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本草纲目养生智慧:药物卷
定价:28.80元
作者:刘静贤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20385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注重养生的民族,“食”与“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件事,当然也是养生的重中之重。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有些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而且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而药物不仅能治病还能养生。
药膳食疗学问颇多,不可盲目。毕竟“药”、“食”都有其各自的偏性,用对了可以一味补全家,用错了当然也贻害不浅。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既能利用药食养生之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药膳食疗来治疗一些轻症和慢性疾病。
内容提要
从《本草纲目》中甄选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百余种药材,从补中益气、补益精血、补肾壮阳、健脑安神、聪耳明目、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方面,介绍药材的性味、药效,及在保健养生方面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按照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病及保健方法,了解药食养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目录
章 熟读“本草”,做自己的保健师
“本草”的起源与,纲目”的含义
五味贵和,不可偏胜
服药有讲究,别让贪食伤药效
是药三分毒,养生不是滥吃药
寒热温凉,有的放矢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找对病源是用药的根本
第二章 补中益气,激发你的生命活力
黄芪:补药之长,补气首屈一指
白术:和中补气的“仙术”
:是“补”是“毒”区别对待
甘草:补不足的平民药
人参:健康延年的百草
胡麻:能使白发返黑的“仙家食品”
第三章 补益精血,导引健康的源泉
黄精:扫尽白发,还你冰雪容颜
当归:富浪漫气息的妇科圣药
芍药:补血养阴,女人的密友
地黄:生熟有别,使用需明辨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的妙药
枸杞:补虚明目的不老丹
麦门冬:美颜色悦肌肤的沿阶草
金樱子:温补肾阳的糖罐子
菟丝子:温和补养的通络上品
第四章 补肾壮阳,老当益壮不是梦
蛇床:温肾助阳的刚猛之味
海马:大海馈赠的名贵药材
五味子:一药品出五味人生
覆盆子:生于乡野的补肾佳果
淫羊霍:让你丢弃拐杖的“中药”
肉苁蓉:汲取大地精华的“沙漠人参”
山茱萸:内外兼修的滋补佳品
五加皮:分清“南北”免中毒
第五章 健脑安神,越老越精的秘密
百合:补益五脏的美味
柏子仁:养心安神,百岁不老
……
第六章 聪耳明目,耳聪目明精神好
第七章 美容养颜,美丽从内渗出来
第八章 延年益寿,天然炼就长生药
作者介绍
刘静贤,女,生于1952年,满族,中医保健专家、高级营养师。197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系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第三代传人,师从中医专家索延昌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教学三十余载。现任北京市中医疑难病研究会科教部副主任、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院客座教授,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常年受慢性疲劳困扰的职场人士,长期以来对各种保健品和速效疗法都抱持着怀疑态度,总觉得那些快速见效的口号背后,往往隐藏着对身体的透支。偶然间接触到这本关于“养生智慧”的书,本以为又是对传统药理的简单复述,没想到它在讨论具体药物的应用时,始终贯穿着一种“平衡”和“整体观”的哲学思想。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推崇单一功效的养生指南,而是反复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即便是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季节使用,其剂量和配伍都需要调整。这种深层次的理论指导,让我这个门外汉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思考哪些是“不时、不食”的禁忌。例如,书中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阐述,结合了几种常用温性药材的季节性应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药不能随意进补。这种循序渐进、尊重个体差异的论述方式,与其说是药物指南,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身生命节奏和谐相处的“生活说明书”,读完后对“治未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盲目追求药力猛峻,而是更注重日常的调养和预防。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典雅,封面那古朴的宣纸质感,配上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充满智慧的年代。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查阅工具书”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本草纲目》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总觉得内容会是密密麻麻的药材图谱和晦涩难懂的术语。然而,初读之下,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编辑团队显然在编排上下了很大功夫,它没有完全拘泥于李时珍原著的严谨考据,而是用一种更现代的、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药理知识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阐释。比如,关于几种常见草药的“性味归经”的描述,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比如描述某种药材“入脾胃如甘霖,润肺燥似清泉”之类的,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抓住核心功效。这种取舍和转化,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医药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入门的门槛。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道地药材”的介绍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产地和名称上,还穿插了许多关于采摘时令、炮制工艺的细节,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精细。
评分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本书的“可操作性”和“现代适用性”。我不太可能去深山老林里自行采摘和炮制药材,因此,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能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容易获取的材料,以及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初步处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收录了经典的名贵药材,更花了不少篇幅介绍了一些厨房里常见的“药食同源”之物,比如姜、枣、葱白、枸杞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药用价值和安全剂量。书中提到的一些日常药膳方,步骤清晰明了,配料也基本是超市就能买到的,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动手尝试的欲望。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不同年龄段的适用性做了区分。比如,老年人对某些“温补”的药材需要避开的禁忌,以及儿童在换季时节如何通过饮食进行简单调理,都有明确的指导。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案头的参考书,更是一本可以被“用起来”的家庭健康手册,非常实用。
评分这本书在插图和版式设计上的处理,非常值得称赞。要知道,许多介绍中医药的书籍,要么是全篇文字,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插图过于写实、过于“科学化”,缺乏艺术性,读起来像在看生物图鉴。而这本《本草纲目养生智慧:药物卷》则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选用的插图,大多是工笔画风格,线条流畅,色彩淡雅,既能精准地描绘出药材的形态特征——比如叶子的脉络、花的蕊部结构,又带着一种古典的水墨韵味。我发现,当我阅读到某种具体药材的介绍时,眼前的图画仿佛就成了最好的辅助记忆工具。更巧妙的是,文字说明并没有紧紧依附在插图旁边,而是采用了一种错落有棋盘式的排版,让读者在浏览时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使得原本枯燥的药性解析过程,变成了一种视觉和文字的双重享受。我甚至会偶尔放下文字,单单欣赏其中几幅绘制精美的根茎或花朵图,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的艺术鉴赏。
评分这本书在对传统经典进行现代解读时,展现了一种罕见的严谨与谦逊。许多学者在整理古籍时,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是全盘否定,用现代科学术语生硬地去套用古法;要么是盲目神化,将古人的所有经验都奉为圭臬,不容置疑。但《本草纲目养生智慧:药物卷》显然采取了更为成熟的姿态。它在介绍传统药性时,会辅以现代药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某些成分的抗氧化作用或对微循环的影响,这种对照分析,既尊重了历史的积累,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认知上的桥梁。它没有强迫读者相信“气”和“血”的全部内涵,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描述身体状态和功能平衡的古代模型来理解。这种“存古又不拘泥于古”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增加,也让读者在学习时感到更加心安理得,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它成功地将跨越时空的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得传统智慧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