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書--單車手冊:實用騎行技巧、安全與健康指南 [美]Grant Petersen](https://pic.windowsfront.com/29345244467/5b2493f3N9ad12c72.jpg) 
			 
				基本信息
書名:單車手冊:實用騎行技巧、安全與健康指南
定價:49.00元
作者:Grant Petersen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15469267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包含作者多年騎行經驗的總結。有太多的人對騎行運動和他們的自行車還保持著艱苦、復雜,而且過於市場化的認識。Grant Petersen簡化瞭這一切,並鋪齣瞭一條遠離商業騎行、傳統騎行和職業比賽的真正充滿歡樂的騎行道路。 —— Eben Weiss BikeSnobNYC,《The Enlightened Cyclist》的作者 當自行車行業越來越多關注競技,Grant Petersen在他的《單車手冊——放在口袋裏的單車實用指南》中,為那些迷茫的騎車人,提齣瞭另外一種更吸引人的騎行方式。 —— Jan Heine 《Bicycle Quarterly》雜誌編輯 我非常喜歡那些關於自行車、騎行健康和修車保養等方麵的小文章。Grant Petersen就像一個有著壞脾氣,但又知識淵博的朋友,在他的書裏,有很多很好的建議。 —— Andy Hampsten 1988年環意(意大利自行車賽)總冠軍,Hampsten Cycles創始人之一 Grant Petersen糾正瞭很多錯誤的騎行觀念。 —— Paul Steely White 美國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執行董事 質疑、揭穿、澄清瞭幾十年來的誤傳。不管你騎什麼車,也不管你怎麼騎,隻需要閱讀這本書,然後提醒你自己騎車應該是怎麼樣的一種享受。 ——Eben Weiss BikeSnobNYC,《The Enlightened Cyclist》的作者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風靡國外的騎行指南,作者用他多年的騎行經驗告訴讀者,如何正確騎行,快樂騎行。內容包括正確的騎行姿勢、騎行的技術和技巧、騎行的服裝、騎行飲食健康、自行車的配件安裝、維修與保養等。適用於騎行愛好者以及所有對騎行感興趣的人。此為修訂版,在原書的基礎上進行瞭修正和完善,內容更加豐富準確。跟隨本書的腳步,開始享受騎行吧。
目錄
前言10
第 1 篇 
騎行篇
1 踩踏的學問14
2 騎車中的算數15
3 自行車的幾個擋16
4 胖人如何爬坡18
5 騎行技術纔是根本19
6 如何降低衝擊21
7 專傢教你過彎22
8 自行車要用腿換擋24
9 貴在堅持25
10 如何教孩子騎車26
第 2 篇 
服裝篇
11 穿衣服的策略28
12 長袖還是短袖?30
13 環保的顔色31
14 服裝材料的秘密32
15 騎車與內褲33
16 穿鞋的策略34
17 可靠的雨披36
第 3 篇 
安全篇
18 讓彆人知道你的目的38
19 危險—閃爍的車燈40
20 危險—打開的車門41
21 享受自行車道42
22 自行車道禮儀43
23 頭盔不是的44
24 該不該戴頭盔46
25 如何正確地佩戴頭盔47
26 Moe Howard 頭盔49
27 讓彆人看見你50
28 夜間照明52
29 遇到凶狗怎麼辦53
30 快拆的正確使用54
第 4 篇 
健康篇
31 騎車是一項全能運動56
32 騎車飲食58
33 碳水化閤物會使你發胖61
34 綜閤鍛煉,全麵加強62
35 拉伸運動65
36 心率監測指南66
37 瞭解你的心髒67
38 什麼時候喝水69
39 電解質的秘密70
40 車座與陽痿71
41 什麼樣的車座好72
42 如何選購車座73
43 女式專用車座74
44 趣味車座75
45 保養牛皮車座76
第 5 篇 
配件篇
46 車鈴81
47 車包82
48 車筐84
49 擋泥闆85
50 車支87
51 打氣筒89
52 狗嘴腳踏90
53 手套92
第 6 篇 
保養篇
54 用樹當車架94
55 神奇的鏈條95
56 何時更換鏈條96
57 如何保養鏈條97
58 掉鏈98
59 卡鏈99
60 保養自行車100
61 包紮傷口101
62 “使用之美”102
63 蟲膠把帶104
64 麻繩的妙用105
第 7 篇 
技術篇
65 尋找適閤你騎的自行車109
66 如何握把111
67 騎車時正確的坐姿113
68 車座的前後位置115
69 重量的秘密116
70 麯柄多長閤適119
71 什麼是Q值121
72 車架與輪胎的關係123
73 輪胎的分類125
74 車架算術題126
75 什麼材質的車架好130
76 什麼是TCO133
77 700C中的700和C分彆錶示什麼135
78 關於前叉137
第 8 篇 
哲理篇
79 比賽效應140
80 獲得贊助143
81 慈善騎行活動的另一麵146
82 “Commute Clot”與“Critical Mass” 148
83 傢庭騎行150
84 如何帶著孩子騎車152
85 S24O153
86 自行車的兩個“”155
87 你永遠都是156
88 盡情享受騎行樂趣158
89 小測驗160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Grant Petersen曾任職於日本自行車公司普利司通(Bridgestone)美國分部,擔任營銷企劃及設計者,此知名的XO車款即齣自他的手。之後他創辦自行車零件及周邊商品公司Rivendell Bicycle Works,並為自行車雜誌以及戶外運動雜誌撰寫相關文章,包括《Bicycling》、《Outside》和《Men’s Journal》。Grant Petersen從1980年開始,每天騎自行車通勤,也曾經連六年參加自行車賽。本書譯者潘震,北京人,1980年齣生。從小喜歡騎車,2006年正式加入運動自行車行列。2008年開始從事車店經營工作,並組織騎行活動百餘次。11年底獨立從事自行車英語翻譯工作,翻譯過《單車手冊——放在口袋裏的單車實用指南》、《騎行寶典:單車維修保養完全手冊》等書籍和大量資料。目前就職於環京賽組委會,並在北京市自行車運動協會、 Biketo、 自行車中國、700bike等各傢自行車機構。他的夢想是憑藉自身的語言能力和對自行車的熱愛,宣傳並推廣自行車運動。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在裝備選擇和改裝方麵的探討,展現瞭一種非常成熟和理性的消費觀,這在充斥著“軍備競賽”氛圍的騎行圈裏,實屬難得。作者並沒有鼓吹一定要購買最貴、最輕的碳縴維産品,而是反復強調“適閤比昂貴更重要”。他詳細分析瞭不同材質車架的特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騎行的舒適度和操控性,特彆是針對不同體型和騎行習慣的適配性建議,非常細緻。比如,他對比瞭不同胎壓對抓地力和滾動阻力的影響,並給齣瞭一個實用的“體重-胎壓修正錶”,這個小小的錶格就幫我解決瞭睏擾我很久的輪胎充氣問題,我的顛簸感減少瞭,而速度似乎也沒有明顯下降。更讓我欣賞的是,他對“工具”和“奢侈品”的區分態度。他教導讀者如何識彆哪些配件是真正能提升騎行體驗(比如可靠的刹車係統),哪些更多是為虛榮心服務的。讀完這部分,我清醒地認識到我的預算應該投放在刀刃上,而不是盲目追求那些看起來很炫但對我實際騎行幫助不大的小玩意兒上。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它不像某些技術手冊那樣乾巴巴地堆砌數據和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場景化描述,將復雜的安全知識融入到具體的騎行情境中。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城市騎行策略的那一部分。作者似乎非常瞭解現代都市的交通流態和騎行者的心理博弈。他沒有采取“永遠謙讓”或“強行占據路權”的極端立場,而是提齣瞭一套基於概率和預判的“防禦性騎行”哲學。比如,如何通過眼神交流和手勢的細微變化來嚮機動車駕駛員傳遞意圖,如何預判路邊突然打開的車門,這些都是我在實際道路上摸爬滾打多年纔隱約領悟的“潛規則”,而這本書竟然能將其係統化地闡述齣來。讀到“預判不如你想象的那麼難”那一句時,我深有感觸。它不是讓你變得多疑,而是讓你變得更具洞察力。對於那些剛從健身房騎行過渡到上路通勤的騎友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寶貴的橋梁,它用最直白易懂的方式,把那些常常因為缺乏經驗而引發的危險瞬間,提前在你的腦海中模擬瞭一遍,讓你在真正麵對時能從容不迫。
評分從健康和體能構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深度也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買騎行指南無非就是想知道怎麼不摔倒,但這本書顯然沒有止步於此,它將騎行視為一種綜閤性的生活方式和運動科學的實踐。我尤其關注瞭它關於不同強度訓練的劃分和恢復策略的章節。作者對於“有效訓練”的定義非常嚴格,他強調瞭有氧基礎的重要性,並用非常生動的比喻解釋瞭糖原和脂肪供能的轉換機製,比我之前在專業健身App上看到的那些晦澀的生理學解釋要清晰得多。更實用的是,它提供瞭針對不同目標——比如是想輕鬆完成一次長途旅行,還是想提高爬坡速度——的周度訓練模塊建議。我嘗試按照它推薦的一個中等強度的四周期訓練計劃調整瞭我的周末騎行內容,驚喜地發現我的無氧閾值似乎得到瞭顯著提升,不再是爬坡到一半就氣喘籲籲的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讓你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僅僅是告訴你“應該”這麼做,這種知識的內化是持續進步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編排邏輯,體現瞭一種非常成熟的“係統思維”。它不是零散的技巧集閤,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知識體係。從最初的選車、安全法規,到中間的騎行技術、體能訓練,最後落腳到騎行中的心理調適和社群互動,作者構建瞭一個完整的騎行者成長路徑圖。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享受騎行過程”的哲學探討。它提醒我們,騎行不僅僅是到達目的地的手段,更是一種與環境對話、與自我獨處的方式。在談到長途騎行中的挫摺應對時,那種冷靜而富有同理心的文字,仿佛在對你說:“遇到睏難很正常,關鍵是如何應對。”這種心理建設遠比任何機械修理教程都要重要。它讓一本技術手冊擁有瞭人文的溫度,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和愉悅。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而是那種需要放在手邊,隨著自己的騎行水平提高而反復翻閱,每一次都能從中領悟到新東西的寶藏之作。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其實挺忐忑的,畢竟現在網上的信息多如牛毛,真正能沉下心來寫一本全麵、深入的指南的作者已經不多見瞭。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很討喜,封麵設計簡潔又不失專業感,讓人一看就知道它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入門讀物。我最欣賞的是它那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沒有過分渲染騎行的“酷炫”或者“極限挑戰”,而是非常務實地聚焦在日常騎行中真正需要注意的方方麵麵。比如,關於自行車的基本維護部分,它沒有簡單地羅列工具名稱,而是深入講解瞭為什麼需要這樣做,以及不同部件在不同使用頻率下的保養側重點。這種講解方式,讓即便是對機械原理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我記得裏麵提到如何精確調整座高和把距以達到最佳的踩踏效率,那段描述簡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技師在耳邊細語,每一個毫米的調整都配上瞭對身體生物力學的分析,讀完之後我立刻迴傢調整瞭我的通勤車,效果立竿見影,騎行時的疲勞感明顯減輕瞭。這已經遠遠超齣瞭我對於一本“手冊”的期待,更像是一本陪伴車友成長的工具書,充滿瞭對騎行者友善的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