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姿 勢 手 型 鋼琴鍵盤
2. 認識五綫譜 請彈吧
3. 爺爺的大鍾 莫卡辛軟皮鞋舞
4. 火 車 海軍修建兵
5. 侏儒進行麯 侏儒舞麯
6. 瑪麗有隻小羔羊 傘 兵
7. 上山坡 雷格泰姆舞
8. 排 鍾
9. 滑稽麵孔 老麥剋唐納
10. 拔河遊戲
11. 教堂管風琴 揚基歌
12. 弗吉尼,我的故鄉 摘棉花的老人
13. "自新大陸"交響麯主題
14. 軍號響 劃小船 我的憂愁誰知道
15. 乘黃包車 班卓琴手 公主圓舞麯
第二片
1. 上學的日子 捉人遊戲
2. 穿過樹林 長號手
3. 噢,蘇珊娜 十個小印第安人
4. 鍾聲響瞭
5. 太陽升起 芭蕾演員
6. 三隻瞎老鼠
7. 跳舞的袋鼠 跟著小隊長
8. 輕輕地劃 健身操
9. 小夜麯 風笛手來瞭
10. 從 前 如意星 登 山
11. 五月花柱舞 躲貓遊戲
12. 黃昏的歌 溜冰的女孩 跳舞的熊
13. "自新大陸"交響麯主題 跳到我朋友身邊來 倫敦橋
14. 巨人的腳步 火雞舞 印第安手鼓 優美而低迴
15. 前奏麯 問 候 管樂隊在演奏
16. 鏇 律 蜜 蜂 無事生非 有些人
17. 動物展覽會 在堤岸上
18. 日 齣 鼬鼠逃竄舞
第三片
1. 布吉烏吉 紅胸鳥
2. 曳步舞 影子舞 玩雜耍的人
3. 雜技演員 我喜歡節奏 部落舞 步態舞
4. 跳躍的和弦 分解和弦練習麯 古老的麯調 雙手交叉練習麯
5. 中國大戲院 農民舞麯 降B大調練習麯
6. 我的太陽 牛仔之歌 小雷格泰姆 假日之歌 走、走、走
7. 月光下 你好嗎? 跳舞的雨滴 在舞會上 加綫練習麯
8. 小河的歌 頑皮的小妖 加綫練習麯 小說中的故事
9. 馬車繞山奔馳 摘棉花的手指 船 歌 布榖鳥自鳴鍾 驛 站 高高的紅杉樹
10. 歌劇《威廉·退爾》選麯 美麗的藍色多瑙河 跳來跳去的鬆鼠
學院狂歡 波希米亞舞麯 黃昏的歌
11. 戈帕剋舞麯 降D大調練習麯 在滑冰場 朝鮮小夜麯 玩高空鞦韆的人
12. 水 仙 騎士的年代 嗬,西進! 淘氣的小精靈舞麯
13. 坎貝爾傢族來瞭 魔 笛 踏闆練習麯
14. 擊齣牆外,齣局! 教堂管風琴 海灘上的嬉戲 皇帝圓舞麯 穿過雲間
15. 孤獨的小河 小夜麯 忠實泉 我的新自行車 飛轉的螺鏇槳
16. 芭蕾舞排練 那時流行閃光的假發 煙草拍賣商 百音盒 榖倉舞 黑鍵雷格麯
17. 隆隆嚮前的彈藥車 多瑙河之波 探戈舞麯 校 歌 春之歌
巢誌玨--上海音樂學院鋼琴係原副主任 副教授。
說實話,配套的視頻講解部分,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完全配不上“簡易鋼琴教程”這個名頭。我本來是希望能通過視頻來彌補教材中一些晦澀難懂概念的直觀演示,比如手型穩定性的保持、觸鍵的力度控製這些至關重要的基礎。然而,視頻中的講解者似乎默認聽眾已經具備瞭相當的基礎知識,他對一些關鍵技巧的解釋往往是“一筆帶過”,用詞也過於學術化,很多時候我聽完一遍後,腦子裏留下的隻有一堆專業術語的堆砌,卻依然不明白具體該怎麼操作。例如,關於“均勻觸鍵”的示範,講解者隻是慢速地彈奏瞭一遍,然後就說“大傢注意聽這種感覺”。但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感覺”是抓不住摸不著的,我們需要的是具體的物理反饋,比如手指應該如何彎麯、手臂的重量如何傳遞。這種過於抽象的指導,對於渴望紮實基礎的入門者來說,簡直是一種摺磨,反而讓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産生瞭懷疑,感覺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適閤學鋼琴。
評分這本教材的排版簡直是一場災難,完全沒有考慮學習者的實際使用體驗。光是那厚重的裝幀和緊湊的字體,就讓人在初次翻開時就産生一種強烈的壓迫感。更彆提那些所謂的“高清”圖片,在打印齣來後模糊不清,很多樂理符號和指法標注都混在一起,根本看不清到底哪個是哪個。我花瞭整整半個小時,纔勉強辨認齣第一課中某個和弦的按法,這效率實在是太低瞭。要知道,學鋼琴初期,清晰直觀的視覺引導是多麼重要,它能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信心和進度。如果教材本身都不能提供一個友好的界麵,那麼再好的內容也得大打摺扣。我甚至懷疑設計這本教材的團隊是否真正理解“初級”學習者的需求,他們似乎更關注的是如何把所有能塞進去的東西都堆砌在一起,而完全忽略瞭閱讀體驗和學習流程的順暢性。如果能有一個更開闊的頁麵布局,多留白,字體和圖示有更明確的層級區分,哪怕是使用稍微亮一點的紙張,都會讓學習過程變得輕鬆愉快許多。現在這樣,每次打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艱苦的“尋寶遊戲”,實在令人氣餒。
評分我對這套教程中關於節奏訓練的編排方式感到非常不解。它似乎完全采用瞭傳統的、碎片化的練習模式,沒有將節奏訓練融入到鏇律的連貫性練習中。教材的早期章節中,節奏型的練習總是被孤立地放置,先是單純的視奏練習,接著纔是嘗試將它們應用到簡單的麯目中。這種割裂感導緻學習者在彈奏過程中,往往隻能顧此失彼而無法做到手眼協調。我更期待的是一種更加場景化的訓練方式,比如通過有趣的、能激發學習動力的迷你樂段,自然而然地讓學習者熟悉不同的節拍和時值組閤。現在的設計,使得枯燥的節拍器練習成瞭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負擔,極大地削弱瞭音樂性。當音樂被分解成一個個機械的音符和孤立的節奏塊時,學習的樂趣也就蕩然無存瞭。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將節奏概念融入到趣味性音樂故事或情景中的設計,而不是簡單地羅列練習題。
評分在教程的深度拓展部分,我感受到瞭明顯的脫節和不連貫。教材在前期的基礎練習中鋪陳瞭大量的指法和基礎和弦知識,但到瞭中後段,對於和聲學的引入顯得過於突兀和倉促。例如,從簡單的C大調進行到突然要求理解屬七和弦的轉位,中間缺乏必要的過渡和鋪墊。這就像是剛剛學會走路,就被要求參加一場短跑比賽。更要命的是,配套的DVD講解對於這些更深層次的音樂理論問題,處理得比教材本身還要草率,隻是簡單地提瞭一下概念,就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範例演示。一個好的教程,應該能平穩地引導學習者從“技術層麵”走嚮“理解層麵”,讓學習者明白自己彈奏的音符背後蘊含的音樂邏輯。這套教材在理論支撐方麵明顯不足,導緻學習者在技術有所提升後,會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睏境,阻礙瞭嚮更高階學習的邁進。
評分這套教程的選麯品味實在不敢恭維,如果不是為瞭配閤那套視頻講解,我根本不會選擇它。很多所謂的“入門麯目”,鏇律性非常差,聽起來乾巴巴的,缺乏讓人想要繼續彈下去的動力。初學階段,選材的審美高度直接決定瞭學生是否能建立起對音樂的熱愛。我發現很多經典的、膾炙人口的入門麯目,比如一些簡單的巴赫小步舞麯或者舒曼的《給孩子們的麯集》中的片段,都沒有被納入進來,反而是一些編排得非常生硬、鏇律綫條僵硬的練習麯占據瞭版麵。這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瞭一種強烈的“功能性”——我不是在學習音樂,而是在完成一套規定好的技術動作序列。音樂學習的核心應該是感受美和錶達情感,但這本書的選麯卻似乎在強調“練到為止”,讓人感覺學習鋼琴僅僅是為瞭掌握指法,而非享受音樂的樂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