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父母不該做的一件事(修訂版)
定價:26.80元
作者:金小格
齣版社:北方婦女兒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385575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作者金小格本身是一位兒童心理谘詢師,她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愛孩子的母親。這一雙重身份使得這本書既有谘詢師的專業知識,同時又有一個傢長感同身受的生活實際。,實用,同時又貼近讀者的需要。
內容提要
你會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強加給孩子嗎?你經常拿孩子跟彆人的孩子比較嗎?因為愛孩子,所以像保姆一樣替孩子包辦一切嗎……你曾經想過這些行為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嗎?
生養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教育孩子卻不是天生會行的。父輩們傳習下來的經驗,可能是錯的,習慣的方法卻不一定能達到目的。
金小格老師結閤她多年在傢長谘詢和兒童教育指導方麵的實踐經驗,匯集瞭69個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禁忌行為,從貼近孩子心理,符閤眾多父母教育的角度,做齣、細緻可行的指導!讓傢長不齣傢門,就能獲得69堂生動的兒童教育指導。把對孩子自發的教育變成自覺的教育。
目錄
媽媽,我不是你的玩具娃娃
喜歡強勢控製孩子
老是給孩子開“空頭支票”
媽陰晴臉
在孩子麵前流露自卑情緒
在孩子麵前談論“爆炸性”新聞
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愛嘮叨孩子
對孩子“大撒把”或管理過嚴
對孩子的行為冷嘲熱諷
用金錢來“塑造”孩子
用“物質補償”代替“感情交流”
總想瞭解孩子的全部
請問,您是在養花還是在養孩子
以成人的功利心要求孩子
不允許孩子有任何失誤
自己玩,我很忙
忽視孩子愛的錶達
不打不罵,卻擺冷臉懲罰孩子
過分乾涉孩子的衣著、發型
看不慣孩子愛打扮
誇大孩子的外在不足
再去爬樹,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埋怨孩子淘氣
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
不願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傢務
不好好學習,賣什麼冰棍
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
對孩子隱瞞傢裏的經濟情況
替孩子訴“”
為孩子的錯誤買單
包辦孩子的生活
用“分數、名次”衡量孩子
擔任班乾部,就會影響學習
寶貝,不要和這種人交朋友
帶孩子串門,不讓孩子吃人傢東西
禁止孩子與吵過架的小夥伴來往
在這裏等我,不要亂動
(983)讓孩子替你保守成人“秘密”
責備孩子撒謊
給孩子扣上“懶惰”的帽子
把孩子的錯誤到處宣揚
粗暴對待孩子的害羞
當著孩子的麵和另一半吵架
標準答案不是這樣的
沒有人會像你那樣想
(864)笨,說明書上不是寫得很清楚嗎
再拆玩具,看我怎麼收拾你
你非做無聊的事不可嗎
拿孩子跟彆人的孩子作比較
是你們老師說的!我還能你
做你自己的,彆管彆人的事
讓孩子懂得感恩
沒人看見,做瞭也沒關係
在孩子麵前錶現得斤斤計較
以愛為名,替孩子安排一切
把孩子當做自己夢想的繼承人
飯桌上訓斥孩子
孩子不好好吃飯,傢長以錯糾錯
忽視孩子的心理教育
與異性子女之間界綫不分明
(534)孩子受傷瞭,你比他還緊張
過分強調社會的陰暗麵
你就不能快點嗎
給孩子有條件的愛
媽媽,您漫不經心的態度讓我很受傷
用“拳頭”告訴孩子對與錯
忽略孩子抗挫摺能力的培養
迴避孩子與性有關的問題和教育
作者介紹
金小格——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兒童教育講師,自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從事兒童教育方麵的心理谘詢以及兒童教育指導工作,對傢庭教育以及兒童心理學有闐獨到的研究,被眾多傢長和孩子親切地稱為“小格老師”。
小格老師在多年的兒童教育谘詢過程中,發現很多傢長都會在有意無意中做齣一些傷害孩子的舉動,但是傢長自己卻一點都不察覺,或者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是卻對後果估計不足。作為一名育兒專傢,金小格對此非常擔心,於是有瞭齣一本書的打算。《父母不該做的一件事》就這樣誕生瞭。
文摘
序言
這次真的該好好反思一下瞭,我一直以為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已經夠用心瞭,結果讀瞭點相關的育兒文章,纔發現很多認知都可能存在誤區。尤其是一些關於“父母不該做的事”的探討,總能戳中我內心深處的某些不安。比如,我常常會不自覺地用自己過去的經曆去套孩子,覺得“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也沒怎麼樣”,但仔細想想,時代在變,孩子們的成長環境、麵臨的壓力和我們當年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強行將自己的經驗套用到孩子身上,是不是剝奪瞭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我有時候也會因為孩子的小錯誤而大發雷霆,事後又後悔不已。但那種情緒的爆發,是不是給孩子留下瞭不好的印象,讓他們覺得父母的愛是建立在他們錶現完美的基礎上的?這些反思讓我開始警惕那些看似“為你好”的齣發點,卻可能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我需要更深入地去瞭解,到底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教育方法纔是真正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單純的溺愛或者一味地嚴苛,似乎都不是最佳選擇,而是需要一種更加智慧、更加體諒的方式。我得找到那個平衡點,並且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纔能真正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那個可靠的引導者,而不是阻礙者。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麵算是個“模範傢長”,事事親力親為,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從穿衣吃飯到學習輔導,我幾乎包攬瞭一切,生怕他落下任何一步。可最近,我讀到瞭一些關於“父母過度乾預”的文章,纔猛然驚醒,是不是我那些自以為是的“愛”,反而成瞭孩子成長的絆腳石?我發現自己總是忍不住去替孩子做決定,比如選擇哪個興趣班,或者寫作業時遇到難題,我總是立刻跳齣來“指導”。這種包辦代替,會不會讓孩子失去瞭自主學習的能力,變得依賴性強?我甚至會替他規劃好未來的人生道路,覺得這樣是最穩妥的。但迴過頭來想想,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有沒有問過孩子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我有沒有給他機會去嘗試,去失敗,去從中學習?現在想來,我可能一直活在自己認為的“正確”裏,卻忽略瞭孩子本身的需求和可能性。這種反思讓我感到一絲心悸,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教育模式,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探索,去犯錯,去獨立成長。也許,真正的愛,是懂得適時地退齣,讓他們自己去譜寫人生樂章。
評分閱讀瞭一些關於傢庭教育的書籍,我對於“父母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有瞭新的認識。以前,我總是認為,隻要把孩子的生活打理得妥妥當當,成績上有所成就,就是盡到瞭父母的責任。我尤其是在孩子麵前,常常會錶現齣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樣子,試圖給孩子樹立一個完美的榜樣。結果,這反而讓孩子對我産生瞭一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他們不太願意和我分享內心的真實想法,生怕我的批評和否定。我更糟糕的是,我可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覺得“我希望你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去發現和支持孩子本身的天賦和興趣。這種“我的孩子我做主”的心態,是不是扼殺瞭孩子的個性和創造力?我需要去反思,我有沒有真正尊重過孩子的獨立人格?我有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空間去嘗試,去探索,去犯錯?我意識到,父母的權威並不意味著絕對的控製,而是需要智慧和理解。我需要學會傾聽,學會示弱,學會欣賞孩子身上那些獨特的閃光點,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們。
評分近期和一些朋友交流育兒經,聽到瞭不少關於“父母的一些不當行為”的討論,纔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麵可能真的有一些“盲區”。我一直堅信,孩子的人生,父母是第一責任人,所以總是竭盡所能地去“管教”。比如,我特彆注重孩子的成績,一旦分數不理想,就會立刻開啓“說教”模式,強調努力的重要性,甚至會拿彆人傢的孩子做比較。現在想想,這種方式是不是給孩子帶來瞭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對學習産生瞭抵觸情緒,而不是真正愛上學習?我甚至有時候會在孩子麵前錶現齣不耐煩,或者因為一些小事而情緒失控,事後又覺得非常愧疚。我開始反思,我是否把自己的情緒問題轉嫁給瞭孩子?我是否真正理解瞭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予瞭他們足夠的情感支持?我需要去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如何去理解他們的睏惑。我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式去對待這個新時代的孩子,我需要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去瞭解什麼纔是真正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支持孩子、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責和控製的父母。
評分最近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在育兒方麵的一些習慣,感覺自己可能真的走進瞭一些誤區。我一直信奉“棍棒底下齣孝子”的老觀念,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常常會采取嚴厲的批評甚至體罰的方式。現在迴想起來,我那些行為給孩子留下瞭多麼深的陰影,他們變得畏畏縮縮,不敢錶達自己的想法,甚至開始撒謊來逃避懲罰。我甚至會在孩子麵前抱怨工作的辛苦,或者和伴侶爭吵,然後又讓孩子感受到我的負麵情緒。我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我是不是在無意中教會瞭他們用暴力解決問題,或者用負麵情緒去麵對生活?我開始意識到,父母的言傳身教遠比說教更有力量。我需要去學習如何用更溫和、更積極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如何去建立一個充滿愛和尊重的傢庭氛圍。我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用耐心和理解去化解孩子成長中的那些小摩擦,而不是用強硬的態度去壓製他們。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不是活在我的“陰影”之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