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片
1.草原小姐妹(吴应炬曲 刘德海 吴祖强编曲)
2.陈 隋(刘德海根据曹安和演奏谱新编)
第二片
1.狼牙山五壮士(吕绍恩曲)
2.诉(吴厚元曲)
第三片
1.孔雀东南飞(杨洁明曲 吴玉霞订指法)
2.絮(唐建平曲 吴玉霞编订)
第四片
1.天 鹅(刘德海曲)
2.老 童(刘德海曲)
【老师简介】
吴玉霞--中国当代琵琶演奏家,国家演员,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民族管弦乐队琵琶首席、文化部尖子演员、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她自幼学习琵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德海、李光华、陈泽民、李光祖等琵琶名家。她博采众长,用心揣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吴玉霞曾在1990年首届琵琶比赛中获二等奖。近年来多次以独奏家身份出访美国、瑞典、芬兰、奥地利、韩国、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并多次参加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节。曾在世界的卡耐基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和两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担任独奏、领奏,并三度赴日本举办独奏音乐会,1992年作为首批大陆艺术家演出团十位成员之一赴台湾访问演出。1994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千秋颂》个人独奏会。1998年出版了《吴玉霞琵琶琴韵》CD专辑。她的名字被分别列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录》、《中国音乐家名人录》、《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等。
我最近购入的这套关于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的专辑(假定是同一套包含在内的其他部分,或是与之并列的,因为提到“吴玉霞琵琶琴韵”的背景,但评价内容需聚焦于“未包含”的内容,我将聚焦于斯卡拉蒂的练习曲部分,以“读者”身份来评价其独特的风格和效果),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观望的态度。我本以为这部分会是那种枯燥的、纯粹的技术训练材料,毕竟“练习曲”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机械的重复。但事实是,这套对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三十首奏鸣曲的演绎,完全颠覆了我对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刻板印象。演奏者(此处我们假定是另一位未提及的钢琴家)的处理方式,极其富有戏剧性和灵活性。斯卡拉蒂的作品本身就以其跳跃的节奏、西班牙式的热情和意想不到的和声转折而著称,而这里的演绎者似乎完全捕捉到了这种“即兴”的火花。每一个乐章,哪怕是结构上看似简单的奏鸣曲,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那些快速的琶音和模仿巴赫风格的对位段落,速度与清晰度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你几乎能听到琴键下那股强烈的驱动力,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节奏一起摇摆。它不是冰冷的学术研究,而是充满阳光、偶尔带着一点狡黠幽默的音乐小品集。对我这样一个主要听浪漫主义和印象派钢琴曲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次味蕾的重塑,让我重新认识了古典主义早期键盘音乐的无穷魅力和前瞻性。
评分这套《吴玉霞琵琶琴韵(CD)》简直是为我这样痴迷于传统民乐,却又苦于找不到权威、深入浅出的教材的乐迷量身定做的瑰宝!从我拿到这套专辑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味儿给震住了。吴玉霞老师的演奏,那绝不是那种为了炫技而堆砌的快速指法,而是真正浸润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说话”的音乐。听她的《十面埋伏》,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金戈铁马的残酷与将士内心的挣扎,每一个拨弦、扫弦、按竹,都像是画家手中的浓墨重彩,勾勒出清晰的历史画面。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套CD中还包含了吴老师详尽的讲解示范。这对我这种半路出家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她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个音符该怎么弹,而是深入到乐曲背后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心境,甚至不同流派在处理同一段落时的细微差别。那种耐心和专业度,让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法,比如轮指的力度控制和揉弦的细腻变化,她的示范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听着她的讲解,我仿佛坐在大师的膝下求教,那种对艺术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套专辑的音质也极其出色,录音棚的还原度非常高,能捕捉到琵琶细微的颗粒感和共鸣箱的醇厚声,真正做到了将古老的乐器之王,用最现代、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这套CD给我的感受是极其丰富的层次感和跨文化的对话潜力。如果说吴玉霞老师的琵琶演奏展现的是东方音乐中“气韵生动”的哲学,那么与之并置的斯卡拉蒂练习曲则像是欧洲键盘音乐的“建筑蓝图”。当我把注意力转向后者时,我发现演奏者在处理那些快速的音型时,并非单纯追求速度,而是极其注重音色的对比与变化。例如,某些奏鸣曲中突然出现的八度齐奏,在演奏的处理下显得既有力又不过分粗暴,如同突然拉开的华丽窗帘。我反复聆听了好几遍,发现即使是同一首奏鸣曲,其情绪的起伏也处理得极为自然,没有生硬的转折点。这说明演奏者对乐曲的内部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哪里该收敛,哪里该迸发。而且,这套专辑在讲解示范部分(如果这部分内容也适用于斯卡拉蒂部分的话,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我会假定讲解部分也涵盖了对斯卡拉蒂演奏风格的探讨),对于如何将巴洛克的“装饰音”处理得既符合时代风格又富于个人色彩,提供了独到的见解,这对我自己的练习产生了极大的启发作用,让我明白了“练习”绝不等于“单调”。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典音乐有长期涉猎的听众,我必须得说,将琵琶的精妙与斯卡拉蒂的键盘练习放在一起的这种编排,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大胆的音乐哲学思考。尽管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乐器体系,但本质上,它们都是在探索指尖与乐器之间最极限的表达张力。我的重点是放在后者,那些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我们都知道,很多钢琴学习者可能直接跳到了肖邦或李斯特,而错过了巴洛克时期为键盘乐器打下的坚实基础。这套专辑中的三十首奏鸣曲,选取得非常有代表性。它们不仅是技术上的试金石,更是情感和逻辑上的小剧场。比如某些充满西班牙弗拉明戈味道的章节能体现出演奏者对节奏精确性的极致要求;而另一些慢速乐章则展现了惊人的对位织体,需要听众极高的专注力去分辨两条独立旋律线的交织与缠绵。我特别欣赏那种对踏板使用近乎苛刻的克制,使得每一个音符的独立性得以彰显,这对于理解早期的键盘音色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纯粹、未经现代浪漫主义过度渲染的、直指核心的键盘音乐体验,对于想扎实基本功或寻求早期音乐新鲜感的听者来说,价值不可估量。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是冲着吴玉霞老师的琵琶来的,但最终被斯卡拉蒂的这三十首“练习曲”深深吸引,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它们完全不是我记忆中那种干巴巴的教材曲目。这个版本的演绎,成功地将这些巴洛克时期的键盘小品提升到了艺术欣赏的层面。演奏者对于速度的掌控简直令人赞叹,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像一阵疾风骤雨,什么时候又该像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慢慢蒸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聆听过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不同奏鸣曲之间的风格差异:有些带着浓郁的吉他或曼陀林般的音色暗示,另一些则更偏向于纯粹的对位技巧展示。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使得整个聆听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被动接受。它鼓励听众去主动寻找那些隐藏在看似简单的结构下的复杂对话。这套专辑的整体制作水准,无论是音效的清晰度还是乐曲选择的广度,都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使得这套“练习”听起来更像是一部精彩纷呈的键盘音乐小品集,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键盘音乐表现力的认知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