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下少有自動自發的小孩,如果不想當個碎碎念的媽,隻好先懂得孩子在想什麼。歡迎加入洋蔥和米豆兩個棒兒子和爸媽鬥智的生活記錄!到底是大人教小孩?還是小孩教大人呢?
作者簡介
薛文英,優兒親子教育集團知研部協理
一九六八年颱灣齣生,從事幼教相關文字工
作與教學管理十年以上。
簡曆
優兒親子教育集團官網主編
視知覺學習力資優培訓實驗推行
兒童發展與學習力評測與應用輔導
早教産業教學管理顧問輔導
未來諸葛亮視知覺智能培訓課程研發人
優兒BBS統整遊戲課程研發組成員
劉旭明,優兒親子教育集團知研部經理
一九七七年颱北齣生,十四年以上數學資優
學生教學輔導經驗。
簡曆
淡江大學數學係數理統計研究所碩士
未來諸葛亮視知覺智能培訓課程研發人
優兒BBS統整遊戲課程研發人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愛,從瞭解開始
Lesson 1 什麼是對孩子最好的?
Lesson 2 沒有講不聽的孩子,隻有不懂他們的父母
Lesson 3 彆再說孩子不專心瞭!
Lesson 4 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學習
Lesson 5 兒子,你真有那麼纍嗎?
Lesson 6 從孩子的考捲看個性
Lesson 7 教孩子掌握時間進度
Lesson 8 數學對孩子的必要性
Lesson 9 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Lesson 10 同理孩子,給予孩子需要的
Lesson 11 實驗教室長大的幸運兒
Lesson 12 比賽過程的情緒鍛煉
Lesson 13 長大後要做什麼?
Lesson 14 原來做麵包也不簡單
Lesson 15 老師,為什麼我媽媽常要趕時間啊?
Lesson 16 孩子真的還不餓!
主愛更緊密!親子遊戲進行時1 形狀配對
主愛更緊密!親子遊戲進行時2 見微知末
第二篇 孩子懂得比我們想像得更多
Lesson 1 真愛沒有距離
Lesson 2 不會過期的愛
Lesson 3 讓我教一下啦!
Lesson 4 媽媽的生氣臉
Lesson 5 多大纔算長大?多小算還小?
Lesson 6 公平存在於個人的感受
Lesson 7 大人也會爭寵
Lesson 8 被禁止拿筆的男孩
Lesson 9 隻有我沒交作業
……
第三篇 壓力、耐力、生活力~洋蔥&米豆經典句
第四篇 把握當下,平凡媽媽的生活領悟
精彩書摘
洋蔥纔隻有小學一年級,竟然就問有沒有不需要講話的職業……看來,他也發現自己不喜歡和陌生人談話,這對以後的發展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
這真是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的孩子想法成熟,有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憂”的是,我還沒找到一個能夠立即幫助兒子改善弱點的方法。當我發現孩子需要時間來改進與陌生人的溝通問題時,其實已經晚瞭,即便如此,但我仍覺得有必要再花幾年的時間來調整!
弟弟齣生後,我告訴自己:“不如試試不一樣的方法來教第二個孩子,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想,如果孩子天生在感覺統閤方麵就有些“觸覺防禦”的情況,而後天的學習環境又缺乏調整的機會時,孩子往後便會齣現類似“社交型溝通障礙”的行為。而這在陌生人眼中,常會被冠上“傢教不好”、“沒禮貌”等批評,如此一來,不管這孩子的能力有多棒,也會因為不想和人打交道而被埋沒!我實在不希望洋蔥或將來的弟弟變成這樣!
雖然心情有點沉重,但還是打起精神,給洋蔥鼓勵:“其實媽媽讀書的時候也不喜歡老師叫我起來迴答問題,可是長大要工作就不能不講話瞭,隻要多練習,是可以進步的。媽媽已經工作十多年瞭,也認識很多朋友,不過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需要講話,目前為止媽媽還想不到哪一種工作是不用說話的,你有想到什麼不用講話的職業嗎?”
“如果我長大去教手語呢?我把手語學會,就可以不用講話瞭吧!”
“你是說,去當聽障小朋友或不能講話的小朋友的老師嗎?”洋蔥點點頭。
“不過在路上比手語會有很多人看你,那也沒關係嗎?”
“看就看沒關係,不用講話就可以,你覺得這個主意好不好?”
……
前言/序言
如果我們都能擁有無限資源,相信所有父母都願意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然而我們身處的環境資源正因為人口快速增加而逐漸匱乏,就算父母傢財萬貫,孩子的成長依然隻有一次。在這樣限製性的條件下,最有效率協助孩子發展的不是給孩子最好的,而是最閤適的,如此纔能在有限的資源——尤其是時間限製下,教養孩子獲得麵對未來最需要的競爭力。
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的選擇是在他們三歲之前盡可能地陪伴,因為三歲之前是孩子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父母愛的陪伴至關重要,然而孩子從齣生到長大成人會麵對許許多多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對孩子的人格、情緒、智力發展都有著不同的影響,而這些也都和孩子的大腦發展息息相關,如果父母明白這些發展階段的不同並能給予適當的教養,對孩子提升未來競爭力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錯過瞭關鍵發展階段,往往會造成孩子某方麵的學習發展遲滯,甚至齣現學習障礙,就算某些能力可以透過訓練加以彌補,卻要花費數倍的時間和金錢,但不一定保證有很好的效果。
很多父母看到傢齊(我的大兒子)的情緒控製和語言能力都覺得很驚訝,以為是孩子天生智力就超前,但其實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做得到,隻要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教養,孩子自然就會發展得更好。此外,各位父母不用擔心自己不能做全職父母而影響瞭孩子的發展,就像這本書的作者,同樣是職業父母,卻能把握關鍵發展時機,用大腦科學的教養方式帶齣棒小孩,當你通過這本書掌握瞭孩子發展節奏,相信你也能和我們一樣輕鬆教齣棒小孩。
孩子成長,何須“完美”? 在育兒這條充滿挑戰又無比珍貴的道路上,我們常常被各種“標準”和“建議”包圍:如何纔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綫上?如何纔能培養齣精英式的人物?如何纔能做到事事完美,麵麵俱到?然而,當我們步履匆匆,緊綳神經,試圖將孩子塑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模樣時,是否也忽略瞭那個最樸素、最真實的親子關係?是否也錯過瞭孩子成長過程中那些最動人的瞬間? 這本《孩子成長,何須“完美”?》並非一本教你如何將孩子打造成“彆人傢的孩子”的指南,也不是一本充斥著高深育兒理論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一次促膝長談,一次溫柔的提醒。它邀請你放慢腳步,卸下不必要的包袱,重新審視“成功”與“幸福”的定義,並在此過程中,找到一種更輕鬆、更自在、也更有效的育兒方式。 書中,我們將一起探討一個核心的觀點:即使不是事事親力親為、時刻緊盯的父母,也能培養齣內心強大、積極嚮上、懂得愛與被愛的孩子。 這並非鼓勵放任自流,而是倡導一種基於信任、理解和尊重的養育模式。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宇宙,擁有無限的潛能和成長的軌跡。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位引路人、一位支持者,而非一個嚴苛的監督者或設計者。 第一部分:重新定義“好父母”的標準 我們常常陷入一種“比較”的泥沼:彆人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的孩子卻隻專注於某個領域;彆人傢的父母總是遊刃有餘,我的孩子卻讓我焦頭爛額。這種比較,不僅讓我們焦慮,也剝奪瞭我們享受育兒過程的權利。 告彆“完美主義”的枷鎖: 書中會深入剖析完美主義在育兒中的負麵影響,它如何給父母帶來巨大的壓力,又如何可能阻礙孩子探索和試錯的勇氣。我們會分享許多真實的案例,說明那些看似“不夠完美”的父母,反而更能讓孩子擁有自主性和創造力。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孩子的外在錶現,卻忽略瞭他們內心的需求和感受。我們將一起學習如何真正地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情緒,迴應他們的期待,建立深度的情感連接。這比任何外在的成就都來得重要。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育兒路上,犯錯在所難免。承認自己的局限,允許自己有疲憊和無助的時候,這恰恰是孩子學習自我接納和情感管理的重要一課。我們會探討如何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並將其轉化為育兒的力量。 第二部分:釋放孩子的成長潛能 孩子並非一張白紙,他們天生就擁有探索世界、學習成長的強大驅動力。父母需要做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並適時地給予支持,而不是過度乾預。 “放手”的藝術: 適度的放手,是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我們將探討在不同年齡段,父母可以如何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探索、自己麵對挑戰。從簡單的生活技能,到復雜的社交問題,每一個“放手”的時刻,都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鼓勵內在驅動力: 外部奬勵和壓力,短期內或許能帶來一些效果,但真正持久的動力,源自孩子內心的興趣和熱愛。我們將分享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如何支持他們的探索,如何讓他們在過程中找到樂趣,而不是僅僅為瞭取悅他人或避免懲罰。 讓孩子成為“問題解決者”: 麵對睏難時,父母總是忍不住想立刻“拯救”孩子。然而,每一次成功的“拯救”,都可能削弱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我們會提供一些方法,引導孩子自己分析問題,思考解決方案,並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方法。 第三部分: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關係。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照顧和管教,更是一種情感的滋養,一種價值的傳遞。 高質量的陪伴,而非長時間的陪伴: 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多父母感到愧疚,認為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這本書將強調“陪伴的質量”比“陪伴的時長”更重要。我們分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創造齣充滿意義和連接的親子時光。 溝通的智慧: 有效的溝通,是化解矛盾、增進理解的橋梁。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與孩子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如何錶達愛,如何傾聽他們的煩惱,如何引導他們錶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情感的連接與支持: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曆各種情緒的起伏。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是他們度過難關的堅強後盾。我們將探討如何成為孩子最信任的傾聽者,如何在他們感到失落、沮喪或憤怒時,給予恰當的情感支持。 第四部分:擁抱“輕鬆育兒”的理念 育兒不應該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鬥”,而可以是一種充滿智慧和樂趣的旅程。 簡化育兒流程: 很多育兒焦慮,源於我們給自己設置瞭過多的規則和條條框框。我們將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簡化育兒流程,找到更高效、更輕鬆的育兒方式。 與孩子共同成長: 育兒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和反思的過程。我們會鼓勵父母在與孩子互動中,不斷學習,不斷調整,與孩子一起探索生活的意義。 享受當下的快樂: 孩子成長的步伐很快,很多美好的瞬間,一旦錯過,便不再重來。這本書將引導你放慢腳步,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個當下,用心去感受那份純粹的愛與快樂。 《孩子成長,何須“完美”?》是一本為你而寫,也為你的孩子而寫的書。它將幫助你從育兒的焦慮和壓力中解放齣來,重新找迴育兒的初心和樂趣。它鼓勵你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孩子的潛力,相信愛與信任的力量。 請記住,成為一個“好父母”,並不意味著事事都要做到完美,而是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支持,如何與孩子一起,在不完美中,綻放齣最耀眼的光芒。讓我們一起,擁抱一個更輕鬆、更快樂、也更有效的育兒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