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积极心理学>丛书:积极的治疗》以课程标准为基准,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编写相应的内容,以知识巩固为主要目标,把握难度,着重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辅以知识的拓展延伸,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通过少而精的拓展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积极心理学>丛书:积极的治疗》重点介绍了生活质量疗法和接纳与承诺疗法这两种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认知行为疗法,前者继承并补充了贝克的认知疗法,而后者试图挑战和超过贝克的方案。这两种疗法在理论上看起来针锋相对,但它们在内容上又有着惊人的相似。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积极心理学:当代人的精神救赎
前言
第一编 积极的治疗概述
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1.1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与基本视角
1.1.1 从病态心理学走向积极心理学
1.1.2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3 积极心理学的问题澄清
1.2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1.2.1 全面的人性观点
1.2.2 心理健康标准与诊断
1.2.3 从积极的视角来解释病理学
1.2.4 全面而广泛的治疗
1.2.5 促进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疾病
1.3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疗法
第二编 生活质量疗法
Ⅱ理论基础
2.1 生活质量疗法的基本视角
2.1.1 生活质量疗法与认知疗法
2.1.2 生活质量与幸福
2.2 生活质量疗法的理论框架
2.2.1 十六大生活领域
2.2.2 CASIO模型
2.2.3 生活质量的三大支柱
2.2.4 导致不幸福或抑郁的因素
Ⅲ核心技术
3.1 生活质量疗法的评估与概念化
3.1.1 评估
3.1.2 分享个案概念化
3.2 生活质量疗法的特色干预技术
3.2.1 生活质量疗法的三大支柱——“内在充实”、“生活质量时间”和“寻找目标与意义”
3.2.2 CASIO理论——幸福的五种途径
3.3 积极干预——三十个积极信条
3.4 消极干预——负性情绪处理
3.4.1 生活质量疗法与认知疗法进行认知重建的基本原理
3.4.2 生活质量疗法辩驳负性思维的具体方式
3.4.3 处理负性思维的具体技术
第三编 接纳与承诺疗法
Ⅳ经得起实证考验的认知行为疗法
4.1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4.1.1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色
4.2 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
4.2.1 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一代——传统行为主义疗法
4.2.2 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二代——认知主义疗法-
4.2.3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
Ⅴ理论基础
5.1 哲学基础——功能情境主义
5.2 基础心理学——关系参照理论
5.3 心理病理学——经验逃避与心理灵活性
5.3.1 痛苦普遍性
5.3.2 认知融合
5.3.3 经验逃避
Ⅵ技术操作
6.1 整体框架与治疗原则
6.1.1 治疗目标——心理灵活性
6.1.2 工作框架——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改变模式
6.1.3 基本治疗原则
6.2 接纳与去融合
6.2.1 接纳
6.2.2 去融合
6.3 此时此刻与情景化自我
6.3.1 此时此刻
6.3.2 情景化自我
6.4 价值观与行动技术
6.4.1 价值观澄清
6.4.2 承诺的行动
Ⅶ实证研究
7.1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实证研究进展
7.1.1 核心理论——心理灵活性的实证研究
7.1.2 治疗方案——接纳与承诺疗法对具体疾病的治疗
7.1.3 具体技术——接纳与承诺疗法具体技术的实证研究
7.1.4 理论探讨
7.2 接纳与承诺疗法在中国的应用
7.2.1 研究一:大学生高神经质拖延者的学业拖延问题干预研究
7.2.2 研究二:ACT团体辅导对穷思竭虑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的研究
后记积极心理学之“道”
精彩书摘
积极心理学的加入不仅为传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将干预的内容从狭窄的心理疾病扩大到病人的整个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加入,体现了对心理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生活满意度、优势与积极品质的重视。而这种对生活满意度的关注,必然要求治疗的时候将视野扩展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出现的问题本身。在生活质量疗法中,这种关注生活整体、关注各个生活领域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将得到较为突出的体现。当然,来访者来到咨询室或治疗室求助,其诉求往往就是针对疾病本身。加之心理治疗成本较高,治疗师没有必要在任何一个案例中都将来访者的整个生活梳理一遍。但是,在需要的时候,特别是来访者的问题表现为情绪状态或生活幸福感这类较为笼统、较为弥散的问题时,在其主诉之外,使用一种针对生活的全面的干预策略,可以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如果幸福感的提升并非来访者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种干预当然没有必要一直持续到来访者的幸福感提高到一定水平为止。此时,只需要为来访者进行相对简单的工作,引导其重视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教给其一种提升生活整体质量进而改善自身情绪和幸福感的方法和思想即可。
深入一点讲,积极心理学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生活哲学的改变。心理学已经证明,代表威胁与危险信号的消极信息总是被优先加工,因而生活中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的来访者往往会盯住问题不放。此外,将注意力放在生活的某一领域,因某一领域的成败得失而影响情绪甚至自我概念,也是一些人存在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来访者拓展其注意力,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这种对全面性的理解本身可能就具有一定的对负面问题的去灾难化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治疗,无论是生活质量疗法还是接纳与承诺疗法,都包含着价值观澄清的过程。这种价值观澄清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身生活的一种哲学思索,引导来访者思考自己的生活应当如何度过,有哪些领域、哪些价值观是值得自己去追寻的。这些干预,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哲学造成影响,从而在相当深的程度上影响来访者的心理健康。
……
《积极心理学》丛书:积极的治疗 导论:拨开迷雾,拥抱内在的光芒 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时常会遭遇风浪,感受失落、焦虑与疲惫。传统心理学在应对困境、诊断疾病方面功勋卓著,但我们是否能将目光投向更远方,探索人类潜能的无限可能?《积极心理学》丛书,以“积极的治疗”为核心,正是这样一次深刻的探索。它并非否定痛苦的存在,而是强调在痛苦与挑战面前,我们同样拥有积极的力量,可以主动塑造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 “积极的治疗”并非一个新奇的概念,而是植根于人类对幸福、成长与超越的永恒追求。它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一种生活哲学。它倡导我们从关注“什么出了问题”转向“什么出了对”。这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是疾病的修复者,更是潜能的开发者,是幸福的积极创造者。这套丛书将带领读者走出阴霾,点亮内在的光芒,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崛起,在顺境中升华,最终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一卷:探寻幸福的密码——积极心理学的基石 第一卷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释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我们不回避学科的历史渊源,追溯其思想的脉络,但更侧重于其现代发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何谓“幸福”?超越感官的满足。 我们将探讨幸福的多元维度,从主观幸福感(SWB)到心理幸福感(PWB),揭示其构成要素:情绪、满意度、成长、意义、自我接纳、积极人际关系等。我们会辨析短期快乐与长久幸福的区别,引导读者建立对幸福的科学认知,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 优势视角:发掘内在的宝藏。 积极心理学强调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优势,如同土壤中蕴藏的肥力。本卷将介绍VIA优势识别器等工具,帮助读者认识并运用自己的性格优势,例如勇气、智慧、仁慈、公正、节制和超凡等。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些优势融入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从而提升个人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 心流体验:沉浸式的快乐。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理论,描述了我们在全情投入某项活动时所体验到的深度沉浸和愉悦感。第一卷将详细解析心流产生的条件,以及如何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将其作为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乐观的力量:塑造积极的未来。 并非盲目乐观,而是科学的解释性风格。本卷将介绍马丁·塞利格曼关于习得性乐观的理论,区分积极和消极的解释模式,并提供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培养应对挫折、挑战的积极心态,从而更好地驾驭人生。 感恩的力量:看见生活的美好。 感恩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我们将探讨感恩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感恩练习,提升幸福感,增强心理韧性。从记录感恩日记到表达感谢,这些简单而深刻的实践将帮助读者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第二卷:疗愈的艺术——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理解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后,第二卷将聚焦于“积极的治疗”这一核心主题,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内在的成长与疗愈。 应对压力与焦虑:重塑内心的平静。 压力与焦虑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本卷将引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压力管理策略,例如认知重构、正念练习、身体放松技巧等。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压力的根源,并通过积极的应对方式,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而非压垮身心的重负。 战胜抑郁的阴影:点燃希望的火种。 尽管本书不属于临床治疗指南,但它将提供积极心理学对抑郁症的理解和一些辅助性的应对方法。我们将强调主动性、希望感和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并通过鼓励个体发掘自身资源,培养积极情绪,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来辅助情绪的疏导和改善。 建立弹性: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源时的适应能力。本卷将深入探讨培养心理弹性的关键因素,如积极的应对策略、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人控制感以及成长型思维模式。读者将学习如何在挫折面前保持韧性,并在困难中学习和成长。 人际关系的疗愈:连接与共鸣。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重要源泉,也是重要的疗愈力量。本卷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改善沟通、化解冲突、建立信任、培养同理心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提供实用的技巧,帮助读者建立更健康、更深入、更有支持性的人际联结。 情绪管理:驾驭情绪的巨浪。 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我们内在的信号。本卷将引导读者学习识别、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并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从识别负面情绪的触发因素,到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我们将帮助读者成为情绪的主人,而非其奴隶。 第三卷:生活的艺术——积极心理学在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中的实践 第三卷将视野进一步拓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更广阔的生活领域,探讨如何将其转化为持久的个人成长动力,并贡献于更美好的社会。 寻找生命的意义:超越短暂的快乐。 意义感是人生重要的支柱。本卷将引导读者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和使命,并学习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将探讨创造意义的多种途径,从帮助他人到追求卓越,帮助读者建立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培养成长型思维:拥抱无限的可能。 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强调能力和智慧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培养。本卷将阐述成长型思维的优势,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学习、工作和个人发展中,从而克服对失败的恐惧,拥抱挑战,不断进步。 提升创造力:点燃创新的火花。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关键能力。本卷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创造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环境,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如何克服创造力的障碍。 积极领导力与组织文化:构建赋能的环境。 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关乎个体,也能应用于团队和组织。本卷将探讨积极领导力的特质,如何通过关注员工优势、提升员工幸福感、营造积极工作氛围来激发团队潜能,最终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贡献与利他行为:爱与连接的力量。 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是实现更高层次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本卷将探讨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参与等方式,为社会注入积极能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 结语:开启您的积极人生之旅 《积极心理学》丛书:积极的治疗,是一次心灵的远航,是一场自我发现的革命。它不是让你忽视痛苦,而是赋予你面对痛苦的力量;不是让你追逐虚幻的快乐,而是引导你构建真实而持久的幸福。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内在的光芒,等待被点燃。愿这套丛书成为您探索自身潜能、拥抱充实人生的忠实伙伴,帮助您拨开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活出生命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