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华乐大典 笛子卷 文论篇 |
| 作 者: |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
| 定价: | 118.00 |
| ISBN号: | 9787552311297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开本: | 8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11-1 |
| 印刷日期: | 2016-11-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华乐大典·笛子卷》覆盖了中国X古老的吹管乐器——笛子的相关领域研究,包括笛子八千年以来的形制演变,笛律研究,笛曲演奏与笛艺流派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共66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入典。乐人部分收录了93位自笛艺泰斗冯子存先生以来,无论在舞台还是民间,为推动笛子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乐人,并记录了1904年以来近现代笛子的发展史略。 |
| 作者介绍 |
|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自成立以来,协助文化部为一届中国艺术节组织演出了《千人中华大乐》;连续举办了六届以繁荣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为主题内容的"学术讨论会";和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经文化部、外交部批准,举办了"1995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大赛";经文化部批准,从1997年夏季开始,连续举办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活动;2001年举办了一届少儿民族乐队邀请赛;2002年承办了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2005年、2009年承办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 |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导航图,条理清晰到令人赞叹。我作为一个对民族乐器了解不深的爱好者,常常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专业资料时感到无从下手,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层级划分,从最基础的乐器构造、历史沿革,一直到深层次的演奏技法探讨,脉络清晰可见。特别是它对不同流派、不同地域风格的梳理,那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让我这个外行也能大致分辨出其中的微妙差异。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辅以恰当的类比和通俗易懂的解释,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顺畅,仿佛有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身边耳提面命。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大典”变得亲切起来。
评分作为一本被誉为“大典”的作品,它在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上确实做到了令人信服的程度。我尝试去查阅一些比较偏门或历史悠久的演奏法描述,竟然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详尽的记录和分析。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背后必然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田野调查和案头工作的积累。很多其他参考资料往往语焉不详的地方,这本书都能提供多角度的佐证和解读,甚至涉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文献引用,这对于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读物,更像是为专业研究者铺设的一条坚实的研究基础,其信息的密度和准确性,足以经受住最严格的学术检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就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沉稳、大气、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术著作,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它不追逐当下的流行语汇,而是用一种非常规范、精准的中文来阐述复杂的音乐现象,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反复锤炼,用词考究,结构严谨。这种独特的文学质感,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对语言艺术的品味。与其他侧重于技巧指导、语言相对直白的乐谱教程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艺术史论,它关注的是“为什么”和“如何演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技法之前,先对整个乐器体系有了宏观的认识,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层次感和内在驱动力。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厚的文化情怀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充满了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热爱。读到某些篇章时,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追溯乐器源流时的那种寻根问祖的执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前辈音乐家和匠人的深深敬意。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内容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推导,但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叙事方式,避免了不必要的夸张或煽情,使得论述显得尤为可靠和权威。这种将情感融入理性分析中的平衡感,让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它不仅传授技艺,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读者对民族音乐的正确认知和审美取向,让人在知识之外,收获了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配合着古朴的书名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之中。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社在材质和印刷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匠心,比如扉页上的那枚小小的乐器印章,看似不起眼,却为整本书增添了一份文人雅致的气息。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让阅读本身成为了一种享受,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审美的体验。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乐谱集那样注重实用性而牺牲了美感,而是将艺术的品味融入了书籍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了出版方对于民族音乐文化载体的高度尊重。整体来说,从翻开书本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