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医典【精版】藏医药学百科全书 藏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书籍 藏医药学百科全书

四部医典【精版】藏医药学百科全书 藏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书籍 藏医药学百科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 著
图书标签:
  • 藏医药学
  • 藏医学
  • 医典
  • 百科全书
  • 藏文化
  • 传统医学
  • 医学基础
  • 藏医
  • 精版
  • 健康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阔步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2686
商品编码:1042740959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 > 商品详情

书名:四部医典(精版):藏医药学百科全书

定价:88.00元

作者:宇妥·元丹贡布 著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ISBN:9787553752686

字数:612000

页码:7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标识:23914365




> > 内容简介

《四部医典》是集古代藏医之大成者,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都有精辟论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此书以药王与其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详尽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成为藏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是藏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严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础上略作取舍,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观点重新阐释、图说这部医学名著,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对藏医药学感兴趣、关注健康养生的读者阅读



> > 作者简介

宇妥·元丹贡布,

唐代吐蕃医学界著名的医学家,他在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吐蕃医学为基础,总结藏民族积累的丰富医药经验,历经20余年的辛苦,终于在他45岁时著成了藏医药宝库中的不朽经典。


王斌,

回族,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分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师从名老中医、有着医林怪杰之称的张炳厚教授及著名老中医董德憨教授(京城名医施今墨先生弟子)。2006年10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的称号。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院长助理、医务处主任、主任医师。




> > 关联推荐

古代藏医之集大成者,堪比《黄帝内经》的藏医药学巨著,原汁原味,图文并茂,揭开藏医药学的神秘面纱。

1.文字详实,通俗易懂

尊重古籍原文,结合大量图片、图解再现藏医学的精妙论述,阅读理解更轻松。

2.珍贵古图,生动形象

书中共收录80幅珍贵古代医学挂图,解读精细,配合正文介绍藏医学理论及实践。

3.体系完整,丰富实用

全书共4部156章24万余字,涉及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



> > 目录

di一部·总则本

di一章 绪论——由轻松的神话故事切入主题 /2

di二章 纲目分类 /4

di三章 病理病因 /6

di四章 识病要点 /8

di五章 诊治疗法 /10

di六章 比兴分类 /12

di二部·论说本

di一章 概说 /14

di二章 身体形成 /14

di三章 身体比象 /19

di四章 生理喻示 /19

di五章 身体哲理 /23

di六章 体业分析 /28

di七章 身之恶兆(略)/30

di八章 病之内因 /30

di九章 病之外缘 /32

di十章 染病之情 /34

di十一章 病之哲理 /36

di十二章 病之分析 /39

di十三章 日常的起居行为 /45

di十四章 时令之行 /49

di十五章 暂时之行 /52

di十六章 饮食知情 /53

di十七章 食物禁忌 /61

di十八章 食物维护与适量 /62

di十九章 药味与消化 /63

di二十章 药物性能 /67

di二十一章 药之部类与配方 /73

di二十二章 对症外治器械 /75

di二十三章 使之无病安居 /78

di二十四章 病失真察 /80

di二十五章 诡秘谬误之诊 /82

di二十六章 取舍四边诊断法 /84

di二十七章 疗法概说 /86

di二十八章 特殊疗法详述 /88

di二十九章 两种治法 /91

di三十章 直接疗法 /95

di三十一章 治者医师 /99

di三部·秘诀本

di一章 求问要诀 /106

di二章 隆病治法 /107

di三章 赤巴病治法 /117

di四章 培根病治法 /125

di五章 培根木布综合征的治法 /133

di六章 一切内科病因不消症疗法 /143

di七章 痼疾痞块治法 /149

di八章 浮肿病治法 /155

di九章 水肿病治法 /158

di十章 水臌痼症治法 /160

di十一章 肺痨治法 /169

di十二章 热症总治 /171

di十三章 寒热要略正误 /185

di十四章 寒热症的界分 /188

di十五章 未成型热症治法 /191

di十六章 热症扩散疗法 /195

di十七章 虚热症治法 /199

di十八章 伏热症治法 /203

di十九章 陈旧热症疗法 /207

di二十章 浊热症治法 /211

di二十一章 传经热症治法 /214

di二十二章 紊乱热症治法 /219

di二十三章 瘟疫症时疫治法 /226

di二十四章 天花疫病治法 /239

di二十五章 肠痧疫症治法 /243

di二十六章 喉蛾疔毒治法 /246

di二十七章 时疫症治法 /250

di二十八章 头部疾病治法 /252

di二十九章 眼病治法 /255

di三十章 耳病治法 /264

di三十一章 鼻病治法 /267

di三十二章 口腔病治法 /269

di三十三章 赘疣治法 /273

di三十四章 心脏病治法 /275

di三十五章 肺病治法 /277

di三十六章 肝病治法 /281

di三十七章 脾病治法 /286

di三十八章 肾病治法 /288

di三十九章 胃病治法 /292

di四十章 小肠疾病治法 /294

di四十一章 大肠病治法 /296

di四十二章 男性生殖器病治法 /297

di四十三章 女性生殖器病治法 /299

di四十四章 音哑症治法 /301

di四十五章 胃呆症治法 /303

di四十六章 口渴症治法 /305

di四十七章 呃逆症治法 /306

di四十八章 哮喘症治法 /308

di四十九章 痧症治法 /310

di五十章 虫病治法 /313

di五十一章 呕吐病治法 /316

di五十二章 腹泻疗法 /318

di五十三章 便秘治法 /320

di五十四章 尿闭症治法 /322

di五十五章 尿频症治法 /324

di五十六章 热性腹泻治法 /327

di五十七章 痛风病治法 /329

di五十八章 湿痹治疗 /331

di五十九章 黄水病治法 /334

di六十章 白脉病治法 /340

di六十一章 皮肤病治法 /345


《藏医药学:古老智慧与现代探索》 数千年来,青藏高原那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孕育了独特的文明,也催生了别具一格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它不仅是一门疗愈身心的技艺,更是一种深刻理解生命、自然与宇宙之间联系的哲学。本文将深入探讨藏医药学的起源、核心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未来发展。 一、 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根基 藏医药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其形成与发展,深受印度佛教、中国传统医学以及古老的苯教萨满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医药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早期萌芽与融合: 早期,藏区人民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药用植物和疗疾经验。随着佛教传入,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及其经典的医典,如《四部医典》(Amrta Hridaya Tantra, Aksaya Niroha Tantra, Gudha Tantra, Prana Hara Tantra),对藏医药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经典理论,通过翻译和本土化,与藏区原有的医学知识相互融合,为藏医药学的体系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阴阳、五行等概念,也为藏医药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经典文献的形成: 藏医药学最辉煌的时期,体现在其经典文献的问世。其中,被誉为藏医药学“百科全书”的《四部医典》(Gyud-zhi),是藏医药学最重要、最权威的著作。这部巨著分为“根部”、“论述部”、“处方部”和“后部”,系统地阐述了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疾病诊断、药物疗法、外治疗法等内容。它不仅是藏医的教科书,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藏族人民对生命健康的深刻洞察。 传承与发展: 历代藏医名家,如宇妥·云丹贡布,继承和发展了藏医药学,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丰富其临床实践。他们通过著书立说、收徒传艺,将宝贵的医学知识代代相传。在不同历史时期,藏医药学在与外来医学的交流中,也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 二、 核心理论体系:生命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藏医药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其对生命本质、人体结构、疾病发生机制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独特理解。 三因(Nyes pa)学说: 藏医药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主要与体内的“三因”——风(rLung)、胆(mKhris pa)和痰(Bad kan)——的平衡与失衡密切相关。 风(rLung): 代表着运动、感知、生命活动等功能。当风失衡时,可能导致精神障碍、麻痹、疼痛、消化不良等。 胆(mKhris pa): 代表着消化、代谢、情感(如愤怒、焦虑)等功能。胆失衡时,可能导致肝胆疾病、高热、炎症、急躁易怒等。 痰(Bad kan): 代表着身体的结构、体液、稳定性和组织等功能。痰失衡时,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水肿、关节疼痛、思维迟钝等。 这三种力量在正常状态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失衡,便会引发疾病。 七素(D Byung ba)学说: 藏医药学认为,构成人体和万物的基本物质是“七素”,即: 精(Rus pa): 骨骼、牙齿等硬组织。 血(mChis pa): 血液及循环系统。 肉(Sha): 肌肉组织。 脂(Tshab): 脂肪组织。 汁(Glaṅ): 体液,包括淋巴液、关节液等。 精(Brod): 精液、月经等生殖物质。 气(Kha): 呼吸、精气等生命能量。 这七种物质的生成、组合与运作,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脉(Rtsa)与三孔(Ma gzugs): 藏医药学强调人体内存在着重要的生理通道,即“三脉”和“三孔”。 三脉: 分别是连接心脏、头脑和身体各部分的“明脉”(与风相关)、“黑脉”(与胆相关)和“白脉”(与痰相关)。它们是气血运行、信息传递和能量交换的关键通道。 三孔: 指的是人体的七个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和两个排泄孔(肛门、尿道)。 这些结构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五大(Phra ba)与五味(Ro): 藏医药学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体,都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构成。五大元素的组合比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属性。同时,食物的“五味”(甘、酸、咸、辣、苦)也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甘味滋补,酸味收敛,咸味软坚,辣味发散,苦味清热。 三、 精准的诊断方法:洞察内在失衡 藏医药学强调通过多角度、细致的观察来诊断疾病,其诊断方法独具特色。 三诊(Gso ba): 藏医诊断的三大支柱是: 观(Mthong): 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睛、尿液、排泄物等外在表现。例如,面色发黄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舌苔厚腻可能提示痰湿。 闻(Sraṅ): 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身体发出的其他声音,以及闻患者身体散发的特殊气味。 切(Reg): 重点在于“脉诊”和“腹诊”。 脉诊: 藏医脉诊极为精细,根据脉搏的跳动频率、力度、节律、宽度、深度、光滑度等多种变化,判断体内三因的失衡情况,以及脏腑的功能状态。藏医认为,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脉搏,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病理变化。 腹诊: 通过触摸患者腹部,感知其温度、硬度、疼痛点,来判断内脏的积滞、肿块等病变。 问诊(Tshag): 藏医问诊也非常详尽,会询问患者的起居、饮食、情绪、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与三诊相互印证,做出准确的诊断。 四、 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自然疗法与人文关怀 藏医药学的治疗方法,强调“调和”、“平衡”和“扶正祛邪”,注重整体调理,而非单纯的针对症状。 药物疗法: 藏药的用药原则独特,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藏药多以天然矿物、植物、动物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炮制工艺制成。 药物的分类: 藏药在用途上可分为解毒药、消炎药、止痛药、补益药等,在剂型上则有丸剂、散剂、汤剂、油剂、膏剂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藏药: “九味诃子散”、“二十一味红花散”、“七十味珍珠丸”等都是享誉中外的经典藏药复方,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原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饮食疗法(Zo): 藏医认为,饮食是维持生命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体质,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利用食物的五味和药性来调理身体。 起居调理(Lad): 藏医强调“顺时养生”,根据季节、昼夜的变化,指导患者调整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外治疗法: 藏医药学还包含多种有效的外治疗法,如: 熏蒸法: 利用特定的草药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火疗(mHot mda): 利用温热的草药包或加热的容器敷贴于特定穴位,以驱寒暖身,舒筋活络。 放血法(gLuṅ): 在特定穴位进行小范围放血,以祛除体内淤血、热毒。 擦摩法: 利用特定的药物或油脂进行体表擦拭,以达到活血、止痛、舒缓等效果。 心理调适: 藏医药学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认为情绪的波动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开导、劝慰、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辅助治疗。 五、 现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藏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独特的优势: 藏医药学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高原反应、以及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攻克的疾病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念,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学研究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开始对藏医药学的药理、毒理、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揭示藏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藏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对传统医学的兴趣日益浓厚,藏医药学也开始走向世界,在国际医学界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广藏医药学,使其造福更多人群。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古老智慧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将藏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取长补短,研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技术,是藏医药学未来发展的关键。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藏医药学的研究与实践,是保护和发展这一宝贵医学遗产的重要保障。 结语 藏医药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医学体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它不仅是青藏高原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也是全人类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新的时代,我们有责任去深入理解、科学研究、创新发展,让这份古老而珍贵的医学遗产,在新世纪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考究,我刚拿到手时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古朴典雅的外壳吸引住了。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质量的纸张,触感细腻,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这在如今快餐式的出版物中实属难得。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经过精心设计,线条清晰,色彩柔和,无论是古代的草药图谱还是人体经络示意图,都显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让人能够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一些珍贵的古代手稿影印件,虽然文字古老,但其本身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是任何数字复制品都无法比拟的。翻阅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而驻足,比如对特定草药生长环境的细致描述,或是对某些治疗仪式的流程讲解,这些都让我觉得,作者和编者并非仅仅是在堆砌知识,而是在努力复原一种文化,一种古老的智慧。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仅仅是阅读这些内容,就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乐趣,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智慧的先贤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内容之丰富,让人惊叹。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勉强翻阅完其中的一部分,却仍觉得意犹未尽。书中的医学理论体系非常完整,涵盖了从基础的生理学、病理学,到具体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药物的研发和使用等等。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火疗”的部分,作者对其原理、适应症、禁忌症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临床实践来佐证其有效性,这让我对这种古老的疗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书中对于各种疑难杂症的论述也相当深入,作者不仅罗列了症状和病因,还探讨了不同的治疗思路和方案,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专业功底跃然纸上。虽然有些术语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我可以通过书中的注释和大量的图表来理解,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益。

评分

我原本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购入这本书的,没想到它竟然打开了我对某个领域认知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复杂的理论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之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脉象”的论述,作者用了很多比喻和类比,将原本难以捉摸的脉象变化描述得栩栩如生,让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也能窥得一二。书中对人体各个系统的描述也极其细致,从生理结构到病理机制,都做到了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我曾多次被书中关于“五行”与身体健康的关联所吸引,作者将这些古老的哲学思想与实际的医学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种整体性的健康观,这与现代医学强调的局部治疗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角,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读这本书就像在解谜,每一个章节都隐藏着待解的奥秘,而作者则循循善诱,引导我一步步接近真相。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某个古老医学体系的宝贵窗口。书中的知识体系非常严谨,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了其中关于“草药的采集和炮制”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草药的生长习性、采集的最佳时间、以及各种复杂的炮制工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对药材品质的极致追求。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药方,并详细说明了每味药材的配伍比例和作用机理,这不仅仅是枯燥的药方堆砌,更像是作者在分享他毕生的行医经验和智慧结晶。此外,书中对“穴位按摩”的讲解也十分到位,配合着精准的人体穴位图,使得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按摩手法,并了解其对身体的益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个古老医学体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其精髓,感受其博大精深。

评分

我一直对东方医学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方式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哲学、文化和生命智慧的百科全书。我被书中对于“能量流动”和“身心和谐”的阐述深深吸引,作者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与日常的养生保健方法相结合,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健康理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饮食调养”的部分,书中不仅提供了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还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推荐了相应的食谱,细致入微,让我感觉自己也能成为一名“食疗”专家。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医者的故事和行医的原则,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医德精神,读来令人动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温暖,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