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汉书选译(修订版) |
| 作者 | 张世俊,任巧珍注 |
| 定价 | 22.00元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 ISBN | 9787550603356 |
| 出版日期 | 2011-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
| 作者简介 | |
| 张世俊,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
| 目录 | |
| 前言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为名家今译之精品,雅俗共赏之佳作。采用导读、注释、翻译的形式,逐篇解析,精读精译,真实还原了西汉一朝的两百三十多年的风云霸业、悲歌柔情,生动地再现了泱泱大汉雄风。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色,就绕不开先秦诸子的思想碰撞。这套关于诸子百家精粹的选译本,简直就是为我这种“扫地僧式”的自学者量身定做的。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并非简单地按流派划分,而是像一个精彩的辩论赛,将不同学派的核心观点进行对照呈现。比如,在探讨“仁”与“义”的概念时,书中会紧密地并列展示儒家、墨家甚至法家的不同诠释,这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思考。我特别赞赏它在注释中对“语境还原”所做的努力。很多古代的概念,比如“礼”、“道”、“名”,在不同时代有着微妙的含义变化,这本书能清晰地指出其在特定语境下的准确指代,避免了现代词汇对古代思想的粗暴套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学术性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它足够严谨,让你相信其内容的可靠性;但它的行文又足够流畅,让你不会因为咬文嚼字而感到挫败。读完几章,感觉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不再是满足于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开始追问“为什么会是这样”。
评分天哪,终于淘到一本心心念念的书了!这本《史记》的选译本,拿到手就舍不得放下。先说装帧,纸张的质感真是没得挑,那种略微泛黄的米白色,摸上去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不是那种亮瞎眼的铜版纸,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光是看着书脊上那烫金的“史记”二字,就觉得不虚此行。我前前后后翻了几个章节,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简直是神来之笔。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经过他的梳理和翻译,变得如同白话一般流畅易懂,但又丝毫没有丢失原文那种磅礴大气和历史的沧桑感。尤其是一些人物传记的段落,读起来简直是跌宕起伏,仿佛能看到那些英雄豪杰在眼前活灵活现地走动。我特别喜欢它在注释上下的功夫,对一些关键的历史典故和地理名词都有非常详尽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省去了查阅无数参考资料的麻烦。这本书的选篇也看得出是用心了的,没有堆砌那些过于冷僻的篇章,而是精选了最能体现司马迁叙事风格和历史洞见的精华部分,这对于建立一个对先秦至汉代历史的初步认知框架,实在是太友好了。我已经开始期待周末能泡一杯清茶,沉浸在这部宏伟的史诗中了。
评分最近迷上了魏晋风度,特别是那些名士的清谈和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关于“竹林七贤”及其时代背景的选集翻译。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堆砌,更像是一本思想史的导读手册。译者似乎对玄学和道家思想有着深刻的体悟,他笔下的嵇康和阮籍,不再是仅仅是喝酒赋诗的浪子形象,而是那个时代在政治高压下,通过精神自由来寻求个体解放的先行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翻译和解析。原文中的那种决绝和无奈,通过译者的润色,情感张力十足,让我读得热泪盈眶。这本书的选文非常具有代表性,既有诗赋,也有书信,甚至还有一些记录他们日常言行的零散片段,拼凑出了一个立体、饱满的魏晋士人群像。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读者的桥梁,让我们能真切感受到那个“越简朴越时髦,越放诞越有才华”的独特年代的魅力。如果你也对那个充满矛盾与诗意的时代感兴趣,这本书绝对是入门和进阶的绝佳选择。
评分老实说,我对市面上那些“速成”的历史读物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速度和销量,牺牲了对历史细节的尊重。但这本关于三国群雄的断代史译本,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梳理,又不乏对具体战役和人物心理的微观刻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功过是非”问题上的客观态度。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往往被后世的演义和民间传说染上了太多的色彩,爱憎分明到近乎脸谱化。然而,这本书却尝试剥离这些外衣,试图还原一个更接近史实的曹操、刘备和孙权。书中对一些关键决策点的分析,逻辑清晰,引经据典,让人不得不信服。比如,它对赤壁之战前夕孙刘联盟内部的博弈分析得尤为精妙,不是简单地归结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格局进行多维度考量。这本书的排版也是一流的,字号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点对于我这种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来说,是加分项。看完后感觉自己的历史观得到了极大的刷新和深化,不再是简单的“好人打败坏人”的叙事了。
评分最近想系统地学习一下唐代边塞诗,但市面上的诗集要么注释太少,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朋友强烈推荐了这本《唐诗选译:边塞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回来,结果简直是相见恨晚。这本书的选篇眼光非常独到,它不仅仅收录了王昌龄、岑参这些名家大家,还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但意境极为深远的诗人作品。更厉害的是,它对每一首诗的“译”并非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更像是一种“意境再现”。译者似乎深谙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他努力在白话中捕捉到原诗中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苍凉。书中还配有少量精选的地图和历史背景介绍,清晰地标明了诗歌创作时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形势,这对于理解诗中“烽火连天”、“胡笳声断”的真实含义,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视觉辅助。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塞外之旅,那些戍边将士的豪情与寂寞,不再是遥远的历史名词,而是鲜活的情感体验。这本书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带有浓厚历史人文色彩的旅行笔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