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工具介绍
笔6
铅笔6
炭笔6
炭精条6
柳炭条6
纸笔6
自动铅笔7
纸7
素描纸7
素描本7
橡皮7
硬橡皮7
可塑橡皮7
其他辅助工具8
铅笔刀8
卷笔袋8
木质画板8
速写板8
图钉8
夹子8
胶带8
木质画架8
折叠画架8
第2章素描基础
素描概况10
素描的定义10
素描的分类10
执笔姿势10
横握10
竖握10
错误的执笔姿势10
素描技法11
素描的颜色11
颜色过渡11
明度差异11
线条的表现11
线条的排列11
水平与垂直排线11
倾斜排线11
疏密变化11
明度变化11
排线方法12
单线排列12
交叉排列12
由浅到深12
涂抹排列12
涂抹13
涂抹技法13
涂抹使用13
透视基础14
平行透视14
成角透视14
三点透视14
构图原理14
圆形构图15
三角形构图15
多边形构图15
构图技巧15
石膏体质感的表现15
固有色的表现16
细节的刻画16
绘画示范16
第3章组合石膏几何体
组合体(一)18
步骤全览18
绘画要领19
训练目的19
完成图99
组合体(二)100
步骤全览100
绘画要领101
训练目的101
完成图154
组合体(三)155
步骤全览155
绘画要领156
训练目的156
完成图179
组合体(四)180
步骤全览180
绘画要领181
训练目的181
完成图208
第4章范例赏析与临摹
组合体(一)210
组合体(二)211
组合体(三)212
编辑推荐
1.本书内容的细密程度可比拟教学光盘,甚至高于光盘,在你学习绘画过程中注意到或者所忽视的内容,书中都有一一标注。
2.大量的步骤解说,提高我们对形象的肌理能力和默写能力,能给予我们在应试和创作中强有力的帮助。
3.内容由浅入深,案例丰富,避免初学者在开始接触绘画时挑剔几何体的畏难情绪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强迫症的读者,所以对于工具的选择和材料的特性非常关注。这本书在材料介绍部分做得非常出色,不像有些书只是泛泛而谈,它深入探讨了不同硬度铅笔的特性,以及它们在表现不同材质(比如石膏的细腻、金属的冷硬)时的最佳应用。更让我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观察”的角度进行了非常哲学化的探讨。它教的不仅仅是“怎么画”,更是“如何看”——如何摒弃大脑中既有的“符号化”认知,真正用眼睛去捕捉光线落在物体上的微妙变化。当我尝试用书中教的“冷暖灰”关系去分析场景时,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立体起来了。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绘画技巧层面,更像是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对于培养艺术思维的帮助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我买过不少美术书,很多都是“图多字少”或者“理论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排版和叙事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将素描学习的路径设计得非常清晰,从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到复杂的组合结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以自我检验的标准。特别是修订版中加入的“常见错误分析”环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常常在某个步骤卡住,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而书中直接列出了我犯过的错误,并给出了解释和纠正方法,这比我自己反复琢磨要高效得多。这种针对性的反馈机制,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让我能够在遇到挫折时,快速找到突破口,保持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想学画画,但又怕自己没有天赋,看到别人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心里总不是滋味。我尝试过一些基础教程,但大多内容空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让我这个零基础的“小白”无从下手。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像那些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特别是关于光影的处理,书中讲解得极为细致,不再是简单的“亮面、灰面、暗面”划分,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光源下物体的受光变化,配合大量清晰的范例图,让我对素描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以前画的石膏像总是灰蒙蒙一片,缺乏立体感,但自从照着书里的方法练习后,那种层次感和空间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喜。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程”,它更像是一本“通关秘籍”,让我看到了自己无限的潜力。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绘画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种“入门”级别的书对我来说价值不大,但我错了。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拆解”和“重构”思维。作者对于如何将复杂多变的现实物体,抽象提炼为可被理解的几何结构,有一套独到的方法论。我过去画不好组合体,总觉得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光线变化太复杂。这本书通过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几何体进行光影关系的对比分析,让我明白了“空间透视”与“光影透视”是如何协同作用的。我开始能预判出,当光源发生轻微移动时,物体之间的受光和投影会如何相互影响,这种宏观的把握能力,是我之前零散学习中缺失的重要一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一种高级的结构分析框架。
评分老实说,我买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迅速提高我速写能力的指南,因为我经常需要快速记录生活中的灵感。这本书虽然主打几何体和石膏像的解析,但我发现它对“观察”的训练方法对我的速写帮助极大。作者强调的不是“画得像”,而是“理解结构”,这一点非常关键。他通过拆解复杂的造型到最基础的几何形体,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最简洁的线条抓住物体的骨架。书里对线条的控制技巧,比如排线的方向、力度和疏密变化,讲解得入木三分。我以前画的线条要么太死板,要么就是一团糟,现在我学会了如何用线条来塑造体积和表达情绪。虽然我还没完全掌握速写,但这本书为我打下的扎实基础,让我在尝试快速捕捉动态时,不再感到力不从心,心里有谱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