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生命史學 | 作者 | 餘德慧,李宗燁 |
| 定價 | 48.00元 | 齣版社 | 重慶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2497684 | 齣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餘德慧的散文作品,他以豐富的人文心理學養背景,透過自身對生命的細膩觀察,以文學和詩心的文字氣質,帶領我們進入他體嘗到的生命感。生命感主要來自生命自身的曆史。“隻有當我們迴顧過去的時候,我們纔産生現在的知識。”這種知識就叫做“生命史學”。 餘德慧擅長在平常生活的時刻中,探求生命的況味。他在原住民部落裏,可以專心聽著他們用母語交談,雖然不懂,但是“在母語的世界,像置身在一棵大樹的底下,纔感受到人活著的根”。他在時間的流動中,珍惜著白天,也珍惜夜晚。 他更以哀樂中年的心情,來看愛情、看人生、看存在的每個片刻。“行到中年,兩邊不著,生的甜美越來越遠,死的無常逼在眼前,前瞻與後顧,擺蕩悠忽。人在這樣的絕望格局裏,要由無處可去的焦慮,轉為體驗‘當下’的從容。……然後一切清清朗朗,從容不迫,看日落日齣,看風來風去,我依舊如風中的蘆花,搖曳在自然之間。”span>——吳靜吉·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名譽教授 |
| 作者簡介 | |
| 餘德慧教授(1951.1.10-2012.9.7)颱灣屏東人,颱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開設瞭華人世界門生死學課程,並且聽者雲集。曾任颱灣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東華大學谘詢與輔導學係(現更名為谘詢與臨床心理學係)創係主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主要教授: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人文谘詢、宗教現象學、宗教療愈等課程。 著作有《生命史學》、《生死無盡》、《臨床陪伴與心理研究》、《生死學十四講》、《詮釋現象心理學》、《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孤獨其實是壞事》、《男兒心事不輕彈》、《迴首生機》、《感應之情》、《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與《觀山觀雲觀生死》等。 2000年成立的心靈工坊文化公司,餘德慧是主要的催生者之一,並擔任谘詢顧問召集人,將身心靈整體療愈的觀念帶進齣版界。 2012年9月7日,在愛妻顧瑜君教授幾慈濟醫療團隊的柔適照顧之下,浸潤在靈性恩寵之中,泰然離世。 |
| 目錄 | |
| 部 沿著長長劫數的甬道走來003 山海的呼喚011 心靈史的救濟023 人一說話,上帝就發笑035 中年又逢春043 命運在說話052 老祖母的眼淚061 野地少女的佚佗路071 語言的村落083 輕輕呼喚你的名094 親密相知天地寬101 夾在睡與床的身體111 記憶的中間118 愛在時空裏127 渲染的應答──愛情史學的一切134 哀樂的愛情142 第二部 從童年記憶的敘說探討惦念的生命感151 |
| 編輯推薦 | |
|
重慶大學齣版社引進瞭三本餘德慧教授的經典代錶作形成《餘德慧選集》叢書,作為獻給生命的禮物以饗讀者。叢書包括:
《生死無盡》
《生命史學》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文摘 | |
| 序言 | |
《生命史學》這本書的手感非常舒適,紙張的質感也很好,這讓我對手中的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認為,曆史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記錄,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過的印記。這本書的書名“生命史學”,恰好契閤瞭我對這一宏大命題的探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連貫而引人入勝的方式,梳理齣生命在地球上發展的脈絡。我特彆想瞭解,那些在億萬年前存在的生物,它們的生活狀態究竟是怎樣的?它們是如何適應那個與我們今天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細節,比如化石證據的解讀,古DNA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及這些證據如何幫助我們重構生命的曆史。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敘事性的手法,將那些枯燥的科學數據轉化為生動的故事,讓我能夠感受到生命在演化過程中的艱辛與輝煌。我期待從中獲得一種對生命整體性的理解,認識到我們人類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地球上其他所有生命共享著同一個演化軌跡。這本書對我而言,是拓展視野,深化思考的絕佳讀物。
評分這本《生命史學》的書脊設計非常簡潔大氣,散發著一種學術的嚴謹感。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人類自身,必須先理解生命是如何産生的,又是如何演變的。這本書的書名恰恰觸及瞭我的核心興趣點。我尤其好奇,這本書在講述生命史的時候,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科學發現?比如,在分子生物學、古生物學、遺傳學等領域,有哪些新的突破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生命演化的全貌?我希望作者能夠將這些復雜的科學概念,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讓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受益。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共同祖先”的探討,究竟是怎樣的機製,讓從最初的簡單生命,能夠分化齣如此繁多且形態各異的物種?以及,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有哪些“意外”的事件,對生命的曆史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生命的多樣性,去理解不同物種之間的聯係,並最終反思人類在整個生命史中的位置和責任。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次知識的旅行,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認知之旅。
評分這本《生命史學》在我手中,沉甸甸的,光是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聞到古籍特有的紙張香。我一直對人類文明的起源和演變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那些宏大的時間尺度下,生命是如何從最簡單的形態,一步步發展齣我們今天所知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本書,僅僅從書名和我的初步翻閱來看,就似乎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遙遠世界的門。我期待它能帶領我穿越數億年的時光,去探尋那些我們共同的祖先,去瞭解那些塑造瞭今日生命的偉大變革。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科學知識堆砌,而是能通過生動的敘述,將那些早已消逝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生命在地球上的頑強與不屈。從單細胞生物的萌芽,到復雜生物的崛起,再到人類的齣現,這其中的每一步都充滿瞭挑戰與奇跡。我尤其關注那些“關鍵性”的轉摺點,比如光閤作用的齣現如何改變瞭大氣成分,多細胞生物的演化又帶來瞭怎樣的生態格局,以及智人的崛起如何開啓瞭人類文明的新篇章。這些知識不僅能滿足我的求知欲,更能讓我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我們自身存在的意義,以及我們與這個星球上其他生命的聯係。這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次對生命本身最深刻的追問。
評分這本書《生命史學》的外包裝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傳遞齣的信息是嚴謹且充滿吸引力的。我一直對“曆史”這個概念抱有非常廣闊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人類王朝的更迭,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式從誕生到演變的宏大敘事。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那些塑造瞭生命形態和社會結構的根本性因素,比如基因的變異與選擇,環境壓力的作用,以及生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是如何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發揮齣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比如,那些最早的植物如何改變瞭地球的大氣,那些微小的昆蟲又是如何與植物共同演化的。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些生命現象,並從中提煉齣一些普遍性的規律和啓示。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生命力”的探討,這種力量是如何讓生命在無數次的災難和挑戰中得以延續和繁榮的。這不僅僅是對生物學知識的普及,更是對生命哲學的一次深刻解讀。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一種更深層次的對生命的敬畏感,理解到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是漫長演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評分剛拿到《生命史學》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精美的排版和豐富的插圖吸引住瞭。作為一名對曆史人文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一個文明,就必須從其最根本的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入手。這本書顯然就是朝著這個方嚮深入挖掘的。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它是否能夠將那些抽象的生物演化理論,通過具象化的案例和故事呈現齣來?例如,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生命體是如何適應極端環境的?那些早已滅絕的物種,它們的生活習性,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位置,它們又為何走嚮消亡?這些問題,往往是教科書式介紹難以觸及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史學傢,帶領我逐一剖析這些生命演進的長河中的重要節點。從微生物的繁榮,到恐龍的時代,再到哺乳動物的崛起,每一個時期都蘊藏著無數值得探究的生命傳奇。我期待它能夠提供豐富的細節,比如不同時期的古地貌,當時氣候的變化,以及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生命形態和演進路徑的。通過這樣的敘述,我希望能構建起一幅更加完整和立體的生命演化圖景,從而加深我對地球生命多樣性以及人類在其中位置的理解。這本書對我而言,不隻是知識的獲取,更是思維方式的拓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