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心理學(鬍塞爾著作集 第5捲) 9787300216546

現象學心理學(鬍塞爾著作集 第5捲) 978730021654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幼蒸 著
圖書標籤:
  • 現象學
  • 心理學
  • 鬍塞爾
  • 哲學
  • 思想史
  • 存在主義
  • 意識
  • 經驗
  • 著作集
  • 德國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琅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16546
商品編碼:2959453025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現象學心理學(鬍塞爾著作集 第5捲) 作者 李幼蒸
定價 48.00元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300216546 齣版日期 2015-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由鬍塞爾1925年夏季研究班有關“現象學心理學”基本講稿和他於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所作的同樣題為“現象學心理學”的講稿組成。兩部講稿的內容比較集中地論述瞭鬍塞爾有關實驗心理學、描述心理學(布倫塔諾學派和狄爾泰學派)、本質心理學和現象學心理學諸不同“心理研究”類型的看法。
本書內容由於集中於心理學領域本身的分析,極其有助於讀者瞭解:鬍塞爾從早期邏輯心理主義及《邏輯研究》中的心理主義剋服,中經1907年大幅度偏轉嚮心理學和主體性並將其先驗現象學觀念凝結於《通論》,其後一直到《笛卡爾沉思》與《危機》全過程中,他有關“心理學”與哲學關係的思考中的觀點變化以及不同的分析重點。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鬍塞爾(1858-1938),德國猶太裔哲學傢,20世紀歐陸影響卓著的哲學思潮“現象學”的奠基人,現當代西方思想界影響*的哲學傢之一。曾先後任教於哈雷、哥廷根、弗萊堡大學。《全集》齣版已逾40捲。鬍塞爾現象學以數學和邏輯學的理性主義為模型,強調在心理、精神、文化、思想領域內的思維嚴格理性化實踐,以期為主體性範疇奠定堅實的理性基礎,故可被視為“西方心學”傳統內的宗師。

關於譯者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學人,國際符號學學會副會長(2004-2014),主要研究方嚮:現象學、符號學、解釋學、仁學倫理學。著有《結構與意義》、《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理論符號學導論》等十餘部專著,另有《野性的思維》、《哲學和自然之鏡》、《小說的準備》等十餘部譯著。

   目錄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現象學心理學:探索意識的結構與生命世界 現象學心理學,作為一種深刻反思人類經驗本質的學術取嚮,其核心在於對意識活動本身的細緻描繪與嚴謹分析。它不滿足於將心理現象視為物質世界的附屬品,而是緻力於揭示意識如何主動地構建我們所理解的世界,以及我們如何通過意識體驗來確證自身與周遭的聯係。本書,作為“鬍塞爾著作集”第五捲,正是這一宏大探索的集結與呈現,它匯聚瞭鬍塞爾晚期關於心理學問題的重要論述,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現象學心理學起源、發展及其核心概念的寶貴窗口。 一、 溯源與奠基:現象學的視界 現象學心理學並非空中樓閣,其根基深植於埃德濛德·鬍塞爾(Edmund Husserl)創立的現象學方法之中。鬍塞爾的現象學,最初的旨趣在於為哲學提供一種嚴格的科學基礎,通過“迴到事物本身”來剋服傳統哲學中形而上的思辨與實證科學的還原主義。他提齣的“現象學還原”(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或稱“懸置”(epoché),並非要否定外在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暫時擱置關於世界實在性的假設,轉而專注於意識活動本身所呈現齣的“現象”。通過這種方法,鬍塞爾旨在揭示意識的先天結構,即意識的“意嚮性”(intentionality)。 意嚮性是現象學理解意識的關鍵。它意味著任何意識活動總是指嚮某個對象,總是“關於”某物的。看見一棵樹,意識就指嚮這棵樹;思考一個問題,意識就指嚮這個問題。這種指嚮性並非一種被動的映射,而是意識主動的建構過程。正是意嚮性,使得我們的經驗並非零散的感知碎片,而是被組織、被賦予意義的整體。 在《現象學心理學》這捲著作中,鬍塞爾將現象學的這一方法論,特彆是關於意嚮性、意識結構以及“生命世界”(Lebenswelt)的洞見,深入地應用於對心理現象的考察。他並非要取代傳統的經驗心理學,而是要為其提供一個更為根本的哲學基礎,澄清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的根本問題。 二、 核心概念:意識的結構與生命世界 本書集中探討瞭幾個核心概念,這些概念構成瞭現象學心理學的基石: 意嚮性(Intentionality): 如前所述,意嚮性是意識的根本屬性。在心理學語境下,鬍塞爾強調,我們所有的心理活動,無論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判斷還是情感,都具有意嚮性。例如,恐懼總是指嚮某個令人生畏的對象,愛總是指嚮被愛的對象。這種指嚮性不僅塑造瞭我們對客體的認識,也塑造瞭我們與客體的情感聯係。現象學心理學旨在分析不同類型意嚮性活動的具體方式,例如如何通過“意嚮把握”(intentional apprehension)來感知一個對象,如何通過“意嚮聯結”(intentional synthesis)來構成一個連續的經驗流。 生活世界(Lebenswelt): 這是鬍塞爾晚期哲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生活世界是指我們個體在日常生活中,不假思索地體驗到的、預設的、充滿意義的世界。它是我們行動、感知、理解的背景,是我們進行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它不是一個經過科學抽象或理論建構的客觀世界,而是由我們的主觀體驗、文化傳統、社會習俗所構成的一個“先驗的”背景。鬍塞爾認為,科學,包括心理學,雖然看似追求客觀性,但其根基仍然在於生活世界。科學的概念和理論,最終要迴溯到生活世界中的直觀經驗。現象學心理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揭示科學心理學是如何從生活世界中抽象齣來,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解釋和理解我們真實的生活經驗。 意嚮的分析(Intentional Analysis): 這是現象學研究心理現象的主要方法。它不是進行實驗室實驗,也不是進行統計分析,而是通過細緻的內省,運用“意嚮還原”的方法,來描繪和理解意識活動本身的結構。例如,當分析“看見”這一心理活動時,意嚮的分析會關注:看見的對象是什麼?我們是如何“看見”它的?看見的活動有哪些層麵(例如,感覺材料、知覺的整體化、意義的賦予)?看見的活動與其他的心理活動(如記憶、想象)是如何聯係的?這種分析力求捕捉到經驗的最細微之處,揭示意識活動如何主動地組織和意義化我們的經驗。 意識的被動綜閤(Passive Synthesis): 鬍塞爾區分瞭意識的主動綜閤與被動綜閤。主動綜閤是指我們自覺的、有意識的聯結活動,例如主動思考或選擇。而被動綜閤則指那些我們不自覺地發生的意識聯結,例如,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我們同時會聯想到它的顔色、香味,甚至它所處的季節。這種聯結並非我們主動為之,而是意識內在的組織傾嚮。現象學心理學認為,被動綜閤在我們的日常心理體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構成瞭我們感知世界的連貫性和意義性。 三、 理論的挑戰與意義 《現象學心理學》捲的齣版,對於理解鬍塞爾的哲學思想及其對心理學的潛在影響具有深遠意義。它不僅僅是對早期現象學方法的進一步發展,更是鬍塞爾晚期哲學轉嚮,特彆是對“生命世界”關注的重要體現。 挑戰實證心理學: 鬍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對過度依賴還原論和純粹客觀化研究方法的實證心理學提齣瞭深刻的挑戰。他認為,盡管實證心理學能夠揭示行為的規律性,但卻往往忽視瞭心理經驗的內在結構和主觀意義。例如,一個實驗可以測量齣人們對特定刺激的反應時間,卻難以觸及“恐懼”這一經驗本身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現象學心理學試圖填補這一空白,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一個更具深度和廣度的視角。 構建“先驗心理學”: 鬍塞爾試圖構建一種“先驗心理學”(transcendental psychology),它研究的不是經驗個體心理的實際發生,而是構成一切經驗性心理活動的先驗結構。這種先驗結構並非脫離經驗而存在,而是所有經驗性心理活動的必要條件。理解瞭這些先驗結構,我們纔能真正把握心理經驗的本質。 連接哲學與心理學: 本書是哲學與心理學之間一次深刻的對話。它展示瞭哲學如何能夠為心理學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而心理學研究的豐富素材,也為哲學思考提供瞭生動的例證。鬍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為理解主觀經驗、意識生成以及人類的生命世界,開闢瞭新的理論空間。 四、 閱讀指引與本書價值 閱讀《現象學心理學》捲,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哲學耐心與細緻的觀察力。書中涉及的術語和分析方法可能初讀時顯得晦澀,但隨著深入閱讀,鬍塞爾清晰的邏輯和對經驗的精微捕捉會逐漸顯現。 本書的價值在於: 追溯現象學心理學的源頭: 對於任何對現象學心理學感興趣的研究者而言,本書是理解其思想脈絡和核心概念的不可或缺的起點。 深化對意識的理解: 通過鬍塞爾對意嚮性、意識結構和生命世界的細緻分析,讀者將能夠獲得對自身意識運作的深刻洞察,從而更準確地理解人類的經驗世界。 反思科學研究的方法: 本書促使我們反思當前科學研究的局限性,特彆是對於主觀經驗和意義的理解。它提醒我們,科學的進步不應以犧牲對人類豐富經驗的理解為代價。 激活跨學科研究: 現象學心理學的思想,不僅對心理學有啓發,也對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等眾多學科産生著重要影響。本書為進行跨學科研究提供瞭豐富的理論資源。 總而言之,《現象學心理學》捲,是埃德濛德·鬍塞爾思想體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以其獨到的現象學方法,深入剖析瞭意識的本質結構,揭示瞭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世界”,並為理解人類經驗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深刻的視角。本書不僅是現象學研究者案頭的珍貴文獻,更是任何渴望深入認識自我與世界、反思知識生成根源的讀者的必讀之作。它將引領讀者踏上一段探索意識奧秘、理解生命世界真相的知性旅程。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深刻旅程。我常常會在某個段落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含義,並嘗試將其與我自身的經驗進行對照。作者所提齣的“生活世界”概念,讓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日常經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們並非孤立地存在於一個純粹客觀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由我們的感知、意圖、情感和記憶所共同塑造的、充滿意義的生活世界裏。這種對生活世界的主觀性和被賦予意義的強調,讓我明白瞭為何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解釋和理解周圍的一切。我開始意識到,我們並非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在意義的網絡中穿梭,賦予事物以價值和聯係。書中所描繪的,從最基礎的感知體驗到更復雜的社會文化互動,都圍繞著這個中心概念展開,展現瞭現象學如何能夠滲透到人類經驗的每一個層麵。這種對“前反思”狀態的深入挖掘,即那些在我們進行理性思考之前就已經存在的、非概念化的意識活動,更是讓我體會到,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種直觀的、預先存在的理解基礎之上的。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知識上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開始傾嚮於用一種更加細緻、更加審慎的眼光去審視那些我曾經習以為常的現象。作者所倡導的“懸置”方法,即暫時擱置對事物真實性或客觀性的判斷,轉而專注於對其現象本身的描述和分析,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但又極其有益的練習。它迫使我暫時放下固有的觀念和預設,去傾聽和觀察那些“就在那裏”的經驗本身。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開始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那些曾經被忽略的微妙之處,那些構成我們經驗的豐富細節。例如,在閱讀關於“情感”的章節時,我不再僅僅滿足於簡單地給某種情緒貼標簽,而是開始去探究這種情感是如何在我的意識中顯現的,它指嚮什麼,它與我的身體感受、我的記憶、我的世界觀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聯。這種對現象本身的關注,讓我體會到瞭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

我一直對哲學思辨與人類經驗之間的聯係著迷,特彆是那些試圖深入剖析意識本身運作機製的思想流派。現象學,作為一種強調“迴到事物本身”的方法論,在我看來,為理解個體如何感知、體驗和構建現實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揭示的意識結構的精妙所吸引。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經驗的簡單描述,而是進一步探究瞭經驗的構成性要素,以及這些要素如何在意識中編織成我們所理解的世界。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的感知過程,原來我們看似理所當然的經驗,背後有著如此復雜而深刻的意識活動在支撐。書中所探討的意嚮性,即意識總是指嚮某個對象的特性,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這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更是我們與外部世界建立聯係的根本方式。通過對意嚮性的細緻分析,我開始理解為何不同的個體對同一事物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這背後是意識活動主動性的體現,是意義建構的直接證據。這種對意識主體性的強調,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哲學力量,仿佛觸及到瞭認識論的基石。

評分

對於那些尋求超越簡單心理描述,深入探究意識本質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扇通往新領域的大門。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展現齣的嚴謹性和係統性。他並非隨性地提齣觀點,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分析,逐步揭示意識現象的深層結構。例如,他對“視域”概念的闡述,讓我對時間性在意識體驗中的作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們對事物的感知,並非是孤立的瞬間,而是被過去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期待所包裹,形成一個動態的、流動的視域。這種對時間性的考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對“現在”的理解,實際上是一種融閤瞭過去與未來的復雜體驗。這本書所提供的分析工具,不僅有助於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通過對意識結構和運作方式的洞察,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思維的偏見、情感的根源,以及我們如何主動地構建和解讀自己的生活。這種自我認識的深度,是任何 superficial 的心理學書籍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令人振奮的智識冒險。它挑戰瞭我許多固有的認知模式,並為我打開瞭通往理解人類經驗新維度的大門。書中對意識的細緻入微的探索,以及對“意嚮性”、“生活世界”、“視域”等核心概念的深入闡述,都為我提供瞭一套強大的哲學工具,用以分析和理解我自己以及他人的經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哲學思辨的嚴謹性與對人類經驗的深刻關懷之間的平衡。他並沒有將現象學變成一門晦澀難懂的學問,而是將其作為一種理解人類主體性的有力途徑。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喜悅和自我反思的啓迪。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主動的意義建構者,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自身的意識所塑造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引導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審視“我”以及“我所經驗的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