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上:河南、山东古筝流派 音乐 书籍 |
| 作者: | 李萌编选 |
| 定价: | 69.0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04-01-01 |
| ISBN: | 9787103026397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收录的乐曲基本是按照各流派传人传谱的脉络来安排的。内容包括:河南古筝流派、河南筝派代表人物及曲目、山东古筝流派、山东筝派代表人物及曲目等。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古典韵味的,封面那水墨晕染的古筝图案,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我原本是抱着极大的期待翻开的,毕竟“大全”二字,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想象着能一窥中国古筝艺术的博大精深。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逐页翻阅时,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期待已久的宝库,却发现大部分的锁都生了锈,或者钥匙根本对不上。书中对于乐理的阐述,像是从一本标准的教科书里直接摘录出来的,缺乏了些许人情味和对具体演奏技巧的细腻剖析。比如,对于河南派那种标志性的“推、拉、按”的力度变化和指尖的微小颤动,书里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提供足够详尽的图示或者具体的练习方法来指导初学者如何去体会和模仿那种“韵味”。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不同流派在处理同一个音符时,那种细微的、足以影响整体情绪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书里更多的是宏观的介绍,缺少了微观的雕琢。对于一个渴望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演奏风格的爱好者来说,这种深度上的不足,多少让人有些意犹未足。我甚至想,是不是作者更侧重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而忽略了音乐实践层面的转化和指导。
评分说实话,我对山东派的介绍部分抱持着更高的期望,毕竟“地域特色浓郁”、“刚劲有力”这些标签是他们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书中对于山东琴曲的曲目选择,似乎偏向于那些流传已久的经典,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总觉得少了些“惊喜”或者说是“独家秘笈”。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文武相济”在山东筝曲中的体现,这是其一大特色。但书中的解释,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比如“快板处需刚健,慢板处需含蓄”,这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演奏者来说,实在是不够“干货”。我真正想知道的是,当面对一个急促的十六分音符时,山东筝手是如何通过控制指甲与筝弦的接触角度,来达到那种特有的“脆响”效果的?书中对这些硬核技巧的描述,用词含糊,缺乏具体的技法剖析。读完后,我依然要回到网络上去搜索那些零散的演奏视频,才能勉强拼凑出一点点对这种风格的直观感受。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目录”而非“指南”,它告诉你有什么,但没告诉你怎么去达到那种境界。
评分作为一本汇集了不同地域古筝艺术的书籍,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关注的便是不同流派之间的“对话感”。河南派的婉转细腻与山东派的雄浑大气,它们之间的张力与融合,本应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遗憾的是,全书的结构似乎是将各个流派割裂开来介绍的,更像是两本独立小册子的简单拼凑。对比之下,关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引入略显生硬,很多时候,文化背景的介绍与具体的音乐段落之间的衔接并不顺畅,仿佛是先写完了音乐部分,再被要求“务必加上一些地域风情介绍”一样。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深入挖掘,比如,河南地区的某一特定调式是如何受到当地戏曲声腔影响而形成的,或者山东某段曲牌的“起承转合”与当地的民间叙事结构有何内在联系。目前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此曲为河南曲目”和“此曲为山东曲目”的层面,缺乏那种深层次的文化基因解析,使得整体的学术价值打了不少折扣,读起来略显单薄和缺乏说服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间接影响了阅读体验。虽然封面很有古意,但内页的字体有时显得过小,尤其是那些标注了详细的指法符号和演奏记号的地方,在光线稍暗的环境下阅读起来非常吃力,这对于需要反复对照图示和文字说明的乐谱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更让人费解的是,有些重要的演奏提示,本应加粗或者使用不同颜色进行强调,但它们却与周围的普通文字混在一起,非常容易被忽略。此外,全书的纸张质量,感觉上偏薄了一些,翻阅时略微有些担心会不小心撕坏。作为一本工具书性质的音乐书籍,实用性和耐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能采用更清晰的布局,增加图例的尺寸,并使用更厚实、耐磨的纸张,相信这本书的价值感和使用体验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不是现在这种,需要我戴着放大镜才能看清那些微小细节的感觉。
评分我尝试用这本书来指导我的日常练习,特别是针对一些技术难点,希望能找到一些突破口。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书中对于一些高难度技巧的处理,比如快速轮指的交替运用,或者某些特定音区的泛音技巧,描述得过于简略,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案。它只是陈述了“某某曲目包含此技术”,然后就跳到了下一个段落。这使得这本书对于中高级学习者来说,参考价值大打折扣。他们需要的不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如何“攻克”这些技术难点的具体步骤和心态调整。我更倾向于那些会提供“三步走”、“分解练习法”的教材。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的博物馆”,陈列着许多精美的展品,但没有配备详细的导览手册,告诉你如何亲手去触摸和感受这些展品的魅力与精髓。总而言之,它适合作为古筝曲目和流派的初步了解资料,但若想将其作为精进技艺的案头必备良书,恐怕需要寻找其他更具实操性的资料来辅助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