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当今社会流行的各派太极拳,都是从陈式太极拳演变而来。就像读书要读名家原著一样,无论想练好哪一派太极拳术,都不能不对陈式太极拳有所理解。陈式太极拳把太极拳奥妙的内功(丹田内转功法、周天开合功法)和外功(构思特异、编排细腻、技击含义丰富的拳架)完美地融为一体,既注重肢体运动,同时也讲究内气循经运行,真正做到“心肾相交,形神兼备,性命双修”。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处处体现阴阳之道,刚柔相济,轻沉兼备,开合相寓,顺逆螺旋,快慢相间,对称和谐,处处相应,无一不在阴阳匹配之中,招招体现阴阳变化。演练、钻研起来,韵味无穷。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当今世界流行的各派太极拳,都是从陈式太极拳演变而来。就像读书要读名家原著一样,无论想练好哪一派太极拳术,都不能不对陈式太极拳有所理解。
精简陈式太极拳,是在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的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原套路共56个动作,动作紧凑,运动量较大,以专业运动员练习比赛为主,使陈式太极拳爱好者和初学者望而生畏,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训练、教学经验及教学实践,创编了这套陈式太极拳精简套路,8式、16式。将陈式太极拳较有代表性的动作和较有特点的动作,编录套路。目的是帮助练习者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提高练习质量,增加练习兴趣,并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套简单完整的套路,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可以达到套路练习的效果。精简陈式太极拳,分8式、16式两个套路。8式套路动作左右对称,学练较为简单,可原地练习;16式套路,是由16个不同的动作组成,没有重复。
第一章 最具哲学色彩的拳术——太极拳
一、从“太极”到“太极拳”
二、阴阳动静——太极拳的内涵
三、太极拳的实际功效
第二章 传承四百年的太极正宗——陈式太极
一、陈式太极的起源与传承
二、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三、陈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
四、太极拳中的“呼吸”问题
五、陈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一、基本拳型与手法
二、基本步型与步法
三、缠丝劲
四、内功桩法
五、太极拳推手基础
第四章 陈式太极精简36式拳拳谱
一、陈式太极拳套路结构与技术特点
二、关于图解的几点说明
三、精简36式详细动作分解演练
附录 陈式太极精简36式拳线路图
拳韵
虚无恬淡精神乃治——让修炼太极拳成为生活规律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注重便携性,这点我非常赞赏。我习惯在公园里跟着练习,所以厚重的大部头实在是不方便携带。这本书的开本大小适中,即便是带着练习手册,也不会觉得是个负担。纸张的质感也挺不错,在户外光线下阅读,反光度控制得很好。不过,我注意到目录的编排上,似乎更侧重于“动作的名称罗列”,而不是按照“练习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内容。例如,初学者往往最需要的是“如何站桩”、“如何调整呼吸的起手式”等基础准备工作,但这些内容在全书的章节安排中,显得有些分散,需要反复翻找才能串联起来。如果能有一个“新手导入模块”,用清晰的步骤引导读者从零开始建立正确的桩架和气感基础,这本书的实用性将大大提升。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本已经掌握基础后,用来查漏补缺的工具书,对于完全零基础的人来说,入门的门槛稍微有点高,需要额外的指导才能完全上手。
评分作为一位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这本书在理论阐述上,并没有陷入过度玄学的描述,而是尽量用比较直白、偏向人体力学的角度去解释动作的原理,这一点我很欣赏,它让我觉得太极拳并非遥不可及的“武林秘籍”,而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握的身体技术。然而,在讲解具体招式(比如“野马分鬃”或“手挥五 শর”)的实战或应用意图时,内容显得有些单薄。比如,这个招式在面对推手或实战中是如何体现其“防守”或“借力”的作用?这方面的描述寥寥无几。我理解出版的限制,毕竟写得太深容易失之偏颇,但对于希望将拳架应用于技击层面的读者来说,这部分是缺失的重量。或许可以在附录中增加一些关于劲力传导的简要图解,哪怕只是概念性的,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作背后的“用意不用力”的真正含义,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对照着光盘里的演示,尝试着走了一遍全套动作。光盘的质量出乎意料地好,画面稳定,摄像角度也设计得相当合理,很多关键的转折点都能从侧面或后侧清晰地看到。那位演示老师的动作幅度虽然看起来不大,但那种沉稳内敛的气度,确实让人心生敬畏。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连绵不断”这个概念的诠释,在光盘里,你能明显感觉到动作与动作之间几乎没有停顿,就像行云流水一般。然而,我必须指出一个细节问题,那就是对于特定手法的要求,比如“捋”和“挤”的瞬间发力点,在光盘中似乎一带而过。对于我这种已经被其他流派影响过的练习者来说,要完全摒弃旧有的习惯,换成这套特定的要求,难度不小。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看一个完整流畅的套路”,更希望看到针对这些高难度技术点,能够有慢动作分解,甚至配上口述提示“此刻你的丹田应该如何配合收缩”之类的技术细节说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标准,但如何把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本能,这部分内容感觉还可以再加强。
评分让我谈谈我个人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吧,它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位经验丰富但性格沉稳的师傅,他会耐心地让你模仿他的每一个姿势,确保你的外形是正确的,但他不会强行灌输给你他所有的心得体会。光盘中的音乐选择非常舒缓,这对于练习时保持心境平和很有帮助,没有那种催促感,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调整。但我发现,对于一些对身体控制要求极高的动作,比如某些转胯和落步的衔接,书中文字的描述和光盘的演示,都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我尝试了好几次,总觉得某个环节的连接点总是卡壳,这让我感到非常挫败。如果能增加一小节专门讨论“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或者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拉伸和基础力量训练的建议,来配合这36式,我相信对广大练习者,尤其是中老年练习者,会是一个巨大的福音。目前的结构,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群。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初看之下有点朴实得过头了,但转念一想,也许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风格,更贴合太极拳这种讲究内在修养的武术精髓。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吸引的是内页的排版,字体选择上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清晰易读,不会因为图文的堆叠而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那些分解动作的图片,线条感非常干净利落,对于我们这种初学者来说,光靠看图就能大致把握住架势的要领。不过,说实话,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太极拳的朋友,光看图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毕竟太极讲究的是“意境”和“气感”,这些是文字和静态图片很难完全捕捉的。我希望能有更详尽的文字描述来补充每一个动作转换时的内在要求,比如呼吸的配合、重心的微妙转移,这些才是区分“会做”和“会打”的关键。整体来说,作为一本入门辅助教材,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形体框架,让练习者知道拳架“应该是什么样子”,接下来就需要靠日复一日的揣摩和领悟去填充那些“内在的筋骨”了。希望后续的版本能在深度上再做挖掘,让那些潜藏在简单招式背后的哲理也能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