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遇到教育孩子的具体问题时,应该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拿捏分寸?于巾帼夫妇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身的学识,吸纳中西方教育的精髓,灵活应用教育心理学,通过精准观察及分龄教育,将性格温顺、乖巧听话的姐姐,和天性急躁、调皮捣蛋的弟弟,培养成同样充满热情、不畏挫败、开朗上进的优秀青年,并先后于2013和2015年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
全书由四个部分构成:学前科学教育、小学习惯教育、中学诱导教育、大学激励教育。作者用鲜活的事例如:如何科学喂养孩子、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学数学、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开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目标等,给广大家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作者简介于巾帼
曾就读于台湾著名的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毕业于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电子计算机系,现为台湾远见天下杂志 《未来Family》专栏作家, 《国语日报》亲子作家,美国名校留学顾问。
尽管两个孩子个性天赋完全不同, 于巾帼却能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孩子们在学业、音乐、体育以及领导能力等多项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绩,使得儿女双双在十六岁时, 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
肖峰
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赴加拿大留学,取得电脑博士学位后, 创立网络公司及著名教育机构。肖博士以正面激励教育法,不但培养出两个哈佛姐弟,同时也教育许多优秀的华人子弟,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伯克利、宾州大学、 纽约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美加著名学府。
目 录序言 - 清华缘,枫叶情
第一部:学前科学教育
1.保温箱中的体弱娃娃 / 003
2.孩子不是宠物 / 008
3.哭是最好的运动 / 013
4.浪费的90%脑智能 / 020
5.精致教育——养、带、教 / 029
6.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 036
7.启蒙教育三大致命伤 / 042
8.幼教成效,首重科学 / 048
9.玩是最有效的学习 / 056
10.宝宝天生爱数学 / 061
11.计算机游戏玩出学习力 / 068
12.善用多重记忆力 / 074
13.阅读神灯在哪里 / 080
14.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 / 086
15.体能也是一种智能 / 093
16.计划胜过变化 / 098
第二部:小学习惯教育
17.读懂孩子,对症下药 / 105
18.和小孩斗法 / 111
19.习惯胜过说教 / 115
20.比天赋更重要的是规划 / 121
21.高单位时间效率 / 128
22.平行学习,人脑如计算机 / 133
23.动态教育VS因材施教 / 139
24.学乐器不等于学钢琴 / 145
25.冷门就是热门 / 151
26.一人三重奏乐团 / 157
27.充分准备不求赢 / 164
28.比赛的心理学 / 169
第三部:中学诱导教育
29.怕失败的好学生,不想全力以赴 / 177
30.青春期的良药 / 182
31.不爱就是爱 / 187
32.聪明考不了高分 / 192
33.捷径在哪里 / 198
34.真自信,假自信 / 202
35.中西不同的毕业 / 207
第四部:大学激励教育
36.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哈佛 / 215
37.哈佛是成功最好的起点 / 221
38.如何准备进美国名校 / 227
后记
哈佛趣闻一:哈佛家长欢庆周末 / 239
哈佛趣闻二:哈佛学生会——从政的捷径 / 244
读完《这样教,儿女快乐上哈佛》,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那些高深莫测的教育理论,而是以一种极为贴近生活的语言,分享了许多朴实而深刻的教育智慧。它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书中通过许多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家长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创造性玩耍”的重要性。它打破了我对“玩”的固有认知,让我意识到,高质量的玩耍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还强调了“家庭对话”的魔力,它让我意识到,与孩子建立开放、真诚的沟通渠道,远比一味地命令和说教来得有效。通过倾听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教育的可能性,一种让孩子在享受童年乐趣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它不再是“望子成龙”的焦虑,而是“静待花开”的从容。
评分《这样教,儿女快乐上哈佛》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它像一面明镜,照出了我在以往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过去,我总是过于强调孩子的成绩,常常在孩子表现不佳时感到沮丧,甚至对孩子施加压力。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种做法不仅无益于孩子的成长,反而可能扼杀他们的学习热情。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内驱力”和“外驱力”的区别,并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家长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我特别赞同书中关于“鼓励试错”的观点。它让我明白,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尝试。只有在允许孩子犯错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真正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出解决问题的勇气。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部分,也让我茅塞顿开。它让我意识到,责任感并非天生,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任务和自主权,我们可以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本书让我摆脱了对“哈佛”的盲目崇拜,转而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和全面发展。
评分说实话,在翻阅《这样教,儿女快乐上哈佛》之前,我曾对“快乐上名校”这个概念持有一丝怀疑。总觉得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对立。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非鼓励家长采用“填鸭式”的教育,也不是推崇牺牲一切来换取所谓的高分,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作者极其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他们并非只关注最终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书中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情商”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它告诫我们,分数固然重要,但一个孩子能否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抗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这些软实力,恰恰是很多传统教育模式所忽视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兴趣驱动学习”的理念,它让孩子将学习看作是一场充满探索的冒险,而不是一场枯燥的考试。当孩子真正对某个领域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深度将是惊人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明白,所谓的“成功”不应是功利性的目标,而应是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然结果。
评分这本《这样教,儿女快乐上哈佛》读来,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困惑于如何才能在不剥夺孩子童年快乐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走向学术上的成功,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视角。它没有直接罗列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成功秘诀”或“学习方法”,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人性化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家长如何通过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的奖惩机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与其强迫孩子去记忆枯燥的知识点,不如引导他们去探索未知,去提问,去思考。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更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此外,书中对于“成长型思维”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怕犯错,从而建立起坚韧不拔的品格。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感到焦虑,而是充满信心,期待与孩子一起,以一种更轻松、更愉快的方式,共同成长。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的书。《这样教,儿女快乐上哈佛》并没有给我描绘一个遥不可及的“名校光环”,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家庭教育的本质——如何培养一个快乐、健康、有能力的孩子。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需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鼓励自主”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过度的包办和代劳,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和被动。书中提供的方法,能够帮助家长在放手的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此外,书中关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拓展视野、丰富心灵的窗口。通过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我们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不是一场“军备竞赛”,而是一场充满爱与智慧的陪伴。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快乐与成长也并非不可兼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