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现代体育教育技术
定价:20.90元
作者:程士钧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040191639
字数: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是一部关于教育技术学的高校教材,内容涉及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常用硬件设备、软件和使用方法介绍,体育专业微格教学方法,体育专业资料整理和多媒体素材和素材库的使用方法,体育专业常用素材加工软件及其使用方法,CAI教学课件的理论与实践等,适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考学习。
目录
章 绪论
1.1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概述
1.1.1 研究和讲授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目的
1.1.2 研究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任务
1.2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发展
1.3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
1.3.1 学校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基本状况
1.3.2 专业体育管理和运动训练等方面的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现状简述
1.4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在体育中的作用
1.4.1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4.2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在专业体育中的作用
1.5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内容
第2章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常用硬件设备、软件和使用方法介绍
2.1 体育专业常用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编辑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2.1.1 常用的硬件设备
2.1.2 次集文字、图形和音像素材的常用软件
2.1.3 文字、图形和音像素材的整理、保存问题
2.2 体育霰学过程中的信息展示或多媒体展示设备和内容
2.2.1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信息展示设备
2.2.2 展示多媒体信息的硬件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2.2.3 多媒体信息展示的基本内容
第3章 体育专业微格教学方法
3.1 体育专业微格教学法概述
3.1.1 概述
3.1.2 微格教学常用设备
3.2 体育专业微格教学方法的应用
3.2.1 体育专业微格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3.2.2 体育专业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
3.2.3 体育专业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培训内容、评价标准和教案格式
3.2.4 体育教育专业微格教学的实施
3.2.5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微格教学
第4章 体育专业资料整理和多媒体素材和素材库的使用方法
4.1 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情况简遗
4.2 关于多媒体素材的概念和内容
4.2.1 多媒体素材及其分类
4.2.2 素材专用的静态图像文件的收集及其特性
4.2.3 视频素材的特性与收集
4.2.4 文字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4.3 多媒体素材库
4.3.1 多媒体素材库的基础知识
4.3.2 素材库的使用方法
4.3.3 以支持体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为目的的素材库使用方法
4.3.4 网络计算机和远程教育为理念的素材库使用方法
第5章 体育专业常用素材加工软件及其使用方法
5.1 使用Word的“插入”功能在教案上添加简单图形的方法
5.2 用AutoCAD软件绘制简单图形的方法
5.2.1 利用AutoCAD2004软件手工绘图的简单示范
5.2.2 利用AutoCAD2004-软件手工绘制足球场图和三维观察法
5.2.3 利用写入命令的方法,通过AutoCAD2000软件绘制运动场地图的方法
5.2.4 给图形加标注的简单方法
5.3 利用超级解霸和Photoshop制作连续动作静态图的方法简介
5.4 影音文件的编辑和UleaclVideoStudi0软件的应用
5.4.1 从专业素材库里面取出一段影音文件进行编辑
5.4.2 把素材进行拼接
5.4.3 添加字幂
5.4.4 保存结果
第6章 CAI教学课件的理论与实践
6.1 概述
6.2 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的重要技术之一(对背景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
6.2.1 幻灯片背景的设定技巧概述
6.2.2 幻灯片背景确定和修改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6.3 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的重要技术之二(插入影音文件和打包的方法)
6.3.1 插入影音文件
6.3.2 打包的种类和方法
6.4 利用DreamweaverMX软件设计和制作网页的思想与实践
6.4.1 利用DreamweaverMX软件制作网页的内容简介
6.4.2 利用DreamweaverMX软件制作网页的方法简介
6.4.3 关于DreamweaverMX软件的特别说明
6.5 利用FlashMX软件编制教学课件的简介
6.5.1 制作Flash课件的步骤
6.5.2 Flash制作举例
第7章 网络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简介
7.1 学校体育教育和教学中应用的有线局域网络的形式
7.1.1 早期的也是简单的网络连接
7.1.2 网络拓扑和技术
7.1.3 体育领域中的局域网络的应用举例
7.2 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及管理中的无线网络技术概述
7.2.1 利用红外线设备进行无线通讯
7.2.2 利用射频技术进行无线通讯
7.3 体育领域常用的无线网络技术和方法
7.3.1 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和举例
7.3.2 WAP上网简介
7.4 无线网络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举例
7.4.1 在体育场馆、普通比赛场地里面的专用无线局域网方案和应用举例
7.4.2 校园内或体育中心楼群中无线局域网方案和应用举例
7.4.3 校园内和体育文化场所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问题
第8章 VR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
8.1 VR技术常用的基本知识
8.1.1 VR技术常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8.1.2 VR技术常用的关键性基本技术
8.1.3 VR技术常用的代表性设备
8.2 VR技术简介
8.2.1 利用各种先进的硬件技术及软件工具进行的VR活动
8.2.2 虚拟实景和虚景
8.3 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补充说明
8.3.1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性强
8.3.2 建立实景为基础的全景虚拟图像
8.3.3 用Ulead公司Cool360软件制作全景图像举例
第9章 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等文献资料的查询和检索
9.1 体育专业文献资料的分类
9.1.1 按照存储文件的介质进行分类
9.1.2 按照体育文献的出版形式分类
9.2 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
9.2.1 手工检索的方法
9.2.2 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的方法
9.3 对数据库进行检索举例
9.3.1 广东大学图书馆对数据库进行检索的实例
9.3.2 厦门大学提供的数据库资源
9.4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
9.5 需要付费的网上信息检索和获取(以超星阅读卡为例)
9.5.1 隹备工作
9.5.2 使用超星图书阅览器查阅体育资料
9.6 免费数据库
9.6.1 免费生物医学数据库举例
9.6.2 国外K12的免费资源
9.6.3 世界卫生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免费资源
0章 GIS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10.1 GIS的概念及其硬件和软件
10.1.1 对GIS属性的解析
10.1.2 GIS的硬件和软件
10.2 体育领域常用的地理信息表达方法
10.2.1 体育领域使用的传统地理信息表达技术方法简介
10.2.2 当前体育领域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信息表达的实例
10.2.3 体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适用领域
10.3 GPS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10.3.1 当前GPS产品的种类
10.3.2 GPRS与GPS相结合带来的机遇
10.3.3 体育领域应用GPS的事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本书在探讨体育教育的“理念更新”方面,似乎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对“跨学科融合”的要求。我原以为“现代技术”会天然地涉及到体育与心理学、生物力学、甚至数据科学的深度融合。例如,如何利用生物反馈设备来调节学生的焦虑水平,或者如何将运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简化的技术界面转化为一线教师可以操作的训练参数。这本书的论述体系,虽然涵盖了体育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但这些部分之间的“连接线”显得有些松散,彼此独立性较强。它似乎更侧重于“如何教好传统体育课程”,而不是“如何利用现代知识体系重塑体育课程的边界”。对于一个希望了解体育教育如何从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成长为一个与健康管理、运动康复、乃至大数据分析深度交织的复合型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略显局限,它的“现代”感,似乎停留在上一个技术迭代的阶段。
评分从教学设计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虽然覆盖了教学计划、目标设定、评价反馈等基本环节,但对于如何应对当前体育教育中面临的几个棘手问题,如如何有效纳入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群体、如何平衡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课程中的比例,以及如何在资源匮乏的地区推行有效的体育教学,这些实战层面的挑战,本书的着墨点似乎偏弱。我期待“现代技术”的视角能带来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利用低成本的技术手段进行差异化教学的设计思路。目前读来,它更像是一套适用于标准、理想化教学环境的蓝图,但在真实、复杂、充满变数的教育现场,读者可能需要自己去“翻译”和“裁剪”这些理论,以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建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但要将其转化为面向未来、适应多变环境的“活的教育技术”,可能还需要读者在实践中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和创新性应用。
评分这本《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书,从书名来看,我原本期待能读到一些关于如何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或者智能穿戴设备来革新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前沿探讨。毕竟,“现代”这个词汇,在如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意味着的应该是突破性的工具和理念。然而,当我翻开目录和初步浏览章节时,却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扎实的、偏向基础理论构建的教材,而非一本侧重于“技术应用实操”的工具书。它似乎将重点放在了体育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分析,以及如何设计一套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上,这些内容当然重要,是任何教育领域赖以生存的基石,但对于一个渴望了解如何用AI分析运动员动作、或者用VR模拟复杂战术的读者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有些“复古”和“宏大”。我期望的“技术”二字,更多地指向了那些能立刻在课堂上改变教学面貌的、可操作的、工具性的内容,比如具体的软件使用指南、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的详述,或者不同教育技术范式下的案例研究。遗憾的是,这些“干货”并未占据主体篇幅,让人感觉这本书的“现代”标签或许更多地是针对其出版年代而言,而非其内容的前瞻性。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观感是,它像是一份非常详尽的、为师范生准备的“体育教育入门教科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但缺乏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创新视角。我原本期盼着能深入了解一些关于“学习科学”与“运动表现”交叉领域的前沿进展,例如,认知负荷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精细化应用,或者如何通过神经科学的视角来优化技能学习的记忆巩固过程。书里虽然提到了教学原则和方法论,但总是在一个比较宏观的层面进行阐述,缺乏具体的、可量化的、基于实证研究的深度剖析。举个例子,关于如何设计一个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有效达成运动目标的游戏化学习模块,我期待看到的是基于特定运动项目(如篮球的传切配合或田径的速度耐力训练)的详细设计流程图和评估指标,而不是停留在对“游戏化”概念的笼统介绍。这种对深度案例和前沿研究的缺失,使得这本书在面对那些已经掌握基础理论、寻求突破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时,显得略微力不从心,它更像是为刚刚踏入教育领域的学子们铺设的坚实地基,而不是为他们提供攀登高峰的先进装备。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和排版设计,透露出浓厚的学院派气息,这无可厚非,毕竟它承载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的使命。然而,对于一个习惯了碎片化信息和多媒体互动的当代学习者来说,这种传统的论述方式,使得知识的吸收过程显得有些枯燥和漫长。我期待的“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应该蕴含着多模态的学习体验,比如在讲解某个技术动作时,能有明确的指示引导读者去观看配套的视频演示,或者通过图表直观地展示不同技术路线的效率对比。这本书中,理论的铺陈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虽然文字精准,但在激发读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直观理解方面,表现得相对保守。它更像是在口述而非展示,这在强调“体验式学习”和“视觉化思维”的今天,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它需要更多的图示、流程图、思维导图来辅助复杂概念的消化,让读者能在快速扫描中抓住核心要点,而不是陷入长篇文字的海洋中去自行构建知识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