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说:奥林匹克运动

邮票图说:奥林匹克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泰来 著
图书标签:
  • 邮票
  • 奥林匹克
  • 运动会
  • 集邮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收藏
  • 体育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6695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799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896年,人类和平象征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历经千年劫难之后,重新回到了人类文明世界。为了庆祝这一属于全人类的幸福,希腊政府印发了奥林匹克纪念邮票。至今,已有112年。为纪念每届奥运会而印发的奥运纪念邮票也成了奥林匹克历史、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发展至今的见证“人”。你想见识一下这位历经沧桑、学识渊博的“奥林匹克百岁老人”吗?那就请去咨询一下《邮票图说·奥林匹克运动》吧,他定会让你满载而归。

内容简介

   《邮票图说林匹克运动》是为1896年到2006年这110年的奥运历史而作,也为这期间发行的上万种奥运邮票而写。全书以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发行的邮票为主线,按照时序,对历届邮票作概要评析;对非主办国发行的邮票,则选择有代表性或是设计有特色的加以简要介绍。《邮票图说林匹克运动》为各个层次水平的奥林匹克集邮者而作。

作者简介

王泰来,中华全国集邮联台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士、理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望家集邮学会会员;美国中华集邮会会员,原《集邮研究》、《集邮》杂志编辑。 1942年生于北京。12岁始收集中外体育邮票,后涉猎广泛,收集清代邮票和明信片;新中国邮票和邮政用品;世界绘画艺术和奥林匹克专题邮票及封、片、简、戳;外国早期邮政用品;极限明信片等,藏品多元且丰。 得益于家学,1961年18岁时首发有关体育邮票文章,1978年起在《体育报》连续发表奥林匹克体育邮票文章十数篇,现总计发表集邮文章约计200余万字;独著《少年集邮入门》、《实用集邮操作技巧》、《教你集邮》、《中国邮票设计家图稿精选》、《贺年十二生肖图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封片简图荣》、《集邮奥秘(VCD光盘)》、《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封片简卷》(执笔)等书籍。 合著书籍有:《奥林匹克体育邮票集锦》、《亚运会邮票全集》、《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中国邮票全集(清代卷)》、《实用集邮辞典》、《邮票上的世界名画》、《列宁邮票全集》、《毛泽东邮票全集》、《历史呼唤和平》、《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旦录》等。担任《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编审,《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华世界邮票目录》副主编、分章主编等。 多部书籍在世界邮展、全国邮展中获集邮文献奖;多部邮集在国内外集邮展览中获奖,如绘画专题邮集《美的历程》、《绘画艺术的回顾与展望》,极限类邮集《北京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极限明信片》和社会类邮集《清末记事》在斯德哥尔摩、新加坡世界邮展及全国邮展中分获各种奖项。

目录

自序
一 百年奥林匹克邮票回顾
二 奥林匹克精神熠熠生辉
三 林林总总的奥林匹克邮品
四 邮票拯救了第1届雅典奥运会
五 被冷漠的第2届、第3届奥运会——主办国没有发行邮票
六 1906年的雅典届间奥运会
七 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和1912年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邮品一瞥
八 1920年第7届奥运会主办国比利时发行邮票承前启后
九 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邮品渐有起色
十 1925年第8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布拉格会议的纪念邮品
十一 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纪念邮票及其他
十二 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邮品纪事
十三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小型张、小本票、电报纸等新邮品志庆
十四 第12届、第13届奥运会停办,邮品尚存
十五 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邮品渐丰
十六 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非主办国的邮票精彩夺目
十七 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各种纪念邮品的数量增多
十八 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邮品如潮
十九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主办国发行邮票得失的借鉴
二十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邮票彰显古玛雅文化和当代光效应艺术
二十一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美英法日奥运邮票无大起色
二十二 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首次发行奥运会纪念邮票
二十三 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苏联发行的奥运会票、封、片数量空前
二十四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奥运邮票内容单调
二十五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韩国奥运邮品种类繁多
二十六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大手笔的主办国邮票
二十七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100周年同庆
二十八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发行数码版“即时邮票”
二十九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希腊纪念邮票创历史新高
三十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方寸纸上的中国奥运之路

前言/序言


邮票图说:奥林匹克运动 引言 从古希腊的露天体育场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宏伟场馆,奥林匹克精神跨越时空,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种超越国界、促进和平与友谊的文化载体。而邮票,这个小小的方寸之间,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传播力,记录下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辉煌历程,定格了无数激动人心的瞬间。 《邮票图说:奥林匹克运动》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以邮票为媒介,深入浅出地讲述奥林匹克故事的百科全书。它并非简单罗列邮票图案,而是将每一枚邮票背后的历史、文化、体育成就以及艺术价值一一展开,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体验奥林匹克运动的每一次脉动。这本书的编纂,汇集了邮票收藏家、体育史专家、艺术评论家等多方面的智慧,力求呈现一个立体、丰富、充满人情味的奥林匹克世界。 第一部分:奥林匹克的起源与现代复兴 古希腊的奥林匹亚,不仅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更是古希腊文明的缩影。本书将从最早的奥运会邮票开始,探寻古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通过精选的古希腊主题邮票,我们将看到古人如何崇尚健体、崇尚神灵,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在当时所扮演的重要社会角色。这些古老的图案,仿佛穿越了漫长的岁月,向我们诉说着那个遥远的时代。 然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最终走向了衰落。直到19世纪末,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怀揣着复兴奥运的理想,通过不懈的努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重生。本书将重点介绍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奥运会邮票,展现顾拜旦的远见卓识,以及各国人民对奥运复兴的热情响应。从1896年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到20世纪初的几届奥运会,每一枚邮票都承载着新生的希望和挑战。我们将看到,邮票的设计风格也从最初的朴素逐渐变得多样,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第二部分:奥运赛场上的英雄群像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如此激动人心,离不开那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创造奇迹的运动员。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通过不同届奥运会发行的专题邮票,塑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英雄群像。 田径——速度与力量的极致: 从杰西·欧文斯在柏林奥运会上打破种族歧视的桎梏,到尤塞恩·博尔特在现代奥运会上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田径项目一直是奥运会的焦点。本书将展示各国为表彰这些田径巨星而发行的邮票,捕捉他们在赛道上的英姿,以及他们超越自我的精神。我们会看到,设计者如何通过邮票图案,将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优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游泳——碧波中的王者: 迈克尔·菲尔普斯,这位泳坛传奇,他的每一个壮举都仿佛被定格在邮票之上。本书将搜集描绘菲尔普斯以及其他伟大游泳健将的邮票,展现他们在水中矫健的身姿,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拼搏精神。邮票的色彩和构图,往往能传递出水的灵动和运动员的坚韧。 体操——艺术与力量的完美结合: 奥运会体操比赛,是力量、柔韧、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集中体现。本书将聚焦那些在体操项目上取得辉煌成就的运动员,如中国的李宁、罗马尼亚的纳迪亚·科马内奇等,通过他们的肖像邮票,感受他们令人惊叹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艺术魅力。邮票上的动作,往往是运动员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瞬间。 球类运动——团队协作的魅力: 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在奥运会上同样备受瞩目。本书将选取那些代表各国最高水平的球队和球星的邮票,展现他们在赛场上的激烈对抗和团队协作的精彩瞬间。这些邮票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致敬,也是对体育精神的弘扬。 其他项目——丰富多彩的奥运画卷: 除了上述热门项目,本书还会涵盖摔跤、举重、拳击、射击、赛艇、自行车等众多奥运项目。通过各国发行的相关邮票,我们将看到奥运会项目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这些体育项目的独特诠释。例如,一些国家会发行描绘本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邮票,将其与现代奥运会联系起来,展现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部分:奥运会与国家文化 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其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的绝佳机会。本书将深入分析奥运会邮票如何成为国家形象的载体,以及邮票设计如何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 北京奥运会:中国骄傲与世界瞩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本书将详细解读北京奥运会期间发行的邮票,从“中国印”、“古代文明”到“祥云”图案,每一枚邮票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我们将看到,邮票如何巧妙地将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故事与现代体育精神相结合,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谊。 伦敦奥运会:英伦风情与古典传承: 2012年伦敦奥运会,充满了英伦的古典韵味和现代活力。本书将展示伦敦奥运会邮票的设计特色,如对英国历史人物、标志性建筑和英国文化的描绘,以及对运动员的致敬。我们会发现,这些邮票如何巧妙地融合了古典美学和现代设计,展现出伦敦独特的魅力。 巴西里约奥运会:热带风情与多元文化: 2016年里约奥运会,将南美洲的热带风情和巴西的多元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本书将分析里约奥运会邮票的设计,如对巴西自然风光、民族音乐和狂欢节文化的描绘,以及对体育竞技的生动表现。这些邮票,仿佛让我们置身于热情洋溢的巴西,感受那里的活力与激情。 历届奥运会的文化印记: 除了上述例子,本书还会回顾历届奥运会发行的邮票,从早期的设计风格到近现代的设计趋势,展现不同国家和时期在奥运邮票设计上的演变。我们将看到,邮票如何成为记录奥运会与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反映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第四部分:奥运邮票的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 《邮票图说:奥林匹克运动》并非仅仅是历史和体育的记录,它更是一本关于艺术的鉴赏指南。本书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深入分析奥运邮票的价值。 设计风格的多样性: 奥运邮票的设计风格多种多样,从写实的人物肖像到抽象的图案,从传统的绘画技法到现代的平面设计,都极具艺术感染力。本书将邀请艺术评论家,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奥运邮票的设计理念、色彩运用、构图技巧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提升审美能力。 纪念意义与收藏价值: 每一枚奥运邮票,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都承载着一段美好的回忆。对于收藏家而言,奥运邮票不仅是具有潜在增值空间的投资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珍贵文物。本书将探讨奥运邮票的收藏价值,介绍一些极具代表性、稀有度高的奥运邮票,并提供一些收藏建议。 邮票中的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邮票的印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本书将简要介绍一些奥运邮票在印刷技术上的创新,如采用特殊油墨、防伪技术等,这些都使得邮票更加精美和具有收藏价值。 第五部分:奥运精神的传承与未来展望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在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本书将在结尾部分,回归奥林匹克精神本身。 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奥运会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友谊的重要平台。本书将通过那些描绘不同国家运动员互相致意、共同庆祝的邮票,以及那些以和平为主题的奥运邮票,来强调奥运会的和平意义。 激励一代又一代: 奥运精神不仅仅属于运动员,它也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本书将通过那些描绘普通人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乐趣的邮票,来展现奥运精神的广泛影响力。 展望未来: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奥运会必将更加精彩。本书将对未来的奥运会邮票设计进行展望,畅想它们将如何记录新的辉煌,如何传递新的精神。 结语 《邮票图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一本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以小小的邮票为切入点,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奥林匹克史诗,讴歌了伟大的体育精神,也折射出世界各国的文化魅力。无论您是集邮爱好者、体育迷,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乐趣。翻开这本书,让一枚枚邮票带您走进奥林匹克的世界,感受那份永恒的激情与荣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厚重的典藏,光是捧在手里,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微微散发出的油墨香,就让人心头一热。我本来以为这只是又一本走马观花的纪念册,毕竟关于体育盛事的影像资料多如牛毛,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像一卷徐徐展开的珍贵胶片,不只是简单地堆砌照片。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夫去挖掘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细节。比如,书中对早期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的考证,简直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每一张早期地图的对比,都配上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让我立刻明白,这不仅仅是运动会的历史,更是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尤其是提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那段,文字的张力十足,既有对竞技场上辉煌瞬间的描摹,更有对时代阴影下人性挣扎的深刻洞察。它不是在歌颂胜利,而是在记录“人”的境遇。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讲究,大量留白的设计,让原本密集的资料显得呼吸顺畅,即便是对奥运历史一知半解的“小白”,也能轻松沉浸其中,享受这种知识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被密集的文字淹没。

评分

坦白讲,我通常对严肃的历史题材阅读会感到压力,生怕自己无法跟上作者的节奏。但这部作品在保持其学术深度的同时,却有着一种令人意外的亲和力。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灵活,时而像严谨的学者,用考据支撑论点;时而又像一个充满激情的体育评论员,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比赛的高潮。这种语气的切换,使得即便是涉及复杂的国际奥委会章程变更或技术规则的演变,读起来也毫不枯燥。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关注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更快、更高、更强”的不同理解和实践,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偏见。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全球视野,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价值——它或许不是关于胜负,而是关于人类文明在不同土壤上寻求共同语言的伟大尝试。这是一本能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沉思的书。

评分

作为一名注重视觉体验的读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图片选择和编排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它没有选择那些被反复使用的、陈旧的经典瞬间,而是挖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中的“未曝光”场景。我看到那些模糊却充满力量的早期摄影作品,它们原始的颗粒感和现场的噪点,比任何高清重制都要更能抓住人心。例如,书中对某一届冬奥会中,运动员在极端天气下坚持训练的侧拍,那种冷峻的氛围感,几乎要透过纸面传递出来。而且,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高明,文字不是对图片的简单注释,而是对图片背后故事的延伸和解读,两者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关系。读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更像是在一个精心布置的博物馆里,进行一次沉浸式的漫步,每一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被触动的瞬间。

评分

老实说,我习惯性地对这类“大部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内容庞杂,结构松散。然而,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展现出一种罕见的结构美学。作者似乎遵循着一种隐形的脉络,将跨越百年、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赛事碎片,巧妙地编织成一张严密的网。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奖牌的意义”这一主题的探讨,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追溯了奖牌材质、设计乃至颁奖礼仪的演变过程,每一项微小的变化背后,都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体育精神”定义的不断修正与深化。这种深度挖掘,远超了我对一般体育史书籍的预期。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之间设置的那些“主题侧写”,比如某一届奥运会期间的艺术展览情况、当时的体育科学研究进展等,这些旁枝末节反而为整体框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整个叙事立体而不扁平。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类书籍,它们不只是单纯的信息载体,更像是某种情感的投射。这本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记录,恰恰就是这种感觉的极致体现。我尤其欣赏它处理那些“边缘”故事的方式。比如,书中花了好大的篇幅去描绘那些非主流项目的兴衰起落,那些最终未能进入正式赛事的“潜力股”,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被短暂列入又迅速被剔除的项目,它们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更纯粹的竞技精神。文字的笔触非常细腻,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让人忍不住会联想到我们自己生活中那些不被大众注意但依然努力闪光的瞬间。它教会了我,伟大不仅体现在金牌得主身上,更存在于每一个挑战自我极限的普通运动员身上。装帧设计上,那种低饱和度的复古色调,仿佛带着时光的滤镜,让人感觉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被珍藏的老物件,而不是一个快消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过去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进行的心灵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