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让我自己呆会好吗?:内心敏感者自我保护手册 |
| 作者 | 耿璟宗 |
| 定价 | 35.0元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ISBN | 9787807698692 |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20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以独处的方式破除心灵困扰”的故事书。《让我自己呆会好吗》中,将“嫉妒”“记仇”“惶恐”“固执”“忧郁”“拖延”“愤怒”“误解”“冷漠”“内疚”“懒惰”等28种内心敏感者经常体验到的情绪,变幻成美丑不一、体态各异、智慧不同的小小人。这些小小人看似彼此毫不相干,却活在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他们是作者的假面,也是每个人的假面,是人们在成长路上必须要破除的心灵障碍。随着故事,《让我自己呆会好吗》将刺穿这些情绪的假面,探访深层自我,直面所有不悦,让敏感者更自在,让虚弱者更有力。
|
| 作者简介 | |
| 耿璟宗,心路探索者。 自认为情绪化、死心眼、一根筋, 对于探索人类内在未知事物总是有无尽渴望。 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心理学、文学。 多年的自我内心探索和疗愈,在情绪控制上渐见成效。 别人看我是淡定君,其实我也是自卑君暴躁君, 我给别人开解的时候,也是在开解自己。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1、心理专家、作家、主持人乐嘉为之“内心激荡,老泪弥漫”,亲笔作序推荐。 2、内心敏感者自我保护手册,送给每个因心灵丰富而无法快乐的人 为什么你明明身处人群,却倍感孤独? 为什么你似乎总也无法和别人好好相处,似乎和身边的人不在同一个世界? 为什么你会感觉活得不像自己?为什么你会忽然感觉失落,却又不知为什么? 为什么你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为什么明明想法合情合理,却总被说成想太多? 为什么你会轻易掉进某种深深的情绪旋涡? …… 内心敏感的我们,总是更容易给这个世界伤害,所以我们更需要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本书以“听自己和自己的故事”的方式,解析内心敏感者常常遭受的28种情绪困扰,直面所有不悦,探访深层自我,让敏感者更自在,让虚弱者更有力。 3、寓心理分析于故事之中,轻松阅读,深刻感悟。 4、“呆”是一种坚定的放空,是一种深沉的自省,是一种深刻的自剖。 5、张德芬御用插画师,《遇见未知的自己》插画作者范薇倾情绘制封面和插图。 |
| 文摘 | |
| 序:揭开本色,洞见真我(乐嘉) 与小耿结缘,乃因《本色》。印象中这家伙不爱说话,做起事来仔细严谨从不含糊,低调内敛从不邀功。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安静沉默的家伙,在很长时间没有正面交流后,冷不丁地告诉我,他在这两年发了“大财”,而这事还和我有点关系。他说,当他感受到“自剖”的意义和力量后,仿佛瞬间触动了玄机,也下定决心要寻找到真正的自己。他这个打通任督二脉的成果,就是现在你手中的这本书。我看到书稿的时候,内心激荡,老泪弥漫。 在我多年的培训生涯中,遇见过无数在个人成长中被各种各样外力强烈影响的朋友,他们大多对自己的现状莫名其妙,不知自己为何会成为这样的自己,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搞清“我是谁”的欲望,这欲望会促使他们不断向内探寻真实的自己,我称这一过程为“自剖”。自剖得法,可洞见本色,唤醒真实的自己,这样的自己也有力量。在未见本色之前,你可能会遇见很多个自己的假面,要看穿这些假面,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在本书中,“卑微君”、“无辜君”、“脆弱君”、“冷漠君”……一个个角色看似彼此毫不相干,却可以活在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他们是作者的假面,也是每个人的假面,是人们在洞见本色的路上必须要破除的障碍。我很难想象小耿居然挖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性格词语,拼死深刨,时不时在自己和人群中以不同的面孔相互交替,换位自省,实在难能可贵。这些面孔个性不一,他们可能正是你所不愿承认的自己。而承认他们,与他们和解,将为你的成长和蜕变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承认这些,对作者而言需要莫大的勇气,对读者而言,需要的只是借着本书对照和思考。 后,希望本书能陪你揭开本色,洞见真我。 ——乐嘉 《冷漠君:为什么不想再为这个世界付出热情》 就让自己死寂下来吧, 就让我的世界万籁俱寂吧, 就让一切都没什么好值得付出的吧。 ——冷漠君 在脆弱君离去的第二个晚上,冷漠君也前来到访。当时我正在泡脚,烫烫的热水浸着我的双脚,一股温润的暖流自下而上流遍全身,我舒服得哼起了歌曲。 “哼,你看上去很爽嘛,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一个冷冷的声音从脑后传来。我一个激灵,连忙转头观看,只见一个长发齐肩的小伙子正盘腿坐在我身后一米远的地方。他一身牛仔装,相貌清瘦,眼神里散发着一股幽寒的气息。 我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脚下的水盆差点踢翻:“你是哪位,为什么躲在我背后说话?” 他冷笑一声,不发一言。我无奈,只好调整坐姿,搬着脚盆把脸转过来,看着他,看了半天,总算有了些印象。我问他:“你看起来这么冷漠,难道你就是传说中的冷漠君吗?” 他点点头,还是不说话。我也不再兜兜圈子:“说吧,你找我有什么事。” “不是我要找你,是你自己想见我了,我才会出现在这里。”他纠正我,连嘲笑的力气都不肯费。我愕然地琢磨着他的话,回顾与脆弱君聊后内心的感受,他说得没错,我的确想到了他,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体验到了属于他的心境。 冷漠君抬起眼皮,静静地看着我,看得我似乎马上就要结了冰。我终于向他承认了自己感觉,并问他:“我很想知道,到底为什么,让你不想再为这个世界付出热情?” “你不是已经感觉到我的心境了吗,为什么还要问?”他问得没有表情。 “感受得太浅,所以想不明白。”我回答。 “好吧,”他从身上摸出一盒烟,兀自点上一根,淡淡地说,“每个冷漠的人,都曾有一颗敏感而柔软的心。因为敏感而易受困扰,因为柔软无法承受困扰,因敏感和柔软而变得越来越脆弱。有人冷漠是因为太累了,对这个世界的期许总也得不到实现。有人冷漠是因为被世界伤害太大了,内心无法承受时,要么选择崩溃,要么选择回避。不管是太累还是太害怕,本质上都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沉重。” “你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体验到你,是因为和脆弱君的聊天,让我有了被伤害的感觉?”我试探性地问。 “准确地说,是她唤醒了你内心曾经受伤的感觉—尽管你已经记不起是什么事伤害了你,但你还记得那种被伤害的感觉。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人总是喜欢接受让自己舒服的事情和观念。实在不愿面对时,就会主动选择漠视现实,淡化它,让一切看起来都不再那么重要,所以你会看见有人对一切都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甚至更严重的见死不救。淡化事实的重要性,假装自己并不需要为此付出热情,从而有借口有理由离开、逃避它,进而就不会再给自己添麻烦。” 我伸手拿过他的烟,也点上一根,同时心里在怪这家伙真没礼貌,抽烟也不懂得分享。我有这个怨念,大概因为他冷漠的样子看上去太拽了吧,我总是下意识地看不惯自以为很拽的人。我边抽边乜斜地看着他说:“嗯,你说得不错,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强者,脆弱感让我很不舒服,所以我选择了逃避它,让它显得不那么重要。” “你不用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他朝我吐出一个烟圈,“每个冷漠的人都很拽,这是我们冷漠者的姿态。” 不够光明的心思被人看穿,我惭愧不已,只好赧然不语。而且今天我和来客所扮演的角色也与以往截然相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来客作为咨询者,我作为开导者,今天的情况,好像完全反过来了啊!不过,这貌似也挺有意思的,我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 “其实你的冷漠感不止那么简单,具体是什么,你自己悟吧,我今天只和你说道理,”他白我一眼,继续样子很拽地说道,“还有的人干脆选择放弃活力,内心没有活力,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死寂。没有活力,生活就不会再折腾了,就安静了,就没有那么多新伤害来烦扰你的心了。如此,才能空出精力来慢慢处理内心的旧伤—其实,大部分人都谈不上处理旧伤,而仅仅是沉溺在旧伤的情绪中,想不明白,无所适从,变得越来越悲观。” 这话忽然让我的心头有些重,好像确实击中了内心某处柔软的地方。 “有些人陷入悲观,是因为根本无法自拔,有些人则是不愿意自拔。因为如果不悲观,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就找不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悲观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很舒服,感觉自己找到了一种面对世界的正确方式,感觉自己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反正世上的事都不过如此,我又何必挣扎,何必改变。那么,为了让自己安静,不再受到激烈情绪的伤害,就让自己死寂下来吧,就让我的世界万籁俱寂吧,就让一切都没什么好值得付出的吧。”他淡淡地吸上一口烟。 “可是,内心的伤还在,还会难过,还是无法让你接受事实,”不想让他一直喋喋不休下去,我接话道,“这种无奈,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怒,全都被默默压抑在内心深处,这是一种刺向自己的愤怒,极其消极:我知道我无法改变事实,这个世界如此无情,惨淡,冷漠,它对我如此不公,但又如此强大,那么,就让它强大它的吧,反正,我也不会做出任何回应。我无法打败你, 但我可以漠视你!”我适时地做出总结,哼,毕竟我才应该是这里的主角吧! “没错,”他看着我,笑了,“这个世界真是没劲极了,这个世界不值得我再付出任何的热情,所以冷漠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我内心的潜台词是:为了确认自己还有活着的必要,就让我一直一直冷漠下去吧,悲观下去吧。如果哪天连对活着这件事也失去了兴趣,那就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吧。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会对这个世界缺乏热情了吗?这个世界值得我们的热情吗?”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我说。我一边感受着他的话,一边平复着心情。此时此刻,他像是忽然化身一团巨大的阴影,透着冰冷、绝望、无奈与悲伤的气息,把我深深笼罩起来,窒息感在一点一点地蚕食我。意象中,我的世界忽然一片冰天雪地,我浑身长出雪白的毛,像一只孤独悲愤的雪狼,赤脚踩在冰冷刺骨的雪野上,用冷漠而坚硬的心灵,对抗着寒冷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中,除了一望无际阴暗的雪原,别无他物。我就这样凝视着远方,渐渐地,冰雪融化,我流下了眼泪。 “有什么好哭的?”他冷冷的目光充满了嘲讽,“雪狼从来没有眼泪!” “但我不是雪狼,我是人,”我睁开眼睛,擦了擦眼泪,正视他,“人有人的世界,既然我来到人世,就要活成人的模样,不是吗?” 他默不做作声,眼睛避开我的目光,移向了地面。就这样,我们沉默了十多分钟。洗脚盆里的水已经凉了,我把脚拿出来,放在盆沿上,看着脚面上的水慢慢干去。 我开口道:“或许你已经发现,本质上,你其实该叫逃避君。为了逃避世界给你的伤害,你给自己塑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除了你和你的冷漠,什么也没有。这就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里不会再受到新的伤害,尽管你的世界里寒冷刺骨,但你在里面是安全的,安静的,自在的,因为你不用再付出心力来应付新的麻烦。” 他的头低得更低了,深深埋在自己的手掌里,已经燃尽的从他的指尖掉在了地上,摔的姿势很难看。 我继续说道:“但这样其实是徒劳的,无论你愿不愿意,外界的麻烦都会继续找上你,你越是逃避它们,你越会盯着事物的负面信息不放,那么你的失望感只会越积越重,你的受伤感也会越来越重,你给自己塑造的那个世界里的冰雪也就越下越凶。因为麻烦来了就是来了,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们无法改变,无法重来。我们能够改变的,就只有看待事情的角度,以及找到解决的或者补救的方法。难道所有的麻烦都只会带来伤害吗?佛家说烦恼即菩提,当我们心灵受伤的时候,不也正是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时刻吗?我们为什么要逃避呢?或者退一步说,也许很多事情都没有的解决办法,总会或多或少地带来麻烦,但是,总会有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总会有相对可以使用的方法,事情的结局不会百分之百的,但是百分之八九十其实也不错啊。当然,如果心态够好的话,六十分万岁也无所谓嘛。” 他把脸从掌心移开,又给自己点上一支烟,一会儿就闷头抽掉了大半支。后他长舒一口气,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也让我意识到,冷漠和抑郁,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两者永远是彼此催化。冷漠会让我的活力在心中渐渐消失,消失到后也就变成了抑郁,而抑郁又会继续蚕食我心中的活力。这是一个逐渐黑暗的旅程,而阻止黑暗继续加深的办法,就是自己为自己的心中投放光明。而光明,来源于观念的改变。” 我点点头,表示赞赏:“是的,你说的没错。有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所谓态度,其实可以理解为观念或心态。不过,观念的改变并没有那么容易。黑暗和光明,是一对矛盾的事物,投放光明,意味着你要否定自己原有的心态,拆掉你给自己好不容建立起来的‘保护墙’,需要你重新唤醒心中为数不多的活力,进行新一轮的对抗和折腾。” “所以,我该怎么做呢?”他目光迷离地看着我。我明白,那是半信半疑的表现。现在我们的角色终于转换了过来,回到了传统的角色扮演模式中。 “唤醒活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聊过一两次天或者读一两本书就能改变的事。它需要的,是你的勇气和时刻体察内心感受变化的能力,以及你的决心。这个过程,或许你需要陪伴,某个人,某本书,某个能让你重新体验到内心温暖的事物,”我冲他微笑,继续说,“当然,你也不用一下完全接受我的看法。人只有在自己真正想要改变的时候才能够改变,否则明白再多的道理也是徒劳。如果哪天你觉得自己的世界太冷了,做只孤愤的雪狼太苦了,你可以再把我的话回味一下。” 他盯着我,抽完剩下的半支烟,点点头说:“也许你说的对。但是,能有点更具体的建议吗?” “在我看来,冷漠的解药是热情,如果你想解除冷漠的状态,就要投入到热情的氛围中去。当然,你可能会说,本来就很冷漠了,怎么可能主动去制造热情,融入热情呢?确实,这有点难度。所以,我建议你不必很直接很贸然地去故作热情地接近他人,而是用剧烈的运动来激发自己的热情。剧烈运动能唤醒你内心沉寂的热情,这种热情的累积会融化你自身的冷漠,比如你多去打打篮球,就算你不与队友交流,你也会焕发不一样的热情的。”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之所以没有建议你去冷静下来想一想,就是因为,你的冷漠已经让你很‘冷静’了,你本来就一直处于‘冷’的状态中,那么好的破解办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用外在的热激发内在的热,从而融化内在的冷。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他若有所思了片刻,忽然抬起头笑了笑:“我想我已经明白了。” 他的笑让他看起来不那么冷了。看着他的笑,我心里也释然了许多。 他站起身,跟我说再见,转身的瞬间留下一句:“希望你不再是雪狼。” 我愣了一下,继而笑着回道:“希望下次见到的不是冷漠君,而是热情君。” …… |
| 序言 | |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因为我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常常因为担心说错话、做错事而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这种“过度思考”,让我错失了很多表达真实自我的机会,也让我在很多时候都感到格格不入。我渴望找到一种方式,能够让我既能被他人理解和接纳,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我最迫切的需求——“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这是一种对个人空间和内在宁静的呼唤,也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敏感,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接纳,来提升自信心。我更期待它能教会我一些“自我安抚”的技巧,让我能够在感受到外界压力时,能够快速地找到内心的平静,而不是被焦虑和不安所吞噬。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找回内心力量和自我认同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是直击心灵!“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这句话,我简直太有共鸣了。每次在社交场合,或者面对过于热情的朋友,内心都会升起一股强烈的“退却”信号,但又常常因为不想显得不合群、不够热情而硬撑着。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在内心深处渴望却又不敢表达的需求。我总是怀疑是不是自己有问题,为什么别人都能那么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我却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去维持表面的和谐。读到这个书名,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原来存在着“内心敏感者”这样一个群体,而这本书,正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自救”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会提供哪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敏感,并在这个看似需要“外放”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和生存之道。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学会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坚定地守护自己的能量,不再因为过度付出而感到疲惫不堪。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比同龄人更在意他人情绪和反应的人,我常常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情绪接收器”,周围一点点的负面能量都能在我这里被放大。这种敏感性,在童年时期带来了很多困扰,也让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怪胎”。随着年龄增长,虽然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但每当遇到压力大的环境或者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那种被淹没的感觉还是会不时袭来。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有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式来处理这种“超感应”?这本书的书名,就像在替我说出了心底最深处的呐喊。它暗示了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并且点明了“敏感”并非是缺陷,而可能是一种需要被呵护和管理的特质。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有效地建立心理边界,区分他人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在保持同情心的同时,不被他人的负面情绪所裹挟。这本书的存在,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来自理解者的关怀,一份找回内在力量的承诺。
评分我的生活哲学一直是以“和谐共处”为核心,但有时候,为了维持这种和谐,我常常会委屈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强势”的性格或者“高压”的氛围时,我总是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防御模式”,表面上附和,内心却波涛汹涌。这种长期的“隐忍”,让我觉得内耗非常严重,也让我对很多事情感到麻木和疲惫。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声及时的提醒,告诉我,是时候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了。“让我自己呆会好吗?”,这句话饱含着一种对自我尊重的诉求。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界限,如何学会拒绝那些让自己感到不适的要求,以及如何在维护关系的同时,不失去自我。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软性”但有力的沟通方式,让我能够在不引发冲突的前提下,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心理空间,并最终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内在平衡。
评分每次参加大型聚会或者需要长时间社交的活动,我都会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因为我知道,之后我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充电”才能恢复精力。有时候,我甚至会因为担心消耗过多而选择回避一些本应参加的社交场合,这让我错失了不少机会,也感到十分懊恼。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抓住了我这种“需要缓冲期”的内心需求。它表明了一种渴望“暂停”和“恢复”的状态,而这正是内心敏感者常常面临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快速识别和应对社交疲劳,如何制定有效的“能量补充计划”,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能够滋养心灵的习惯。我特别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有策略地”参与社交,而不是被动地被卷入其中,如何在保持连接的同时,不至于耗尽自己的“能量储备”。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重塑我对社交的态度,不再视其为洪水猛兽,而是可以被智慧地管理和享受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