瞭垃圾箱…這是我曾經看到的情景。
這樣的場景再普通不過,因為我們身邊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事兒,甚至我們自己就是上述場景中的那位媽媽。
可以設想一下,當孩子拆卸你買給他的價格昂貴的小汽車時,你有沒有阻止過,當孩子剪紙拿反瞭剪刀時,你有沒有糾正過7當孩子歡快地趴在地上看小螞蟻時,你有沒有反對過7當孩子欲順著蟬鳴的聲音爬樹尋找時,你有沒有製止過,有的媽媽給孩子製定瞭諸多無形的框框,要求孩子不能乾這,不能乾那。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媽媽,怕孩子弄髒瞭手,而拒絕瞭孩子玩那張卡片的權利。這位媽媽這樣做錶麵上是愛孩子,實際上是以“愛”的名義剝奪瞭孩子的自由。
◇愛孩子。要給孩子探索的自由有人曾說過“孩子天生就是個探險傢”,孩子從齣生起就開始瞭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他們對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事物充滿瞭好奇。
孩子的這種探索精神錶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比如,他想拆卸自己的玩具汽車,他撿起彆人丟掉的卡片玩耍,他趴在地上認真地觀看螞蟻…-可是有不少媽媽卻阻止瞭這些,理由不外乎有幾點,髒、不安全、弄壞瞭玩具、會傷害到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中,什麼都可以作為他的玩具,很多事都可能激發起他的興趣,這是他觀察世界、探索世界的開始。剝奪瞭孩子探索的自由,就相當於扼殺瞭孩子的觀察、創造能力。孩子的手、衣服髒瞭可以洗,房間弄亂瞭可以整理,但是孩子的快樂被剝奪瞭,創造力被扼殺瞭,將很難有補救的措施。
如果你愛自己的孩子,請給孩子探索的自由。
◇愛孩子,要給孩子犯錯的自由生活中,孩子經常會有各種大人們認為不正確的舉動。比如,孩子穿鞋子穿反瞭:組裝玩具汽車時把輪胎放在瞭車身上麵:幫媽媽洗碗時,把大碗放在瞭小碗上…這時候,很多媽媽就忍不住去糾正孩子的行為,理由也不外乎有幾點,怕孩子穿錯瞭鞋子會不舒服,怕孩子耽誤自己的時間,怕孩子會把錯誤的行為當成一種習慣,怕孩子會摔碎瞭東西……殊不知,犯錯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曆的一種人生體驗,孩子是在犯鍺中不斷成長的。孩子穿錯瞭鞋子,無需急於去糾正,他意識到穿上的鞋子不舒服,自己會嘗試著把鞋子換過來。等他發現輪胎安錯瞭位置時,他自己會重新安裝的。也許,孩子安裝起來的汽車根本不能再“行駛”瞭,但孩子會尋找汽車不能“行駛”的原因。孩子把大碗放在小碗上,隻是可能會打碎兩個碗而已。碗是有價的,孩子的探索行為是可貴的、無價的。下一次,孩子會試著把小碗放進大碗裏。尋找正確方法的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沒有正確和錯誤,隻有不同的組閤和體驗。隻有心平氣和地、不帶功利地體驗過不同的組閤和結果,等到他們長大成人,參與到效率社會中,纔有可能做齣正確的選擇。
孩子穿反瞭鞋子,安錯瞭輪胎,打碎瞭碗,這些不是失敗,隻有當孩子停止嘗試纔算失敗。孩子犯錯的過程,是一個經曆迷惑、苦惱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嘗試,收獲驚喜的過程。嘗試的過程中,也許他會經曆痛苦、睏惑,那又有什麼7隻有經曆痛苦和睏惑,驚喜纔會更有意義,不是嗎'犯錯也是孩子的權利,孩子會在犯錯中吸取教訓,並不斷成長。
◇愛孩子,要給孩子撒嬌的自由孩子的需求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現在一個傢庭基本隻有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爺爺奶奶等好幾個大人寵著,傢裏吃的、喝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在這種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孩子並不快樂,我們更應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即心理需求。
孩子l~6歲這個階段,特彆依賴媽媽,媽媽可以給他安全感,使他建立起對這個社會的信任。這個階段,媽媽應盡量多抽時間陪陪孩子。但實際上很多媽媽白天要忙於上班,無法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當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有一些反常的行為。比如,媽媽下班迴傢時,他會鑽到媽媽懷裏哭,以錶達自己的委屈;他會黏著媽媽,讓媽媽陪他玩,給他講故事.他會編造謊言,告訴媽媽鼻子疼,眼睛疼,無非是想看看媽媽會不會在乎他……這些,都是孩子撒嬌的一種錶現。當媽應盡量給孩子撒嬌的自由,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
序言
我對市麵上很多育兒書都會持有一種審視的態度,總覺得它們推銷的是一種“完美育兒模闆”。但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拒絕瞭“模闆”。作者反復強調“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甚至用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遺傳特質”對孩子性格形成的影響。她鼓勵父母放下外界的比較心,去深入挖掘自己孩子獨一無二的天賦和敏感點。我記得書裏提到一個觀點,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株等待發芽的種子,用對待月季的方式去要求仙人掌開花,那注定是徒勞且痛苦的。這個比喻一下子點醒瞭我,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對我傢老大的期望值。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賦予瞭父母重新定義“成功”的勇氣,讓我們敢於走一條屬於自己傢庭的、不那麼熱鬧但更堅實的路。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非常有邏輯性,但又不像教科書那樣刻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挫摺教育”那一塊的思路。現在的孩子,我們總是過度保護,生怕他們受一點點委屈。我之前也為此焦慮過,總想替孩子鋪平所有道路。但這本書裏,作者用好幾個鮮活的案例說明,真正的強大不是沒有跌倒,而是在跌倒後如何自己爬起來。其中有一個關於“玩具收納”的小故事,處理得巧妙極瞭。孩子因為不願意收拾玩具而發脾氣,作者沒有采取懲罰措施,而是引導孩子一起討論“物品的歸屬感”和“空間的整潔對心情的影響”。這種將生活瑣事提升到哲學層麵的引導方式,簡直是醍醐灌頂。它教給我的,不是具體的“怎麼做”,而是如何構建一個允許孩子犯錯、並能從錯誤中汲取智慧的成長環境。讀完這一章,我感覺自己對“放手”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
評分這書的文字功底令人贊嘆。它不是那種為瞭迎閤大眾而寫得淺顯直白的文字,而是帶著一種特有的韻味和力量。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親子關係張力時的那種剋製與深情。她沒有美化為人母的全部過程,坦誠地寫齣瞭為人父母時常有的疲憊、自我懷疑,以及在愛與規矩之間的艱難平衡。這種真實感,讓讀者立刻建立起強烈的信任感。我感覺作者就像一個沒有濾鏡的記錄者,把育兒路上那些常被美圖秀秀濾鏡掉的“瑕疵”都清晰地呈現瞭齣來,然後告訴我們:這些瑕疵,正是我們成長的養分。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時能有喘息的空間去消化那些深入人心的觀點,而不是被密集的文字轟炸。這簡直是一本可以放在床頭,隨時翻閱,每次都有新感悟的寶藏書籍。
評分整本書讀下來,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賦能”。它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激活潛能。作者巧妙地將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融入到日常的親子互動場景中,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極具實操性。比如,關於“非暴力溝通”在處理孩子哭鬧時的應用,書裏給齣的對話範例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我試著用書中的方法和女兒進行瞭一次關於“分享”的溝通,效果齣乎意料地好。她不再是機械地服從,而是真正理解瞭分享背後的情感價值。這本書更像是一份成長的地圖,它沒有直接告訴我終點在哪裏,但它給瞭我一套精良的工具箱,讓我有信心去探索沿途的所有未知。這是一本我未來幾年內,都會時不時拿齣來重溫,並且會嚮所有新手父母鄭重推薦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十分溫馨,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讓人一拿在手上就覺得很安心。我最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真正觸動人心的育兒讀物,而不是那些空洞的理論堆砌。初翻幾頁,我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吸引住瞭。她似乎並不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拉著你坐在搖椅上,慢慢分享那些關於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尤其是關於“觀察”的部分,寫得極其細膩。比如,她描述瞭如何通過孩子不經意間的一個小動作,去解讀他內心深處的情緒波動,那種敏銳度真的讓我這個當媽的都感到汗顔。我以前總覺得育兒就是“管教”,但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原來“看見”和“理解”纔是更重要的基石。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通篇充滿瞭煙火氣和真實的生活氣息,讓人讀起來絲毫沒有壓力,反而覺得每句話都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心靈按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