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是父母好的老师: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

孩子也是父母好的老师: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学超,蓝秋庆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自然教育
  • 斯托夫人
  • 家庭教育
  • 儿童发展
  • 教育理念
  • 教养方式
  • 早期教育
  • 蒙台梭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百图书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54321
商品编码:301644976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也是父母好的老师: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

:45.00元

作者:田学超,蓝秋庆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08754321

字数:

页码:2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也是父母好的老师: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是一本值得每位父母收藏的家教经典,涵盖了孩子在成长和成才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含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性、良好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个性的独立、能力的提升、财富的获取、情感的经营、以及日后婚姻、家庭、生活、事业等方方面面……

目录


章 完美的母亲聪慧而具有创造力
1.育儿,从怀孕那一刻开始
2.这样的母亲是不合格的
3.两代的隔阂
4.完美的母亲
5.你的孩子你做主

第二章 孩子的饮食
1.母乳是婴儿好的营养品
2.食物不是奖励或惩罚孩子的工具
3.鼓励孩子自己吃东西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感觉
1.音乐:耳朵的启蒙老师
2.视觉在色彩中苏醒
3.游戏的精彩效果
4.把形容词生活化

第四章 让孩子的语言异于常人
1.语言,智力的步
2.效率很重要
3.实物教育的神奇功效
4.如何让外语一步登天
5.勤写外语信

第五章 的游戏
1.有趣的字母和词汇
2.神奇的音乐
3.打字机的妙用
4.用玩具学习语言
5.游戏啊!游戏!
6.从戏剧游戏中学习礼仪

第六章 想象的无尽魅力
1.有想象,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2.想象出的
3.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4.想象,通往幸福的大门
5.没有限制的表演
6.玩具会限制想象力吗

第七章 那不是天赋,只是好的习惯
1.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2.专心致志才能高效率
3.要有做得好的勇气
4.怎样才能做到完美
5.如何让头脑变得聪明
6.欲速则不达
7.毅力和恒心

第八章 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孩子也有自尊心
2.STOP,STOP!
3.相互尊重
4.鼓励也是一件技术活
5.安全探索
6.培养孩子的耐心
7.5分钟的神奇功效
8.父母也要知错就改

第九章 幸福其实很简单
1.懂得享受,才会幸福
2.勇于接受失败和失望
3.不要去怜悯孩子
4.用真正的爱对待孩子
5.理解他人,善待别人
6.乐观和健康才是重要的

第十章 摇篮里的希望
1.不可缺少的品德
2.孩子正在看着你
3.重大的责任心
4.勇敢的心
5.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6.勤劳才是一个人好的品德
7.坚持好习惯
8.对事不对人
9.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十一章 相信孩子能够做到
1.自信是成功的步
2.不要替孩子代劳
3.鼓励成就自信心
4.从小就会萌生的自信心

第十二章 真正的鼓励
1.掌握好鼓励孩子的时机
2.赞扬孩子的好方法
3.给孩子尝试和表现的机会
4.美才是真正的价值
5.学会正确的比较
6.说服而不是惩罚

第十三章 孩子的内心世界
1.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2.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3.真诚、平等地和孩子交流
4.如何让孩子敞开心扉

作者介绍


田学超,名图书策划人、媒体人、文化教育学者、专栏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专注家庭教育研究,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热衷图书创作出版。已发表和出版各类原创作品500余万字。

文摘


序言



《静待花开: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共鸣》 生活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为人父母,更是这段旅程中最深刻、最丰盈的体验。我们怀揣着对孩子的无限期许,小心翼翼地引导他们成长,却常常忽略了,在这段共同的生命画卷中,孩子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智慧的引路人。他们以最纯粹的视角审视世界,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以最不设防的姿态接纳新事物,而这一切,都蕴含着我们早已遗忘的宝贵启示。《静待花开: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共鸣》并非一本关于“如何训练孩子”的工具书,而是一场关于“如何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深刻对话。它邀请您放下“教育者”的预设,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倾听、去感知、去拥抱孩子带来的种种惊喜与唤醒。 本书的核心在于“看见”——看见孩子内在的独特性,看见他们生命发展的规律,更看见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所能赋予父母的独特价值。我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认知和期望去“塑造”孩子,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理想的模样”。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拥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天赋、自己的道路。强行统一的教育模式,不仅可能扼杀孩子的天性,更让我们错失了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的绝佳机会。 《静待花开》倡导的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育儿哲学。它鼓励父母回归到生命的本源,理解孩子身体、心理发展的自然轨迹,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当孩子因为好奇心而探索周围的世界,当他们因为喜悦而放声大笑,当他们因为沮丧而黯然神伤,这些都是他们生命能量的自然流淌。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并非是去“纠正”或“控制”这些情绪和行为,而是去理解、去陪伴、去支持,让他们在安全、有爱的环境中,自在地舒展生命。 书中,我们将一同探索孩子身上那些被成人世界常常忽视的“智慧”。例如,孩子的专注力,当他们沉浸在搭建积木、涂鸦绘画的世界里时,那份全然投入的状态,是对我们成年人忙碌、碎片化生活的一种温柔提醒。他们的纯真与坦率,可以刺破我们层层包裹的伪装,让我们重新找回赤子之心。他们对世界的惊奇与疑问,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早已沉寂的好奇,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们的跌倒与爬起,则教会我们关于勇气、韧性和自我修复的力量。 本书不提供标准化的“育儿秘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未被完全解读的书。相反,它提供的是一种“观察的视角”和“感受的心境”。我们会引导您去留意孩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一次不经意的提问,一个奇怪的想象,一次突如其来的拥抱,一次对小虫子的细致观察……这些瞬间,可能蕴含着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可能揭示着他们内心的需求,更可能成为父母重新认识自己、反思教育方式的契机。 例如,当孩子对某个事物表现出异常的执着,我们往往会将其视为“固执”而试图打断。但本书会鼓励您停下来,去探究这份执着背后的原因。也许,这正是他们探索深度、培养专注力的独特方式;也许,这是他们想要表达某种情绪或需求的信号。通过耐心观察和温和的引导,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份“固执”实则是一种潜在的天赋,而我们,则有可能成为帮助他们发掘和培养这份天赋的“伯乐”。 书中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倾听”与“回应”来建立更深层的情感连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听懂了孩子,实际上却只听到了表面的话语,而忽略了他们话语背后隐藏的情感和需求。本书将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您学会“积极倾听”,理解孩子的情绪信号,用共情的方式回应他们的感受,从而建立起稳固、信任的亲子关系。当孩子感受到被全然地理解和接纳时,他们才更有勇气去表达真实的自我,也更愿意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静待花开》也强调了父母自身的成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行为而感到焦虑、沮丧,甚至自我怀疑。本书将引导您认识到,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我们内心未被解决问题的投射。通过反思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童年经历和未实现的愿望。这种自我觉察,将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平和、更成熟的父母,从而也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积极的成长环境。 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关于“规则与界限”的探讨。但这并非冰冷的约束,而是基于爱与尊重的互动。我们会探讨如何以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设立健康的规则,并如何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在学习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而父母,也在这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在爱中坚定,如何在理解中引导。 《静待花开》并非要您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因为完美本身就是一个虚幻的标签。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连接,一种“生命”的共鸣。它鼓励您放下不必要的比较和焦虑,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也学会从孩子身上汲取力量,获得智慧,从而让自己的人生也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行,而孩子,无疑是我们旅途中最宝贵的同伴。他们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们的心灵感受生活,他们用他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生命最本真的意义。当我们真正学会“静待花开”,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呼唤,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早已是我们生命中最智慧、最深刻的老师,他们的成长,也恰恰是我们人生中最绚烂的风景。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渴望与孩子建立更深层连接的父母。它希望成为您手中一张温柔的邀请函,邀请您与孩子一同踏上这场充满发现与感悟的生命旅程,在彼此的陪伴中,共同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它不是一套教条,而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您将看见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亲子世界,以及那个在其中,不断成长、不断蜕变的自己。 最终,我们相信,当父母不再仅仅将孩子视为需要“培养”的对象,而是看作与自己一同经历生命的伙伴,一同学习、一同成长的同路人时,亲子关系将发生质的改变。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从而更自信、更独立;父母也会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成长和满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这,便是《静待花开: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共鸣》所期盼带来的,最真实、最美好的改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我对“教育”一词的刻板印象,将教育的范畴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一直以为教育就是学校里的知识传授,或者是家长进行的课后辅导。然而,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从日常的家务劳动,到餐桌上的交流,再到一次简单的散步,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书中提到了“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我过去常常将孩子排除在家庭责任之外,认为他们还小,不懂事。但实际上,让他们参与进来,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让他们学习如何叠衣服,如何准备简单的食材,如何在家庭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榜样作用”的重要性。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本书提醒我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展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践行我所倡导的价值观。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效。这本书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将教育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过程。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于“自然”在育儿中的角色进行了极其细腻和富有诗意的阐述。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应该是充满自然元素,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引。而这本书则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我深入理解“自然”的真正含义,远不止是简单的户外活动,更是一种与生命节奏同步的生活方式。书中对大自然与孩子身心发展的关联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强调了阳光、空气、泥土、植物和动物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感官体验”的部分,书中鼓励父母带着孩子去触摸泥土的湿润,去倾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去观察昆虫爬行的轨迹,去感受雨滴落在皮肤上的凉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体验,却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感官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我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在田野里奔跑,在河边玩耍的时光,那种纯粹的快乐至今难忘。而现代都市的孩子,往往被电子产品和室内活动所包围,与自然的连接越来越少。这本书提醒我,要主动为孩子创造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哪怕只是在自家的小花园里种一棵小树,或者在周末去郊外徒步。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带着孩子去“感受”自然,而不是仅仅“看”自然。去引导他们发现自然中的细节,去体会生命的勃勃生机。这种沉浸式的自然体验,不仅能够强健孩子的体魄,更能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敬畏生命,懂得感恩。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户,看到了许多我从未曾留意过的视角。尤其是在关于“孩子是父母的老师”这个概念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颠覆性的。在此之前,我一直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如何“教导”孩子,如何将我所认为的“正确”知识和价值观传递给他们。然而,书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让我意识到,孩子身上蕴藏着我们作为成人早已失去的纯真、好奇和对世界最本真的感知。他们没有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他们的提问有时会尖锐而直接,直击我们内心深处的迷思,迫使我们反思自己固有的观念。书中提到,当孩子因为好奇而反复询问“为什么”时,我们常常会感到不耐烦,急于给出标准答案。但实际上,这恰恰是他们探索世界、拓展思维的宝贵机会,也是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知识盲区和思维局限的绝佳契机。孩子眼中那个充满惊奇的世界,以及他们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常常能帮助我们摆脱成年人思维定势的枷锁,重新找回久违的童心和创造力。他们教会我们耐心,教会我们倾听,教会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未知。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定义“教育”这个词,不再仅仅是从“我”到“你”的单向输出,而是变成一种双向的互动,一种共同成长的旅程。我开始尝试放下“指导者”的姿态,转而成为一个“同行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每一个眼神,去理解他们每一次的表达,去发现他们身上闪耀的独特光芒。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觉醒。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力量的回归。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迷茫,尤其是当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时。这本书并没有提供“速成”的育儿秘籍,而是回归到了最根本的原则,那就是“相信孩子”以及“相信自己”。书中反复强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潜能。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也不应该过度地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观念,恰恰是制造焦虑的重要根源。这本书鼓励我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去发现和欣赏孩子身上独有的闪光点。同时,它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它告诉我,作为父母,我们已经拥有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切——爱,以及引导他们探索世界的能力。育儿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唤醒”这份内在的力量,而不是不断地去“填补”孩子的不足。书中提到的“耐心”和“陪伴”是解决大多数育儿难题的法宝。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滔滔不绝的道理,而是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一个温暖的拥抱,以及一个不离不弃的陪伴。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爱,能够给予孩子最坚实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迷失方向时,给我指引,在我精疲力尽时,给我安慰,让我重新找回了育儿的初心和乐趣。

评分

我一直认为,育儿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的视角,让我豁然开朗。书中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规矩”,而是强调了理解和接纳的重要性。它告诉我,孩子的愤怒、哭闹、甚至一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需求和感受。我们不能简单地去压制或惩罚,而是要尝试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并且用一种平和、有同理心的方式去回应。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允许孩子犯错”的论调。我过去常常过于担心孩子做得不够好,会忍不住过度干预,这反而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犯错是孩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才能真正学会解决问题,建立自信。书中还提到了“非暴力沟通”的概念,这对我影响很大。我开始意识到,我过去与孩子交流时,常常带有命令、指责的语气,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而学习用“我”的感受来表达,而非“你”的错误,能够有效地化解冲突,增进亲子间的理解。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亲子沟通模式,它强调的是尊重、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控制和命令。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发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孩子也变得更加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