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球类运动进攻性技战术研究
定价:58.00元
作者:余松林,常辉,范菲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15265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球类运动进攻性技战术研究》主要对常见球类运动的进攻性技术、战术及其竞赛规则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涉及球类运动进攻性技战术的教学理论、训练理论、科学基础、医务保健,以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珍珠球、曲棍球等进攻性技战术的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余松林,男,1978年1月生,贵州普安人,本科学历,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长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民族体育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如《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临场裁判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2012年第33期,《实战训练在高校篮球篮球教学中的作用》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第25期,曾主持黔西南州汉族、布依族、苗族高中生体质对比研究课题一项。常辉,男,1979年6月生,陕西西安人,长期从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及足球羽毛球运动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多篇,曾带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足球队获得2012年陕西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范菲,女,1979年11月生,云南人,硕士,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实验师,长期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羽毛球教学工作。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难度曲线是陡峭的,它更像是为高阶研究者或资深教练设计的“算法手册”,而非面向普通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书中涉及到的量化分析方法和复杂的系统论证,使得非专业背景的读者可能会在某些章节感到吃力。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提供一个“思考的支架”,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它激发了你不断去质疑和重新定义你所熟悉的运动概念。例如,当作者提出“进攻效率”可以被分解为数个正交变量时,我开始重新审视过去那些依赖直觉的训练方法。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迫使你跳出具体的运动规则和场地限制,去思考一切有对抗性的、目标导向的人类群体的行为模式。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指南,而是一本指导你“如何思考”的纲领。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任何形式的复杂人际协作和资源竞争,都有了一种更具穿透力的理解视角。
评分书中对“非结构化决策环境下的信息处理”这一主题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既有战术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运动员在极短时间内,如何基于不完全信息做出最优反应的认知过程。章节中关于“预判模型”的构建部分,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观察对手的微小动作和身体姿态,来提前推演出其下一步意图的概率分布。这里穿插的案例分析虽然抽象,但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顶尖的竞技水平最终比拼的是大脑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我尝试将书中提出的几种认知框架应用到分析一些历史经典比赛录像中,发现确实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到那些瞬间决定胜负的“智慧闪光”。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待比赛的“X光透视镜”,它揭示了那些肉眼难以捕捉的、隐藏在高速对抗之下的信息博弈的本质,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人类运动神经科学与决策心理学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乎冰冷的精确性。它很少使用煽动性或情绪化的词汇,几乎所有的表述都力求达到科学论文的标准,每一个动词和名词的选择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旨在消除歧义。这种风格对习惯于阅读通俗体育指南的读者来说,可能初读时会感到有些晦涩难懂,因为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数学和空间意图。我发现,很多关键的定义和术语,作者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界定,并且在全书中保持高度一致,这对于建立系统认知至关重要。例如,对于“压迫线”或“动态平衡点”的描述,往往需要结合前后数个章节的铺垫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这种克制的、高度凝练的叙事方式,虽然牺牲了一定的阅读流畅性,却极大地增强了其作为研究资料的可靠性和持久价值。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学术气息。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度,内页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上的那几组抽象的几何线条,隐约让人联想到高速运动中的力量与轨迹的交汇,虽然没有直接展示任何具体的运动场景,却成功地在视觉上建立了一种关于“结构”和“系统”的暗示。我对这类书籍的排版一直比较挑剔,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考究,图表和文字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处理复杂信息时,思绪不容易被打断。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页,用了略带纹理的半透明纸张,这种细节处理,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整体来看,这本书在物理形态上传达出的信息是:这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值得认真对待的学术著作,而非一本轻薄的快餐读物。初次接触,我立刻被这种高水准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相信内容本身也必然是经过精心打磨的。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思维的深度探索之旅。作者在开篇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它似乎超越了任何单一的体育项目,直指人类在对抗性群体活动中,如何实现高效资源调配与空间控制的核心逻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概念时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导,仿佛在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每一步的论证都建立在前一步坚实的基础上,不留任何模糊地带。它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稍有走神,可能就会错过一个关键的连接点。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跨学科研究,从博弈论到群体行为心理学,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在作者的笔下被巧妙地编织成一张严密的知识网络。这种高度抽象的论述方式,迫使我不断地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模型和图示,尝试去捕捉那些无形的、决定胜负的“势”与“力”。这本书无疑是对现有许多传统训练理念的一次强力挑战,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哲学深度的视角来看待竞技运动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