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固有音乐积淀时期
**章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史前—公元前1046年)
**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舞
第四节 远古时期的乐器
第五节 宫廷乐师与音乐家
思考练习题
第二章 周秦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06年)
**节 概述
第二节 宫廷音乐
第三节 乐器及乐律的发展
第四节 音乐思想及音乐理论
思考练习题
第二阶段 多元音乐融合时期
第三章 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06年—公元265年)
**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机构——汉乐府
第三节 音乐的体裁
第四节 乐器与乐律理论
思考练习题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65年—589年)
**节 概述
第二节 民间音乐
第三节 西域音乐的东流
第四节 古琴音乐
第五节 乐律学的发展
思考练习题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1年—960年)
**节 概述
第二节 山歌、小曲与诗乐
第三节 宫廷音乐
第四节 音乐机构
第五节 乐曲与乐器
第六节 记谱体系与乐律学的发展
第七节 音乐家
第八节 外来的音乐家与对外交流
思考练习题
第三阶段 民族文化绽放时期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960年—1368年)
**节 概述
第二节 曲子及词乐的发展
第三节 说唱音乐
第四节 歌舞大曲的演进与戏曲、杂剧音乐的发展
第五节 器乐
第六节 音乐理论的发展
思考练习题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1368年—1911年)
**节 概述
第二节 民间小曲
这部书的叙述方式实在是太引人入胜了,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之中。他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年代罗列,而是巧妙地将重要的历史事件、社会变迁与音乐发展脉络紧密结合起来。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个精彩绝伦的民间故事,充满了画面感和人情味。尤其是在描述不同历史时期宫廷雅乐的仪式感和民间乐舞的生动场景时,文字的张力十足,让人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丝竹之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作者对乐器形制的演变考证得极为细致,但绝不陷于琐碎的器物描述,而是清晰地阐述了这些变化背后所反映的审美趣味和技术进步,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提供了清晰的骨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又能从中挖掘出许多新颖的见解,这种平衡把握得相当到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资料的丰富性和广博性。它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文献记载,更巧妙地融入了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将出土的乐器实物、壁画图像等视觉材料有效地整合进文字论述中。这种多维度、多视角的证据支撑,使得书中的论断更有说服力,也使得古代音乐的图景更加立体可感。例如,在讨论某一特定调式的盛行与衰落时,作者不仅引用了古代乐谱或乐论的记载,还会结合同期器物铭文中的相关记载进行旁证,这种交叉验证的方式,展现了作者扎实的考据功夫。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发生了什么”,更是在尝试重建“当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种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努力,是许多同类著作所欠缺的,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从整体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无疑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用心之作。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起来十分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对配图的选择和布局体现了极高的品味。插图并非简单地作为文字的附属品,而是作为关键的视觉辅助工具,它们被精准地放置在需要解释的段落旁边,无论是乐器图解还是乐谱片段的节选,都清晰锐利,便于辨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愉悦感。作者在处理那些涉及乐律的抽象概念时,常常配合以清晰的图表和示意图,将抽象的音高关系、复杂的节拍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那些原本望而生畏的数学性内容也变得触手可及,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古代音乐史的了解一直停留在非常表层的阶段,觉得那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问,充满了难以捉摸的专业术语和模糊的年代界限。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的逻辑构建异常清晰,每一章节之间的过渡都衔接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翻译”成大众可以理解的语言,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表达,而是用大量生动的比喻和现代的视角来对照说明,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过程的梳理,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观,让人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自我革新和发展的。这种注重整体脉络而非孤立知识点的梳理方法,让知识点不再是散乱的珍珠,而是被串成了一条闪耀的长链。
评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是作者在描述那些已经消逝的音乐文化时所流露出的那种深深的敬意与一份难以言喻的惆怅。他不是冷冰冰地陈述历史事实,而是带着一种对古人创造力的由衷赞叹,去解读每一段旋律背后的社会情感和哲学思考。读到一些关于特定时代音乐家命运的简短记述时,我能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深厚人文关怀,这使得这部“教程”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或历史介绍,成为了一部富有灵魂的文化史诗。它引导读者去思考音乐在不同社会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权力的象征,是精神的寄托,还是情感的载体?这种对音乐本体价值的深刻追问,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