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目 第I片:练习曲部分1、D小调奏鸣曲第I3首2、库兰特舞曲3、阿勒曼德4、练习曲第20首5、练习曲第25首6、练习曲第I首7、配伴奏练习第二片:中外乐曲部分1、春节序曲2、绣金匾3、苗岭的早晨第三片:1、世界名曲大联奏2、威尼斯狂欢节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4、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第四片:1、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2、骑兵进行曲4、水上音乐
编辑推荐 本片由王晓莲示范讲解,王晓莲:中国电子琴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电子琴考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琴考级委员会副主任。
从考级曲目“辅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对曲目风格的把握似乎有些偏差。八级曲目往往要求演奏者展现出对不同音乐体裁(如奏鸣曲式、赋格或特定国家风格)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但在这套资料中,对这些深层音乐理解的引导是极其薄弱的。它更侧重于“弹对音符”和“弹对节奏”,而忽略了“弹出味道”。比如,对于一首需要展现巴洛克时期严谨结构的曲目,讲解里缺少对对位法的基本概念介绍,只停留在机械模仿旋律线上。这使得学习者很容易将考级变成一场纯粹的“手指技巧展示”,而丧失了音乐学习中更宝贵的艺术鉴赏和情感表达的训练。这种指导是片面的,对提升艺术修养帮助不大。
评分这套四张VCD的视听效果,简直是上个世纪末的产物,音画不同步的问题时有发生。在播放一些需要精确听辨音准的段落时,偶尔会出现音频的轻微延迟或者失真,这对于学习古典音乐尤其是电子琴这种对音色平衡要求极高的乐器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我不得不反复开关碟片,试图让它恢复正常,但收效甚微。更要命的是,视频中的键盘特写镜头常常是固定角度,当我们想看清楚左手和右手是如何配合运用和弦转换以及和声织体时,视角总是非常受限,经常只能看到键盘的上半部分,关键的手指触键细节完全被遮挡。我最终还是不得不求助于网络上其他更清晰的教学资源来弥补这套产品在技术呈现上的落后。
评分这套教程的排版简直是灾难,色彩搭配俗气到让人怀疑制作者的审美水平。封面那种廉价的塑料光泽,以及内页粗糙的纸张,拿在手里完全没有一丝“考级”的庄重感。更别提那些乐谱的字体了,黑乎乎的一坨挤在一起,很多细小的符头和表情记号简直像是印刷事故,我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去辨认那些休止符和指法提示。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快速跑动和复杂的和声配置时,清晰度直接成了最大敌人。我不得不把书拿到台灯下,侧着光才能勉强看清那些连线和力度记号。说实话,如果这是冲着“权威辅导”去的,那么光是视觉体验就已经让人大打折扣,感觉像是随便找了个打字店用最便宜的纸张赶出来的产品,完全对不起它标注的“八级”水准。我甚至怀疑这样的制作质量,是否能对得起我们为之付出的学费和时间投入,这绝不是一个专业音乐教材该有的面貌。
评分关于配套的伴奏部分,我发现VCD里提供的示范演奏版本,在速度和力度上都显得过于“标准”和“僵硬”,缺乏一定的艺术弹性。虽然考级有其标准速度,但好的教材应该提供一个参考的宽泛范围,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样速度变化符合乐曲的情绪发展。然而,这套教程的示范演奏几乎是恒速、恒强度的重复,听起来像是机器自动生成的MIDI文件,而不是一个富有经验的演奏者对乐曲的个性化诠释。这对于培养学习者对音乐的自由处理能力非常不利,容易让他们陷入“只要跟着示范走就不会错”的误区,从而扼杀了个人音乐个性的发展空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对不同速度处理的细微差异和其带来的情感变化分析,而不是一个单调乏味的“标准答案”。
评分光说王晓莲老师的讲解部分,坦白讲,信息密度略显不足,更像是对既有乐谱的口头复述,而非真正的“深入辅导”。在处理一些技术难点,比如十六分音符的均匀性控制或者踏板的细腻运用时,视频里的示范动作和声音听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纱,缺乏那种直击核心的、能够立竿见影的技巧点拨。比如在某首练习曲的转调部分,我期待的是关于手指如何“换把位”才能保持流畅连贯的精妙提示,结果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然后说“大家多练习”。这对于已经卡在瓶颈期的考生来说,帮助极其有限。它更像是给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演奏者做一次“模拟演奏”,而不是给正在摸索中、急需突破技术瓶颈的学习者提供“拐杖”。整体感觉,讲解过于保守和流程化,缺乏那种能让人茅塞顿开的“独家秘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