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技術特點
二、學習方法
長拳圖解
長拳歌訣
動作名稱
分勢圖解
預備勢
懶紮衣立勢
丟下腳齣步單陽
七星拳手足相顧
探馬勢太祖高傳
當頭炮勢衝人怕
中單鞭誰敢當先
跨虎勢挪移發腳
拗步勢手足活便
壽桃勢如牌抵進
拋架子當頭按下
孤身炮
打一個翻花舞袖
拗鸞肘
左右紅拳
玉女穿梭倒騎龍
連珠炮打的是猛將雄兵
猿猴看果誰敢偷,鐵甲將軍也要走
高四平
迎風跺子
小紅拳火焰攢心
斬手炮,打一個鳳鸞藏肘
窩裏炮,打一個井纜直入
直入勢
庇身拳
轉身吊打
指襠勢
剪臁踢膝
金雞獨立
朝陽擊鼓
護心拳
專降快腿
拈肘勢逼退英雄
嚇一聲小擒拿休走
拿鷹捉兔硬開弓
下紮勢閃驚巧取
倒紮勢誰人敢攻
朝陽手
便身防腿
一條鞭打進不忙
懸腳勢誘彼輕進
騎馬勢衝來敢當
一霎步往裏就踩
下海降龍
上山伏虎
野馬分鬃,張飛擂鼓
雁翅勢穿莊一腿
劈來腳勢
入步連心
雀地龍按下
朝天磴立起
雞子解胸
白鵝掠翅
黑虎攔路
鬍僧托鉢
燕子銜泥
二龍戲珠
賽過神槍
丘劉勢
左搬右掌
鬼蹴腳撲前掃後
霸王舉鼎
韓信埋伏
右山勢
左山勢
前衝後衝
觀音獻掌
童子拜佛
翻身過海
迴迴指路
敬德跳澗
單鞭救主
青龍舞爪
惡馬提鈴
六封四閉
金剛搗碓
下四平
秦王拔劍
存孝打虎
锺道仗劍
佛頂珠
反膛莊望門攢
下紮勢上一步封閉提拿
推山二掌
羅漢降龍
左轉紅拳左跨馬,右轉紅拳右跨馬
左搭袖右搭袖
迴頭摟膝拗步插一掌
轉身三請客
掩手肱拳雙架梁
單鳳朝陽
迴頭高四平金雞曬膀
托天叉
左搭眉,右搭眉
天王降妖
上一步鐵幡杆
下一步子胥拖鞭
蒼龍擺尾
仙人摘乳
迴頭一炮拗鸞肘
跺子二紅仙人捧玉盤
夜叉探海
劉海捕蟬
烈女捧金盒
直符送書
迴頭閃通背窩裏炮
收迴去雙龍抹馬
急迴頭智遠看瓜
自轉兩拳護膝,當場按下滿天星,誰敢與吾比餅
收勢
附:拳論·歌決
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二句)
用武要言
鵝手十六目
搗手三十六病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奇葩,它以易為理,結閤中醫的經絡學說,集導引、吐納、武術於一體,脫而化之,推演陰陽開閤之道。而陳式太極長拳則是太極文化的另一燦爛內容。陳氏氏族以太極拳名譽天下,不脛而走,傳於四海內外。太極拳博大精深之貌逐漸為人所識。而“長拳”套路則為陳氏嫡傳傳人所專精,各代傳人以太極拳之規律不斷地對它進行一步的加工整理,既保其原貌,又與太極同體,一招一勢都凝聚著陳氏先賢的智慧和心血。後人不僅能在演練此拳的過程中體現古代的武術原貌,又能體味中華文化的妙趣,實是陳氏纍代之功。
《陳氏太極長拳108式》配有動作圖解,詳細闡釋陳氏太極長拳的博大精深。
這本號稱“太極拳全書”的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裏其實是抱著很大期待的。畢竟標題裏涵蓋瞭“陳氏太極拳”和“長拳108式”,聽起來像是把陳氏太極的精髓都囊括進去瞭。然而,實際翻閱下來,感覺更像是一本資料匯編,而不是一本能真正指導我從入門到精通的教科書。書中對於理論闡述的部分,雖然也提到瞭“陰陽轉換”、“勁力運用”這些太極拳的核心概念,但講解得略顯單薄和抽象。比如,當我們學到某個特定招式時,書上提供的圖示和文字說明,往往隻停留在“做什麼”的層麵,卻很少深入講解“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在實戰或對練中,這種動作形態背後的力學原理和意念導引究竟是如何配閤的。對於那些已經有些基礎,想尋求更深層次理解的習練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深度是遠遠不夠的,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讓你知道有哪些招式,但沒能真正點亮你如何去體會太極的“道”。我期望的“全書”是能把我從“形”引嚮“神”的橋梁,但這本更像是河流兩岸的目錄清單,讓你知道對岸有什麼,卻沒告訴你如何渡河。
評分我對武術書籍的評價標準之一,是它能否提供有效的“練習路徑圖”。也就是說,它不應該僅僅羅列招式,更應該指導習練者如何循序漸進地提高。這本書在理論和招式介紹之後,對於如何進行套路練習、如何結閤呼吸、如何進行功法輔助訓練等方麵,著墨不多。它仿佛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紮實的內功基礎和自行安排訓練計劃的能力。比如,對於“陳氏太極拳”的入門者來說,如何從站樁開始建立基礎樁功,如何將樁功的體會融入到套路的第一式中,這些關鍵的過渡和銜接點,在書中幾乎找不到明確的指導。它更像是一個已經完成的武術傢的知識清單,而非一個循序漸進的教練手冊。這種“拿來即用”的結構,對真正需要係統化指導的初學者而言,反而構成瞭學習的障礙,讓人在麵對浩如煙海的招式時,不知從何下手,也看不到明確的“升級”路徑。
評分作為一本由知名齣版社齣版的書籍,我原本對它的裝幀和排版抱有更高的期望,尤其是涉及到復雜的拳理和圖解時,清晰的版式設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這本書的編排給我的感覺是比較擁擠和陳舊的。圖文混排的位置有時候顯得不夠直觀,有些圖注需要來迴翻頁纔能對應上,打斷瞭閱讀的連貫性。更不用說,在介紹拳架結構時,如果能輔以更現代的製圖技術,比如不同角度的剖麵圖或者更明確的重心轉移指示箭頭,對於理解太極拳強調的“立身中正”會有極大的幫助。但這本書基本沿用瞭較為傳統的排版方式,使得一些需要空間感來理解的結構描述,在二維的平麵上顯得扁平而缺乏立體感。對於一個試圖通過書籍學習傳統武術的人來說,視覺上的引導和體驗感是非常重要的輔助,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努力似乎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麵,沒有跟上當代體育教學書籍在視覺傳達上的進步。
評分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去研究書裏關於“陳氏太極長拳108式”的分解動作部分。從武術書籍的角度來看,清晰的圖文配閤是至關重要的。坦白說,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隻能說是中規中矩,遠談不上優秀。有些關鍵的轉換節點,比如纏絲勁的起手和收尾,文字描述得非常簡略,而圖片往往隻定格在一個瞬間,這對於需要理解連續運動軌跡的拳術來說,是緻命的缺陷。我不得不經常暫停下來,對著鏡子反復嘗試,但總感覺動作的流暢性和內在的連貫性沒有被文字完全捕捉到。特彆是對於那些對“鬆沉”和“蓄發”要求極高的動作,比如某些纏絲動作的爆發點,書上給齣的指導顯得有些含糊不清,沒有提供足夠多的練習口訣或者輔助練習方法來幫助習練者找到那種“氣機發動”的感覺。讀起來,就像是有人在給你描述一首優美的樂麯,但沒有提供任何音符和鏇律,最終隻能靠自己去瞎猜作者想要錶達的意境。這種對細節的缺失,極大地影響瞭自學者的練習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這本書在談及太極拳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時,顯得有些刻闆和教科書化。太極拳之所以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深厚的道傢和儒傢思想背景,以及它所蘊含的生命哲學。這本書雖然也引用瞭一些經典的論述,但這些論述更像是對前人文字的摘錄和解釋,缺乏一種現代人結閤自身習練體驗所産生的“活的理解”。換言之,它告訴你“太極講究剛柔相濟”,但沒有深入探討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剛柔轉換是如何體現在你的每一個呼吸、每一次思考中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夠將這些古老的智慧,用更貼近當代人生活和感知的語言重新闡釋一遍,讓習練者在比武或對練之外,也能感受到太極拳對心性修養的指導作用。目前來看,它更像是一本側重於“技擊套路”和“動作規範”的參考書,而在“內涵挖掘”上,深度和溫度都稍顯不足,沒有真正觸及太極拳“以武入道”的精神內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