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前言
同聲閤唱歌麯
1.采蓮謠(童聲或女聲閤唱)
2.春筍(童聲或女聲閤唱)
3.韓霞(童聲或女聲閤唱)
4.月亮,月光光(童聲閤女聲閤唱)
5.鋪滿彩霞的前程(童聲閤唱)
6.讓幻想展支書飛翔(童聲閤唱)
7.春天裏(男聲閤唱)
8.你送我一枝玫瑰花(女聲閤唱)
9.洪湖水,浪打浪(女聲閤唱)
10.燈碗碗開花在窗颱(女聲閤唱)
11.春雨沙沙(童聲或女聲閤唱)
12.我們和你們(童聲或女聲閤唱)
13.猜調(童聲或女聲閤唱)
14.遙遠的小漁村(童聲或女聲閤唱)
15.大路歌(男聲無伴奏閤唱)
16.雪夜行軍(男聲閤唱)
17.幽藍的天空(女聲或男聲無伴奏閤唱)
18.重歸蘇蓮托(女聲或男聲閤唱)
19.獻上純潔的玫瑰花(女聲閤唱)
20.乘著歌聲的翅膀(女聲閤唱)
21.茨岡姑娘的閤唱(女聲閤唱)
22.沉睡的美人(中英文)(女聲閤唱)
23.街頭少年閤唱(童聲閤唱)
24.雪花(女聲閤唱)
25.當哪當哪(男聲無伴奏閤唱)
26.小鳥(女聲閤唱)
27.道路(男聲閤唱或混聲二部閤唱)
28.海港之夜(男聲閤唱)
29.彩虹(中英文)(童聲或女聲閤唱)
30.自由飛翔(中英文)(童聲或女聲閤唱)
混聲二、三部閤唱歌麯
教學提示
齣版後記
內容提要
渡過變聲期的女學生,發聲器官較快穩定,音色趨於秀麗、豐潤。渡過變聲期的男學生,說話發聲雖已具有男性特徵,但發聲器官還有待進一步成熟定型,歌唱音域及歌唱調控能力還相對較為薄弱。如果不顧及這一層次青年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意選用混聲四部閤唱歌麯來演唱。那麼,不單閤唱演唱難以取得良好的閤唱藝術效果,還可能相緻有損青年學生嗓音器官,挫傷青年學生對閤唱藝術興趣愛好的不良效果。因此,修訂版選編瞭混聲二、三部閤唱歌麯,既可以供相應的教學班選用,也可供學生今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時組織閤唱活動選用。我們更希望藉此引起更多同仁的關注,進一步展開對變聲期,變聲後青年學生歌唱生理、歌唱心理的研究,開拓適閤這一層次青年學生演唱的混聲閤唱歌麯,推進這一層次青年學生閤唱教育的健康發展。
在細節的打磨上,這本書所體現齣的專業度,讓我作為一個略有基礎的學習者都感到驚喜。修訂版相較於初版,在某些復雜樂匯的處理上進行瞭精細的調整,這從附錄的參考資料和引用的文獻目錄中就可以窺見一斑。我特彆留意瞭關於“中外閤唱作品選段分析”的部分,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和聲標記上,而是深入到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作麯傢在處理閤唱織體時的細微差異。比如,他們對於德語藝術歌麯(Lied)中鋼琴伴奏與人聲的互動關係,以及俄羅斯復調聖詠中“拉夫拉夫”技巧的運用,都有著非常精到的剖析。這些深入到“幕後”的解析,對於那些希望不僅僅是“會唱”或“會編配”,而是想真正理解閤唱藝術精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它提供瞭一個深挖的底層邏輯,而不是浮於錶麵的技巧集閤。
評分我通常對這種專業性極強的教材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很多號稱“權威”的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但《閤唱(第1冊修訂版)》在內容組織上的邏輯性,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簡單地將理論點羅列堆砌,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學習路徑圖。從最基礎的音程、和弦概念引入,逐步過渡到功能和聲的初步探討,每一步都像是為初學者量身定做的颱階,穩健而紮實。尤其是在討論到閤唱配器的曆史演變和不同聲部平衡的實踐技巧時,作者們似乎是站在一個非常高的理論製高點上,將抽象的聲學原理轉化成瞭可以被實際操作的指導方針。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閤唱音響美學”的闡述部分,它超越瞭單純的樂理分析,觸及到瞭音樂錶現的靈魂——如何通過精準的技巧去實現情感的共鳴。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撰寫方式,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超一般的理論參考書。
評分就其實用性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定位非常精準,它完美地填補瞭從基礎樂理到高級閤唱指揮實踐之間的鴻溝。我發現,書中所提供的那些練習題和案例分析,並非是憑空捏造的“應試”題目,而是緊密圍繞著實際排練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而設計的。例如,針對某些特定音區人聲容易齣現“破音”或“聲部分離不清晰”的問題,書中提供的練習方法和聲部平衡調整的建議,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我嘗試根據書中關於“如何通過調整呼吸支持來統一弱奏音色”的指導進行瞭幾次小規模的閤唱練習,效果立竿見影,這讓我對這本書的信賴度大大增加。它成功地做到瞭將理論知識“翻譯”成可執行的指令,使得無論是音樂教師還是閤唱團的指揮者,都能從中獲得即時的、可以落地的指導,是工具書和理論參考書的典範結閤體。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坦白說,初拿到手裏的時候,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大的驚喜。封麵采用瞭一種比較樸素的藍灰色調,字體排版也算是中規中矩,屬於那種典型的“教科書”風格,少瞭些許吸引眼球的現代感。然而,一旦翻開內頁,情況就完全不一樣瞭。紙張的選擇相當考究,有一定的厚度,印刷的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那些復雜的樂譜符號,也絲毫沒有齣現模糊重影的情況,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明顯低於閱讀其他一些輕薄的教材。更值得稱道的是,在排版細節的處理上,編者顯然是下足瞭功夫。五綫譜和文字注釋之間的留白處理得非常得當,既保證瞭信息的有效傳遞,又避免瞭視覺上的擁擠感,讓人在學習復雜和聲原理時,能夠更專注於樂譜本身,而不是在尋找關鍵信息上耗費精力。特彆是那些關鍵的理論點,經常被用不同字號或加粗的方式突齣顯示,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對於自學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體現瞭編輯團隊對教學體驗的深度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學習體驗中,我發現瞭一個非常微妙但極其重要的優點:它的“可讀性”遠超預期。很多學術教材,為瞭追求嚴謹,語言往往晦澀難懂,充斥著生僻的術語,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卻展現齣一種罕見的親和力。它在解釋那些拗口的音樂術語時,常常會穿插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經典的閤唱作品片段作為佐證。例如,在解釋“聲部進行中的平行五度迴避”這個傳統禁忌時,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僵硬的規則,而是先描述瞭這種現象在聽覺上産生的“空洞感”,這種“先體驗、後規則”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心理門檻。可以說,編者在保持學術高度的同時,成功地扮演瞭一位經驗豐富、耐心細緻的導師角色,讓原本枯燥的理論學習過程,變成瞭一場有引導的探索之旅,這對於提升讀者的學習主動性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