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明德书系·THINK是涵括多个学科的入门书,时尚而饶有趣味,从生活入手,将经典理论和前沿知识娓娓道来,让读者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加了解生活。
本套丛书超大的特点就是期杂志化编排,丛书中的每一本都图文并茂,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栏目,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巩固和扩展知识;每一章还设有关键词、小结以及理论回顾,帮助读者更好地吸收所学内容;每本书语言生动活泼,各式各样的图片点缀文中,读来轻松而愉悦。
内容简介
《明德书系·THINK:心理学!》用贴近生活的视角、通俗流畅的语言、生动直观的画面,向读者诠释了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学习、了解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明德书系·THINK:心理学!》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适合所有希望认识自己、认识周围世界、认识人与生活关系的大众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阿比盖尔·A·贝尔德,美国瓦瑟学院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大脑发展、情感的认知管理、少年司法,以及种族偏见在心理、脑与行为中的表现。阿比盖尔多次由于在教学上的突出表现而得到认可。2000年,她荣获“乔治?格赛尔斯教学奖”;2004年,她荣获达特茅斯学院1962课堂精品教学奖学金。2008年,阿比盖尔被心理科学协会称为“心理科学界升起的明星”。
目录
第1章 导论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与科学方法
心理学的历史
分析水平
天性 vs. 教养
心理学分类
第2章 研究方法
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
研究策略的类型
心理学中的统计方法
控制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差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第3章 人脑
本文中的脑
神经元:它们的解剖学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人脑
第4章 遗传与进化
自然选择
遗传机制
性状遗传:自然和培养的争论
自然选择引起的进化
种属特有的行为
交配方式
谬误
第5章 感觉与知觉
感觉系统
感觉阈值
感觉过程
知觉
注意和知觉
知觉理论
知觉解释
第6章 意识
意识与信息处理
睡眠
梦
催眠
冥想
第7章 学习
学习
的本质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
大脑中的学习
第8章 记忆
记忆的功能
记忆是怎样组织的?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问题
记忆的七宗罪
第9章 认知与智力
认知心理学
智力理论
问题解决和推理
决策、判断和执行控制
注意
语言和言语认知
视觉认知
第10章 人的发展(一):生理、认识和语言的发展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语言发展
第11章 性和性别
性和性别
性别的本质
性别的培养
性别异同
性取向
第12章 人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
依恋
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关系
道德发展
第13章 情绪和动机
情绪理论
情绪与身体
非言语情绪表达
情绪体验
有关动机、驱力和诱因的观点
饥饿
性的动机
睡眠动机
归属感
工作中的激励
第14章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基础
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
社会关系
第15章 压力与健康
心身关系
应激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改善健康
第16章 人格与个体差异
人格导论
人格特质
心理动力学观点
人本主义取向
社会认知观点
第17章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能的原因
焦虑障碍
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
人格障碍
分离性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童年期障碍
第18章 心理治疗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系统
生物学治疗:生物医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认知和行为心理疗法
评估心理疗法译后记
精彩书摘
第15章 压力与健康 2009年的“猪流感”引起世界恐慌。在美国,随着新疫情爆发的每一次报道和死亡人数的缓慢上升,人们的恐惧和惊慌也不断增加。即使与H1N1有关的死亡病例仅仅是平均每年流感死亡病例的四分之一,人们仍然到当地的诊所排着数小时的队去接种那少之又少的疫苗。焦虑和压力对人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对H1N1的恐惧真的会导致整个国家健康状况的下降吗?
1.心理状态和生理反应是如何联系的?
2.压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健康的?
3.人们面对压力有哪些不同的应对方式?
4.我们使用哪些策略可以减轻或者消除压力?
在你准备关掉电视上床睡觉时,你发现你喜欢的电视剧开始重播了。你觉得少睡一个小时也没什么问题,对不对?令人吃惊的是它对人有影响。研究人员发现,缺乏睡眠的人比那些睡眠充足的人更容易肥胖。
在2004年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史蒂文·赫穆斯菲尔德(Steven Heymsfield)和詹姆斯·甘维许(James Gangwisch)分析了6 000多个实验者的睡眠模式和肥胖率,回顾了1982—1984年的调查和1987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与正常睡眠者(每晚睡7~9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少于4个小时的人的肥胖发生概率是73%,每晚睡5小时的人的肥胖发生概率是50%,而每晚睡6个小时的人的肥胖发生概率是23%。
那么睡眠剥夺和体重增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答案可能就在与调节饮食有关的荷尔蒙身上。
瘦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用来提醒大脑什么时候饱了,什么时候需要消耗卡路里,什么时候产生身体所需的能量。通常在睡觉的时候瘦素水平会提高,告诉大脑我们现在有所需的能量,不需要摄取更多的食物。然而,当我们睡眠不足时,瘦素水平会下降,大脑就认为这是缺乏能量,导致我们产生饥饿感,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并不需要食物。
相反,脑肠肽激素是抑制食欲的激素,它告诉大脑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停止燃烧卡路里,什么时候储存能量。在睡觉的时候脑肠肽激素分泌减少,因为我们睡觉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需要更少的能量。但是,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导致脑肠肽的增加,感觉就像饿了一样。
压力在和虚胖的斗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皮质醇激素的水平。例如,当我们在压力情境下,皮质醇激素会大量分泌,它从肾上腺悄悄地溜进血液中,参与“斗争—逃跑反应”。因此,皮质醇激素被称为“压力荷尔蒙”。过多的皮质醇激素会阻止脂肪的燃烧,导致体重和胃口的增加。
所以下次当你担心即将到来的心理学考试而整夜不睡时,想想你的腰围然后去睡觉吧!心身关系 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有着强烈的联系。很多心理学家通过心理状态引起的身体反应来研究心身关系。拿应激来举个例子,虽然应激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身体疾病,但它会极大地提高患心脏病、癌症、中风和慢性肺病的风险,这四种病会使身体受损,甚至导致死亡。当人们有压力,同时又有类似吸烟、酗酒、缺少睡眠这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会更糟糕。然而不幸的是,如今我们越感觉生活中有压力,就越容易靠吸烟喝酒来释放压力,有时我们要熬夜或者早起把事情做完。像上述这种情况,我们的行为和精神状态让我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在压力情境或其他思想和行为会损害健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呢?这个答案也许可以在行为医学中找到。行为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医学治疗方法,它将行为、医疗和社会知识结合到一起来延长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基于行为医学方面的心理学称为健康心理学,它关注患者和医生降低疾病风险的一般策略和具体策略的发展。例如,健康心理学家发明了减压技巧、减肥计划,还创建了团体支持小组,让团体成员能够采取全面的方式达到健康状况。正如这个领域的名字暗示的那样,健康心理学强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心身关系是真实而强有力的,我们的心理状态影响我们整个的身体健康水平。应激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应激和应激源 你即将参加一场考试,还要尝试去修复和以前老朋友不甚友好的关系,你不知道如何去偿还这个月的信用卡,你甚至不能应付这些特殊状况中的任何一个,你知道你现在正处于一种类似应激的情境中。应激是我们对应激源的觉察和反应。应激源是让我们感到有威胁和挑战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应激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急性应激是高度紧张的一种临时应激状态,而慢性应激是由于我们无法从周围获得满足我们需要的所有资源而引起的长期心理状态。如果你体验过两种不同应激形式中的一种,那你绝对不是唯一一个有过这种经验的人:几乎40% 的美国人说他们经常面对应激状况,还有40% 的人说他们有时会感觉处在应激状况中。(Carroll,2007)
当我们开始了解应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时,研究者开始关注应激对我们健康的负面影响,同时寻找减少这种影响的方法。对应激的关注开启了通往几个新研究领域的大门。比如,科学家们最近发现慢性应激和办公室、城市、学校这类具体的环境有关。这个发现促进了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环境心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对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例如,空气污染、噪音、水中的金属毒素通常是与城市生活相联系的压力情境,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另一个与应激相关的领域,是心理神经免疫学,它探讨外部压力情境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应对病毒、细菌这类内部压力情境的反应。
不管我们什么时候遇到应激或应激如何在我们身上体现,我们往往会考虑应激的负面影响。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应激是需要避免和克服的。然而,应激虽然潜在地增加了患严重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但它也可以帮助挽救你的生命。当应激短期存在,或是你认为应激是可以克服的挑战时,它就有了积极的影响:它可以增强你的免疫系统,这样你就能战胜疾病或加快伤口恢复;也能激励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教会你如何调节情绪。例如,在田径比赛之前感到有一点紧张实际上不是一件坏事,这种压力也许会让你跑得更快。应激的这种积极模式被称为积极应激。然而,当应激持续过长或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时,它的影响就比较消极,被称为消极应激。童年遭遇严重虐待的儿童可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患上慢性病。(Kendall-Tackett,2000 )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也有患严重疾病的风险。例如,许多老兵参加越南战争,经历了这场大型战争带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那些没有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战士比起来,他们更容易患循环、消化、呼吸系统和传染性的疾病。(Boscarino,1997)
……
前言/序言
心灵深处的探秘:探索人类行为的奥秘 您是否曾好奇,是什么驱使着我们做出种种选择?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又是什么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前行,与他人建立联系? 《心之所向:解析人性万象》是一部深入探究人类心智与行为的百科全书,它将带您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去理解那个最熟悉也最神秘的领域——我们自己。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以生动形象的笔触,辅以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将纷繁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抽丝剥茧,展现在读者面前。 洞悉思维的运作:从认知到情感的层层剥离 本书首先将目光投向我们最核心的“处理器”——大脑。我们将深入探讨认知心理学的精髓,解析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储和提取的全过程。您将了解到,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形成记忆,又为何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维偏差。 感知与注意: 我们的大脑如何过滤掉海量信息,只捕捉我们认为重要的部分?为什么有时我们“视而不见”,有时又被微小的细节深深吸引?本书将揭示感官输入的奇妙机制,以及我们注意力的有限性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学习与记忆: 记忆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为什么会“过目不忘”,又为何会健忘?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从内隐记忆到外显记忆,本书将详细阐述记忆的多种形态及其储存和提取的奥秘。您还将学习到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您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思维与问题解决: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面对挑战,大脑会启动哪些机制来寻找解决方案?本书将带您领略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以及决策过程的运作方式,并探讨常见的思维陷阱,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语言与沟通: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构建社会联系的基石。本书将深入解析语言的习得、理解与生成,并探讨非语言沟通在人际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让您在沟通中更加得心应手。 随后,我们将把焦点转向我们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情感心理学部分将带领您探索各种情感的起源、表达和功能。 基本情感与复杂情感: 喜悦、悲伤、愤怒、恐惧……这些基本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什么让我们体验到更复杂的情感,如嫉妒、羞耻、爱恋?本书将为您剖析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机制。 情绪的调节与失调: 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泰然自若,而有些人却常常被负面情绪困扰?本书将介绍情绪调节的策略,并探讨抑郁、焦虑等情绪失调的心理根源。 动机与需求: 驱使我们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什么?饥饿、口渴、成就感、归属感……这些动机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并促使我们追求特定的目标?本书将深入探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其他重要的动机理论。 探寻行为的根源:从个体到群体的多维视角 在理解了心智的运作之后,本书将进一步拓展视野,探究驱动我们行为的深层原因,并审视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部分将陪伴您走过人生的各个阶段,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童年与青少年: 从婴儿期的依恋关系到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构建,本书将深入剖析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规律,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成年与老年: 成年期的职业发展、婚姻关系,以及老年期的智慧沉淀与人生回顾,本书将为您展现个体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变迁,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 社会心理学的篇章将把我们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考察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以及群体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人际关系与吸引力: 我们为何会被某些人吸引?友谊、爱情、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和维系的?本书将深入剖析人际吸引的规律,以及冲突在关系中的作用。 社会影响与群体行为: 从从众、服从到群体决策,社会环境如何塑造我们的观点和行为?本书将揭示从众的心理机制,以及群体思维可能带来的影响。 偏见与歧视: 为什么会产生刻板印象和偏见?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互动?本书将探讨偏见的心理根源,以及如何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说服与宣传: 我们如何被说服?广告、政治宣传等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本书将揭示说服的心理学原理,帮助您提升辨别信息的能力。 人格的独特性:揭示内在的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格心理学部分将带您深入探索构成我们独特个性的内在特质。 人格理论的演变: 从精神分析的深度探索到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从特质理论的量化分析到社会认知理论的互动视角,本书将梳理不同人格理论的发展脉络,帮助您理解人格的多样性。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遗传、环境、经历……哪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们的人格?本书将探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和影响因素。 自我概念与身份认同: 我们如何认识自己?“我”是什么?本书将深入探讨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个体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建立和维护自己的身份认同。 临床心理学的视角:理解和应对心理困境 在理解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后,本书还将触及临床心理学的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困境。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维护: 什么是心理健康?我们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本书将介绍心理健康的积极维度,并提供实用的心理保健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认识: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这些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表现和成因?本书将以客观、专业的视角进行介绍,并强调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 心理治疗是如何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本书将简要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主流心理治疗方法的基本理念。 《心之所向:解析人性万象》是一本致力于普及心理学知识、提升读者自我认知与社会理解能力的重要读物。它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带您穿梭于意识的迷宫、情感的海洋、行为的洪流之中。无论您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人类心灵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内在世界的大门,让您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更从容地与世界相处。 翻开本书,您将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洞察人性的智慧,一份理解人生的豁然。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心灵的探索之旅,发现那隐藏在日常之下的,最深刻的真理。