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主编的这本《中国音乐 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提琴第2套5 级-7级)》主要是为非音乐专业的小提琴5-7级等级考 试者编写的。每一级别的内容包括:音阶、练习曲、 大型乐曲(协奏曲、奏鸣曲)、二重奏乐曲及中外乐曲 (中国乐曲中包括几首中国作曲家改编的外国儿歌曲 调)。所选的练习曲及乐曲均为中外经典之作,趣味 性和音乐性很强。
五级
一、音阶
(一)一根弦第Ⅰ~第Ⅴ把位
1.F大调
2.bB大调
3.bE大调
4.bA大调
5.#f小调
6.b小调
7.e小调
8.a小调
(二)双音
1.C大调
2.G大调
3.F大调
4.D大调
5.bB大调
6.a小调
7.e小调
8.d小调
9.b小调
10.g小调
二、练习曲
1.练习曲(Op.37 No.5)
2.练习曲(Op.37 No.6)
3.练习曲(Op.37 No.9)
4.练习曲(Op.36 No.5)
5.练习曲(Op.36 No.20)
6.练习曲(Op.20 No.33)
三、协奏曲
1.**协奏曲(Op.7)Ⅰ、Ⅱ、Ⅲ
2.第四协奏曲(Op.15)Ⅰ、Ⅱ、Ⅲ
3.协奏曲(g小调)Ⅰ
四、外国乐曲
1.圣母颂
2.小步舞曲
3.回旋曲
4.船歌
5.纯洁的(选自歌剧《马尔塔》)
6.假日(《幻想曲》片断)
7.婚礼进行曲(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8.小夜曲
五、中国乐曲
1.新春乐
2.丰收颂
3.茉莉花
六级
一、音阶
(一)一根弦第Ⅱ~第Ⅵ把位
1.G大调、g小调
这套《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提琴第2套5级-7级)》简直是为我们家小提琴学习者量身打造的宝典!我孩子在准备考级过程中,光是教材就换了好几版,但从开始接触这套书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那种“对味儿”的感觉。首先,它的选曲兼顾了技术难度与音乐性的平衡,不像有些教材光堆砌技巧,听起来干巴巴的,这套书里的曲目,即便是练习曲,旋律也相当动听。特别是七级的曲目,那种既要展示扎实的弓法和音准,又要求有细腻情感表达的曲子,编排得极其巧妙。我记得有一次陪孩子练习一首奏鸣曲片段,光是揉弦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教材里就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批注和范例指导,这比单纯看五线谱上的记号要直观得多。而且,它不仅仅是考级曲目的集合,配套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的部分也做得非常扎实,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整体装帧设计也很大气,纸张的质量很好,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在琴盒里带着,也不会轻易损坏,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天天和书本打交道的家长来说,真的非常重要,看得出出版方是用心在做教育产品。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决定换这套教材时,我还有点犹豫,毕竟市面上的考级教材琳琅满目,价格也参差不齐。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小提琴第2套5级-7级)》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它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考级”二字上,它更像是一部系统化的、分阶段的演奏技能提升指南。特别是针对七级,我发现它对情感表达的引导非常到位,比如如何通过弓速的微小变化来烘托高潮,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感,这些“软技能”恰恰是决定演奏水平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教材中对一些不常见的指法和换把位置也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图示说明,这对于远程学习或者家长辅导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集学术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杰出教材,投入的每一分钱都物超所值,它为孩子的艺术之路铺设了一条既坚实又充满美感的道路。
评分自从我孙子开始使用这套小提琴考级教材后,我这个当爷爷的都忍不住会多听他练琴了,因为它选的曲子真的太好听了!虽然我不太懂乐理,但能明显感觉到,他拉出来的声音不再是“生硬的音符堆砌”,而是有了“音乐的味道”。我们之前买过一些号称是“国际通用”的教材,里面的曲目大多是巴赫、维瓦尔第那些古典时期的作品,虽然经典,但对于初学到中级的孩子来说,可能略显枯燥。这套《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则高明得多,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融入到练习曲和乐曲中,比如某些小快板,听起来就非常活泼灵动,让孩子在拉琴时保持新鲜感和探索欲。而且,这套书对“节奏准确性”的强调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配套的伴奏CD(如果包含的话,我记得我们买的那版是有配套资源的)听起来非常专业,为孩子提供了极佳的合奏参照物,让他在节奏感上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
评分自从换了这套针对五到七级的教材,我闺女在拉琴时那种自信心简直是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以前学那些零散的教材,总觉得知识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缺乏一个整体的连贯性。但《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五级的技术基础巩固,到六级的复杂技巧的引入,再到七级对音乐理解和表达的更高要求,每一步都衔接得非常自然,就像是为孩子定制了一条清晰可见的升级路径。我尤其欣赏它在每首曲目后面附带的“演奏提示”,那些提示词非常专业,比如关于换把的流畅性、换弦时的声音颗粒感控制,甚至连运弓时手臂的放松度都有提及。这让我这个非专业的家长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从而在陪练时更有方向感。说实话,光是对比一下之前用的几本教材,这套书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哲学上,明显更符合当代音乐教育的前沿理念,它强调的是“学会拉琴”,而不是“学会考试”。
评分我得说,这套教材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冲刺高级别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们之前一直用的是另一套体系的教材,到了五级之后,感觉很多技术瓶颈很难突破,曲目难度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但缺乏一个平稳过渡的桥梁。直到我们换到中国音乐学院这套的五级部分,我立刻感觉到了不同。它对音阶和琶音的系统性练习部分,设计得极其精妙,涵盖了不同把位、不同弓法组合的训练,确保了学生在面对考级曲目中那些突如其来的技术难点时,能够从容应对。举个例子,七级里有几首需要大幅度跨把和快速换把的乐段,光靠死记硬背是拉不好的,但教材中专门安排的练习小品,精准地模拟了这些难点,并且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对“全国通用”的承诺,无论孩子是在哪个城市哪个流派的老师那里学习,这套教材提供了一个统一且高标准的知识框架,极大地便利了跨地区学习和评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