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陈国权教合唱指挥修订版(含2张光盘) |
| 丛书名: | 音乐名师大讲堂 |
| 作者/主编: | 陈国权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40461362 |
| 出版年份: | 2013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336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60.00元 |
| 实际重量: | 780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具有个人魅力,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夹杂着作者多年舞台实践的真知灼语,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似乎总能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音乐概念,比如将乐句的呼吸比喻成诗歌的停顿,将强弱对比比喻成戏剧冲突的高低起伏。这种“讲故事”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复杂的理论知识。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记忆规则,而是在主动地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内化的过程,对于真正掌握一门技艺至关重要。那种仿佛与一位睿智长者对弈的感觉,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初翻目录,我就被其宏大而系统的知识架构所震撼。它似乎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合唱指挥领域的核心要点,从基础的呼吸控制、发声原理,到复杂的和声分析、复调织体处理,再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演绎技巧,脉络清晰得如同为初学者绘制的导航图,同时也为资深指挥家提供了可以深入钻研的理论深度。尤其是关于“整体性”的探讨,作者没有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指挥家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将一群独立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有机的、能够表达情感的整体,这种对“人”的关注,才是合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我感觉自己仿佛正在接受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的贴身指导,每翻一页都是对固有认知的拓展和修正,这比单纯的模仿录音效果要深刻得多。
评分从图书馆借阅或是在二手书店淘到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它的“内功”所吸引。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是什么”,而在于它启示你“该怎么想”。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技术员”,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审美判断的“艺术家”。它引导读者去质疑既有的指挥习惯,去探索声乐织体内部的张力变化,去思考音色如何服务于文本意义的传达。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合唱音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对指挥棒的每一次挥动,都多了一层深思熟虑的哲学基础。这绝对是一本能够影响一个指挥者职业生涯走向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标价本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有品味了,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让这本书在书架上脱颖而出。拿在手里,分量感十足,纸张的质地也相当考究,印刷清晰细腻,每一个音符和文字的排版都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页,虽然简单,却很有节奏感,让人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指挥艺术的层次感。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作为一名长期接触音乐教育的爱好者,我深知工具书的实用性和美观度同等重要,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极佳的平衡,让人从拿起它的那一刻起,就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间接反映了作者在音乐理解上的深度,让人相信书中的内容必然也是精雕细琢过的。
评分如果说理论构建了骨架,那么本书在案例分析上的深度和广度,则为这个骨架填充了血肉。书中收录的曲目分析并非那种机械的、套路化的解读,而是充满了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挖掘。无论是对古典时期复调作品中声部交织的精妙剖析,还是对近现代作品中特殊音响效果的指挥策略,都提供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指导。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排练效率”的章节,它没有空谈“多排练”,而是给出了如何通过精准的排练目标设置、科学的注意力分配来压缩排练时间,同时提升艺术效果的具体方法。这对于时间宝贵的合唱团指导老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而非纸上谈兵的理论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