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大女兒於2009年以2317分SAT成績被錄取到羅格斯大學藥學本博聯讀課程
二女兒於2013年以2400分(滿分)SAT成績考上瞭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
獨門奉獻二女兒璐璐申請美國名校英文作文原文及中文翻譯
上下篇均有實用的申請名校Tips
內容簡介
為什麼很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與快樂,獨立、有主見又堅強?為什麼他們健康、陽光又富於創造力?……著名醫學哲學博士楊鼕華教授作為有理想有抱負的80年代“天之驕子”,作為學者從中國到日本,並生下兩個孩子,2000年再到美國,如今深入美國社會並在美國生活十多年,養育瞭兩個從學齡前到高中畢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她除瞭是個齣色的醫學科學研究者,更是一位好媽媽,大女兒2009年以2317分SAT成績被錄取到羅格斯大學藥學博士課程(本科一博士聯讀);二女兒2013年以2400分(滿分)SAT成績考上瞭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贏在轉摺點:邁嚮普林斯頓大學》結閤自己兩個孩子的養育經曆,以及發生在身邊的美國傢庭和學校裏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嚮我們揭示齣美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
書中在介紹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從比較教育的角度,深入淺齣地探討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體製帶給中美教育的差異,從傢長的角度提齣瞭彌補不足、縮小差距的方法與措施,具有較強的啓發性和可藉鑒性。書中的理念和經驗能滿足擁有各年齡段、不同性彆孩子的傢庭需要,尤其適閤0-18歲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閱讀。
作者簡介
楊鼕華博士,1987年獲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科本科學位,1990年獲中山醫科大學生理學碩士學位,就職於中國進齣口商品檢驗局廣東分局,從事進齣口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1997年獲日本鹿兒島大學(KagoshitnaUnivermy)醫學哲學博士(PhD)學位。隨後在日本鹿兒島大學任講師(instructor)。2000年到美國FoxChase腫瘤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曾任美國新澤西醫科齒科大學講師。現為美圍FoxChase腫瘸中心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主管該中心生物標本庫的組織病理研究服務。
楊博士除瞭在著名英文國際雜誌發錶40多篇與醫學研究相關的高影響因子論文之外,她在日本留學期間,是日本《中文導報》的專欄作傢,是《東瀛人生路》的作者之一。
楊博士曾多次應邀於國際會議發言,現為Journal of Nutritional Therapeutics副主編,Journal of Analytical Oncology,Journal oy Cancer Research updates編委,Biomarkers和Biochemical Pharmacology.Bioinorganic Chemtry and Applications,Cancer Letters和Chinese Journal oyCancer,Curren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Current Proteomics,Experimental Neurology TFD Pharmaceutica Analytica Acta等多個雜誌的審稿人。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西方教育和中國教育的區彆就在於人傢從不給孩子任何壓力,不讓孩子“透支”,不拔苗助長,沒有深恐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綫上”而攀比傢教、惡性補習,更不會把孩子當成父母投資的一隻長綫股票。有52%的中國父母“擔心孩子未來”。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考慮換一種思路和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神童的教育和高智商的培養?《贏在轉摺點——邁嚮普林斯頓大學》告訴我們,是可以的。
——徐春蓮(國傢一級作傢、傢庭期刊集團創辦人、廣東省婦聯副主席)
★本書不是講述美國如何優越的教育環境,也不是指點上名校的捷徑,人生本來就沒有捷徑,這是一位留美博士的母親給你娓娓道來女兒璐璐在美國成長過程中發生在自己和身邊人的真人真事……
孩子的未來並不是掌握在父母、老師的手中,世界上沒有所謂“超級棒”的小孩,也不是要“先學會做父母”,在80後獨生子女的時代,每-對父母都隻有一次機會,沒有練習機會談不上“學會”,我們應該做的是瞭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尊重孩子的天性,給孩子鼓勵和支持。
——李學謙(中國少年兒童新聞齣版總社黨組書記、社長、總編輯)
目錄
對話 讀者最想瞭解的十大問題
推薦序 培養智慧孩子的範本
自序 成長路上,如何填滿這份入學申請錶
上篇 體驗美國教育
幼兒園是兒童樂園
孩子有追求玩樂的權利,父母和老師有讓孩子快樂的義務。順應孩子的天性,事情就變得容易瞭。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之中認識這個世界。
第一次參觀博物館
小孩子自信的源泉,來自於對自己生活的瞭解,來自於大人對孩子的欣賞。藝術的享受、美的概念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需要大人為他們引導,從小得到正確的培養。
童話成就瞭孩子的創造力
在美國,許多人認為,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同,現實生活應該讓孩子自己一步一步去發掘,按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去接受.這也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特色。無稽幼稚的玩樂,對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組織領導能力的啓濛
美國的孩子,個個能說會道,個個都能成為領導,旻旻和璐璐上瞭中學也都擔任多個不同的領導職位,我想這可以歸功於她們從小參加和舉行派對所練就的與彆人溝通的能力和組織能力。
傢庭月刊的獨特創意
培養學生從小打破傳統的框框,打破韆篇一律的常規思維,敢想敢乾..辦傢庭月刊的最大好處是,養成孩子的寫作習慣,鍛煉她們的寫作功夫,璐璐獨特流暢的作文.對申請大學、申請奬學金也有極大的幫助
被重視的升小學經曆
美國幼兒園老師尊重孩子的天性,推崇孩子自由發展,他們注重仔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特點、興趣與愛好,認真評估每一個孩子。他們懂得挖掘孩子的潛能,為孩子提供適閤個人發展的條件,幫助孩子盡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天分。
閱讀考試得零分
我們並不是生來就懂得所有的知識,每個人學習的進度也有快有慢,過分的打壓隻會讓孩子打消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厭惡所學的知識。
……
下篇 實用大學申請指南
精彩書摘
羅萬象的小百貨商店,各種各樣的物品琳琅滿目,有玩具、圖書、繪畫用品、積木,甚至廚房用品等。孩子們可以隨意玩耍。每次我走進教室常常看到孩子們各玩各的,有的玩傢傢,有的玩積木,有的繪畫,有安安靜靜的,有走來走去的,有放聲大笑的。但是我也曾經擔心,在這樣毫無組織無紀律的幼兒園,孩子們能學到東西嗎?
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裏的幼兒園並沒有固定的課本、教材或活動。那麼孩子們在幼兒園乾什麼呢?據我觀察,老師們會在各個季節設計各項專題或組織各種活動。老師會帶孩子們做很多手工,比如母親節父親節,老師帶著孩子們給母親父親準備一個小禮物,做個卡片或者禮物包裝盒,寫下“您是天下最好的母親父親”之類的話語。情人節,老師會讓孩子們用紅色或粉紅色的畫紙做成各種心形,作為禮物送給朋友或者親人,讓孩子們從小就有瞭關於“愛、感情”的啓濛。鞦天來瞭,老師會帶孩子們去外麵玩樹葉,讓他們把自己撿來的各種各樣的樹葉,根據形狀分門彆類,教孩子們畫樹葉,剪樹葉,把樹葉做成小書簽、小兔子等等小玩意。感恩節,老師會給孩子們講感恩節的故事,孩子們也畫火雞,剪齣火雞形狀,畫齣他們心裏感恩節大餐的樣子,寫下一些簡單感恩的句子,讓孩子從小學會“感謝”。萬聖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日子,他們畫南瓜,雕南瓜,有時還做南瓜餅,可能還會畫一些蝙蝠、巫女、精靈等等,雖然畫筆稚嫩,卻彆有一番風味。孩子們最高興的是萬聖節的化妝舞會派對或遊行。鼕天到瞭,孩子們少不瞭到外麵玩雪,堆雪人,打雪仗。聖誕節,當然要唱聖誕歌,講聖誕老人故事,裝飾聖誕樹,給父母製作聖誕禮物。這些活動,都要孩子們動手、動腦,動用創造能力。這些活動,有些是孩子自己完成,有些是幾個孩子一起完成。當然,幼兒園還有許多其他活動,比如遠足、防災訓練、人身安全訓練等。
幼兒園的教室內、走廊上,都貼滿瞭孩子們的作品,作品經常更新。這些作品,參差不齊,好壞各半。可是,老師每次見到傢長們,總是誠心地誇奬作品,誇奬孩子們:How wonderful they are!The children are just wonderfull!(作品太好瞭,孩子們太棒瞭!)傢長和孩子們也都亳不謙虛地笑逐顔開,理所當然地接受和感謝老師的誇奬。
璐璐常常會把在幼兒園做的作品和繪畫帶迴傢。小孩子的作品,雖然粗陋簡單,在我眼裏,卻都是可愛的藝術品,這也許就是情人眼裏齣西施,父母眼裏齣精品吧。我常常把它們擺在傢裏作為裝飾品,貼在冰箱門上,掛在牆上,擺在桌子上,總之,傢裏顯眼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孩子的作品。客人到傢裏來,都要誇奬作品,誇奬孩子一番。孩子們得到誇奬,自然是得意揚揚,下次做作品,當然也更來勁更用功。
孩子們在幼兒園,每天都在玩。在傢裏,也是玩。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地要孩子讀唐詩宋詞,背三字經,或者去參加各種學習班。實際上,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都可以學到東西。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之中認識這個世界。其實,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孩子的學習課堂,大人們隻需用點心多加引導,就能把玩和學習結閤起來,收獲的季節帶著孩子們外齣郊遊,既可以享全傢相聚之樂又可以教會孩子很多田野的故事;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小東西,既可以讓他們玩得開心又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帶著孩子們去市場買菜,讓他們在新鮮的地方學會許多日常小知識……我認為,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滿足小孩日益增長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上進心,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這裏的幼兒園和我們自己,並沒有教授孩子多少文化課,但是,我覺得孩子們學到瞭比文化課更重要的東西。
……
前言/序言
讀者最想瞭解的十大問題
編輯:大部分的讀者在書店選擇圖書的時候最常用的瞭解圖書的方法往往是翻看目錄,但實際上目錄所具備的大部分是提煉介紹的功能,不一定能代錶書的含金量,您能從內容價值和含金量的方麵分析下您這本書嗎?
作者: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有很多轉摺點,也有很多際遇。每個轉摺和際遇都能決定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失敗。書中的每個小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以不同的方法處理,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比如,當璐璐幼兒園老師提到璐璐可以提早上一年級時,我們可以:①聽而不聞,不把它當迴事;②認為不行,因為她英語能力還很差;③讓她試試吧。我們選擇讓她嘗試,結果是挖掘齣她的學習潛力。書中也告訴讀者,嘗試的道路
不是平坦的,我們如何和她一起走過這條崎嶇小道。本書的價值在於,用真實的故事,告訴父母,如何利用轉摺點,如何為孩子抓住際遇;告訴傢長和孩子,如何利用轉摺點,如何自己抓住際遇。
對於準備到美國留學的學生,大學申請文書是申請過程的關鍵部分。本書第二部分對大學申請命題作文的解析是獨一無二的。本書中幾例名校申請的英語原文(附有中文翻譯),內容和寫作風格都是一流的,對於學習英語,瞭解如何寫好命題文書,是無價之寶。讀者很容易從小故事中體會到,以一顆平常的心,對人對事對物抱樂觀正麵的態度,堅持不懈,往往有更好的結果。
編輯:您和您的先生都是高學曆背景,這也許對您的孩子影響頗大,但作為普通讀者,您的書有哪些值得藉鑒的地方?
作者:不管父母的學曆背景,任何人都可以尊重孩子的天性,陪孩子玩,引導孩子讀書。我和我先生都不懂琴棋書畫,我們可以送孩子練琴畫畫;我們沒有體育細胞,也可以讓孩子參加運動。實際上,我在本書有幾個例子告訴讀者,作為父母,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鼓勵和支持孩子,特彆是大一點兒的孩子。比如,璐璐要外齣參加各種活動,我們接送她;她要在傢裏組織活動,我們為她提供一個溫馨的環境。隻要孩子不做壞事,
父母不需要束縛他們的手腳。傢長孩子,如果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需要做的,就是試著去做點什麼。隻有做瞭,你纔知道自己能不能,想不想做什麼。
編輯:您是一位事業非常成功的女性,又有幾個不同國傢的文化交融背景,你是如何看待齣國留學這個普遍的現象,又是如何看待它的利與弊呢?
作者:我談不上事業非常成功。但是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對社會對傢庭都有一定的貢獻。其實,這是一句廢話,多數人,不論職位高低,都是對社會對傢庭有一定的貢獻的。專業知識,在國內國外都可以學到。先進技術,中國也不比外國落後好多。但是,我相信“見多識廣”。在國外接受不同的教育,接觸不同的文化。留學經曆豐富我的見識,開闊我的視野,活躍我的思維。讓我能夠從更高的層次,更寬的角度,用更長遠的眼光對事情做齣閤理判斷與選擇。讓我更自信,事業生活更成功。然而,我認為,許多人都做的事情,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須做的。一些人沒有留學的條件,一些人並不適閤留學,如果為瞭留學而留學,一定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留學的利與弊是因人而異的。
編輯:有很多傢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考慮送他齣國留學,也有很多傢長會在讓孩子高考還是留學之間矛盾著,那您覺得齣國留學最適宜的年齡或者說時機是什麼時候?如果高中這幾年就準備申請美國的大學,又應該從哪些方麵著手準備?
作者:每個孩子的個性、發育、成熟程度及機會都不一樣,我很難說有最閤適的留學年齡或者時機。如果想讓孩子在外國就業生活,年齡越小,越容易適應並融入社會;如果隻想讓孩子齣去增加見識,年齡越大,吸收能力越強。我認為何時留學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孩子的意願,二是傢庭的經濟實力。如果孩子不願意,隻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往往沒有太好的結果。到美國讀高中或者大學,費用較高;讀碩士生或者博士生,大部分人能夠得到資助。
如果讀高中準備申請美國大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麵準備:
(1)最重要的是紮紮實實學好英語,而不隻是考好分數。大量閱讀英語原作是一個好途徑。
(2)參與一些課外活動,社區活動和義工等,這對於鍛煉自己,對大學申請都會有幫助。
(3)積極參加一些比賽並爭取獲奬。一兩個大奬比很多小奬好。
(4)培養自己的領導纔能,比如競選學生會乾部或者組織1 ~ 2 個興趣小組等。
(5)發掘1 ~ 2 個自己獨特的專長。美國多數大學注重個人的全麵發展,大學錄取也不隻是看考試分數,愛心、特長、獲奬、領導纔能往往起著相當的作用。
編輯:您的這本書會對正在申請國外大學o f f e r 的孩子和他們的傢長有哪些方麵的幫助?
作者:讀完這本書,他們應該知道
(1)美國每所大學都有各自的持性,孩子應該選擇適閤自己個性的學校。
(2)從哪些方麵考慮選擇學校和專業。
(3)美國名校的錄取規則。
(4)如何申請大學。
(5)如何寫好申請文書。
書中還具體介紹一些大學,對於恰好要申請這些大學的學生和他們的
傢長有較大的幫助。
編輯:如果不打算送孩子齣國讀書的傢長或齣不瞭國的孩子看瞭這本書能從哪些方麵獲益?
作者:實際上這本書的側重點是傢教。主要強調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培養一個德智體全麵發展、自信自強自立、身心健康的孩子。比如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等。不打算送孩子齣國讀書的傢長或齣不瞭國的孩子也應該受益於這些啓發。
編輯:留學是否能真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光環?越來越多的留學生迴國是否會增加就業競爭壓力?應該如何正確去看待和善用留學對職業生涯的影響?
作者:如果能夠珍惜留學時光,並學到外國先進的東西,那麼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應該有幫助。如果留學隻是齣來玩一玩,沒有學到真纔實學,就不能真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光環。就業的競爭壓力,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越來越多的留學生迴國,的確會增加這個壓力。關鍵在於自己學到什麼學瞭多少。我覺得留學一定要明確目的,正確選擇專業尤其重要。對於學習與先進技術相關的學科,比如生物,工程,醫藥,經濟,金融等,迴國會更有優勢;如果是讀中醫,亞洲文化,留學的意義可能不是太大。
編輯:如今在中國齣國留學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和外國學生打成一片或者說真正能融入外國社會的很難,您覺得如何能夠適應國外的社會和融入他們的生活呢?
作者:這主要還是語言問題,還有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差彆。實際上,美國是一個大熔爐,每個人都尊重各國的文化和習慣。我們沒有必要放棄自己的傳統和習慣。要想融入他們的生活,需要“入鄉隨俗”,尊重美國人的習慣,參加他們的活動。美國人的團隊觀念強,大學裏有各種各樣的興趣團體,加入一個團體,就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所以參加某些團體是個最有效的辦法。
編輯:很多人說國外大學都是寬進嚴齣,畢業不如想象中那麼容易,您的孩子一位是本博連讀,一位是剛考進普林斯頓大學,您對這個問題應該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看法,您是如何看待它的?您覺得在國外大學和國內大學學習進修最根本最本質的區彆又在哪呢?
作者:是的,美國大學都是寬進嚴齣。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一定的學術要求,纔能畢業。這不是壞事,因為它保證畢業生的質量。美國大學都是學分製度,如果你能提早修滿學分,達到要求,你可以提早畢業。我的兩個孩子進瞭大學都很忙。她們修較多課程,也花很多時間參加各種活動,我相信也理解她們。一般來說,美國大學的按時畢業率隻有70% ~ 80%,不過,人們不應該隻看這個數字。美國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一些人是中途退學(比如比爾蓋茨),一些人是中途轉學或者轉專業,一些人是停學半年一年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些人是邊讀書邊工作,他們不能按時畢業,但是他們多讀幾年書,最後也能畢業。隻有極少部分是真的畢不瞭業。我覺得,美國大學和國內大學最根本最本質的區彆在於,美國大學給學生更寬鬆的環境,更大的靈活性和可變性,更利於個人發展。
編輯:最後一個問題,您是醫術學科的專傢,也有很多傢長希望孩子攻讀醫學方麵的學科,請您從專業角度給一些想到美國學醫的孩子最切實的意見或建議。
作者:美國的醫學院屬於研究生院,也就是說應該是完成4 年本科(學士)之後,纔能考進醫學院(4 年),畢業後就是醫學博士。美國的醫學院是最難進的,通常隻有最聰明成績最好的學生纔能考進醫學院。醫生是一個工資最高又最受人尊重的職業。然而,從事醫學的道路也很漫長。醫學院畢業後還有3 ~ 4年的住院醫生實習期,想當專科醫生還必須再經過1 ~ 5 年的專科培訓(腦外科、心外科要4 ~ 5 年,其他科1 ~ 3 年)。美國的醫學院很少錄取外國留學生。想到美國當醫生,最好的途徑是在國內讀完醫學院,然後到美國來參加美國醫師會考(可以碩士博士生或者訪問學者等身份到美國)。如果想到美國從事醫學基礎研究,相關的學科是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學等。
贏在轉摺點:邁嚮普林斯頓大學 這本書並非一本關於如何“考入”普林斯頓大學的備考指南,也不是一本詳盡的申請材料清單。它是一次深入的靈魂探索,一場關於“成為”的深刻對話,一場關於人生關鍵節點如何把握,如何將每一個不經意的“轉摺”化為通往內心渴望的宏偉藍圖的實踐演練。 普林斯頓大學,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無數的光環與夢想。然而,真正的“邁嚮”並非僅僅是敲開那扇古老而莊重的校門,而是經曆一次由內而外的蛻變,是對自我潛力最極緻的挖掘,是對內心真正聲音最真誠的聆聽。本書所探討的,正是這一係列深刻的內在轉變過程,它聚焦於那些定義我們人生軌跡的“轉摺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那些重塑認知的頓悟、那些突破舒適區的勇氣——以及如何在這每一個關鍵時刻,堅定地選擇那條通往更廣闊天空的道路,最終抵達我們內心深處所期望的那片理想之地,其中也包括瞭普林斯頓所代錶的學術高度、思想深度和人格塑造的典範。 第一章:看見“轉摺點”——覺察那些被忽視的岔路口 我們的人生並非一條直綫,而是在無數個岔路口蜿蜒前行。很多時候,我們身處一個重要的轉摺點而不自知,或者因為慣性、恐懼、迷茫而選擇瞭最熟悉但未必是最佳的路徑。本章旨在喚醒讀者對這些“轉摺點”的敏銳洞察力。我們將探討: 日常中的“微轉摺”: 從一次課堂上的提問,到一次偶然的閱讀,一次與陌生人的對話,甚至一次對既有觀念的質疑,都可能成為改變人生軌跡的種子。學會識彆這些看似微小的信號,它們是巨大能量的積蓄。 情感驅動的“節點”: 那些讓我們感到強烈的喜悅、失落、憤怒、好奇的時刻,往往是內心深處信號的傳遞。理解這些情感的根源,能幫助我們判斷是迎嚮挑戰還是退守安全區,而這正是決定未來走嚮的關鍵。 認知顛覆的“衝擊”: 當我們接觸到全新的知識體係,或者麵對與過往經驗截然不同的觀點時,大腦會經曆一場“認知重塑”。本章將帶領讀者學習如何擁抱這種衝擊,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契機,而不是抗拒和逃避。 環境變化的“催化劑”: 生活中的重大變化,如搬傢、升學、職業變動,或者社會環境的突變,都可能迫使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在這種外部壓力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力量,作齣主動而非被動的選擇。 第二章:傾聽“內在的聲音”——定義你的“普林斯頓時刻” “邁嚮普林斯頓”不僅僅是外部成就的追求,更是內在價值的實現。在任何一個目標麵前,最核心的問題永遠是:“我真正想要什麼?”本章將引導讀者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普林斯頓時刻”——那個定義瞭你人生意義、學術追求和人格理想的獨特時刻。 發掘你的“終極好奇”: 什麼是讓你廢寢忘食、樂此不疲的領域?是宇宙的奧秘,是人類情感的復雜,是曆史的變遷,還是科技的創新?本章將提供方法,幫助你挖掘並聚焦於那個讓你産生無限求知欲的“終極好奇”。 重塑你的“價值體係”: 普林斯頓所代錶的,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卓越,更是對真理、公正、創新的不懈追求。本章將引導讀者審視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理解它們如何在人生選擇中發揮指引作用,以及如何讓這些價值觀與目標保持一緻。 繪製你的“理想藍圖”: “邁嚮普林斯頓”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更加宏偉的人生藍圖的開端。本章將幫助讀者構思一個超越眼前目標的未來願景,這個願景不僅僅包括學術成就,更涵蓋人格的成長、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個人幸福的實現。 擁抱“不確定性”的勇氣: 追求卓越的道路往往充滿未知。本章將探討如何培養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嚮、在挑戰中保持韌性的能力,以及如何將對未知的恐懼轉化為對探索的渴望。 第三章:把握“轉摺”的力量——將選擇化為行動 洞察瞭轉摺點,傾聽瞭內在的聲音,接下來便是將這些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在關鍵時刻作齣明智的選擇,並堅定地付諸實踐,讓每一個轉摺點都成為嚮上攀升的階梯。 “權衡”與“取捨”的智慧: 在信息爆炸和選擇過多的時代,學會區分“必要”與“錦上添花”,掌握有效的決策模型,能在眾多選項中鎖定最符閤你內心方嚮的路徑。 “試錯”與“迭代”的策略: 真正的成長並非一蹴而就。本章將強調“試錯”的重要性,學習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不斷調整策略,就像科學傢在實驗中不斷優化參數一樣,使你的行動更加精準有效。 “夥伴”與“導師”的力量: 偉大的成就往往離不開他人的支持。本章將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支持你成長的社群,如何尋找那些能夠給予你啓發和指導的導師,以及如何在互動中共同進步。 “時間管理”的藝術: 並非簡單地規劃日程,而是關於如何最高效地利用你的“精力”和“注意力”。本章將揭示如何識彆並優化那些最能驅動你前進的“高價值活動”,確保你的每一步都邁嚮核心目標。 第四章:超越“名校光環”——塑造“普林斯頓人”的內在品質 普林斯頓的價值,遠不止於它提供的學術資源和聲譽。它更代錶著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一種嚴謹的研究態度、一種對社會負責的精神。本章將超越功利性的目標,探討如何從現在開始,在你的學習、生活和思考中,培養那些與普林斯頓精神內核相契閤的品質。 “批判性思維”的煉金術: 如何質疑權威,如何辨彆信息真僞,如何構建有邏輯的論證,如何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本章將提供鍛煉批判性思維的實用方法。 “跨學科”的視野: 現代世界的復雜性要求我們具備跨越學科界限的視野。本章將鼓勵讀者打破學科壁壘,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探究式學習”的模式: 並非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提齣問題,設計研究,尋找答案。本章將引導讀者體驗探究式學習的魅力,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以及對未知領域永不滿足的好奇心。 “服務精神”的實踐: 普林斯頓的教育強調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本章將探討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通過誌願服務、社區參與等方式,培養服務他人的意識和能力,讓你的成長不僅僅是為瞭自己。 第五章:“轉摺”的持續——通往“無限可能”的未來 “邁嚮普林斯頓”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當我們學會瞭如何識彆、把握、以及從轉摺點中汲取力量,我們就獲得瞭持續成長的能力,無論未來的道路如何延伸,我們都能以更從容、更堅定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可能。 “終身學習”的承諾: 學習的旅程永無止境。本章將強調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更新知識體係,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 “韌性”與“復原力”的構建: 生活中必然會有挫摺和失敗。本章將探討如何培養強大的心理韌性,如何在逆境中快速恢復,並從中獲得更深層的成長。 “使命感”的驅動: 當你找到瞭自己的“終極好奇”和“價值體係”,你就擁有瞭強大的內在驅動力。本章將鼓勵讀者將個人追求與更宏大的目標相結閤,讓你的每一個“轉摺”都充滿意義。 “影響力”的創造: 最終,真正的“邁嚮”是能夠以你的知識、智慧和品格,為世界帶來積極的改變。本章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你的領域中,創造屬於你獨特的影響力。 本書並非為你描繪一張通往普林斯頓的地圖,而是為你提供一套探索地圖的工具,一種繪製地圖的思維,一種在未知旅途中不迷失方嚮的指南針。它相信,每一個願意深入審視自我、勇於擁抱轉摺、並以高度的使命感去追求卓越的個體,都能夠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邁嚮”屬於自己的,那片最廣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